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大一新生对HIV阻断药的接受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1-12-21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24期
关键词:性行为知晓率艾滋病

张 红

(天津天狮学院,天津 301700)

艾滋病(AIDS)是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严重威胁人们的生活质量,虽然2010年至2015年艾滋病病死率有所下降,但艾滋病病毒(HIV)新发感染人数却维持在较高水平。近年来,我国每年报告约3 000例15~24岁青年学生艾滋病病例[1],我国大学生已成为HIV感染的高风险人群[2]。研究表明,药物阻断是预防HIV感染的有效措施[3],HIV阻断药是指暴露后预防用药,即在暴露早期阶段及时服用抗病毒药物以限制病毒的繁殖复制,防止全身性感染[4]。暴露后预防(Post-Exposure Prophylaxis,PEP)最初是指HIV职业暴露,逐步应用于因无保护性行为、有创美容、不安全注射等HIV非职业暴露后预防(nPEP),于暴露后3天(72 h)内服用HIV阻断药并连续服用28天以降低感染HIV的风险。目前,职业暴露后预防已应用多年,而nPEP尚未大规模开展。为了更好地在大学校园开展“防艾控艾”宣传教育工作,了解民办高校大一新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HIV阻断药知晓情况和接受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尤为重要。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整群抽取天津市某民办高校一年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纳入标准:在校大一学生,自愿参加者;排除标准:参军、休学大学生。所有大学生均知情同意。共回收问卷915份,剔除无效问卷22份,有效问卷893份,有效回收率为97.6%。

1.2 方法

参考中疾控办发[2016]43号文件和已有文献[5-6]拟定调查问卷,经过预实验修改问卷。问卷包括3个部分:(1)社会人口学特征,包括性别、专业、户籍、家庭居住地、每月生活费、是否双亲家庭、父母亲的文化程度等;(2)艾滋病相关信息,共8个条目,答对6题及以上者定义为知晓;(3)HIV阻断药相关信息、接受意愿及可能的影响因素。由培训合格的大三学生进行现场调查,全程严格质控。

1.3 统计学分析

建立Excel数据库,用SPSS 23.0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χ2检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等,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社会人口学特征

共调查893名大一学生,其中男生241人(27.0%),女生652人(73.0%);医学专业 459人(51.4%);本市户籍 260人(29.1%);438人(49.0%)来自农村;791人(88.6%)是双亲家庭;父亲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占55.0%(491人);母亲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占49.5%(442人);每月生活费在2 000元以上者占7.7%(69人)。

2.2 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及相关行为

893名调查对象中,艾滋病知识知晓人数为694人,知晓率为77.7%;634人(71.0%)在进入大学前接受过性教育;126人(14.1%)有过性行为;148人(16.6%)有过恋爱经历;421人(47.1%)表示如果怀疑HIV感染,会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测。

2.3 HIV阻断药的知晓及接受意愿

893名大学生中,198人(22.2%)知晓HIV暴露后预防用药,仅有234人(26.2%)表示如果发生HIV非职业暴露后愿意使用阻断药,335人接受意愿不强,而324人表示不确定自己是否用药。在不太愿意使用阻断药、不确定是否使用阻断药的659人中,60.0%的大一新生表示不了解HIV阻断药;58.8%的学生担心用药会被别人歧视;55.7%的学生对药物的不良反应顾忌很大;55.1%的人表示HIV阻断药售价3 000~4 000元经济压力偏大;38.0%的学生表示艾滋病离自己很远,不会用到阻断药。

2.4 HIV阻断药接受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2.4.1 单因素分析 采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专业、家庭居住地、每月生活费、是否双亲家庭、父母亲文化程度、是否接受过性教育、是否知晓艾滋病、是否知晓HIV阻断药、是否知晓HIV阻断药不良反应、HIV阻断药费用不高是否可接受和是否知晓HIV阻断药需连服28天的学生HIV接受意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行为特征和药品因素的大学生对HIV阻断药接受意愿的单因素分析[n(%)]

2.4.2 多因素分析 以HIV阻断药的接受意愿为因变量(以不接受HIV阻断药为参考类别),以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自变量,进行Logisit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医学专业、双亲家庭、母亲的文化程度是大专及以上、知晓HIV阻断药、HIV阻断药价位可以接受、接受过性教育的民办高校大一学生发生HIV暴露后阻断药的接受意愿更高(P<0.05),见表2。

表2 民办高校大一学生对HIV阻断药接受意愿的Logistic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3.1 大学生对HIV阻断药的知晓率越高,接受HIV阻断药的意愿就越强,应加大对nPEP服务的正确宣传

本研究显示,民办高校大一新生知晓HIV阻断药的人数为198人,知晓率为22.2%,高于王建等[7]的研究结果。知晓HIV阻断药对大学生发生暴露后接受HIV阻断药的意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P<0.05),提示应该加大对nPEP服务的宣传教育。目前,国内nPEP服务仅处于小规模试用阶段[7],高校对于HIV阻断药的宣传很少。考虑原因为很多研究者认为大规模开展nPEP服务会使高校学生产生性行为的去抑制化,即高校学生在使用HIV阻断药后认为自身得到了保护而增加性伴侣或减少安全套使用等高危性行为情况[8]。很多研究表明[8-9],nPEP服务的开展对预防艾滋病的传播取得了较好成效,而且增加高危性行为的可能性较小,HIV阻断药的使用未产生性行为的去抑制化效应。鉴于少量研究报道此现象,因此,对大学生进行nPEP服务宣传时,教育内容要正确,并且告知参加者HIV阻断药价位在3 000~4 000元、不能100%阻断HIV、需连续服用28天、服药可能会出现机体胃肠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在规定时间内进行HIV检测等相关内容。

3.2 民办高校大一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应联合多部门对其进行艾滋病综合健康教育

《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要求青年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90%以上,本调查中大一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低于最低标准,提示应加强民办高校大学生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本研究发现,双亲家庭、母亲文化水平较高、接受过性教育、药物价位可接受对大学生发生暴露后HIV阻断药的接受意愿有积极作用(P<0.05),提示政府、社会、高校、家庭应合力将艾滋病和nPEP服务的健康教育纳入教学和生活中。健康教育内容不能只停留在艾滋病定义、传播途径等基本知识上,还应强化艾滋病检测和非职业暴露后的预防教育。另外,大一新生心理上不够成熟、好奇心强、性观念开放,易发生高危性行为[10],应加大其性认知、性价值观和性适应的性教育力度。

本调查显示,医学专业的学生更愿意接受HIV阻断药的治疗(P<0.05),与医学专业学生接触艾滋病相关知识较多有关,但对于药物名称、不良反应和服用疗程的知晓度并不理想。关于HIV阻断药的应用和相关药物信息是健康教育的重点,要加强大学生尤其是非医学专业学生群体的健康教育。

猜你喜欢

性行为知晓率艾滋病
“性”有更广泛的内涵!心理学家分析3种形式
《 世界艾滋病日》
昆明市不同性角色MSM的性行为特征分析
社区老年人群早期胃癌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的调查
个性化护理对结核患者肺结核知识知晓率的影响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CERQ问卷在中国沈阳有性行为的中学生中的调查
提高糖尿病患者饮食健康教育知晓率
提高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