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发挥“进博”效应,推进外贸高质量发展
2021-12-21谢科进IKROMOVASROR高冰陈心怡
谢科进 IKROMOV ASROR 高冰 陈心怡
继成功举办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之后,全球瞩目的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于2021年11月5—10日在上海如期举办。经过3年的发展,进口博览会效应日益明显,现已成为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2019年11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中明确指出,积极扩大进口。进口博览会究竟会产生哪些效应?进口博览会与进口、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怎样的内在联系?如何发挥“进博”效应,推进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在全球经济低迷、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多边贸易受到挑战的当下,开展这些问题的探讨,对于进一步贯彻落实指导意见,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如约而至的盛会,“进博”效应明显
2017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论坛上宣布,中国从2018年起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2018年11月5—10日、2019年11月5—10日、2020年11月5—10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一、二、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如约而至。据统计,即使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仅第三届“进博会”就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来自64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674家参展商以及1351家采购商提供了专业化服务,达成合作意向861项,累计成交726.2亿美元,比上届增长2.1%。无论是从“进博会”的规模、成果、外商评价,还是从国内各区域主动承接“进博会”的辐射、国际企业踊跃预定“进博会”的参会门票均可看出:“进博”效应明显。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按其效应产生的时间状况不同可以分为静态效应和动态效应。其静态效应在于:商品、服务、技术有了更高规格的国际采购平台,国内一些高成本生产、性价比低或低端化的产品将被很多国家和地区更低成本、性价比高的名特优进口产品替代,会产生贸易创造效应;国际经济合作有了更大规模的交流窗口,原本时空条件下的贸易会改变流向,会产生贸易转移效应;国际消费有了更高层次的多样选择,国际经贸实践有了更多主体的评判互鉴,会带来贸易提升效应。其动态效应在于:有利于世界各国对经济全球化和深度融通的进一步认识;有利于各国对中国改革开放和捍卫多边主义的进一步认可;有利于世界各国对中国合作共赢理念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践行的进一步认同。可以预见,随着今后进口博览会的定期举办,其溢出效应将日益凸显。
贸易平衡下的扩大进口,是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一)国际贸易理论揭示的贸易互利性,均同时关注出口和进口两个方面
从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到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从自由贸易理论到保护贸易理论,无一不是关注国际交换的互惠互利,无一不是同时关注出口和进口两个方面的内容。国内众多学者围绕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南开大学原副校长、博士生导师佟家栋教授较早地研究了进口与经济增长关系,在《关于我国进口与经济增长的探讨》(南开学报 1999(3))一文中指出,不同时期进口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度不同,但总体存在正相关。因此,对于一国的对外贸易而言,出口和進口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是互为背衬关系,任何忽视某一方面的政策和措施都会带来经济失衡的不良后果。
(二)进口能力是评价一个国家和地区对外贸易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
虽然目前尚无统一衡量对外贸易质量高低的评价体系,但根据国际多边贸易框架体系的要求以及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实际需要,笔者认为对外贸易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对外贸易竞争力(含产业基础、产品质量、市场规模和结构、品牌培育等);(2)进口能力;(3)贸易创新能力(含加工贸易、服务贸易转型升级、跨境电商发展、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等);(4)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含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5)国际经贸规则制定的参与度与话语权。固然,一国的国际地位取决于其政治力、经济力、军事力和文化力等诸多因素,但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和平发展年代,一国的进口能力直接决定该国的国际影响力,因此维持贸易平衡前提下的扩大进口,既能体现贸易质量的提高,也能彰显国力和国家担当。
(三)扩大进口是优化资源配置、减少贸易摩擦,增进国民福祉的有效举措
对外贸易历来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对外贸易政策必须基于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利益基础之上综合权衡而定。对外贸易发展到现在不再仅仅是出口过剩商品、服务和要素,进口国内短缺的商品、服务和要素,它还承担着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产业结构等的职责,否则产业内贸易、公司内贸易现象就无法解释。全球金融危机后,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日益抬头,以贸易逆差为借口的贸易保护措施层出不穷。因此扩大进口、贸易平衡成为减少贸易摩擦的有效举措之一。此外,扩大进口,引进国外优质产品和服务、先进技术和设备,可以有效促进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满足国内消费升级,增加消费者的消费选择,增进国民福祉。
持续发挥“进博”效应
纵观国际贸易的演进历史,从各国最初追求的产品互通有无到要素流动自由、优化国内资源配置,再到终极目标——共同发展基础之上的贸易自由化和多边贸易体制的全面实施,各个不同历史阶段,对外贸易有其不同的发展目标。2019年11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指出,积极扩大进口。因此,持续发挥“进博”效应,不断推进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是进一步贯彻落实指导意见的有效途径。
(一)发挥“进博”贸易创造效应,促进对外贸易更上规模
中国是“世界第一贸易大国”,多年来保持较大贸易顺差。以2018年为例,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32.16万亿元,其中出口17.93万亿元,进口14.23万亿元,贸易顺差3.7万亿元。巨额的贸易顺差已成为众多贸易伙伴设置贸易障碍的当然理由,我们要发挥进口博览会的贸易创造效应,吸引更多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国际企业参展,吸引更多的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参展,通过扩大优质商品和服务的进口,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进一步扩大我国外贸规模,一方面可以平衡我国的对外贸易,另一方面可以倒逼国内企业提升创新发展能力,优化国内产业结构。
(二)发挥“进博”贸易转移效应,促进经贸合作更上层次
全球经济低迷和新冠疫情影响之际,中国公开承诺并成功主办了4届国际进口博览会以实际行动体现了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和担当。与此同时,我们要正视全球生产力高速发展与各国生产力非均衡发展的现实,要更加重视经贸和科技合作。我们要发挥进口博览会的贸易转移效应,紧紧抓住全球供应链吃紧、产业链重构的机会,加强与国际上游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积极开展与各国的经贸和科技合作,引进并吸收最先进技术、先进业态和先进模式,拓展合作区域和市场,努力使我国对外经贸和科技合作更上层次。
(三)发挥“进博”贸易提升效应,促进国内消费更上台阶
据统计,2020年全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1,981亿元,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4.4%,为“三驾马车”之首,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许多地区消费品市场发展增速放缓,个中缘由值得探究。我国目前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物质消费向物质、精神消费并进的消费升级正在加速进行,值得挖掘的消费空间巨大,尤其是国际消费、农村消费、文旅消费等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细分消费大有潜力可挖。我们要发挥进口博览会的贸易提升效应,更多地进口新产品、新服务和新技术,更多地进口专(业)精(品)尖(端)特(色)产品,促进高端市场消费,通过下沉市场促进普通居民家庭和农村消费,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真正做到贸易、消费双升级。
(四)发挥“进博”动态效应,促进改革开放再上水平
进口博览会既是贸易促进平台,更是人文信息交流平台。交易的是商品、服务和技术,展示的是实力和真诚。我们要发挥“进博”动态效应,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优化关税结构,扩大进口规模,营造国际化营商环境,便利国际商务,促进改革开放更上水平。我们在推动全球经济复苏,努力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引擎的同时,更要利用这一人文信息交流平台,准确传递中国声音,表明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决心与诚意、捍卫国际多边贸易体制的意志,倡导合作共赢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加深世界各国和地区对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认识、认可和认同,使我们在道义、贡献和合作共赢中赢得尊重、赢得地位、赢得国际话语权。
(作者单位系扬州大学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