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语境下讲好新疆故事的价值与路径

2021-12-21金玉萍涂慧峰

中国广播 2021年9期

金玉萍 涂慧峰

【摘要】新疆和田“断臂男孩”紧急救治事件在媒体广泛传播下引发舆论的普遍关注,相关报道也成为讲好新疆故事的一个范本。本文对救治和田“断臂男孩”报道中展现出的主流文化价值进行解读,探讨融媒体语境下讲好新疆故事的路径,认为讲好新疆故事需要有鲜明的政治导向、积极立体化的传播矩阵、多元化的内容呈现等。

【关键词】融媒体语境   新疆故事 “断臂男孩”   传播矩阵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2021年4月30日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下简称自治区)和田地区一名7岁维吾尔族男孩的手臂不慎被运转中的拖拉机皮带轮绞断,断臂再植的黄金时间仅有8个小时,在新疆当地机场等多方共同参与的紧急救援下,男孩最终被送往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得到了及时救治。和田“断臂男孩”紧急救治事件在众多媒体的广泛报道下接连引发了网络舆论的关注和热议,媒体传播为人们展现了一场跨越千里的生死救援,向社会传递了各民族群众携手相助、共筑爱心、守护祖国花朵的动人场景,更向世界讲述了一个温馨感人的中国新疆故事。可以说,在融媒体时代,讲好中国新疆故事离不开媒体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做好新疆地区的主流文化传播是落实中央治疆方略的一个重要路径,也是融媒体时代媒体自身发展的使命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9月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讲好新疆故事,理直气壮宣传新疆社会稳定的大好局势、人民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①而如何在融媒体语境中讲好新疆故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主流文化在新疆地区的有效传播,也影响着我国在国际舆论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本文拟从和田“断臂男孩”事件入手,解读融媒体语境中新疆故事的主流文化价值和媒体传播,并进一步探讨讲好新疆故事的具体路径。

一、关于救治和田“断臂男孩”的新疆故事解读

救治和田“断臂男孩”的相关报道,是讲好新疆故事的一则生动案例,充分展现了主流文化的内涵及其传播的价值和意义,也深入体现了融媒体语境下讲好新疆故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断臂男孩”事件的媒体报道情况

今年4月30日,男孩不幸受伤。事件发生不久,有关救治男孩的短视频就开始出现在社交媒体平台上。5月2日,有关该事件的消息接连冲上微博热搜,引来越来越多网友的关注。新疆当地媒体对该事件进行了及时报道,如新疆广播电视台(以下简称新疆台)采制了消息、连续报道、专题报道等,在旗下的媒体矩阵平台进行播发;《新疆日报》充分利用石榴云客户端编发相关报道,运用图文、H5页面、短视频等跟踪报道事件全过程。《人民日报》《中国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网等众多中央级媒体也持续关注、报道,进一步拉升了舆论的热度。

(二)救治和田“断臂男孩”展现的主流文化价值

1.助人为乐的社会公德

和田“断臂男孩”的紧急救援行动自始至终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村民临时凑出来的2500多元钱、折返廊桥二次开门的空乘航班、与时间赛跑的医疗救治……从事发当地的各族干部群众到机场工作人员,从航班乘客再到医务人员等,都积极施以援手,为这场历时7个小时、跨越1400多公里的爱心接力救治行动提供了及时的帮助。生命无价,大爱无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救治和田“断臂男孩”事件背后是中华民族助人为乐的社会公德在新时代的积极弘扬和深入实践,充分彰显了新时代主流文化价值,凝聚了社会正能量。

2.民族团结的真实写照

和田“断臂男孩”被成功救治的消息很快传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牵动着各族群众的心。新疆各族群众血浓于水的民族情感在此次紧急救援行动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诠释,民族团结的力量创造出生命接力的奇迹。

3.生命至上的人权保障

近年来,美西方一些媒体及政客动辄以“人权”“自由”的名义来恶意诽谤、攻击我国在新疆地区的社会治理,而救治和田“断臂男孩”的事例无疑用事实对这类恶意诽谤攻击给予了有力的回击。“断臂男孩”得以成功救治是新疆各族人民生命权、健康权等基本人权得到切实保障的现实写照,恰好证明了我国对人权的高度尊重和对人民生命的有力保障,更充分彰显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三)融媒体语境下讲好新疆故事的价值

讲好新疆故事应当遵循融媒体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内在要求。讲好新疆故事既是融媒体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融媒体改革实践的有效检验,更是各媒体社会责任的充分彰显。

融媒体的发展不是要求各媒体在技术应用上进行简单的形式融合,媒体融合应是集内容、渠道、管理、经营、平台等诸多方面于一体。其中,就内容建设方面来讲,融媒体发展需要坚持内容建设的根本,积极唱响主旋律。在当前新疆总体战略新布局下,融媒体建设和发展需要顺应国家主流文化的传播趋势,讲好新疆故事就是新时代、新形势下时代赋予当地媒体的全新使命。

新疆的融媒体改革实践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能否讲好新疆故事。一方面,讲好新疆故事意味着媒体要取得理想的传播效果,需要在传播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创新突破;另一方面,讲好新疆故事还意味着媒体自身话语权的构建,是媒体在传媒市场激烈竞争中的优势展现。

尤其是对于主流媒体而言,“做好主流文化的传播,是新闻舆论工作坚持党性原则、引领舆论导向、成风化人、凝心聚力的题中之义和具体职责。”②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传递主流文化、讲好新疆故事是主流媒体践行自身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因此,国内媒体不仅要理直气壮地讲新疆故事,而且还要努力将新疆故事讲好;不仅要对内讲好新疆故事,还要将中国声音传播到世界各地。

二、融媒体语境下和田“断臂男孩”事件的媒体传播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曾明确指出,要深入做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③文化润疆需要加大主流文化的传播力度,要通过各種渠道、各种形式讲好一个个新疆故事。

此次和田“断臂男孩”紧急救治事件的相关报道,国内各大媒体从议题设置、传播方式、传播渠道等方面展开了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的传播(如图1),以不同视角、不同方式、不同渠道向受众展现了这个感人的新疆故事。

(一)议题设置的多层次跟进

从和田“断臂男孩”事件媒体报道的整体来看,不同媒体在议题设置上呈现出较大的共性,即其议题设置具有较为明显的层次感。这种多层次的跟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事发经过的描述。这一阶段的媒体议题主要围绕“断臂男孩”接力救治的具体经过,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事件本身。二是救治结果的持续跟进。在对“断臂男孩”救治的经过展开详细的梳理后,媒体开始将视角转向“断臂男孩”的治疗结果,其关注的焦点由对事件过程的描述性介绍转向对男孩不同治疗阶段的持续报道。三是事后对接力救治中典型事迹、人物的宣传。这一阶段的媒体议题设置相对于前两个阶段而言有了明显的升华,即由对突发事件的常规性报道转向文化价值层面的深度解读,以典型事迹和人物为切入点,展现“断臂男孩”救治事件背后蕴含的主流价值观。以新疆台广播新闻对该事件的连续报道为例,5月3日《跨越千里的生命接力》对事件经过进行细节介绍,5月9日的标题是《小巴郎度过术后危险期,首次下床行走》, 5月12日是《和田小巴郎接受清創植皮手术》,这些报道对男孩救治结果进行了关注,而后《生活在新疆特别好》这一报道则对救治过程中的典型人物进行了关注,涉此议题具有明显的层次感。在融媒体语境下,这种多层次跟进的议题设置,既遵循了传统新闻报道的客观规律,也顺应了融媒体传播发展的要求。

(二)传播形式的全方位呈现

和田“断臂男孩”救治事件,除常规性的报道外,各媒介的传播在内容呈现方式上也进行了相应的创新。一是广播剧的多方联合打造。新疆台广播文艺节目中心联合陕西丝路之声广播剧研创基地等多个单位,根据该事件精心打造出了广播剧《生命速递》。该广播剧不仅生动形象地再现了这一事件的全过程,更集中体现了乐于助人、民族团结、生命至上等主流文化价值内涵。二是原创歌曲的传唱与转载。原创歌曲的传播对该事件的呈现起到了有效的助推作用。如自治区共青团委和自治区青联以此事件为背景出品了歌曲《把爱传递》,在各大媒体平台进行发布,并获得了大量的转载。同时,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还约请国内知名词曲作家创作歌曲《为爱护航》,同样以歌曲的形式积极弘扬救治和田“断臂男孩”的事迹。三是H5页面作品的推出。《乌鲁木齐晚报》融媒体推出的H5作品《H5|生命无价 大爱有“疆” ——新疆断臂男孩救治全过程》,以“一镜到底”的自动播放形式按时间顺序对该事件的全过程进行了详细梳理。

(三)传播渠道的立体式构建

在各媒体的广泛传播下,救治和田“断臂男孩”事件的传播构建出了立体式的传播渠道。一是自媒体的碎片化传播。事件发生当时网络上有关该事件的信息传播主要以社交平台的短视频、图文为主,且这一阶段发布的各种信息并不完整,呈现出明显的碎片化特征,但自媒体的这种碎片化传播在一定程度上为后续报道提供了重要的现场资料,在很大程度上为主流媒体深度报道收集所需的现场资料提供了有效的帮助。二是新闻发布会及时召开。在5月4日召开的自治区第36场涉疆问题新闻发布会上,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对和田“断臂男孩”救治事件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新闻发布会的召开不仅为各媒体就该事件的相关报道提供了更多具体的细节,同时还为媒体报道提供了明确的方向,而这同时也是讲好新疆故事、弘扬主流文化的重要权威传播渠道。三是主流媒体的持续跟进。主流媒体对该事件的完整报道及主流文化解读,深入挖掘事件背后的细节、内涵与价值,并对自媒体的信息传播起到丰富和纠偏的作用(如后续报道中“断臂男孩”救援全程视频的公开)。

三、融媒体语境下讲好新疆故事的路径

互联网的发展为主流文化在民族地区传播提供了契机和便利,但同时也加剧了舆论的复杂性。在当前复杂的舆论环境中,主流媒体作为主流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需要对如何讲好新疆故事这一课题始终保持高度关切,并采取一系列切实举措。

(一)坚持鲜明的政治导向

首先,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新疆具有特殊的区位特征,意识形态领域具有复杂性。主流媒体在讲述新疆故事、传播主流文化的过程中,应当始终将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坚守党性原则。对于任何媒体人而言,都应当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其次,要始终坚持明确的用户导向。融媒体时代,用户成为影响媒体发展的重要因素,媒体与用户之间的关系愈加密切。“讲好新疆故事绝非简单地依靠新闻媒体机构就可以,还需要广大群众的协同参与,通过大众群体的广泛参与才能更好地传播新疆故事。”④因此,媒体讲好新疆故事还需要回归用户的视角,从用户的需求、偏好、评价等多方面进行考察,从而尽可能确保主流文化能够有效传达到用户并吸引用户参与到新疆故事的传播中来。最后,要始终把握舆论的话语权,确保舆论的方向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大力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对于错误的社会舆论应当及时发现、澄清、纠正。

(二)搭建立体化网络传播矩阵

融媒体语境下,单一或是有限的传播渠道必然影响传播效果,搭建立体化网络传播矩阵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具体而言,立体化网络传播矩阵的建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考虑:一是加强地方媒体与中央媒体的积极联动。要充分发挥地方媒体和中央媒体的传播优势,让新疆故事不仅能在新疆当地实现主流文化传播价值追求,还应当让新疆故事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产生更广泛的影响。二是加强主流媒体与社交媒体、自媒体的功能互补。融媒体时代,要正确认识主流媒体与社交媒体、自媒体之间的关系。从和田“断臂男孩”救治事件的媒体报道效果来看,社交媒体、自媒体在突发事件的初始信息传播中具有时效优势,而主流媒体的优势则更多地体现在报道的权威性、事件的跟进及内容深度上。三是注重各媒体自身的资源整合。尤其是对于传统主流媒体而言,要整合自身的资源优势,结合实际情况积极搭建新媒体矩阵布局,强化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发展动力,实现传播渠道的不断拓展完善。

(三)推动故事内容多元化呈现

讲好新疆故事,还需要各媒体从内容呈现上进行优化。如果说立体化网络传播矩阵的搭建,为讲好新疆故事提供了渠道保障,那么,内容多元化的呈现则为讲好新疆故事提供了丰富的形式选择。推动新疆故事内容的多元化呈现,一要考虑用户的诉求和偏好,这是融媒体发展的现实要求。传播新疆故事不是媒体的自娱自乐,新疆故事讲述的好与坏,评判标准掌握在用户手中。因此,讲好新疆故事需要媒体尽可能以广大用户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精彩的故事内容,这直接决定着传播效果。二要合理应用新媒介技术,这是融媒体改革的技术动力支撑。讲好新疆故事应当充分发挥媒介技术发展带来的创新赋能,选择多元的技术形式辅助内容多元化呈现,更好地让人们接受并领悟新疆故事的深层文化内涵。

同时,讲好新疆故事,也是对美西方一些势力和政客虚假涉疆言论的有力回应,是向国际舆论澄清事实、戳穿谎言的有效方式,更是增强我国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讲好新疆故事就是讲好中国故事。

注释

①③《习近平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xinwen/2020-09/26/content_5547383.htm?gov

②廖声武:《中国主流媒体如何传播主流文化》,《新闻与写作》,2016年第5期。

④张建军、赵萌、孙小忙:《讲好新疆故事的三个维度》,《新闻论坛》,2021年第2期。

【本文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科研计划人文社科重点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新疆的宣传教育研究”(项目编号:XJEDU2018SI003)、“四个一批”人才工程项目“媒体融合背景下新疆媒体转型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212114000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金玉萍系新疆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涂慧峰系新疆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本文编辑:聂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