APP下载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策略研究

2021-12-21麦颖文

教育·综合视线 2021年10期
关键词:教室班级小学生

麦颖文

一、核心素养对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要求

(一)教育功能

相对于任课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小学班级文化的教育功能具有间接性。它影响班级内学生的学习习惯与行为风格,影响学生的价值观与人际关系,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力量。

(二)凝聚功能

小学班级文化的凝聚功能主要体现在,班级全体成员在相处过程中形成共同的理想、抱负和价值观。这种对班级的认同感会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使其积极参与班级日常管理,进而增强班级的自豪感与使命感。

(三)制约功能

班级中的成员自觉遵守班级规章制度,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使自己的行为更加契合班级文化。这就是小学班级文化的制约功能。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影响着班风的建设、班规的制定和班级舆论的形成。

(四)激励功能

班级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鼓励其在活动中锻炼自我、表现自我,从而拥有乐观的情绪、刻苦的精神,以积极进取的态度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这就是班级文化的激励功能。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概述

(一)小学班级文化的基本内容

小学班级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方面。小学班级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具体可感,属于显性文化;小学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体现于小学生的精神风貌,属于隐性文化。

1.小学班级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是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基础。班主任与小学生一起动手布置教室,合理利用每一块墙壁与每一个角落,共同营造有文化特色的学习环境。学生步入教室,感受到浓烈的文化氛围与归属感,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享受学习乐趣。

2.小学班级制度文化

无规矩不成方圆。小学班级制度文化可以制约班级各类活动的开展,具有规范作用。有了制度文化,才能对学生在校表现进行量化评价,才能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班主任应依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遵循小学生年龄特点,与学生共同制定适合本班实际情况的班级制度。

3.小学班级行为文化

小学班级的行为文化具有外显性,它是小学生在班级中表现出来的特定行为方式,体现学生的班级价值取向。班主任应根据班级奋斗目标与班级中出现的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主题班会,设计生动活泼的班级活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在活动中养成良好的思想品格与行为习惯。

4.小学班级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在小学班级文化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它是小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形成的特有的行为习惯与风貌。小学班级精神文化体现于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艺术审美等人文因素中。良好班风一旦形成,具有强大的约束力,影响着班内的每一位学生。

(二)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

1.促进学校文化发展

在倡导素质教育的当今社会,学校文化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班级是学校组织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是展示学校文化的重要窗口。学校文化引领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反过来促进学校文化发展,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2.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小学生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共同制定班级奋斗目标和班纪班规,布置教室。班主任根据班级特点开展系列班会课与班级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增长知识,锻炼能力,综合素质得到较大提升。

3.提升教师综合素养

小学生年龄较小,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班主任处于主导地位,引领学生朝正确方向发展。学生遇到困难,班主任及时调整活动进程,提出可行性解决方案,帮助学生跨越鸿沟。在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班主任的综合素养势必得到同步提升。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策略

(一)小学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策略

1.让墙壁说话

“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环境对人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班主任可以在教室里设置“每月之星”展示区,展示当月在学习和生活各方面表现突出或有明显进步的学生,为班级成员树立榜样,激发热爱学习的情感。墙壁上还可以开辟“作品展示”专栏,张贴学生优秀的书法、绘画、手工等作品,帮助学生提升审美能力,消除学习疲劳。“荣誉殿堂”也是教室里不可缺少的板块。一张张经过班级成员共同努力而获得的奖状,使学生充满自豪感,让班级更有向心力和凝聚力。因此,班主任应在教室环境布置上多花点心思,与学生一起营造干净、舒适、美观的特色文化景观。

2.让角落充满生趣

班级角落多用于放置清洁工具和垃圾桶,阴暗潮湿,影响教室的美观。班主任可在有阳光的窗户边设置“小小生物园”,让学生将喜欢的各种小盆栽带回教室,还可以养一缸活泼可爱的小金鱼。各小组轮流照看生物园里的植物与小动物。生机盎然的生物园让教室充满活力,学生课间有欣赏的景观和闲聊的话题,更爱自己的班集体。教室里还可以开辟一个角落作为“图书角”,营造班级阅读氛围。班上每位同学选择一本自己最喜欢的课外书带回教室,分门别类放在书架上。选出两名图书管理员,每天负责整理书架,登记课外书借阅与归还情况。课外书一个月更换一次,月末评选“最受歡迎书籍”,激发学生捐献书籍的热情。

(二)小学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策略

1.制定科学的班级管理制度

拥有科学、合理、符合班级实际情况和学生年龄特点的班级管理制度,能让班级管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班主任可利用班会课,先让学生知道班级制度的重要性,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共同起草班规。接着,各小组派代表上台汇报讨论所得,班主任组织全班同学逐条分析与修改,最后汇总成班级管理制度。制定班级制度需凸显民主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样,班级制度才能被学生所接受,学生才愿意自觉遵守。

班主任不可能把所有时间都放在班上,不可能关注到班上发生的一切事情。因此,组建一支有担当、能力强的班干部队伍尤为重要。班主任可举行班干部竞选活动,遴选出一批有责任心、做事认真负责的班干部队伍。在履行职责前,对班干部进行任职前培训,让他们具有自我管理與自我教育的能力。班主任应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听取小干部们的汇报,肯定有实效、有创意的管理措施,帮助他们解决管理难题,放权给班干部进行管理,使管理工作更加全面、系统、有序。

2.制定合理的班级考核制度

为了关注学生整个学期各方面的表现,班主任可将班级制度的每个要素纳入评比中,期末算出每位学生的总分,从而进行量化考核。有的学生由于智力原因,学习成绩不理想,但如果他能自觉遵守班规、关心集体、乐于助人、积极参加班级各项活动,依然可以获得不错的分数。这样更能调动班级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彰显正能量。

考核的目的不是简单地将学生划分等级,而是让他们了解自己的强项和弱势,制定下一个奋斗目标,找到自己前进的方向,形成积极向上的班级舆论和互帮互助的良好班风。评价的方式可多种多样,充分体现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的教育思想。除了教师评价,还可以设立小组评、同桌互评、个人自评。多维度的评价方式,使评价结果更为客观,更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避免一言堂现象出现。

(三)小学班级行为文化建设策略

1.开展系统的主题班会

班会课是学校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品格教育的有效形式,是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方式,也是解决班级问题的有效途径。班主任根据班级奋斗目标设计系列主题班会,充分发挥班集体的智慧与力量,让小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提高认识,发展个性,培养民主意识,锻炼自我管理能力,从而形成优良的班风。低年段的班会课应围绕培养良好行为习惯进行;中年段的班会课可引导学生学会感恩;高年段的班会课进行理想教育,鼓励学生努力拼搏。

2.举行有趣的班级运动会

小学生精力旺盛,举行班级运动会可以增强体质、培养竞争意识、增强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班级运动会具有鲜明的娱乐性,能起到锻炼身体、活跃班级气氛、增强班级归属感的作用。学校运动会以田径项目为主,班级运动会则倾向于好玩的游戏,如“二人三足”“趣味接力跑”“拔河比赛”“运球接力赛”等。学生在游戏中释放学习压力,认识合作的重要性,增强团队意识。

(四)小学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策略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前提。教师热爱学生,学生尊敬老师,生生间互帮互助,这样的班集体团结而温馨。良好的师生关系应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班主任是学生的引路人,更是学生的知心朋友。班主任除了怀揣爱心,还需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懂得与学生沟通的方法,做到为人师表、亦师亦友。

2.制定共同的奋斗目标

班级奋斗目标是学生共同进步的愿景,拥有共同目标的班集体才有集体荣誉感、幸福感与归属感。小学班级奋斗目标应有系统性,分为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小学班级奋斗目标应具体化,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学校育人目标和班级实际情况细化为可以实施的层层分解目标。在实现个人目标、小组目标和班级目标的过程中,学生对班级的感情上升为集体责任感。

3.家校共育,合力提升班级面貌

班级内每月举行一次“家长大讲堂”,邀请家长进校参与班级活动。当医生的家长向学生普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知识,示范“七步洗手法”和“如何正确佩戴口罩”;当厨师的家长传授日常小菜,如“煎荷包蛋”“牛肉炒西红柿”“冬菇蒸鸡”“蒜蓉蒸排骨”“上汤菜心”等;当警察的家长告诉小学生如何识别坏人,防拐骗,学习自救等。班级还可以每个学期举行一次“家长开放日”,让家长坐在教室里感受孩子的学习生活,了解孩子在学校里的表现,从而更配合班级教育工作。

【广州教育学会2020年教育科研课题《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策略研究》,课题编号:(KTLX1202030120)】

猜你喜欢

教室班级小学生
班级“无课日”
不要在教室打闹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酝酿睡意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我是小学生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