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恩来:“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

2021-12-21宋平

今古传奇·人物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人民政府外交现代化

新中国成立后,他为全面组织和实施社会主义各项建设事业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他所期盼的,大多已经实现

1911年秋,周恩来到奉天第六两等小学堂上学。一次,校长问学生为什么读书,得到的都是一些很平常的回答:“为光耀门楣而读书”或“为明礼而读书”。只有周恩来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中华之崛起”是一个需要克服无数艰难险阻的漫长历程。50多年革命生涯,周恩来在追梦路上一步一个脚印。他说:“方向和目标是确定了,但道路是要我们一步一步去走的。”新中国成立时,周恩来少时“中华之崛起”的梦想已实现第一步。26载总理重任,他为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全面组织和实施社会主义各项建设事业,兢兢业业,殚精竭虑,在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统战、科技、文化、教育、新闻、卫生、体育等各领域倾注了大量心血,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他所期盼的,如今大多已经实现。

周恩来是中国共产党核心领导层中从陈独秀到毛泽东,伴了六位总书记的唯一领袖人物。他在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建,特别是他对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的极早认识和拥护,使他成为第一代领导集体核心毛泽东的主要助手。

1949年10月1日,周恩来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按照《共同纲领》关于“各下级人民政府均由上级人民政府加以委任并服从上级人民政府。全国各地方人民政府均服从中央政府”的规定,周恩来耗费大量精力建立健全各地方人民政府的机构,从1950年7月至10月间,他主持审定了经过各级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推选出来的各省(市)人民政府主席(市长)、副主席(副市长)、委员的名单,经政务院报请中央人民政府正式任命。

到新中国成立一周年的时候,全国已建成1个大行政区人民政府、1个中央直辖的自治区人民政府、4个行政区军政委员会、28个省人民政府、9个相当于省的行政区人民行政公署、12个中央和大行政区直辖的市人民政府、67个省辖市人民政府、2087个县人民政府。广大人民一致贊颂“人民政府为人民,人民政府人民爱”。

周恩来担任总理长达26年,领导人民在“建立一个独立的完整的现代化的国民经济体系方面,大大地向前跃进了一步”。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周恩来向党中央建议,把陈云从东北调来北京,主持全国财经工作。他积极支持陈云等同志大刀阔斧地开展稳定物价和统一财经的重大斗争,结束了自全面抗战以来连续12年使我国人民深受其苦的通货膨胀、物价飞涨的局面,财政收支接近平衡,为安定人民生活,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周恩来坚决执行“边打、边稳、边建”的正确方针,有力地保证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进行,并在短短三年时间奇迹般地完成了恢复国民经济的艰巨任务。

新中国成立之初,周恩来参与了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以下简称“一五”计划)。他主持起草的《1953年至1957年计划轮廓(草案)》及其《总说明》作为我国首个中长期经济发展计划的雏形,不仅为与苏联政府谈判援助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项目提供了基本依据,而且也为即将展开的有计划、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勾画出一幅宏伟蓝图。

一大批旧中国没有的基础工业部门一个个建立起来。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成为最为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长春也由此成为我国的汽车城;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中国第一座生产电子管的工厂——北京电子管厂正式投产。1957年,飞架南北的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青藏、康藏、新藏公路也建成通车,沟通了西藏和内地的联系。由于基本建设投资半数以上投放内地,一大批工矿企业在内地兴办,使旧中国工业过分偏于沿海的不合理布局初步得到改进。

从建设速度来看,大大小小的施工项目不胜枚举。仅是限额以上较大的项目,平均每天就有一个开工或者竣工。到1956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为国家工业化初步奠定了基础,并顺利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中国人民几年时间在经济建设上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同世界其他国家工业起飞时期的增长速度相比,也名列前茅。

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一五”计划所取得的成就,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持续推进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其制定与实施标志着系统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2021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其中总结:“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胜利完成,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跃上新的大台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采取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和军事威胁的政策,企图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中。周恩来作为总理兼外交部长,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的领导下,以外交领域为阵地开始了艰难的破局之战。

“凡是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新中国成立后,外交部的第一个行动就是周恩来以外交部长的身份发出一份外交公函向各国政府送交这一公告,传递出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根据国际格局的变化,周恩来提出新中国的外交方针要从“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转变为“必须走出去”。此后,在世界外交舞台上,周恩来以他独特的个人魅力为新中国树立了良好的外交形象,在日内瓦会议上,有30多年外交经验的美国人艾登也忍不住称赞:“我一生搞外交工作,还没有遇到一个像周恩来这样杰出的外交家。”

1955年4月18日至24日,万隆会议召开,亚非29个国家的代表与会,代表着全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这是历史上的第一次。周恩来只有18分钟的发言成为两天会议中的高潮,他提出的“求同存异”成为万隆会议的主导精神,最后发展成十项原则。60多年来,十项原则在促进亚非各国的友好合作和团结反殖、反霸的伟大事业上,仍然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在26年总理生涯中,周恩来一直分管外交工作,到他逝世前,总共有107个国家与中国建交,其中包括美国和日本。在周恩来的努力下,新中国的外交不但没有被封锁,反而走向世界,赢得了赞誉和支持,中国更在亚非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成为国际外交中举足轻重的力量。

新中国成立后至1952年夏,周恩来兼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直接主管军队日常工作;1952年夏季后,他虽然不直接管军队日常工作,但我国的战略方针、国防建设、海陆边防斗争、军队的装备供应,以及军事部署、军事训练等,始终离不开他的指导。

2019年是中国空军成立70周年。据《国际航空杂志》发布的年度调查报告“世界空军2020”显示,军用飞机数量上,中国排名第三。《人民日报》刊文纪念周恩来:“开国大典的时候飞机不够,你说飞两遍;现在再也不需要飞两遍了,要多少有多少。”

早在1915年,17岁的周恩来就描绘了中国海军梦:“挽神州之陆沉,作中流之砥柱,执世界之牛耳,保东亚之和平,舍海军其谁归?舍海军其谁归哉!”在周恩来的精心策划下,海军领导机构于1950年4月正式建立。

2018年4月12日上午,南海大阅兵隆重举行,48艘舰艇、76架战机、万余官兵参加受阅,这是新中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海上阅兵。习近平说:“人民海军一路劈波斩浪,纵横万里海疆,勇闯远海大洋,大踏步赶上时代发展潮流,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今天的人民海军,正以全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党和人民为英雄而光荣的人民海军感到骄傲和自豪!”

“就是没有裤子穿,我们也要有自己的核力量。”“我们要搞尖端国防。”这是周恩来面对中苏关系破裂后严峻的国际环境时许下的誓言。

回顾我国尖端国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聂荣臻说:“中国从事原子弹和导弹技术都应归功于周恩来。”钱学森说:“我国搞原子弹、氢弹、导弹、人造卫星,都是周总理领导的。”钱三强说:“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周恩来同志的亲切关怀与组织领导下,我国从工业和科学技术落后状态发展到原子弹、氢弹爆炸,核潜艇下水,导弹、人造卫星上天,从而加强了国防力量,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021年11月3日,美国国防部发布2021年度《中国军事与安全态势发展报告》。这份耗资18.5万美元、长达192页的报告称:中国海军是世界上最大的海军,陆军目前拥有最大规模的现役军队,空军为世界第三大空军。报告还称,中国可能已经建立新“三位一体”核力量。

1954年,周恩来在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如果我们不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和现代化的国防,我们就不能摆脱落后和贫穷,我们的革命就不能达到目的。”这是党的文献中关于“四个现代化”的最早表述。

1963年1月29日,周恩来在上海市科学技术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

1964年12月21日至22日,周恩来连续两日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的国民经济,可以按两步来考虑: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前列。”

从工业化向“四个现代化”的转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1975年1月13日,77岁的周恩来向第四届全国人大作政府工作报告。那是他26年的总理生涯中,最后一次作政府工作报告。5000字的报告,周恩来已没有气力读完,只念了头尾两段。但是,当读到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时,周恩来站了起来,用沉稳有力的声音重申:“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中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

40多年后,习近平在周恩来诞辰120周年紀念座谈会上说:

周恩来同志青年时代曾经写下这样的寄语:“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周恩来同志还说过:“在现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若不强大起来,不建成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国家,就要受帝国主义的欺侮。”今天,我们可以告慰周恩来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是: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周恩来同志生前致力于解决的中华民族积贫积弱的现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周恩来同志生前操碎了心的广大人民群众缺吃少穿的现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周恩来同志生前念兹在兹的中国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够在不远的将来完全实现。

(责编/陈小婷 责校/张超、李希萌 来源/《解码周恩来外交:如何在西方封锁中与107国建交》,唐蕊/文,新华网2016年1月8日;《周恩来与新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卢文华/文,人民网2008年8月21日;《周恩来始终坚持发展农业生产力》,农业部写作组/文,人民网2019年4月9日;《周恩来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卓越贡献》,宋平/文,人民网2019年12月20日;《习近平: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习近平/文,新华社2018年3月1日等)

猜你喜欢

人民政府外交现代化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冬奥外交促进团结,一起向未来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2016年度《华人时刊》订刊用刊先进单位
2016年度《华人时刊》订刊用刊先进单位
2016年度《华人时刊》订刊用刊先进单位
2016年度《华人时刊》订刊用刊先进单位
我的女巫朋友
扁亲信为“外交案”出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