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本科生一般能力与体育运动的关系研究
——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临床学院本科生为例

2021-12-21张英楠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23期
关键词:本科生体育运动医学生

张英楠 ,吴 限 ,马 滔

(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1;2.中国医科大学,辽宁 沈阳 110001)

医学本科生一般能力是指医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基础上应该具备的表达、判断、共情等非专业性能力,这些能力为医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和临床工作起到了极大的助力作用[1]。已有研究表明[2]运动因素对于一般能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未论述不同类型运动与一般能力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临床学院4 249名医学本科生进行分层随机抽样调查,探讨不同类型体育运动与一般能力之间的关系,为医学生体育课程设置提供参考,从而加强对医学本科生意志力的培养。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临床学院2014—2018级4 249名医学本科生为调查对象,于2019年4月进行分层随机抽样。一至五年级学生分别有 837、841、817、864、890 人,将所有学生的学号编码,以年级为分层依据,计划每个年级抽取400名学生,总计抽取样本2 000人。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在摇号器中产生2 000个随机数,再通过辅导员发送问卷链接给对应的学生(一个学号限填一次)。所有调查对象均在了解研究目的情况下完成问卷。

1.2 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分为3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自然情况,包括性别、民族、专业等。第二部分是课余时间体育运动参与情况,包括平时是否有固定参与的运动(平时有固定参与运动的为运动组,平时无固定参与运动的为无运动组)、最常进行的运动、运动量、每周运动次数和每次所耗时间。第三部分是一般能力情况,采用张慧等[1]编制的医学本科生一般能力测评问卷(以下简称一般能力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该问卷由6个维度42个条目组成,分别是人际沟通、人文关怀、团结合作、自主学习、批判性思维、信息获取与应用,每个维度有7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计分法,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别赋分1~5分,共210分,评分越高表示一般能力越强。问卷整体Cronbach's α系数为0.953,6个维度Cronbach's α系数依次为 0.867、0.866、0.917、0.894、0.860、0.919,代表该问卷信度较好。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因子分析,并经过方差最大法旋转,根据特征值大于1的标准,提取6个公因子,累计贡献率为63.678%,发现各条目所属结构维度层次分明,与理论框架基本吻合,一般能力问卷结构效度良好。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对该数据进行分析。采用Kolmogorov-Smirnov方法对数据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发现问卷6个维度得分及总分均不服从正态分布,因此以中位数(四分位数)[Md(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组间差异则采用Bonferroni法进行两两比较。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共发放问卷2 000份,收回有效问卷1 785份,有效率89.3%。答卷者中男生732名,女生 1 053名;临床医学专业1 232名,非临床医学专业(包括医学检验等8个小专业)553名。有效问卷一年级367份(临床医学专业245份,非临床医学专业122份),二年级351份(临床医学专业267份,非临床医学专业84份),三年级342份(临床医学专业236份,非临床医学专业106份),四年级367份(临床医学专业251份,非临床医学专业116份),五年级358份(临床医学专业233份,非临床医学专业125份),均超过50份,符合大样本的统计学要求,说明该研究样本涵盖我校不同医学专业、不同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一般能力问卷总分为[167(157,180)]分,6个维度得分分别为人文关怀[30(27,33)]分、人际沟通[28(25,29)]分、自主学习[27(24,29)]分、团队合作[29(28,33)]分、批判性思维[28(25,30)]分、信息获取与应用[28(25,29)]分。

2.2 体育运动参与情况

所调查的1 785名学生中,平时有固定运动项目的1 326人,无固定运动项目的459人。有固定运动项目的学生中,21.1%的每周体育锻炼次数集中在2~3次,34.5%的锻炼时间在30分钟之内,所参与运动以慢跑、足篮排球类以及健美操或街舞类居多。由此可见,虽然大部分学生有固定的运动,但运动时间较短,频率较低。

2.3 一般能力情况

2.3.1 是否参与体育运动对医学本科生一般能力的影响 为验证参与和不参与体育运动的医学生一般能力有无差异,本调查根据参与运动情况将学生分为运动组(平时有固定参与的运动)以及无运动组(平时无固定参与的运动)。统计结果显示,运动组医学生一般能力问卷得分明显高于无运动组(见表1),表明体育运动对医学生的一般能力具有明显提高作用。

表1 运动组和无运动组医学生一般能力问卷得分比较[Md(P25,P75),分]

2.3.2 参与不同体育运动项目对医学生一般能力的影响 根据体育项群训练理论[3],按照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将运动组学生分组:(1)体能耐力组,如慢跑;(2)技能类同场对抗组,如足球、篮球;(3)技能格斗对抗跆拳道项目组;(4)技能类隔网对抗组,如排球、羽毛球、乒乓球;(5)技能难美组,如健美操。由于选择跆拳道、排球的学生较少,小于5%,因此没有将其纳入最后的项目比较。最终选择慢跑、足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6个项目,并对应分为4类。统计结果显示,不同运动因其不同的比赛和训练特点,对医学生一般能力具有不同的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不同体育运动项目组学生一般能力问卷得分比较[Md(P25,P75),分]

进一步比较无运动组与不同体育运动项目组学生问卷得分,结果表明体能耐力组与技能难美组学生一般能力问卷得分均高于无运动组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体能耐力组在自主学习、团结合作、信息获取与应用维度得分高于无运动组,而技能难美组在自主学习、批判性思维、信息获取与应用维度得分高于无运动组(见表3)。

表3 不同体育运动项目组与无运动组学生一般能力问卷得分比较

3 讨论

3.1 技能难美类运动可以提高女生的一般能力

本研究结果显示,选择健美操运动的技能难美组学生一般能力得分最高,而这些学生刚好全部为女生。健美操属于融合体操、舞蹈、音乐于一身的综合型体育项目,在这项运动中不光要调动参与者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同时还锻炼了与队员的沟通能力,在日常训练中队员彼此指导、关心,提升了人文关怀和团队合作能力。研究发现,跳健美操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提高沟通能力的同时有助于培养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4]。同时,文献表明[5]有运动习惯的运动者具有很强的意志力,会很自觉地进行运动,并且在运动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够克服,迎难而上,积极面对,技能难美类项目的这种心理效益较为显著。可见,技能难美类运动如健美操可以从多个方面提高医学本科生的一般能力,从而培养其坚强的意志力。

3.2 体能耐力类运动可以提高医学生的一般能力

本研究结果显示,选择慢跑运动的学生一般能力问卷得分高于无运动的学生。跑步可以扩大社会交际面,提高沟通能力。当前,微信、运动App打卡等多元化的社交方式,使志同道合的跑友构成新的社会化网格;移动客户端的迅速发展也加快了知识、信息的传播,大家更加重视交互式信息传递[6],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信息获取与应用能力;同时在长时间的奔跑中,学生有机会放空自己的大脑,与自己的身心对话,静下心来总结近来的生活和学习状况,对困惑的事情能冷静下来重新思考并做出判断,对未来的计划做出合理的调整和规划,无形中提高了批判性思维能力。有文献表明[7],中长跑可以使意志力、耐力、体力得到培养和锻炼,从而使大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3.3 技能类同场、隔网对抗运动对医学本科生一般能力影响较不明显

本研究结果显示,技能类同场、隔网对抗组学生和无运动组学生相比,一般能力问卷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技能类同场、隔网对抗运动在提高一般能力方面作用不明显。但是这类运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配合和沟通能力,学校还是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4 结语

随着医疗纠纷的日益增多和医患关系的日趋紧张,医学生除专业技术过硬外,还要不断提高一般能力。因此,学校在设计体育教学内容时,可以考虑安排能改善学生一般能力的技能难美类、体能耐力类以及技能类同场或隔网对抗运动,不仅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锻炼其一般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本科生体育运动医学生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五个结合”强化高职医学生数学素养培养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呆呆和朵朵(13)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行业特色院校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
本科生党支部活动方式的创新研究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
论法学本科生法律思维的培养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