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文学教育成为高中语文教育的灵魂

2021-12-21郏峰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文学教育语文教育策略

郏峰

摘 要 本文以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为切入点,以语文教育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育活动中渗透文学教育的重要性,并详细讲解如何在高中语文教育将文学教育渗透其中,最大程度上激发高中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动性,从而达到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综合能力,提升高中生的语文学习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 文学教育;语文教育;策略

文学教育,指的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对文学作品进行赏析、讲解,从而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促进对提升其高中生人格的教化以及情感的陶冶,提升其心理素质、健康素质以及文学素质等综合能力,从而为高中走向社会,实现其在社会中的发展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文学教育在高中语文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

1.有助于深入挖掘高中语文教育的文化精髓

文学教育的主要功能是对学生的人格进行教化,从而规范学生的道德思想以及价值观念,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高中教材精选经典文章,其主要目的也是为了通过文章彰显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展现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精神风貌,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使学生对于文章中蕴含的文化精髓進行深入了解,促进高中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例如: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写到的“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一句,不仅表达了作者对于恬静平淡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及向往,同时其还反映了作者乐观、豁达的处事态度,通过学习陶渊明的诗歌,可以使读者感受到深刻的抗逆能力以及精神蕴藉,揭示了道家积极乐观、无为而治的人生态度;通过学习《荆轲刺秦王》,我们能够深入体会到墨家爱人若爱其身、“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一心为他的侠义精神;通过学习《齐桓晋文之事》,深入感受儒家仁爱学说,体会到儒家“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以及“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仁政思想。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文学教育,可以使学生深刻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精髓,增进高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以及爱国情感意识。

2.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高中语文中不仅包含古今中外的著名文学作品,其中还包含了诸如戏剧、传奇等一系列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作品。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中语文教育时,如果在其中渗透文学教育,可以使语文课堂洋溢浓郁的文学色彩以及文化氛围,从而促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及发展,为高中生深入理解中华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在学习诸如《窦娥冤》《长亭送别》等经典话剧作品时,教师可以在其中渗透进我国的戏曲文化使学生可以从优秀的传统作品中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优秀戏曲文化;学习司马迁的文章,可以感受到人性的高洁,使学生建构自己的高尚人格。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育工作中渗透文学教育,可以通过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熏陶,对高中学生的高尚人格进行全面培养,依靠优秀文学作品中的文化精神、哲学思想以及理想人格等因素,实现高中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二、高中语文教育工作中渗透文学教育的策略

1.教师提升自身文学修养,为文学教育打基础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存在的意义,便是对学生进行传道、授业以及解惑,教师的言行举止对于学生会造成深刻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注重提升自身的文学修养。例如,高中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讲解战国诗人屈原的《离骚》选段时,由于其中包含大量的想象及比喻,且生僻字比较多,因此,教师在对《离骚》进行讲解时,必须首先对于《离骚》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以及创作原因等进行充分地了解,然后才可以在讲解《离骚》时,渗透相关的文学教育内容,使学生对于其中蕴含的文学理论以及文学知识进行深刻地理解。再比如:在学习沈从文先生的《边城》时,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讲解沈从文先生描绘的具有纯净山水、纯净自然环境以及淳朴人情的山水小镇,使学生能够通过沈从文先生描写的优美文字感受到边城小镇中的淳朴情怀,利用文字为我们构筑了一方心灵的净土。通过自然美及文字美使学生感受到自然山水风光对于人心灵的慰藉及感染,从而激发学生对自身的文学修养,使学生成为一个拥有善待自然、善待他人以及善待自己的优秀人生情怀的人。

2.创新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

为了促进文学教育在高中语文教育工作中的渗透,教师必须对传统的教育方法进行创新,从而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学习积极性及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于文学知识的主动探究及学习。例如:高中语文教师在净额及鲁迅先生的《祝福》一文时,为了使学生对于主人公祥林嫂的形象有准确深刻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旧社会的社会背景以及老照片,使学生感受到旧时代的社会悲剧以及人性的沦丧,进而组织学生对于主人公祥林嫂进行交流分析,然后教师再利用网络搜集网络上对于祥林嫂人物形象的分析,网络上出现多种评价的原因,比如,为什么说祥林嫂是悲惨弱者的代表,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为什么说祥林嫂是旧社会被侮辱剥削底层人民的代表以及为什么祥林嫂是一个丧失自我意识的反抗者等等,同时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谈谈祥林嫂在当时社会中的处境,真正体会《祝福》中所蕴含的文学情感以及文学价值。

3.引导学生对作品的文学性进行感悟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章都包含着丰富的文学价值,因此,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使学生主动对文章中的文学性进行感悟,从而丰富学生的文学体验,使学生得到更加深刻地熏陶及启发。例如:高中语文教师在讲解老舍先生的《想北平》一文时,老舍先生在第二段开头即开门见山地写道“我真爱北平”,但是,老舍先生却又写道“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在后面的文章中,老舍先生多次提到了“说不出”的爱,教师可以使学生通过文中描写,感受到老舍先生对于北平说不出的爱,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文中描写想象北平的场景以及老舍先生对于北平的感情及牵挂,使学生感受到老舍先生对于北平的牵挂与热爱、进而引导高中学生对于文章之中的思想感情进行深刻地体会及感悟。通过学习战国诗人屈原先生的《离骚》,可以在其中渗透文学教育,从而使学生深入体会到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现实精神,感受到屈原面对日益多秋的国家朝政,从而发出的“既莫足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城之所居”的政治感叹,感受到屈原面对已经无力回天的楚国境地,自己的治国言论无法得到实现,而发出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最后进谏,当屈原死意已决时,为了国家的向往,屈原还发出了“陟陛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的最后感叹,感受到屈原为了国家兴亡舍身忘己的爱国意识。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学离不开文学知识的渗透。因此,为了全面提升高中学生的文学修养及语文学习能力,高中语文教师应注重文学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在语文教育工作中不断渗透文学教育,达到启发学生文学思维、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根本教育目的。

[作者通联:南京市东山高级中学]

转识成智 信息化育人走上“快车道”

——山东师范大学探索实践师范生信息化教学智慧生成新模式

董广远 崔勇

上课用平板电脑点一点、答题用手机扫一扫……这不是某个活动的现场,而是山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的学生课堂展示环节,学生正在用智慧手段进行小组展示,在讲台上分享得不亦乐乎。山东师范大学把3门教师教育类核心通识课程打通,促进师范生信息化教学智慧的形成,实现从塑造“知识人”到培养“智慧人”的飞跃。

——《中国教育报》2021年11月28日

猜你喜欢

文学教育语文教育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的渗透
多媒体技术与高校文学教育
西班牙语文学与学生语言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
语文教育教学要做到“文道美统一”
穷其本然,化为践履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