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沪西工人文化宫 一部工人运动史

2021-12-20许畅

少先队活动 2021年10期
关键词:文化宫工友变迁

许畅

上海是一座红色之城。喜迎建党100周年,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附属学校大队部向队员们发出活动倡议——“寻访城市变迁,传承红色基因”。初心小队的队员商议去哪里,有队员的提议得到了一致赞同。队员们说,这个地方有党的初心,这个地方的变迁就是“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的体现。队员们立即行动,通过找资料和实地走访,梳理发展脉络,宣讲变迁故事。这个地方就是工人运动的文化地标——沪西工人文化宫。

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初,为了广泛动员和开展工人运动,产业工人密集的沪西地区成为天然的赤色摇篮。李启汉等人率先在沪西开办了历史上第一个工人补习学校,即“沪西工人半日学校”。当时的工人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一天劳作之后参与学校的热情与积极性较低。邓中夏、李立三等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参照长辛店和安源工人俱乐部的经验,决定以“俱乐部”形式来进行讲课,寓教于乐,文娱结合,充分扩大在工人群体中的影响。

1924年夏天,沪西的第一批团员孙良惠在小沙渡路、槟榔路口租到3间平房办工人学校,项英、邓中夏以此为基础筹建沪西工友俱乐部。顾正红、季小四子、周高升等工友成员,在沪西日商、华商的19个工厂中组织小组。到1924年底,参加俱乐部活动的总人数近2000人,发展了一大批优秀的团员、积极分子和党员,建立了中共沪西小沙渡支部和沪西青年团组织。

在工人运动史上,人们把沪西工友俱乐部誉为上海工人革命运动的摇篮。它是党和群众紧密相连的纽带、是造就工运领袖的熔炉、是掀起革命风暴的策源地,它更是群众心里的启明星。

1954年,时任上海市市长陈毅在普陀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讲话时指出,为继承发扬大革命时期“沪西工友俱乐部”的光荣历史传统,要在沪西地区建造一所规模较大的工人文化宫。经中共上海市委批准,1959年1月14日,沪西工人文化宫新建项目在武宁路71号开工,1961年2月7日建成开放,成为受工会劳动者和当地居民欢迎的园林式活动中心。

沪西工人文化宫前后经历了近百年的历史,曾多次更名。在2021年建党百年之际,沪西工人文化宫也即将改建完成。这座工人运动的文化地标,为了让上海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将在保留现有建筑基础上,建成集文化、体育、休闲功能为一体的重大文化設施。

沪西文化宫见证了工人运动的壮阔历史,见证了我党茁壮发展的瑰丽旅程,见证了新中国发展的波澜图景,也见证了改革开放的沧桑巨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也在生活中有了更多幸福感和获得感。华章日新,少年何为,少年儿童是城市建设的脊梁、美好明天的建造者。晋元附校大队部少先队“四史”学习教育活动,不忘峥嵘岁月,共绘崭新篇章。

猜你喜欢

文化宫工友变迁
巧进文化宫
数字解读 DIY世界的精彩变迁
回乡之旅:讲述世界各地唐人街的变迁
有效发挥文化宫在群众文化工作中的作用
变迁
春·工友
变味的“工人文化宫”
下坡时会遇见他们
向“桥”里的工友们看齐
团员给工友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