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代铜镜赏析

2021-12-20张英华李秋展

理财·收藏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瑞兽铜镜铭文

张英华 李秋展

我国铜镜的历史极为悠久。20世纪7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青海齐家文化墓葬(M25)中发现目前我国最早的铜镜是距今约4000余年的“七星纹铜镜”,不仅标志着中华先民静水照容的时代由此渐渐远去,而且开启了中国古代长达几千年的铜镜发展史,之后,全国各地考古发现的不同时代的铜镜更是层出不穷。在素有“七朝古都”之美誉的偃师大地上,历年来也先后出土了为数众多的铜镜,东汉、西汉、曹魏、西晋、北魏、唐宋至明、清等各个时期皆有,足以说明铜镜不仅是古代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用具,还是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珍品。尤其是在唐代,铜镜形制多样、气质古朴、纹饰繁复、雕工精美、铭文工整、书体秀美,均达到了我国铜镜发展史上一个巅峰的时期。

2013—2015年开展的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显示,偃师博物馆馆藏不少唐代铜镜,盛唐、中唐及晚唐时期都有,大多制作精美,抛光细致,范模也比较清晰;有的镜面呈现银白色,光洁清新,说明对铜、锡、铅的配比掌握自如;还有的在范模上使用了透雕技艺,更说明这一时期制镜的工艺达到相当水准。依镜面形制分型主要有圆形、菱花形、葵花形、四方委角及方形,依纹饰图案特点分型主要有瑞兽葡萄镜、对鸟镜、星文八卦镜、铭文八卦十二生肖镜、金银平脱镜、仙人鸿雁镜、夔龙纹镜、团花镜、划纹镜以及素面镜等等,依镜面尺寸大小,可分为大型、中型、小型。这些铜镜不仅为研究古代铜镜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对研究唐朝时期河洛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也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现仅择其中几面珍贵铜镜进行介绍,让我们追寻铜镜的精美纹理,细细体会其中的玄妙和艺术魅力。

唐圆形金银平脱铜镜(图1)

一级文物,馆藏总登记号Z001749。镜体圆形,为八出葵花形。桥形钮,钮四周装饰金银片镂刻的宝相花座,其外围布满金银片细雕的花枝并伸出花蕾,还有金银箔片制作而成的蜻蜓、蝴蝶、燕子等平脱图案,花苞、茎叶等金光熠熠,飞鸟在花丛中嬉戏飞翔。靠近镜缘的八出葵瓣处各有一只衔花鸾鸟和一枝花枝,显示了一幅十分鲜艳、鸟语花香的景象。整个画面错落有致,疏密相间,富丽堂皇,金银箔片光泽辉映,工艺娴熟考究。

这面铜镜不仅形制规范,胎体厚重,纹样优美舒展,还采用了唐代出现的特殊铸造手法——金银平脱工艺,纹饰金光熠熠。锡的比重较大,铜色呈现银白色,金黄、银白交相辉映,堪称唐代宝相花镜中的精品。

唐圆形如意纹铜镜(图2)

二级文物,藏品总登记号Z001906。重1.033千克,镜缘厚1厘米,镜背直径15.4厘米,镜面直径15.8厘米。镜圆形,镜背边缘隆起,有折棱,中部下凹,镜身胎体厚重,通体经过抛光处理。镜面近平。镜背圆钮,绕钮座一周饰尖瓣宝相花图案。花卉外缘有一周凸棱,近镜缘处有两周凸弦纹。整个镜面呈银白色,器表光亮,与含锡量较高有关。

据发表于《洛阳考古》的《河南偃师唐魏协墓发掘简报》一文,此镜出土于唐建中四年墓葬中,具有很重要的断代意义。同时,此镜背所饰的宝相花图案,是将某些自然形态的花朵进行艺术处理之后而构成的一种装饰化纹样,丰满优雅、华贵雍容,是唐镜中非常流行且深受人们喜爱的艺术品。正如贾岛诗中对唐代宝相花镜作描述一般:“不知今夕是何夕,催促阳台近镜台。谁道芙蓉水中种,青铜镜里一枝开。”

唐圆形瑞兽葡萄铜镜(图3)

三级文物,藏品总登记号Z000335。重0.146千克,直径7.4厘米,厚0.4厘米。镜圆形,素窄缘,缘边起翘,胎体厚重。镜背中部有一周凸棱,将镜背图案分成内外两区,钮做瑞兽状,似蟾蜍趴伏,有尾拖地,内区有瑞兽四只,绕钮同向排列。间以禽鸟、葡萄、蔓枝、果叶,外区饰以葡萄、花鸟图案,均系高浮雕技艺。

从文献记载来看,葡萄是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中原而引种成功的,当时的丝织物品上就出现了葡萄花纹。唐代瑞兽葡萄镜的出现则表明当时已广泛种植葡萄并盛行其纹饰,手工艺匠人们开始把前朝铜镜流行的瑞兽纹饰与葡萄花纹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突破了传统格局,创造出活泼、开放、富于变化的神秘装饰图案,从而揭开了唐代铜镜以花鸟为主题纹饰的序幕。由此不难看出,这面瑞兽葡萄铜镜是唐代颇具特色的新镜类的代表之一。

唐菱花形鸾鸟铜镜(图4)

三级文物,藏品总登记号Z000018。重0.170千克,直径8.5厘米。镜边八出菱花形,缘边起翘,胎体厚重。镜背中部伏兽形纽,四足抓地。钮座外围一周凸弦纹将镜背分为内外两区,内区四只鸾鸟,相间排列,同向绕纽飞翔,以折枝花界隔,外区的菱花瓣内有八朵流云相间布置。周边棱角十分规整,打磨光潔。

古人以铜为镜,映日发光则影如菱花,因名“菱花镜”。诗人杨达《明妃怨》所载“匣中纵有菱花镜,羞对单于照旧颜”。即指古代铜镜中的一种八出菱花形的镜,或镜背面刻有菱花形纹饰的镜,又称“菱花”“菱镜”,也是唐代不同于以前铜镜,保留外形多圆形、少数为方形的特征,开始流行各种花式镜。这面菱花形鸾鸟铜镜,是唐代花式镜中最具特征的一种铜镜之一。镜背大量采用鸾鸟、祥云、花卉等纹饰,构图完美,纹饰清晰,铸工精细,禽鸟生动活泼,枝蔓柔长,花叶舒展,果实丰硕,构成了一幅优美的画面。镜表银白,镜胎较沉重富实,铸工、铸造均可视为唐代极富有魅力的铜镜作品之一。

唐圆形魏宫四神十二生肖带铭铜镜(图5)

二级文物,藏品总登记号Z001518。重2.287千克。直径24.4厘米。镜体圆形,镜背桥形纽,纽座外围由一圈凸弦纹、两圈细弦纹、一圈齿轮纹、一圈联珠纹分为内外区,内区有瑞兽,包括两条龙、两只虎团案,两两相对,形象生动逼真。内外区之间有一周铭文:“魏宫知本姓,秦楼识旧名。凤从台上出,龙就匣中生。无波菱自动,不夜月恒明。非唯照佳丽,复得厌山精。”文字清晰,铭文外围有十二生肖图案,可见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等图形,各图案之间以花卉图案界隔。镜缘较宽,有弦纹、卷云纹,镜边起棱,棱角比较规整,胎体厚重。

此镜铭文系隋代李巨仁所作《赋得镜诗》,诗中“无波菱自动,不夜月恒明”指的是没有水波,菱花却会自己晃动。不是黑夜,月亮却恒久地明光闪闪。这两句诗运用借喻手法,前句将铜镜清明透亮的特性比作清水,将女子头上的饰物菱花比作水中菱藕之花,沉浸于如水的铜镜之中,真是妙趣横生。后句将铜镜的形状和折光的特性比作月亮,隐喻它永久不息地发出光亮,意境耐人寻味。另《太平广记·古镜记》载,王度曾收受隋汾阴侯生所赠一面宝镜,“镜横径八寸,鼻作麒麟蹲伏之象,绕鼻列四方,龟龙凤虎,依方陈布。四方外又设八卦,卦外置十二辰位,而具畜焉。辰畜之外,又置二十四字,周绕轮廓,文体似隶,点画无缺,而非字书所有也”。而这面圆形魏宫四神十二生肖带铭铜镜,镜面银白色,抛光甚好,外区文字字体似隶,点画无缺,直径24.4厘米也与“横径八寸”相近,很可能就是当时十分珍视的“宝镜”之一。

唐圆形宝相花帶铭铜镜(图6)

三级文物,藏品总登记号Z000017。重0.641千克,直径13.5厘米。镜体圆形,钮为圆钮,联珠间有花瓣纹钮座。钮座外围两周凸弦纹圈及细弦纹圈将镜背分为内外两区。内区饰花叶纹,外区铸铭文“镜发菱花净月澄华”,八个字相间排列,以九珠菱形几何花卉纹界隔,镜缘较窄向内倾斜,近镜缘处饰一圈联珠纹。这面铜镜的纹饰,采用细线刻画分区法布局,构图平稳,主题突出,花鸟、铭文及图案对称呼应,把整个情节在画面上连贯起来,构成一番花繁叶茂的富丽景象,体现出唐代瑞花镜特有的一种艺术风格。

唐圆形瑞兽带铭铜镜(图7)

三级文物,藏品总登记号Z000032。重0.263千克,直径14.6厘米。镜体圆形,桥形钮,联珠纹钮座,纽座外围由数圈弦纹、齿轮纹分为内外区,内区浮雕有瑞兽四只,包括奔马、奔鹿、雄狮等写实图案,外区一周铭文“湛若止水,皎如秋月,清晖内融,菱花外发,洞照心胆,屏除妖孽,永世作珍,服之无沐”。窄镜缘,镜边起棱,镜缘有弦纹、齿轮纹。此面镜铭文对仗工整,辞藻华丽,韵调高雅,书体端正秀美,雍容典丽,内容阐明此镜之功用,极具巧思,凝结了当时人们的时代精神和审美理念,不仅仅把铜镜看成用来照容的日常生活用品,还是古人生活和艺术创作的结晶,体现出铜镜巨大的艺术魅力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铜镜,自新石器时代萌生,兴起于战国,历秦汉、魏晋南北朝,鼎盛于唐代而衰于宋元,清代中晚期开始被玻璃镜子取代,其间唐代是铜镜发展历史上十分重要的阶段。这一时期不仅从形制、纹饰、镜类、铭文特征等都实现了高度繁盛,而且还实现了“物以诗为贵”的华丽转身。文中介绍的几面纹饰繁复的带铭文铜镜把这个“物”与唐代诗歌这个“文”和谐地组合在一起,寓意深刻,意境悠远,刚柔相济,形神相依,提高了品位,增加了情趣,也产生出了节奏的共振和互动的韵律。

(责任编辑:朱慧敏)

猜你喜欢

瑞兽铜镜铭文
《文心雕龙》与《文选》铭文研究
论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两面珍贵铜镜
瑞兽
鎏金瑞兽钟
玩转古铜镜收藏
铜镜
新见所谓“鱼匕”铭文再考
古代的铜镜
辟邪瑞兽
读中山王铭文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