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究
2021-12-21谢雨涵
谢雨涵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心理健康越来越重视,高校也逐渐在心理健康教育当中投入了更多的资源。但是目前很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依然存在挫折教育比例较高、大学生自我认同感较低、缺乏有效的引导策略、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固化等问题,制约了积极心理学在心理健康教育当中的应用。为此,高校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积极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积极品德的心理学理论,比较注重人的发展潜能,主张通过对人进行一定干预来实现其健康发展。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运用积极心理学,可以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人格。积极心理学主张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维护,尽可能帮助学生培养、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质,让学生可以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并且发挥自己的优势,积极应对各种挑战,最终达到内心愉悦和满足的目的。另外,学生在积极的情绪状态下,自身的感悟能力也会得到增强,从而使接收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变得更强,最终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创造能力。
一、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挫折教育所占比例相对较高
在积极心理学的影响下,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采用积极的教育方式。但就现实情况来看,挫折教育的比重依然比较大,虽然客观来讲,这样的教育方式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却难以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这种锻炼学生心理抗压能力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并不能得到大多数学生的认可。长期的挫折教育使得积极心理学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受到了影响。
(二)大学生自我认同感较低
当前,很大一部分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无法对自己有较高的认同感,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也无法帮助这些学生转变自我否定的情况,这一现状成为制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且如今学生的学习压力比较大,他们的情绪非常不稳定,这在学习和生活中都有非常明显的体现。因为大学生自我认同感比较低,经常会进行自我否定,且情绪不稳定,这就导致积极心理学在心理健康教育当中的应用受到了影响。受学生的自我认同感较低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教学时也会逐渐走回“老路”,不能有效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三)缺乏有效的引导策略
从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来看,课堂教学依然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最主要的方式。教师在课堂上机械化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讲解,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这一情况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所取得的效果非常有限,影响了积极心理学的应用。很多教师甚至对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产生了依赖性,不愿意改变这种教育方式,且很多教师对积极心理学认识不足,没有将其付诸实践,导致积极心理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缺乏有效的引导,极大地削弱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四)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固化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固化也是當前制约积极心理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如果缺乏创新意识,只会采用千篇一律的教育模式,那么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必然会受到影响。从实际情况来看,教育模式固化、缺乏新意已经成为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重要问题。
二、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措施
(一)转变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
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为了能够取得较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改革,高校有必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转变。为此,高校要鼓励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创新教学模式,加强对积极心理学的认识。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教师可以尝试应用积极心理学的方式,逐渐实现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的转变。同时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调整教育方式,开展符合学生现状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积极利用新媒体技术,引导学生增强自我认同感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增强自我认同感,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如果仅仅依赖课堂教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则很难有效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十分有限。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提升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而且利用新媒体技术,教师还可以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消除负面因素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三)建立专业的教师队伍
伴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积极心理学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这就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需要建立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一方面要积极从社会上聘请一些具有高学历、丰富社会经验的心理学专家到高校任教,并定期开展讲座。另一方面教师要定期参加学校组织的专业培训,深入学习积极心理学知识,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实践。高校辅导员也需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且及时帮助学生解决。
(四)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需要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以此来营造一个相对轻松、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通过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教师能实现从教育者向朋友的转变,可以以一个更加平等的身份来与学生进行交流。比如,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可采用互动教学模式和情景创设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打开自己的心扉,向教师进行情感倾诉。而教师则需要在这一过程中挖掘学生的优秀品质,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从而更加积极地应对自己的心理问题。
三、结语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开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往往可以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积极心理学能够积极引导学生始终保持一个健康向上的状态,进而在保护学生心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种教育方式已经陆续在一些高校得到了应用,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吴九君,廖清林,韩力光.积极心理学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模式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37(03):113-117.
[2]鲜于乐娇.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03):37-40+50.
[3]金惠怡.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科技资讯,2018,16(25):248-249.
[4]付伟.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26):46-47.
[5]杨济连,江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采用积极心理学的可行路径[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7(02):5-9.
[6]范春晖.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J].青少年学刊,2015(04):26-29.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锦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