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视频在血管性痴呆患者进食安全管理教育中的应用
2021-12-21崔赢
崔 赢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1)
血管性痴呆(VAD)是由于急慢性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等脑血管疾病导致脑组织损害[1],从而产生神经认知功能障碍为主的临床综合征[2]。其吞咽障碍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3],对于患有认知障碍的患者常伴有吞咽功能异常[4],可以导致患者摄入食物不足、营养不良、脱水、机体功能下降等症状[5],其后果是引起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或生命时限缩短[6]。如感染、误吸会导致噎食甚至窒息等,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隐患[7]。加强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进食安全管理对提高其生存质量或延长生存时间尤为重要,但由于多数患者家属对该疾病相关知识及进食安全问题不甚了解,给患者及患者家属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本研究基于入院至居家的全流程护理干预,通过专业的角度制作微视频,贴合实际生活进行指导,有效提高了患者家属的照护能力,现将临床实验过程报道如下。
1 研究对象
选取在我院神经内科2020年1—10月收治的血管性痴呆合并吞咽障碍患者114例。纳入标准:(1)诊断为血管性痴呆的患者[8];(2)经填写进食评估问卷筛选出血管性痴呆合并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3)患者及家属自愿接受并配合本项目研究;(4)患者意识清楚,生命体征稳定,言语沟通无明显障碍。排除标准:(1)暴力倾向及精神类疾病的患者;(2)意识及构音障碍,无法沟通的患者;(3)有严重心、脑、肾、肺、口腔及咽部占位性病变的患者;(4)研究期间患者因疾病等原因无法继续参与本研究者,或主动要求退出者、临床资料不完整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各57例。对照组男36例(63.16%),女 21例(36.84%),年龄 67~90岁,平均(77.25± 4.68)岁;试验组男 30例(52.63%),女 27例(47.37%),年龄 66~89岁,平均(76.96±5.0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期间经家属知情同意,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实施,病例无脱落。
2 研究方法
2.1 对照组干预方法
医生和责任护士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及健康宣教,如疾病知识、饮食原则及进食安全健康宣教;患者出院前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及电话随访。
2.2 试验组干预方法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微视频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进行进食安全管理教育,具体如下。
2.2.1 成立微视频健康教育小组 护士长负责策划,科室内专科护士负责书写微视频文稿,科室健康教育专员医生负责文本审核,小组护士负责角色分工、服装道具场景布置、配置仿真食品模型,例如粥系列模型、糊状系列模型等,共计50多种。
2.2.2 微视频要求 每次时长不超过15分钟,共计4个视频,主题分别是正确摄食训练、用餐指导、个性化饮食管理、噎食应急急救技能。最短视频3分钟,普遍在3~8分钟左右。文本内容通俗易懂、条理清晰,配有字幕,导出的文件格式为MP4,在20 M以内,便于平台推送、手机下载。
2.2.3 计划与实施 在入院24小时内制订健康宣教计划。按照饮食安全管理路径实施患者个性化的饮食管理计划,见图1。依据患者评估,结合患者病理因素,制定实施路径和个性化进食指导单,见图2。开展相关知识教育,对患者、家属和长期照护者进行正确摄食训练及急救技能等知识的宣教与培训。根据评估不同障碍部位及流质食物分级表准备相应的食物,包括进餐的体位、餐具的选择、进餐环境、进餐方式。运用电子问卷进行考核。在医院期间加强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注重信念培养,了解心理变化,及时疏导。选择康复效果好的患者进行交流,提高患者及家属信心,激发积极的照顾心态。对患者、家属和长期照护者进行行为干预,包括口头一对一讲解演示操作技能、科室微信公众平台、病友会、发放健康教育手册演示急救技能等内容,见图3。
图1 饮食安全管理路径
图2 个性化进食指导单
图3 患者噎食急救流程
2.2.4 出院随访 出院前24小时内进行。根据患者对直接摄食的掌握程度进行一般随访,科室专职随访护士根据HIS系统建立的电子病历随访库对出院2周的患者进行强化随访。根据每次电话随访的实际情况评估患者及家属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2.3 评价方法
2.3.1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9]ADL共有14项,两部分内容:躯体性生活自理量表(6项)、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8项)。按4级评分:自己可以独立完成评4分,自己仅能独立完成大部分或完成有些困难评3分,需要帮助评2分,完全无法完成评1分。评分同日常生活质量呈正比。评估分值越高提示日常生活能力越好。
2.3.2 营养状况评定[6]利用微型营养评定简表(MNA-SF)评估营养风险,内容包括患者近期体重、体质量指数、近期有应激或急性疾病、精神状况、近期食欲5个条目,总分14分,≤7分为营养不良,8~11分为有发生营养不良的风险或可能,>11分为正常营养状态。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体重(kg)/身高(m)2。
2.3.3 血管性痴呆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患者在管理期间进食中呛咳、误吸、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2.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干预前后两组ADL得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ADL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ADL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两组ADL得分比较(±s,分)
表1 干预前后两组ADL得分比较(±s,分)
组别 干预前 干预后t P对照组(n=57)试验组(n=57)3.466 3.666 0.011 0.078 tP 45.22±2.44 54.22±3.74 5.881 0.061 48.32±3.64 56.20±3.43 6.881 0.012
3.2 干预后两组MNA-SF得分比较
干预后试验组MNA-SF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干预后两组MNA-SF得分比较(±s,分)
表2 干预后两组MNA-SF得分比较(±s,分)
组别 营养不良(n)MNA-SF对照组(n=57)试验组(n=57)23 12 tP 10.34±3.44 16.30±2.11 3.45 0.011
3.3 两组患者管理过程中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在管理过程中试验组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n(%)]
4 讨论
4.1 应用微视频的进食安全管理教育能有效提高血管性痴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回顾国内外文献发现,对血管性痴呆患者吞咽困难的研究比较少,尤其是全管理模式且成体系的规范临床护理更少。因此本研究通过成立健康教育小组,录制规范、科学、系统的血管性痴呆患者进食安全管理教育视频,以达到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或延长生存时间的目的。本研究将模拟生活场景[10]与实际生活中的情况有效结合起来,方便观看且有效,视频语言清晰、语速适中,不同主题单元内容清晰易懂。在本研究中应用微视频对血管性痴呆伴吞咽障碍患者进行进食安全管理教育发现,干预后试验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高于对照组(P<0.05)。在出院后居家生活中,患者及家属均可随时随地观看微视频的进食安全教育主题内容,有效提高了患者家属对血管性痴呆疾病的认知,特别是对延续照护者参与患者进食安全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体现了入院至居家全流程的延续性护理理念。
4.2 应用微视频的进食安全管理教育有助于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营养状况
血管性痴呆患者的康复是全面而缓慢的持久性过程,涉及患者病情、居家护理、营养状况等方面。其中患者的营养支持是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依据病情,尽早评估是否有营养风险,根据评估的实际情况,在院期间制定出具体的饮食计划,保证患者营养摄入均衡。责任护士根据进食指导单的内容指引落实患者每餐的饮食,进行精细化护理,以保证患者高效进食和摄取营养。出院后通过微视频的进食安全管理教育指导患者改变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引导家属及照护者的行为,重视患者进食安全,充分规范患者的饮食计划,提高患者营养摄入的质量。研究显示,干预后试验组MNA-SF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
4.3 应用微视频的进食安全管理教育可有效降低血管性痴呆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本研究中微视频在进食安全管理教育中有以医师为技术指导及以护士为实施主导的宣教优势,通过微视频指导患者如何进行饮食管理,运用仿真食品模型及食材让患者更直观地掌握正确的饮食过程,严格控制患者日常膳食,正确理解进食安全专业知识,准确判断食物的安全性,提升了照护人员的执行能力,改善了患者营养状况。本研究结果显示,在管理过程中试验组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应用微视频的进食安全管理教育可有效降低血管性痴呆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进食安全管理依从性,避免了随意性的经验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