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小学思政课教育策略刍议
2021-12-21李仕远
李仕远
摘 要:在中小学思政教育活动中,教师要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步伐,在教学工作中与时俱进,设定符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思政教学目标、教育方案、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掌握思政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自身良好的思政学科核心素养,强化思想觉悟教育,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从而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中小学思政课的学习活动中。本文主要是对适应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小学思政教学策略展开探究,希望对提升中小学生道德修养提供相应的指导与帮助。
关键词:新时代背景;中小学思政教学;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02-007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02.036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到了新时代发展阶段,需要站在全新角度来审视思政教育,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作为重要的教育任务。”在中小学思政教育工作中,教师要适应新时代背景下的思政教育标准与要求,围绕中小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合理设定教育方案与流程,实现以人为本,让学生在思政教育活动中真正有所提升与学习,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教师要鼓励学生去体验与思考,改变以往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的教育现象,让学生乐于动手、乐于探究、自主参与,提升知识获取、问题解决和信息搜集能力,在真实的实践活动中感知思政知识,从中提炼与领悟思政教育的内涵与价值,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思政教育活动中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与道德品质,为之后参与社会生活与学习活动打下牢固基础。
一、中小学思政课教育现状
(一)思政教育模式较为单一
在当前中小学思政教育活动中,部分教师无法适应新时代背景,存在思政教育模式较为单一的问题。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自身的工作压力、教育任务较为繁重,为了追赶思政课的教育进度,通常把教育内容局限于教材中,采用理论灌输式的方式讲解思政知识,导致教育模式较为单一、无趣,完全打击了学生参与思政教育活动的自信心与积极性,学生无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无法深层次探究思政知识,反思意识、领悟能力及思政教育活动的有效性有待提升。教师习惯于把思政教育活动局限于教室内,学生缺乏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无法体现思政课程的实践性、生活化、人文性特征。
(二)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渗透
基于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在中小学思政教育活动中要持续拓展思政教育知识面,积极融入心理健康理念,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让他们以最理想的状态投入思政教育学习活动。但是在实际的思政课堂中,经常出现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渗透的问题,学校、教师缺乏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只关注“以德为先”的教育理念,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处于较为尴尬的境地,无法实现心理健康和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不能基于中小学生个性化心理辅导,无法解决学生真实的思想、心理问题。部分教师虽然意识到在思政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但是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缺乏技巧与方法,导致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渗透不够彻底、全面。
(三)重视知识目标,忽视情感目标
中小学思政教育活动存在重视知识目标、忽视情感目标的情况。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在当前思政教育工作中,教师还是习惯以学习成绩来评价学生,更为关注向学生灌输思政理论知识与学科技能,无法实现思政教育知、情、意、行的融合,忽视了学生道德修养、价值观念的培养。在思政教育课堂活动中,教师容易忽视学生的真实情感,思政教育内容较为枯燥,学生缺乏参与思政教育活动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存在一定程度的抵触与排斥心理,不仅无法提升学生的思政学习质量,还不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此外,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较少,教师习惯掌握主导权,树立权威教育的形式,无法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观点与困惑,导致思政教育活动的有效性难以提升。
二、新时期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策略
(一)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与问题
基于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在中小学思政教育工作中要注重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与问题,以此展示思政课堂活动的趣味性与实践性,让学生更加积极自主地投入思政课堂实践活动,从中获得更为深刻与个性化的感悟,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使他们养成自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教师和学生共同构建高效化、个性化的思政课堂。教师要把枯燥、乏味的书本理论知识用真实案例、实际情境展示出来,更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思政知识就存在于实际生活中,锻炼他们的理解与认知能力,让他们积累更多生活经验与常识,为之后参与学习与社会活动打下基础。教师要设定一些体验式教育情境与问题,让学生始终把注意力都投放在思政课堂上,通过亲身实践体验理解思政知识,提升能力、掌握知识,培养积极的态度、价值观和情感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问题是学生思维训练的重要开端,教师要在体验式教学情境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或独立思考中发表自己真实的观点与想法,体现思政教育的准确性、适当性、启发性和针对性,锻炼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此外,教师要让学生真正投入真实生活情境,增添思政教育的活力,让学生通过自主搜集、调查、分析资料,更为深刻、全面地掌握所学思政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政学科核心素养。教师还要强化对学生的鼓励与支持,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与学习潜力,增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学习的自信心。
(二)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中小学思政教育活动要想适应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导向,需要在思政教育中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并且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政教育的核心内容,思政学科具备人文关怀与价值观引导的教育功能,全面挖掘思政素材中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帮助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是每一个思政教師需要承担的教育责任。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思政理论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增进与维护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让他们拥有积极的生活心态与学习态度。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于思政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现状,注重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基于教育设计、课堂活动、课后评价等方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实现显性与隐性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文化观、人生观。创造性开展思政工作,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与理念,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思政教育的延伸与拓展,不断规范学生的行为规范、思想意识,满足学生本质上的心理需求,充分锻炼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意志力和情感表达能力,让他们在实际情境与集体活动中探究与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塑造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教师要全面掌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与心理健康现实情况,在此基础上合理设定思政教育目标、教育活动,无形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让学生端正自己的行为与学习态度,增强自我心理承受能力,更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创新教育模式,升华学生情感
在中小学思政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改变以往思政理论知识灌输的模式,注重创新教育模式,升华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收获思政知识的同时树立积极的意识观念、情感价值观,充分展示思政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人文性、思想性特征。教师要注重把思政知识和社会实践相联系,让学生在多元化的思政实践活动中感知探究思政知识的趣味性与必要性,强化对于思政知识的认知与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政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示思政知识,让刻板的思政知识展示更为形象化、生动化,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让他们更为专注地投入思政知识探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行为意识。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开发思政资源,转化学生情感,借助一些典型的思政案例引发学生的情感认知冲突,保证思政材料的趣味性、地方性、时效性,能够深刻揭露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矛盾,锻炼学生事物辨析的能力,让学生面对问题、事物时拥有正确的认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此外,教师要拓展与延伸现有的思政知识,把一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融入思政课堂,以此丰富学生的思政知识面,让学生更好地继承、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人文、道德修养,让学生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古人的智慧与文化,做到感恩、孝敬、爱国。
三、结语
基于新時代背景下,教师在中小学思政教育活动中一定要改革原有思政教育模式,围绕学生的真实学习、成长需求,合理设定思政教育方案与活动,提高学生参与思政教育活动的自主性与积极性,让学生从中感知学习思政知识的趣味性与必要性,端正自我学习态度,更加积极投入思政知识探究中。教师要多给予学生实践与思考的机会,让他们从中获得深刻的感悟,在掌握思政理论知识、学科技能的同时,锻炼学生的事物辨析、文化继承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卢黎歌,耶旭妍,王世娟,等.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笔谈[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
[2] 周薇宁.练就过硬内功 理直气壮上好思政课——浅谈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专业发展[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9(6).
[3] 王宏建,杨伟东.加强学段教学衔接 培育学科核心素养——从2019年河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命题导向谈起[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11).
[4] 徐志华.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素养提升的新思考——以崇明区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发展为例[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