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钟幸福圈,家门口的少先队
2021-12-20陈嘉音
陈嘉音
“双减”后的第一个周末,不上培训班了,孩子们和家长们都做了点什么?在上海红领巾的“15分钟幸福圈”里隐藏着多种打开方式。为了给孩子的周末赋能,上海团市委、市少工委联合推出15分钟共享育儿,快乐周末大手拉小手,和青年家长一起,发掘“双减”后周末的无限种可能。
在社区能一起读书、做手工,还能学说上海话?静安区临汾路街道的孩子们周末不无聊,这得益于一群“好爸爸讲师团”的家长们,充当少先队员们课余时间的共享父母。
小区内的家长们以接龙方式在家长微信群内为孩子报名活动,而报名的家长们又自发轮流担当志愿辅导员,筹划日程安排,维持活动秩序。部分社区探索“快乐双休大转盘”机制,即组建混龄的社区小队,每周由一位队员轮流担任执行队长,而其家长则作为志愿辅导员,协助执行队长策划活动。静安区的“领巾小先锋”已经在社区少工委中普及开来。
卓悦居居民区的自治品牌“妈妈议事会”已经成立五年了,每年都有层出不穷的亲子活动。“双减”后孩子周末怎么过?妈妈们正忙着成立小区里的乒乓球社团,让孩子们在周末进行体育锻炼。
一批有情怀、有热情的青年家长化身共享父母、校外辅导员,既满足了孩子们和小伙伴一起玩的期盼,也解决了双职工家庭带孩子难的长期痛点。
如果能把社区公共力量引入孩子的抚育中,就能拓展少先队员的成长空间。社区不仅可以为孩子和家长提供场地,还能共享师资、搭建平台,部分社区还有活动经费。
周末,在阳泉路健身广场,少先队员纷纷走进社区,重新认识自己生活的社区:树上的知了、草丛间的蚱蜢长什么样子?路边的绿化树木有什么特性?
临汾路街道社区少工委主任陈央说,“课堂不一定要在学校里或者是屏幕中,也可以在家门口”。他们邀请区河道所工作人员担任校外辅导员、家长担任志愿者,共同引导少先队员沉浸式学习互动体验。
上海正在积极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如何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内实现轻松育儿,是衡量这座城市生活幸福感的标准之一。2021年暑假期间,上海少先队的新实践“15分钟少先队社区幸福活动圈”拉开帷幕。
这是一场构建少先队社会化工作体系的温暖改革,着力打造“三圈育人”模式:一是外圈有活动场地,提供阵地支撑;二是中圈有活动场景,提供内容支撑;三是里圈有活动体验,提供成效支撑。
社区在“双减”大背景下,将作为平台枢纽,充分发挥朋辈教育作用。在社区中可以把不同年龄的少先队员聚到一起,形成混龄教育的环境,起到非常有益的心理辅导作用。
社区少工委可以为少先队员搭建交流、学习、展示的平台,助力队员全方位发展。例如,徐汇区斜土街道举办少年说演讲比赛,成立一支“童心协力”党史宣讲队伍。在汾西路261弄,有一面社区“微更新”儿童实践墙,上面的花纹是小区里的少先队员利用废弃瓶盖和筷子制作而成的。
目前,市少工委已在全市200多个街镇建立社区少工委,并将持续通过组建社区大中小队的方式,实现社区少先队组织全覆盖。接下来将推出“社区争章15事”,家长可与自己街道所在的社区少工委联系,提出需求或参与策划社区少年儿童活动。
上海市少工委主任、市少先队总辅导员赵国强老师这样说: “‘15分钟幸福圈’的探索,就是为‘双减’后少先队员就近就便开展活动提供了时间和空间。15分钟内不只是孩子和家长的生活圈,更是他们的幸福圈。让社区成为‘双减’后的乐园,让幸福从这里出发。”
话题精选
让幸福圈有形化、视觉化,队性彰显
静安区已实现2020年“五个一”目标:绘制一张涵盖全区140个点位的实践地图、建立一套社区大队、中队、小队的三级体系、发布一份《静安区社区少先队入门宝典》、完成一个《静安区青少年参与社区治理工作模式的创新研究》课题,配齐配强一支校外輔导员队伍。下阶段,努力让“15分钟少先队校外幸福活动圈”阵地更为有形化、视觉化,队性彰显。
静安区少先队总辅导员 金 艳
“红领巾100行动”,幸福圈的阵地
虹口区以讲好60个“虹”故事,寻访36个“虹”阵地、探索4条“虹”路线组成的“红领巾100行动”,形成打造“15分钟少先队校外幸福活动圈”的阵地基础。将通过拓展阵地、完善机构、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四位一体推进少先队社会化建设。
虹口区少先队总辅导员 金浩良
在“管用”“广泛”“活跃”上下功夫
普陀区一直以来把少先队员幸福成长作为工作轴心,广泛开展“锦绣河湾践初心 红色基因育新人”主题实践活动。将以“三联两带”为工作路径,即联合驻地单位、街道社区、在职党员,打造党建带团建、团建带队建的工作新模式,在“管用”“广泛”“活跃”三个点上下功夫。
普陀区少先队副总辅导员 张 贇
流动少先队队室,巧用四个街区建设
长宁区借力开辟场地,巧用活建阵地。建立类似于流动图书馆式的“流动少先队队室”,利用周末节假日轮流开进社区。此外,巧用长宁“四个街区”建设,将街区特色、历史人文和马路文化活用起来创设少先队相关常态化活动。
长宁区少先队群文辅导员 李玲玉
加快实现校外教育功能化转型
杨浦区加快实现校外教育功能化转型,精作深为,放大少先队的辐射效应。建立并完善少年宫少工委的机制建设,通过领巾墙、少先队队室等加强对少年儿童的政治思想引领。依托校外教育专业的特色,丰富少先队活动,突出实践教育,配套少先队课程资源建设。
杨浦区少先队总辅导员 柯蓓琦
组建社区大队部,成立社区争章基地
徐匯区打通社区、学校、家庭之间的“最后一公里”,让队员们在校外少先队实践中体会作为社区小主人的快乐。拟在街镇组建社区少先队大队部,探索成立“徐汇区社区红领巾争章社会实践地”,打造有街镇特色的“少先队实践教育地图”。
徐汇区少先队总辅导员 王 晨
促使每个社区千方百计开展社区少先队活动
宝山区从“中圈”切入,从设计社区少先队活动的场景入手,创新推出“社区小先生制”,其中,《社区小先生护照》共设计12项必选项目和5项自选项目,促使每一个社区千方百计为开展社区少先队活动寻找更多更适合的场地。
宝山区少先队总辅导员 张婷妹
把平台、组织、阵地、队伍建起来搞活动
金山区少工委要建平台,开设团队员社区报到专区,发布活动信息,按照参与活动的频次等,自动产生暑期实践奖章;要建组织,促进队员自我管理;要建阵地,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发挥职能作用;要建队伍,校内大、中队辅导员走入社区辅导丰富、多样的实践体验活动。
金山区少先队总辅导员 杨晓燕
“1+1+1+X”的社区少先队工作模式
青浦区依托地域特色、文化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少先队社会化活动,形成青浦区“1+1+1+X”的社区少先队工作模式:“一街镇一地图” “一街镇一护照”“ 一份特色课程项目菜单”“X个特色红领巾社区品牌”。
青浦区少先队总辅导员 潘美芳
用好载体,将分散的社区少先队组织集中起来
嘉定区根据 “三圈育人”的模式架构,一一对应做到“有政策、有载体、有阵地”,已制定形成嘉定区“15分钟社区综合服务圈”建设导则,纳入区委战略规划中。下一步,将用好“我嘉?邻里中心”载体,将分散的社区少先队组织集中,实现组织互动、活动互补、评价互通、阵地互享。
嘉定区少先队总辅导员 政 荔
彩虹行动进社区,社区辅导三员制
奉贤区少工委推出了集少先队员社区报到注册、自主建队、活动报名、争章体验于一体的“奉贤少先队幸福驿站线上平台”,设置了社区、街镇和区级的共19枚红领巾特色奖章,集章打卡。少先队社区大队辅导员由社区团支部、共建学校辅导员、家长志愿者共同担任,形成“三员制”。
奉贤区少先队总辅导员 施春萍
针对人员分散特点,两种形式推进
崇明区的队员具有总数不多、人员分散的特点,以两种形式推动幸福活动圈建设。一是以各社区少工委为单位开展活动,保证参与率。二是以学区为单位开展活动,做到资源互补,并协调行业资源,让少先队员走进各行各业参与体验。
崇明区少先队总辅导员 施 琴
发挥中心地缘融合优势 提供少先队活动服务
黄浦区充分发挥中心地缘和融合优势为区内少先队员及家庭提供优质少先队活动服务。以社区相关阵地为依托设立学习点,通过社区宣讲团和学校少先队联合宣讲模式,分层分类开展党史学习;与传统文化接轨,设计符合少先队员兴趣的红色文化体验活动;盘活资源阵地为少先队员搭建志愿服务的平台。
黄浦区少先队副总辅导员 卞 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