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永坦:矢志不移,筑牢祖国“海防长城”

2021-12-21王江山

知识就是力量 2021年12期
关键词:刘永坦体制雷达

王江山

刘永坦,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雷达与信号处理技术专家,是中国对海探测新体制雷达理论体系的奠基人。2021年9月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

1936年12月,刘永坦出生在南京。生逢山河破碎的年代,他对中国国防事业有着特殊的感情。1953年,刘永坦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之后在清华大学接触到了无线电技术。1978年,刘永坦被国家外派到英国深造。在那里,他参与了“民用海态遥感信号处理机”研制项目。正是这个项目,让刘永坦与雷达结缘。

雷达不仅能探空、探海,还能防控敌方的飞机、导弹,是当代战争中重要的探测手段。在英国学习期间,刘永坦意识到,国内雷达技术必须更新迭代。1981年,刘永坦回到祖国,立下宏愿:创造和发展出中国自己的新体制雷达!

刘永坦递交了20多万字的《新体制雷达的总体方案论证》报告,汇报国外最新的技术进展和自己的设计创想,促使中国新体制雷达最终立项成功。

为了不辜负国家的殷切期望,刘永坦和团队成员开始了艰苦卓绝的科研攻坚战,向着新体制雷达这片技术盲区勇敢迈进。

刘永坦题字

所谓新体制雷达,核心就是利用高频电磁波,沿着海面绕射,让雷达波沿着海平面快速向前爬,爬到很远的位置。原先由于地球曲率限制,看不见的飞机、舰船,都可以在新体制雷达下一览无余,即使超低空飞行的隐身战机,也都能尽收眼底。新体制雷达传播稳定、工作波长较长,具有抗隐身、抗反辐射导弹的能力,能够24小时预警探测。不仅“看”得远,而且“看”得精。它不但在国防上有巨大的作用,而且对航天、航海、渔业、沿海石油开发、海洋气候等领域都有重大意义。

《雷达成像技术》是刘永坦对雷达成像技术研究的经验总结

新体制雷达项目牵扯甚多,风险很大。刘永坦满怀对科研的热情和爱国的热血,一心投入研发当中。800多个日夜中,刘永坦和团队钻研出了海杂波背景目标检测、远距离探测信号及系统模型设计等基础理论,渐渐创建了完备的新体制雷达理论体系。

1989年,刘永坦率队建立起中国第一个新体制雷达站,这意味着中国新体制雷达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1991年,该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收获了成果,取得了荣誉,但刘永坦认为,只有把实验成果应用起来,对中国的海洋领土实行全面有效的监测,更好地保卫海洋国土安全,才能算真正的成功。

1997年,对海探测新体制雷达研制正式立项,科研路漫漫,刘永坦和团队再踏征程。他们在现场采集数据,再一点点进行排查。终于在2011年秋天,刘永坦及其团队圆满完成任务,建成中国首部新体制远距离实装雷达,让中国成为掌握远距离实装雷达研制技术极少数的国家之一。这种新体制雷达的精度极高,甚至能从太空中找到一只在水面上的水母,其核心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刘永坦认为,搞科研需要后继有人,因此,培育新一代科研工作者有着重大的意义。

2018年和2019年,刘永坦两次荣获国家最高科技奖。他用800万元奖金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设立永瑞基金,专门奖励国内电子和信息领域的人才。他始终认为,自己取得的成果是团队努力的结果,因此也应该将自己的荣誉分享给团队,回报给国家,让更多年輕学生能树立报效国家的信念,在各个领域创造出更重要、更强大的工具,造福未来。

刘永坦工作时总是面带微笑(摄影/侯艺兵)

刘永坦曾说:“我亲身经历了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进程。我们始终坚信,国家需要是最强大的动力。我们科技工作者一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攻坚克难、追求卓越,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时代浪潮中,创造出更多让人民激扬振奋、让世界刮目相看的奇迹!”相信他的这份情怀,定能激励我们在科学探索的路上不断前进。

(责任编辑 / 王佳颖 美术编辑 / 胡美岩)

猜你喜欢

刘永坦体制雷达
有雷达
试论乌俄案对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
为万里海疆安上千里眼
为万里海疆安上千里眼
刘永坦:用雷达筑就海防长城
刘永坦:为祖国“海防长城”安上“千里眼”
雷达
建立“大健康”体制是当务之急
为“三医联动”提供体制保障
基于空时二维随机辐射场的弹载雷达前视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