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建设工程管理类专业“1+X”BIM技术人才培养探索

2021-12-21范如君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49期
关键词:建设工程职业技能证书

范如君

[摘           要]  高职建设工程管理类专业可以将专业课程考试与BIM职业技能等级考核统筹安排,将BIM证书融入课程体系,做好标准对接、过程对接、考核对接三个方面的对接。开展“三教改革”,BIM综合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共同开发建设工程管理专业BIM人才培养方案。

[关    键   词]  高职;建设工程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9-0068-02

2019年4月,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的通知(教职成〔2019〕6号)指出,院校是“1+X”证书制度试点的实施主体。可探索将相关专业课程考試与职业技能等级考核统筹安排,同步考试(评价),获得学历证书相应学分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建筑信息模型(BIM)为“1+X”证书首批试点领域之一。试点院校需通过校企合作,做好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对接,进行“三教改革”,推进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共同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

一、“1+X”BIM职业技能等级要求

“1+X”BIM职业技能等级分为初级、中级、高级,分别为BIM建模、BIM专业应用和BIM综合应用与管理[3]。高等职业院校在校生可以通过相应的等级考试获得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与 “X”BIM的衔接需要根据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要求,将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1+X”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衔接通融

高职建设工程管理类专业需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内容融入专业课程体系,把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构建“1”和“X”BIM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

(一)书证融通是核心

将BIM证书融入课程体系做好书证融通需做好三个对接[4]:标准对接——专业教学标准与X证书标准对接;过程对接——专业教学过程与X证书培训过程对接;考核对接——专业课程考核与X证书考核对接。

1.专业教学标准与X证书标准对接

高职建设工程管理类专业教学标准中均对BIM技术在相关课程中有一定要求,例如要求能够应用BIM软件进行工程造价管理等。

2.专业教学过程与X证书培训过程对接

制订“1+X”BIM课证融通的专业人才培养涉及的要素主要包含目标规格、课程内容、课程体系、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师资配备、考核方式、实训条件等。其中课程体系是重点。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在建设工程管理技术的基础上掌握建筑信息模型的基础理论、建模技术、BIM计量计价、工程模型信息管理并运用BIM技术完成工程项目施工与管理的工作。

构建的建设工程管理类课程体系应对接职业标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主线设置基本能力课程、核心能力课程、综合能力课程。基本能力课程包含专业基础模块、模型创建模块。在教学过程中,以BIM为教学手段,根据实践内容递进设计教学项目,涵盖所有知识点。设置的相应教学情境中融入BIM建模内容,使学生能顺利掌握BIM模型的维护、各专业构件的建模及相关参数设定等操作方法。根据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点,在教学中以专业案例的讲解、实操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熟悉考点知识。

核心能力课程包含施工技术模块、计量计价模块、施工组织管理模块。建筑工程施工课程采用建筑工程施工理论+虚拟仿真的方法,设置相应的学习情境,并在其中融入BIM建模内容。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利用计量计价类软件进行建筑工程、钢筋工程、安装工程计量计价的教学设置。工程施工组织管理课程利用BIM场布软件进行进度控制和施工场地的优化,增强学生的观感认识和提高职业岗位的管理能力。利用BIM5D的PC端和移动端的实操学习,使学生掌握基于移动端的质量、安全管理,基于移动端的二维码的应用进行施工资料管理的岗位操作能力。

综合能力课程包括综合管理模块(BIM项目管理、顶岗实习)。BIM项目管理主要为BIM建模综合实训、BIM计量计价综合实训、BIM协同管理综合实训等实操。在综合实训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满足职业岗位的技术技能要求。

3.专业课程考核与BIM证书考核对接

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职业技能考核与学历教育专业课程考试统筹安排、同步考试与评价。BIM职业技能中级建设工程管理类考试中涉及BIM模型的构建、BIM数据及文档的导入导出、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应掌握施工场地模型建立的方法,能进行合理性分析,适时调整方案,并能制作施工动画。在识图与绘制、BIM建模、项目管理及软件应用、施工技术及软件应用、计量计价及软件应用、标准及法规等专业课程考核时,将BIM证书考核需要的知识点进行融入,通过理论和实训实操考核增强考证知识点的运用。

(二)“三教改革”是关键

以教师为根本,以教材为基础,以教法为途径,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1.整合课程资源,打造“线上+线下+职场化”智慧课堂

采用实际的工程项目,教师在线布置学习任务,学生利用在线课程完成自学。例如教师将实操工程项目施工准备阶段需完成BIM模型建立、深化设计、工程量复核、施工进度模拟及优化、施工方案模拟、场地布置与模拟等工作任务发送到在线学习平台,通过学生的在线学习、在线测试、课前实践练习等进行学习跟踪、收集学生的学习问题,从而调整课程流程。线下可以在施工阶段利用BIM模型及相关BIM5D软件进行资源管理、进度管理、合同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成本管理等系列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竞赛、实时指导学生小组讨论,对拓展训练进行归纳总结,并考核评价实践操作。案例实操项目的竣工交付阶段需熟悉竣工验收标准,并对完成的BIM模型校核,工程竣工资料进行BIM信息化移交,从而完成项目从准备阶段到实施阶段,最后到竣工验收阶段全过程的BIM信息资源化技术的学习。

2.打造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

教材的建设需贴合“1+X”BIM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在传统的教材中植入BIM应用,按照体现工程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标准等的要求,引入典型工程案例。建材应满足理实结合,紧密切合行业需求,除了基本理论,还应包含项目实践能力和BIM专业应用能力。活页式教材依据课程标准,以任务驱动,“教、学、做、评”为一体实施。每个任务的设置在内容上相对独立。分解任务的知识点与技能点,提供任务书、知识点、任务评价表、练习等多方面的教学资料。

活页式教材凸显教育信息化的特点,将图片、视频、测试题等资料应用于教材,以二维码的形式实现调取,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教学资料的信息化能够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动态,使授课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掌握程度。

3.优化团队结构,建设创新团队

打造具有德技双馨、教育教学经验和企业实践经验的双教、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双证的跨界教学创新团队。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进课堂,教师进项目。学校聘请行业企业专家、能工巧匠等组建兼职教师资源库,教学创新团队在探索形成团队协作、模块化教学的同时,积极引领高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推进建设工程管理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

三、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共育建设工程管理人才

整合优质社会资源,实施校企联合办学,建立仿真基地,开展实训教学。推进校企合作,通过引进校外企業驻校、引校进企等方式,对校内实训基地、企业生产资源整合利用,打造兼具教学和生产双重功能、校企双主体深度合作、培养培训技术技能人才的双基地。将校企合作实训平台、产学研协同平台和信息化技术支持平台进行系统整合,链接校企资源,VR联网示范项目,将信息技术、智能技术实训资源共享,助力教学改革。

四、小结

高职院校可根据专业人才定位与教学条件确定BIM课程组织形式,独立开设课程或在既有课程中植入BIM知识和技能模块,通过BIM相关软件演示课程内容的方式嵌入课堂教学中,或者把BIM技能模块纳入课程实训等教学环节中。

高职院校应将校企合作BIM实训基地、BIM创新平台与BIM产业链、技术链、岗位链、人才链对接,聚集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和BIM教学资源、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培养建设工程管理“1+X”BIM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的通知[Z].2019-04-10.

[2]张大林,高科,李玫.“1+X”证书制度下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证融合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20(26).

[3]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考评大纲编写委员会.“1+X”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考评大纲[Z].2019.

[4]江西省人民政府.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西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赣府发〔2019〕21号)[Z].2019-12-02.

◎编辑 栗国花

猜你喜欢

建设工程职业技能证书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少就是多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物资采购模式优化思路分析
2021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两面夹击 让恶意证书无处遁形
假证
建设工程合同法律风险的防控分析
谈谈珠海市建设工程档案工作量化考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