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文明建设功能探析
2021-12-21郭秀丽张丽萍
郭秀丽 张丽萍
摘 要:新时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践行人民至上理念,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举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生态文明建设使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更好地厘清生态文明建设元问题,提升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开启新征程提供思想保障。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文明建设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铸魂育人和强基固本的重要作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培育中肩负重要使命。在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人民对生态产品需求日益强烈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应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生态文明建设新使命。笔者在对生态文明建设相关基本问题梳理的基础上,就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进行论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文明建设功能,以此探索并充分发挥其新功能,激发美丽中国建设新动力,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一、生态文明与生态文明建设
人类文明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密切相关。生态文明是在深刻反思以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为主要特征的工业文明基础上形成的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要特征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它强调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既不随心所欲、盲目蛮干,也不消极等待、无所作为,应以平等、文明的方式对待自然。
生态文明建设是基于人类生产生活中遭遇的植被覆盖率下降、水土流失加剧、物种灭绝加速、大气污染日益严重等生态环境问题和人类对生态环境新需求的产生等客观形势,在深化对人类社会建设规律和自然环境变化规律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转变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构建新型人与自然关系,维护和创建良好的生态环境,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态环境需要的诸项举措。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保持其干净整洁,促进其良性循环是全人类共同的义务和面临的挑战。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创建良好的生态环境,维护地球家园的安全,是党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是维护社会稳定、提升政府公信力和国际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抓手。
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之本。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创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践行人民至上理念的重要举措,也是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应有之义。
(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践行人民至上理念的重要举措
“为了谁”的问题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问题。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民群众生存并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应对资源环境约束,实施新型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事关人民群众基本需求的满足,事关人民福祉水平的提升,事关人民至上的理念能否一以贯之。多年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导致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叠加,并对人民群众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下定决心切实解决好影响人民群众利益的突出生态问题,是党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是保障人民健康、维护人民权益、改善人民生活和提升人民福祉水平的重要着力点,更是践行人民至上理念的重要举措。
(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举措
经过70多年的发展,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已由过去的“盼温饱”转化成今天的“盼环保”。人类社会及人的生活,都是人在自然的基础上经过实践活动创造的。没有美丽的自然环境就没有美好的人类生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维护和创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为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题中要义,也是我们党奋斗的重要目标。1973年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揭开了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序幕。我国迈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开始重视环境污染防治,起初主要集中在“三废”治理方面。经过40多年的发展,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日益丰富,外延更加宽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上下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谋篇布局趋于成熟,保障机制不断健全完善,生态面貌焕然一新,但这与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所需要的优美生态环境仍存在不小差距,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仍需负重前行。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文明建设功能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着眼于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以及遵从社会基本规范,发挥着引领、规范、激励及调节等作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在传统的污染防治和生态文明建设基础上,着眼于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与此相关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关系,关注现实生产生活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生态环境对于满足人类不同层次需求的重要意义,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功能。
(一)厘清生态文明建设的元问题
生态文明建设源于人类应对生态环境危机的需要,而人类不合理的行为是导致生态环境危机的重要原因。可见,反思并改变人类行为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式。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在引导人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方面具有特殊而重要的作用。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它深刻地回答了当前我国人才培养中的一系列重要问题,为推进教育现代化指明了发展方向。在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道德、理论和技术支撑是时代赋予教育的重要使命。通过教育尤其是以立德樹人为中心环节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塑造和提升人格方面的作用,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生态文明观,培养大学生分析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大学生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更好地明确“为什么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谁来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如何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等一系列关乎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元问题。
(二)提升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
大学阶段是人生重要的“拔节孕穗期”。大学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力军。他们是否具备良好的生态文明理念、较强的生态文明意识、科学的生态文明知识、较高的生态文明素养和规范的生态文明行为,关乎未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是否能取得较大的进展与成效。基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提高大学生理解生态环境问题复杂性、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生态文明观念和提升大学生生态环境问题处理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培养大学生健全的生态文明人格,纠正部分大学生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产生的人性扭曲和人类行为的异化,是生态文明建设得以顺利推进的前提和基础。因此,高校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中应高度重视生态文明教育,将生态文明理念和素养培育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帮助大学生掌握生态文明知识,增强生态文明意识,培养良好的生态文明习惯,提高生态文明修养。
(三)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开启新征程
“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发展,到二三五年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是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新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明确规定,这也标志着我国已全面开启生态文明建设新征程。梳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之所以取得显著的进步和巨大的发展,主要是因为以下几点:
首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这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应对各种艰难险阻提供了根本的政治保障,有利于夯实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的政治责任,确保党中央关于生态环境建设的各项决策和部署真正落实到位。
其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主体、目标和评判标准的确立提供了依据。人民群众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力量之源。在生态文明建设主体问题上,要坚持群众史观。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确立上,要以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态福祉作为归宿点。生态文明建设要围绕着这一目标规划、部署并安排具体工作,以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评判成效的重要依据。
最后,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这为我国新时期确立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处理好生态建设与其他建设尤其是经济建设的关系提供了根本遵循。只有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我国社会发展才能底气十足。
总之,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善于挖掘一切可利用的资源,积极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为新时代我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优美、舒适生态环境的庄严承诺提供智力支持和动力源泉,为推进美丽中国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凝心聚力,为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夯实生态之基。
参考文献:
[1]谷树忠,胡咏君,周洪.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与基本路径[J].资源科学,2013(1).
[2]刘贵华,岳伟.论教育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础作用[J].教育研究,2013(12).
[3]孙金龙.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N].人民日报,2020-11-20.
责编:红 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