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诗词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的可行性研究

2021-12-21王云平冯湘茹

河南教育·高教 2021年11期
关键词:工农毛泽东思想中国化

王云平 冯湘茹

摘 要:本研究对毛泽东诗词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的可行性进行研究,提出二者融合的契合点,即毛泽东诗词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呈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艺术结晶。

关键词:毛泽东诗词;可行性

毛泽东诗词是毛泽东思想形成过程中的艺术凝结,而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以下简称概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将毛泽东诗词融入概论课程是一种恰当、自然的融入。毛泽东诗词不仅蕴含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艺术结晶,还是毛泽东按旧体诗词的艺术规范,在探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将新思想与我国经典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毛泽东诗词既大气磅礴,又朗朗上口,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概论课的兴趣和效率。

一、毛泽东诗词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作为引领中国人民寻求解放道路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还是一位激情澎湃的诗坛巨匠。他给我们留下了众多宝贵的艺术作品,他的马克思主义观不光体现在哲学著作中,也体现在诗词中。

通過研读毛泽东诗词,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辩证法。在长期的革命中,毛泽东坚信:“兵民是胜利之本。”只要将其贯彻好、发展好,事实必将证明:“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的诗词无不洋溢着对人民群众的热情讴歌,如“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拉近了与工农民众的关系,且将其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随后,虽然革命形势并不乐观,但由于大家“更加众志成城”,终成就了“十万工农下吉安”的可喜局面,取得了“百万工农齐踊跃”的工农革命的胜利。

正是在其正确思想的指导下,“工农大众力无边”,红军连续取得了前四次反“围剿”的胜利。这些诗句都是中国共产党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的生动写照。毛泽东指出:“人民群众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创造者,不仅勇于打破一个旧世界,而且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尤其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真正站在历史之上,有力地强调中国革命是人民的事业。新中国成立后,党带领人民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成为毛泽东诗词的重要背景。1958年,在得知江西余江县消灭血吸虫病后,毛泽东欣然写下“六亿神州尽舜尧”,用夸张的手法讴歌了人民的力量。在1964年的词作《贺新郎·读史》中,毛泽东旗帜鲜明地批判帝王英雄的旧史观,直言“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明确自己的马克思主义英雄观;又道出“更陈王奋起挥黄钺”,指出人民群众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英雄。毛泽东的诗词中有许多名篇名句蕴含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思想。毛泽东不仅著有《实践论》《矛盾论》等哲学著作,而且把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思想巧妙地融入诗词,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马克思主义。比如,“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用充满辩证哲理的诗句揭示了中国革命必定会取得胜利的社会发展规律。同时,在毛泽东的众多诗词中,也能够发现其对马克思主义对立统一思想的坚持,“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就指出美与丑是对立统一的,并且不断地进行着斗争。

二、毛泽东诗词呈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在实践中曲折发展的过程。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以来,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过程中,虽然经历了许多曲折,但最终都拨乱反正,坚持了正确的思想路线。毛泽东的大部分诗词都创作于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对中国革命以及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进行了热情的讴歌。这些诗词作品清晰反映了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历程。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为了挽救革命,中共中央决定实行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根据地。从此开始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探索。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初步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的新道路,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并且第一次在武装斗争中公开打出了带有镰刀、斧头、五角星的军旗旗号,也就有了“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所以,毛泽东的诗词不仅生动地描述了当时的事件,而且是中国共产党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有力佐证。诗中的“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指出了中国革命斗争的对象之一是地主,革命的主要力量是农民,这些都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早期萌芽。

1928年以后,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思想初步形成。这个时期,毛泽东的诗词也是以农村革命斗争为背景,对当时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集中描述,并对此时土地革命后农村发生的重大变化进行赞扬和讴歌。比如,“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热情洋溢地道出了发动农民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性,指出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是正确的选择。虽然此后蒋介石连续对根据地发动“围剿”,但有了正确的思想指引,自然是“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战斗的结果也自然是“敌军宵遁”。在1929年秋的《清平乐·蒋桂战争》中,毛泽东用一句“分田分地真忙”,朴素、直观地道出了人民的喜悦和土地革命的胜利。而“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既深刻体现了以农村为中心革命思想的正确性,又体现了群众路线是中国革命事业取得胜利的保证。毛泽东不同时期的诗词分别体现了不同阶段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呈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

三、毛泽东诗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艺术结晶

毛泽东诗词既体现了我国古典诗词的韵味和特点,又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精神的有效结合。毛泽东诗词艺术地再现了中国革命的历程,并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

毛泽东深谙中国传统文化,不仅熟读史书,而且对古诗词也是烂熟于心,信手拈来,其诗词不拘一格,形式多样。他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蕴含在诗词中,将我国古典诗词的风格与韵味都展现出来。那些深受人们喜爱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不仅使得他的诗词更容易被广大民众理解,而且巧妙的借用和引用更凸显诗词韵味。比如,毛泽东在1954年作的《浪淘沙·北戴河》中,“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引用了曹操东临碣石观沧海的历史故事,和如今的“换了人间”作对比,热情讴歌了社会主义建设新生活。再如,他在1949年解放战争即将胜利时所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巧妙地使用了楚霸王项羽的故事,将脍炙人口的典故活用,深刻指出了这个悲剧人物的惨痛教训,生动形象地告诫众人要将革命进行到底,解放全中国,实现祖国统一,不能放纵敌人,自当是“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尤其是《七律·答友人》一诗中的楚骚韵味让人浮想联翩,其中“我欲因之梦寥廓”自然让人想到李白的名句“我欲因之梦吴越”,而“芙蓉国里尽朝晖”中的“芙蓉国”则出自谭用之的《秋宿湘江遇雨》。类似的典故不胜枚举,运用之巧妙、构思之精细值得品味。

总之,毛泽东诗词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通俗表达方式,将原本深邃难懂的马克思主义原理用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语言表达出来,使马克思主义原理得以在中国落地生根。毛泽东诗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艺术载体,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结晶。

鉴于以上分析,将毛泽东诗词运用于概论课是可行的,二者的有效融合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模式改革,而且可以满足学生发展层面的需求。毛泽东诗词崇高的艺术境界、准确的表达,重现了革命和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宝贵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及创新精神,蕴含着中国智慧、中国气派,在教学中加以运用,对学生文学素养和个人情操的培养、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以及青年人远大理想的树立,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汪建新.毛泽东诗词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J].红旗文稿,2015(12).

[2]力荪.毛泽东井冈山和中央革命根据地时期诗词的历史蕴涵、艺术特征和精神境界:第三届毛泽东诗词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党的文献,2007(12).

责编:红 茶

猜你喜欢

工农毛泽东思想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现代思想的启蒙
湖南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何时何地召开
朱德:“抚育部曲亲如子,接遇工农蔼如风”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毛泽东思想的永恒价值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中国工农革命军第4军成立前后史实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