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整合:语文素养培养的有效路径
2021-12-21杨宏斌
杨宏斌
摘 要 从接收端到输出端,信息经过整合,放大了效能,产生了原有信息无与伦比的价值。信息整合的关键是自省和内化。阅读是信息的输入,写作是信息的输出,信息整合的根本形态就是因写而读。信息整合使得阅读有了质量,写作有了深度,信息整合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集中体现。
关键词 信息整合;语文素养;读写融合
信息整合就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并转化,包括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分类、归纳、具体化和系统化等一系列过程。信息整合的价值在于使原有信息经过自省和内化而产生巨大的价值。信息整合能力是阅读教学要着力培养的一种能力,因为只有通过整合才能使文本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也只有通过整合,学生才能从文本中汲取精神营养,使自己的思想变得丰富而深刻。
一、信息检索目标的确定
信息检索要有明确的目标。明确了为何而检索之后,就有了检索的动力,也就能确定检索的范围,检索的效率也就得以显现。外力的逼迫往往能激发内在的潜力,在写作任务的驱动下,学生阅读的注意力会更加集中,投入的热情往往充足,思考的深度会超过以往,自我的意识会更加强烈。为了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论语》,笔者布置的写作任务是写一篇以“品孔颜之乐,做幸福青年”为主题的发言稿;在鲁迅专题学习过程中,为了更深入地理解鲁迅精神,培植刚强正直的人格,笔者布置的任务是“给鲁迅先生写颁奖词”;彭跃为老师在促进写作深度学习训练中,让学生为宣纸写推介词,等等。学生在写作任务的驱动下,全身心投入,广泛搜索相关资料,搜集有效信息,扩大了阅读量,提升了阅读能力,养成了阅读的习惯。
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主动地承担任务,围绕任务进行有意义地信息检索,从而提升阅读的数量和质量。比如,参观洛南县孔庙,写一篇参观心得;瞻仰洛南中学文翰楼一楼大厅的孔子塑像,写一段文字描写孔子肖像,或撰写一篇纪念孔子诞辰2572周年发言稿,或举办诵读孔子名句活动,或撰写小论文“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等等。在任务驱动下,学生广泛阅读,主动搜索有价值的信息,读写融合,读写相长,促进语文素养的提升,契合新课标对语文学习方式的界定: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
二、信息检索路径的探究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关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中要求学生“掌握利用不同媒介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不同媒介”应指网络、图书、报刊、杂志等,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相关书籍、文章,也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百度百科、谷歌学术、中国知网、百度学术、孔夫子旧书网搜索相关信息;学生通过关键词、摘要作出初步筛选,再比对引用量、下载量等数据遴选重点文章,最后再三研读这些文章,提取有用信息。
1.检索作为支架的知识信息
比如,什么是推介词,什么是颁奖辞,什么是发言稿。彭跃为老师让学生网上搜索并交流,获取了必要的知识信息。
何为推介词?推介词是通过对地方、人物或产品等内容的推广和介绍,让他人对此了解、接受并喜爱。
何为颁奖词?颁奖辞是在某一主题的颁奖典礼上,对获奖对象的事迹所作的一种陈述评价性的礼仪文稿。
何为发言稿?发言稿是参加会议者为了在会议或重要活动上表达自己意见、看法或汇报思想工作情况而事先准备好的文稿。
知识性的信息容易获得,只要打开百度,应有尽有。学生在搜索的过程中加强了记忆和理解,掌握了必备的知识,学会了学习。
2.缩小信息搜索范围,锁定有价值的信息
学生的视野和精力毕竟有限,教师要围绕主题精心筛选信息,给学生推荐一组或一群文章,最好是名家时文或观点相左的一组或几组文章,以开阔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维。为了让学生写好“孔颜之乐”的发言稿,除了引导学生阅读《论语选读.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外,还给学生推荐了以下文章:林语堂《论孔子的幽默》、南怀瑾《孔门弟子的素描》、鲍鹏山《黑暗王国里的残烛》《仲尼弟子——昨夜星辰》《正义的边界》。为了让学生写好“给鲁迅的颁奖辞”,除了梳理课本中学过的鲁迅文章外,另外给学生推荐的文章有:郁达夫《怀鲁迅》、萧红《回忆鲁迅先生》、温儒敏《如何理解鲁迅精神的当代价值》、朱学勤《鲁迅、胡适与钱穆》、网络文章(佚名)《奴才人格比腐败更可怕》。给学生印发这些文章并配上思考题,学生在写作任务的驱动下津津有味地阅读,获取了非常有价值的信息。
3.开辟信息搜索新途径
观看小视频。诉诸于视觉的信息往往比较直观,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论语》专题学习过程中可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孔子》、鲍鹏山《孔子是怎样炼成的》(百家讲坛)等等,能使处于神坛的孔子走下来,使其作为“人”的形象得以复原,使这一“活生生”的形象伫立在学生心田,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三、信息整合过程的思维
思维能力包括理解力、分析力、综合力、比较力、概括力、抽象力、推理力、论证力、判断力等能力。它是整个智慧的核心,参与、支配着一切智力活动(摘自网络)。思维能力往往取决于思考者掌握的关于思考对象的知识和信息量,如果没有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就不可能产生相关的思考活动。一般情况下,知识量和信息量越大,思考越加具体、全面和完整,从而决定了思考的维度和广度。信息整合过程是复杂的思维过程,信息整合的效度是思维能力的体现。
1.信息分类
通常可按照“是什么”和“怎么办”将信息分为陈述性信息和程序性信息。前文所列举的“什么是推介词”“什么是颁奖辞”“什么是发言稿”都是知识性信息;所谓“思想性信息”是指前人对相关问题的思考和阐述,有利于学生打开思路和思维的创新,避免思维雷同,以至步人后尘。比如,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鲁迅精神”,引入温儒敏教授的文章《如何理解魯迅精神的当代价值》,就是思想性信息。事实上,信息分类的标准很难统一,要根据写作任务而定:为宣纸拟写推介词,关于宣纸的信息,就可以分为宣纸的历史来源、材料特点、工艺制作、纸质分类、外界评价等。信息分类是信息处理的第一步,分类越科学、越细致,越有利于信息的应用。
2.信息比较
信息比较是在充分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展开的思维活动。一是比较哪些信息更有价值,能为我所用;二是把观点相左的文章进行对照,思考“我”赞同什么、为什么;三是同类比较,分辨细微差别,以把握本质特征。比如,要真正走进鲁迅的心里,就要把鲁迅和同时代的梁实秋、周作人、林语堂进行比照,“鲁迅本来是比他们中的任何一个都更有资格过上那种精巧雅致的文人生活。在鲁迅的精神世界里,通常是文人用以吟花品月的地方,他填上的是几乎老农一般的固执”。(朱学勤语)比较,是辨别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颜回跟一般人不一样,他不因为物資的困乏而忧愁,因为心怀仁义、精神充盈而快乐。精神愉悦与物质富足是对应的关系吗?自然会引发人们作深层次的思考。
比较之后,可以模仿,促进自我提升。彭跃为老师组织学生将自己的原作《宣纸推介》与黄山推介词《黄山秋韵,美不胜收》做比较,学生发现自己的作品只达到了“介”而不能产生“推”的效果;通过比较,学生还意识到推介的文字要文质兼美,一是要抓住读者或听众关注的重点;二是要吸引读者或听众的兴趣。形式上要层次清晰、语言优美,让人对推介内容心驰神往。学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提升了作品的档次。
3.信息概括
信息概括是对获取的原生态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并要结合自己的言语活动经验,带有明显的情感态度的信息提炼过程,是语言实践的重要内容。提炼概括的信息与原生态信息相比,是一个质的飞跃,信息概括是信息处理的关键环节。信息概括能力是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集中体现,需要持之以恒的训练,是一个经验累积和叠加的过程。
比如,学生搜索到的关于鲁迅生平的原生态信息是这样的: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等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反动当局所通辑,南下到厦门大学任教;
1930年起,鲁迅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组织;
1936年初“左联”解散后,积极参加文学界和文化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从1927—1936,创作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搜集、研究、整理了大量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等等;
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
学生在仔细阅读鲁迅先生的生平简介之后,概括文字如下:鲁迅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以笔为武器,与封建恶势力和日本侵略者殊死搏斗,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用文艺唤醒民众,拳拳爱国爱民之心日月共鉴,可谓文化战线的一员骁将。“简介”是平实客观的,是事件的罗列,概括文字明显带有阅读主体的情感渗透,既紧扣原生信息,又参杂读者的个体体验;既真实,又独特。
4.信息转换
信息转换是从信息输入端到信息输出端的最后一个阶段,属于应用信息的范畴。信息转换至少要从四个方面切入:一是情感态度进一步明朗化;二是咀嚼消化,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将思想转化为人格;三是开启聚合或发散思维将所获信息重新组合,努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寻求创新点,使原有信息最大化增值;四是语言包装,通过运用修辞和变换句式等方法将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思考精准呈现。
四、信息输出结果的验证
1.从无话可说到洋洋洒洒的转变
信息的获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生“无米下锅”的尴尬,特别是在写作任务的驱动下,学生获取信息的主动性增强,信息留痕会更明显。随着信息量的积累,学生的思想会渐渐地趋向深刻,情感得以充盈,语言变得丰富。正如深圳宝安区特级教师吴泓老师所说:“读什么决定了你想什么,想什么决定了你说或者写什么;说写的质量取决于你阅读的质量,说写的高度取决于你思想的深度。离开了思想,你说不好,也写不成;离开了思想,你听不明,也读不懂。”这句话揭示了“读”和“写”的关系,强调了读、听对于写、说的重要作用。
2.从面无表情到顾盼生辉的转变
信息整合强调情感的渗透。原生信息平实而客观,很少带有主观情感,经过转换,必然赋予原生信息所不具备的情感态度,而文字都是以情取胜的。如宣纸的历史、特点、工艺和分类都是纯知识性的信息,不具备情感态度,学生一旦要写成推介词,就必须完成由“介”而“推”的过程,情感渗透是必须的,单标题就是明证:从“宣纸推介”变成“诗意宣城,人文宣纸——千年寿纸推介词”。
3.从肤浅平俗到深刻独到的转变
思想的肤浅是信息的贫乏所致,或者是信息整合的力度不够。通过对信息的分类、比较、概括和转换,学生会自觉地内化和吸收,以至潜移默化为人格的力量。如鲁迅的批判精神、责任担当、格局胸怀在学生搜集相关信息如《自题小像》《怀鲁迅》《回忆鲁迅先生》等之后会扎根心田,自觉地剖析自我,剔除自身的劣根性,从而走向伟岸和高尚。
4.从语言干瘪到精准圆润的转变
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习得的,信息的检索和整合是语言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写作任务驱动下积极而广泛地搜集、整合信息有利于语言的积累,在大量的语言涵泳、浸润中提升语言素养;在信息检索和整合过程中,学生一定会发现学习语言的范式和自己心仪的表达样态,从而发生从干瘪到圆润的转变。
当然,因写而读,只是一种深度学习的方式方法,读写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历练和积累。笔者认为读写能力的提升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读和写咬合滚动,融合发展,长久坚持,必然会呈现螺旋上升的态势。
信息整合思维能力培养的目的就是要避免输入什么样,输出就什么样;避免囫囵吞枣,不加消化,机械输出;避免生搬硬造,临时拼接。从输入到输出,只有经过整合,才能把接受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血液和精髓,用自己的热情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别样呈现,才能成为独一无二的真正属于自己的作品,才能达到读能读出滋味、写能写得深刻的目的。
[作者通联:陕西洛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