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平陆高调调查报告

2021-12-21王迪一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传统音乐

摘 要:平陆高调是山西晋南地区传统说唱音乐曲种之一,由于观众及传承人后继不足,学术界对其关注十分有限,该曲种濒临失传。本文采用民族音乐学田野调查法,结合有关文献资料对其基本状况、艺人传承以及当下现状做相应的描述,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

關键词:平陆高调,传统音乐,说唱艺术

在晋南黄河金三角地区,尤其山西省运城市流行着丰富的传统音乐曲种。在过往晋南传统音乐的研究中,更多的是对蒲剧、眉户以及锣鼓杂戏的研究。除此以外,该区域还保留着一种鲜为人知的曲艺品种——“平陆高调”。以往当地学者对其研究角度更多地倾向于音乐本体研究,诸如曲谱的收集整理,艺人传承的简易列举等。对其综合考察及未来发展建议方面的研究鲜有先例。本文运用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方法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其基本状况、艺人传承以及当下现状做相应地描述和发展建议。

平陆县地处山西省运城市,北依中条山与盐湖区相连,南临黄河和河南省三门峡相望,西接芮城县,东连夏县,全县常住人口20余万人,面积1173.5平方公里。“高调”是当地一种十分古老的说唱艺术,属坐唱表演,又因为它演奏时用的主乐器是四胡,又称四弦,所以又名“四弦书”,具体形成的年代由于历史久远已经无法确考,历史上平陆高调一直是盲残艺人来演奏,主要是在庙会、祭祀、民间婚丧嫁娶等民俗活动中表演。平陆高调起源于平陆中西部地区,经过流传活跃在晋、陕、豫地区,20世纪70年代后选拔了一批男女青年开始学习平陆高调,使高调进一步得到发展,由于盲人靠“高调”谋生,所以各方面都比较保守,对传承和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平陆高调历史悠久,唱腔独特,剧目丰富,地方色彩浓郁,它除了本身具有的音乐艺术价值之外,还有着民俗学、社会学和文化学的多重价值,在现代化发展地冲击下,平陆高调表演空间日渐狭小,听众锐减,出现生存危机,再加上传人减少,平陆高调濒临消亡,急需扶持和保护。

一、平陆高调的历史沿革

“平陆高调”是衍生于平陆本土的一种曲艺坐唱艺术,从业者多为盲残人,活动区域主要在县域境内。清嘉庆年间,平陆连遭地震侵袭,加之后来光绪三年大旱,使本就生计艰辛的盲残人几欲陷入绝境之中,于是便肩背四胡四处逃生以“说书”谋生,足迹遍及豫西陕县、灵宝,陕南华阴、渭南、韩城以及运城境内夏县、盐湖、永济、芮城一带,与此同步地将“高调”影响扩展至这些区域。

平陆高调的成因已无资可考,据艺辈相传,早年间平陆西部某地有人曾在朝奉官,后因触犯朝律而被监禁。被囚期间,此人迫于无聊便将一些民间俗事演述成文,以文套曲而歌,后获释,便操琴四处说唱并被后人继承,历经沧桑,繁衍成“书”。至清道光年间,“高调”及其书班业已成型,并已涌出如胡师爷、张勋等名艺人。历史上的“高调”及其说唱班,皆属盲残人赖以谋生之手段,“盲人在世饭碗难,乞讨算命拉四弦”,既说明了“高调”艺术地位,又说明了艺人处境。迫于当时社会政治制度,艺人处境十分悲惨,他们串镇走乡,四处说唱,却食剩饭,宿牛圈。加之艺人要以此为业糊口度日,受“教成徒弟,饿死师傅”之影响,造成了艺人间的一些保守与狭隘,如“愿给你十亩田,不教你拉四弦”“能给你二亩地,不传你一回戏”。凡此种种,都为“高调”的发展设置了重重障碍。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的安定和及各方对民间艺术的重视,为“高调”的说唱活动和艺术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社会保障和发展条件。“高调”说唱班开始增多,演唱活动日趋频繁。根据形势需要,20世纪50年代后期,平陆县文化馆对散布在全县各地书班进行了有效组织,经整顿编为两个曲艺大队,直接隶属文化馆管理与指导,在组织上为“高调”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在此基础上,通过整理剧目,完善设备,帮师带徒等一系列措施,既丰富了“高调”的曲目内容,又扩大了“高调”的影响力。特別是进入70年代,县文化馆对曲艺队在管理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改革,挑选了一批身体健全、有文化、有特长的青年男女充实进曲艺队,改变了自古以来唯盲残人才“说书”的习惯,这些后起之秀,思想活跃,在继承“高调”原风格的基础上,敢于将其他剧种中的有益成分,有机地糅进“高调”艺术之中,使“高调”唱腔音乐越来越丰富。同时伴奏乐队也有了文、武场面之分,并在说唱过程中掺进了剧中人物的念、道、白、表等各种形式,所有这些,都为“高调”最终发展成戏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截至目前,平陆高调开始往戏曲方面综合发展。如在平陆县文化馆馆长张鹏组织和参与下创作、排演的《版筑魂》,不仅在县区域内效应轰动,而且在运城市舞台上演出后也是一炮撂红,反响空前。县蒲剧团团长裴中兴一班人创作、排演的“高调戏”《兄妹争娘》,演出后观众交口称赞,反应极佳。平陆利丰职校校长康春荣组织业余爱好者排演的《梁祝下山》,演出后好评如潮。无疑,这些演出活动有效地宣传和推广了平陆高调,有利于其进一步发展。

二、平陆高调的音乐特征

一般认为,区别曲艺音乐的重要特征是唱腔。平路高调音乐属于说唱音乐当中的“鼓书类”说唱,也有学者将平陆高调归为“弦书类”说唱品种。其曲调多源自民间歌谣、小调之类,在此基础上也与其他剧种、曲种音乐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并结合当地方言俗语逐步发展而成的一门说唱艺术。

(一)平陆高调的板式运用

平陆高调主要运用的板式共有八种。

1.慢板:慢板俗称“三眼板”。记谱节奏为4/4拍。特点是行腔舒缓,长于叙事,行话有“四句慢板唱半晌”之说。常用于“正书”

2.二性板:俗称“单眼板”。记谱节奏为2/4拍。行腔较慢、长于叙事,可作为“正书”开始。长于抒情。

3.紧二性板:是二性板速度加快一倍而形成的一种板式。长于表现风趣、幽默情趣。节奏明快富有弹性,记谱节奏为2/4拍。由于这种板式伸缩性大、自由度高,因而被广泛采用。

4.乱板:是在“紧二性板”的基础上通过速度变化而生成的一种板式。其特点是速度明快、句无定式,记谱节奏多为2/4拍或1/4节奏,长于表现诙谐、戏谑之情趣,也可表现言语激烈对吵。

5.催板:过渡式。因为仅有一句,但在整个唱腔板式相互转换过程中它却起着关键过渡作用,速度较快,记谱节奏为2/4拍。

6.流水板:分为哭流水和怒流水两种。哭流水是行内称作“一句半”,又名“哭板”,长于表现悲愤、哀怨之情,伴奏为紧拉慢唱,记谱为2/4节拍与散拍混合运用;怒流水是长于表现慷慨激昂情绪,节奏快、行板急,伴奏呈“紧拉慢唱”多采用“角”与“羽”调式,记谱节奏为2/4拍为主。

7.介板:“介板”是“高调”唱腔音乐中较独特的一种板式,一般情况下无起板(包括唱腔仄声句过门),仅靠乐器“起音”即可,而且旋律起伏大、无节奏、时值长,常表现如泣如诉之哀怨,记谱节奏为散拍。

8.数板:是一种似说非说、似唱非唱的快板形式。

(二)平陆高调的音高、音域及唱词特点

平陆高调的音乐多为七声调式,但“7”音略低却不到“降7”,“4”音略高但不到“升4”。调高因人而定,或是“尺字调”即1=D,或是“小工调”即1=降E。唱腔调式一般为“徵”“角”“羽”三种。其中“徵”调式多用于“旦”角和一般叙述性情绪,“角”调式多用于“生角”,“羽”调式多用于“净角”或表现情绪激烈情绪。伴奏模式基本一致,一般只是主音不同。

唱詞结构主要有三种基本形态:

(1)十字句式:呈三、三、四、排列,多出现在“紧二性”板。

(2)七字句式:呈二、二、三排列,几乎贯穿所有板式,并在“高调”唱词结构中起“骨架”作用。

(3)乱字句式:字数不限,排列无明显规律,常出现在“紧二性板”或“介板”当中。

(三)平路高调的伴奏及乐队组成

平陆高调的伴奏传统上仅为“四胡”“木鱼”(拌绳系脚前掌踩击节)、梆子。后经发展有了文、武场面之分,有逐渐向戏曲方面发展的趋势。其中文场面仍以四胡为主,后又加入了板胡、笛子、二胡、三弦、小底胡等;武场面除了木鱼、梆子外、又加入了鼓、次板、手锣、马锣、小镲、小战鼓等。

(四)平陆高调的曲牌运用

平陆高调的音乐一方面承袭了鼓书类说唱的特点;另一方面,也发展出一些常用的曲牌,根据不同的说唱题材需要主要分为六种类型:

(1)飞手,一般用于“书帽”,用于结束和正本开始之际,曲牌进行较为华丽欢快。

(2)梳妆台,多用于更衣打扮的场面,喜悦欢快。

(3)捻线,多用于热烈场面。

(4)八板,多用于迎亲场面。

(5)二八板,根据场合的需要可快可慢。

(6)排宴,表现场面较大而热烈的气氛

从高调与流行于本地区的其他戏剧曲艺的比较可见,高调无论从音乐、唱腔及板式、曲牌以及演唱曲目,伴奏乐器及场面,各方面都与其他戏剧、曲艺有着相互借鉴、交流和影响。研究其相互的作用关系及相互影响,对研究民间艺术的发生、演变、传承、交融有重要意义。

三、平陆高调的传承谱系

平陆县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所以决定高调的艺人的角色并不是单一的演员身份。他们平时有固定的职业,比如官人特定的行业如按摩等。他们平时靠这些手艺来钱,有演出任务时,他们则出去参加演出,获得一定的报酬。比如艺人侯丰刚,平时没有演出任务的时候,他和妻贠桂芳就靠开设的盲人按摩院作为主要的生活来源。就其收入来源两者之间的关系来看,由于官人按摩院是自主经营,所以按摩院的生意为高调演出让路。也就是说,没有演出任务的时候,他们以经营按摩院为主;只要有高调演出,按摩院当即停止营业(需要说明的是,按摩院规模不大,成员只有侯丰刚和妻子贠桂芳两人,而且两人均为平陆高调的艺人),不影响演出任务。说到其收入的比重,侯丰刚说:“以前演出任务少,收入主要靠按摩院经营和政府对盲人的补贴,现在随着大家对平陆高调的了解的深入,我们的演出活动多了起来,收入也随之增加。”

根据对高调老艺人侯丰刚的采访我们得知具体的传承顺序(见表2)。

四、平陆高调的现状调查

平陆高调从产生、发展,到壮大、成熟,前后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在这期间,它既有辉煌地发展,也有特殊时期的停演,几经沉浮。一路走来,直到现在,受客观环境变迁的影响和各种流行文艺的冲击,平陆高调和其它地方小戏一样,走进了其艺术生命的低迷时期。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演员数量严重不足

平陆高调现存的两个班社中,除了曲艺一队还在继续演出之外,曲艺二队的演出少之又少,曲艺一队的演员平时都有自己的谋生方式,偶尔有演出任务时,再集结起来进行演出。除此之外,演员数量较之前也有所减少。老艺人纷纷谢世,新的演员补充不足,这就为高调今后的发展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二)说唱剧本严重失传

高调的演员大都为盲人,他们的剧本流传仅限于口口相授。这无疑大大阻碍了剧本的流传。在笔者调查之前,高调仅仅只保留了剧本《合家乐》。拿曲艺一队为例,班社中的艺人大都为全盲或半盲,仅有贠桂芳一人为健康人,她在自己学习的过程中也记录了一些刷本,这为高调剧本的流传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就整体而言,高调的剧本还存在着严重流失的现象。

(三)市场观众的严重流缺

当下,受流行文艺的影响,平陆高调也无法逃离这一大趋势。具体来说,戏曲班社是戏曲本身存在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剧本、舞台和观众又是一种戏曲形态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所以,班社运作的景气与否、剧本等的保存与流传以及观众数量的多寡,就无疑成为衡量一个戏曲剧种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标准。

平陆高调的表演多集中在农村,而且演出的场所也多以单个家庭为主,主要是以单个家庭的婚丧嫁娶等为主要的市场,从而进行演出,观众都集中在单个家庭的成员以及左邻右舍,而且观众都以年龄偏大的人居多,年轻观众非常少。这些对于平陆高调而言无疑是一个不好的消息。

另外,人们普遍把平陆高调市场缩减归咎于当代人的生活方式、娱乐方式的转变。的确,随着当今社会传媒的快速发展,电视、录像及DVD、VCD等现代娱乐工具的推广,农村的娛乐方式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所以高调中的一部分观众分离出来是不可避免的。

五、对平陆高调的思考和建议

社会环境的变迁和流行文艺的冲击等外部因素是使平陆高调走向低谷的主要原因,笔者通过走访调查分析认为也有一些内部因素制约其发展。

在曲目和唱腔方面,平陆高调演出的曲目多以生活琐事为题材,生活类题材多为少矛盾冲突或无矛盾冲突的简单故事情节,社会生活中那些重大的激烈的矛盾冲突在平陆高调中很难见到。这种情节安排使它很难与成熟完善的音乐种类相媲美。作为受大众欢迎和追捧的传统音乐种类,如京剧、越剧、京韵大鼓、苏州弹词等无不在剧目的创新以及唱腔的张力发展方面下足了功夫。所以,高调的发展应借鉴兄弟音乐的创新与精华。

在相关部门的管理和科研团队的研究方面,一个乐种想要生存和良性运转,不断发展壮大,除了要有硬件设施作保障和强大的演员阵容外,还需相关部门加以引导、规范和管理,而且应有相关的研究团队加入其中,编创新的剧目,导演新戏,做好宣传,这样才能促进高调的发展。

在乐队伴奏及乐器创新方面,平陆高调使用过的乐器除了有四弦外,增加了板胡、笛子、二胡、低胡、马锣、手锣等。为了提高乐队的表现能力,可以根据乐队的实际情况扩充一些西洋低音乐器,如大提琴等。

日前,平陆高调已被确立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有利于进一步对平陆高调的保护、宣传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紫晨.中国民间小戏[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

[2] 杨永兵.晋南传统音乐概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

作 者: 王迪一,硕士,现居北京。

编 辑: 水涓 E-mail:shuijuan3936@163.com

猜你喜欢

传统音乐
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研究与现状分析
国乐前途之思考
国乐前途之思考
民族音乐学视角下仪式音乐的探索
初中音乐教学中流行音乐引入分析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及其价值的解读分析
阿甫夏洛穆夫对中国近代音乐发展所作的贡献
高校音乐教育与我国传统音乐的传承
土与洋的碰撞,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中西方传统音乐美学比较略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