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改革背景下解剖学基础创新教学的探索
2021-12-21卢军
卢 军
(浙江省海宁卫生学校,浙江 海宁 314400)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医护人员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人才保障。如何培养出满足新时代产业需求高素养的护理人才,是护理教育所面临的艰巨而迫切的历史使命。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决策部署,必须从改革教师队伍、建设高质量教材及创新教学方法入手,深化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贯彻落实“三教”改革思想,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推动教学工作的发展,为学生创造更理想的教育条件[1]。解剖学基础是重要的专业基础主干课程,运动系统是九大系统的首个系统,笔者立足“三教”改革,遵循输出式教学原理,实施了CTRS六环节混合式教学,针对运动系统进行了创新教学的探索。
1 教学对象的概况
(1)教学对象:我校护理专业普职融通方向的一年级新生,共100人,年龄16~17岁,其中女性92人,男性8人。(2)学情特点:作为网络时代“原住民”的“00后”,他们开放、自信,教育、医疗/卫生是其职业理想;学习态度端正,喜欢有挑战性的任务;智能终端操作熟练,喜欢微视频等碎片化学习,具有较高的信息化素养,但空间想象力不足[2];解剖学基础号称是其最难学的课程,也是他们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2 课程教学的创新探索
2.1 重组运动系统单元的模块化教学内容
研究证实运动系统与护士临床工作结合最为紧密[3],根据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解剖学课程标准,结合中职护生学情特点,笔者改革了教材内容。以运动系统为例,将理论教学和实验实训考核进行整合,按部位重组为5个模块化教学内容,分别是“模块一:走进运动系统”“模块二:颅的探析”“模块三:躯干探析”“模块四:四肢探析”“模块五:运动系统的实训考核”,递进、系统地设置了单元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2.2 构建解剖学基础输出式教学模型
根据学情分析和解剖学基础课程特点,采用费曼CTRS学习法,构建解剖学基础输出式教学模型。借助解剖学基础云课堂,通过创设情境、设置问题和明确任务,驱动小组合作完成课前、课中和课后学习任务,实施“线上初学→模拟自授→系统梳理→深思补缺→提取应用→简化提升”的CTRS六环节混合式教学。学生通过调查、观察、讨论、归纳、填图、视频解说等方式完成知识输出,从而实现知识的建构和内化,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见图1。
图1 CTRS六环节输出式教学模型
2.3 实施CTRS六环节混合式教学
2.3.1 改革运动系统第一课,开启解剖学宫殿的大门 笔者在第一节课前发布任务,设计活动课,制作问卷调查运动系统与临床护理工作的关系,同时根据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进行教学应变,鼓励学生采访一线护士(包括“战疫”天使校友)。调查问卷结果和“战疫”天使校友的英勇事迹成功地为学生开启了解剖学宫殿的大门。介绍运动系统单元整体教学方案,明确三维目标及学习要求。以“模块二:颅的探析”三维目标为例:(1)知识目标:掌握颅骨、新生儿颅、头肌、颞下颌关节和颅的整体观等的形态结构特点。(2)技能目标:确认颅的骨性标志和肌性标志,归纳、描述颅的整体观及其形态结构特点。(3)素养目标:提高学习能力,渗透职业素养。鼓励学生达成“5个1”显性指标的学习要求,即能完成1次组内教学,进行1次汇报展示,上传1个解说视频,绘制1幅思维导图,通过1站式考核。全程利用云平台收集相应教学数据,构建可测可评的多元教学评价体系。
2.3.2 CTRS六环节混合式教学循环推进 在运动系统单元教学中,确定了对颅、躯干、四肢各模块教学内容的整合,区分了简单内容与难点内容、知识性内容与应用性内容,合理设置教学内容的递进层次,实施六环节混合式教学。
(1)线上初学:在课前,一方面教师通过云课堂分发问卷,收集学生的学情变化、对创新教学的看法等;另一方面教师通过云课堂录制视频微课、发布学习任务单和课前检测,学生结合教材和微课进行线上初学,并完成知识检测。(2)模拟自授:在课前,教师通过云课堂布置AI视频作业,学生既可自讲自授,亦可向他人讲授,通过AI的多维度反馈反复练习,最终选择最优讲授视频进行云上提交。例如:对颅骨、头肌、颅的前面观、颅的侧面观和颅的顶面观等简单内容制作学习任务单,学生根据模块化校本讲义进行线上初学。通过AI视频作业描述颅骨和头肌的组成及特点完成模拟自授。通过以上两个环节,教师不仅获取了学生的学习大数据,也为实施精准教学奠定了信息基础。(3)系统梳理:在课中,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翻转学习,采取多种教学活动,例如:在“上肢骨”的学习中,设置众骨寻“宝”——从散落的骨中找出全部的上肢骨,众人鉴“宝”——全员完成学案,小组展示汇报等环节,并结合解剖学三维图谱App、模型、标本及真实人体完成对上肢骨教学内容的学习,完成相应学案,落实了课前学习任务单知识的系统梳理。(4)深思补缺:在课中,根据学习大数据结果分析,教师抛出新的问题和情境案例引导小组讨论,例如颅底内面观的学习中,展示颅底骨折的图片和熊猫眼征,让学生思考颅底骨折时可能损伤的部位在何处?将学习引向深入,进行深思补缺。既采用了解剖学三维图谱App软件、3D视频微课等信息技术手段,也采用实物展示、作图分解等传统教学手段,加上教师精讲,突破了教学难点。(5)提取应用:在课中,教师引导学生对情境案例中的前置问题予以解答,例如分析解答颅底骨折时出现鼻漏的前因后果;进行包括知识练习、看图识别结构等形式的线上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柱形图、饼图等可视化展示,教师简要点评,完成知识的提取应用和固化。(6)简化提升:在课后,通过云课堂教师继续发布AI视频作业、分配模块检测,学生用概括性语言进行简化表达并提交,完成学习内容的简化提升。
2.4 构建可测可评的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见图2)
图2 多元教学评价体系
借助解剖学云课堂,实现教师、学生、AI技术等多元主体评价,通过云课堂全面记录学生学习参与度和完成度等,将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与学习效果的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使学习评价更为全面、精准、即时。“5个1”的显性指标,解决了学习成果无法呈现的难题,让“认得出、记得住、说得清”的知识技能目标可测可评。
3 教学效果
3.1 学生技能考核成绩汇总(见表1)
表1 学生技能考核成绩汇总(%)
3.2 学生对CTRS六环节混合式教学效果的评价(见表2)
表2 学生对CTRS六环节混合式教学效果的评价(%)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CTRS混合式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层次更加清晰,学生在递进的任务中不断“刻骨铭肌、识别表述”,建构了知识体系。
4 结语
4.1 达成了教学目标
创新CTRS六环节混合式教学,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会了图文编辑、视频展示、问题解决,完成了“5个1”显性指标,学习很有成就感。在单元任务的有序推进下,对运动系统的结构识别、形态描述、骨性和肌性标志的寻找、重要肌的起止作用与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形式,做到了“认得出、记得住、说得清”,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4.2 促进了有效学习
CTRS六环节混合式教学让学生在“虚拟情境—现实标本—真实人体—脑图想像”中来回自由穿梭,完成了知识建构和重、难点的突破;视频讲解、知识结构图等新形式作业实现了“隐性思维显性化”的输出过程;云课堂的教学数据记录和强化训练反馈,实现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
4.3 激发了学习主动性
贴近临床和生活的情境案例符合学生的心理及学习特点,营造了和谐的课堂气氛,增强了学生专业认同感和学习解剖学的信心,克服了畏难情绪,调动了学习积极性,考核成绩稳步提升,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