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典的互文

2021-12-20

人文杂志 2021年11期
关键词:范成大互文田园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21)11-0070-07

南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退居石湖的范成大在其人生暮年写下经典之作《四时田园杂兴》60首,这组诗可谓古代田园诗集大成之作,具有极其鲜明的互文性。顾世名《题吴僧闲白云范石湖田园杂兴诗》云:“一卷田园杂兴诗,世人传诵已多时。其中字字有来历,不是笺来不得知。”钱锺书先生曾指出这组诗全面继承了诗经农事诗、陶渊明田园隐逸诗以及中晚唐田家词的艺术传统,“仿佛把《七月》《怀古田舍》《田家词》这三条线索打成一个总结”。笔者也进一步辨析过竹枝体、四时体、杂兴体组诗以及陆龟蒙、苏轼、贺铸、李之仪、李清照等人的诗词文本对范成大这组诗的影响。但之前有所忽略的是,早于《四时田园杂兴》50多年,临安於潜县令楼璹曾创作过一组题画诗——《耕织图诗》,对范诗有着更为直接的垂范作用,两组诗的文本间存在或显或隐的互文关系,本文试对此进行探讨。

南宋绍兴初年,宋室驻跸临安不久,江南百废待兴,关系国计民生根本的农业发展尤为迫切。“宋高宗既即位江南,乃下劝农之诏,郡国翕然,思有以灵承上意。”於潜县令楼璹深入乡间,调查、了解耕织的具体流程,将45种耕事和织事逐一绘图,并于每幅图上题诗一首,“耕自浸种以至入仓,凡二十一事;织自浴蚕以至剪帛,凡二十四事,事为之图。系以五言诗一章,章八句。农桑之务,曲尽情状。四方习俗间有不同,其大略不外于此。”这45首《耕织图诗》堪称当时最完备地反映农村耕织劳动的组诗。50多年之后,即淳熙十三年(1186),曾经的参知政事范成大退居故里,时常前往石湖别业,“沉疴少纾,复至石湖旧隐;野外即事,辄书一绝,终岁得六十篇,号《四时田园杂兴》。”这组诗的内涵较《耕织图诗》更为丰富,不仅着眼于耕织劳动,还展示了江南农村四时的风土人情以及诗人自己的闲居生活;体裁则选择了七言绝句,与《耕织图诗》的五言古体有别。尽管如此,这两组诗仍异中有同,尤其文本的互文性值得重视。

唐代诗僧皎然《诗式》曾将文本的相似区分为语、意、势三个层面,蒋寅先生认为实即语词、主题、结构三方面的摹仿,称它们正是诗歌中互文关系发生的主要層面。我们从这三个层面进行观照,可以看到两组诗的文本存在某种程度的相似。

其一,《四时田园杂兴》借用了《耕织图诗》颇多语词。例如《夏日田园杂兴》其二“五月吴江麦秀寒,移秧披絮尚衣单”与楼诗《二眠》“风来麦秀寒,雨过桑沃若”,都采用了“麦秀寒”一词,意指江南麦子扬花时节会骤冷几日的特殊气候。根据《四库全书》电子文献检索,范成大之前仅有道潜和楼璹在诗中用过此词。《夏日田园杂兴》其四“桑姑盆手交相贺,绵茧无多丝茧多”与楼诗《下簇》“邻里两相贺,翁媪一笑欢”两句中,“交相贺”与“两相贺”语词非常相近。《秋日田园杂兴》其八“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与楼诗《持穗》“持穗及此时,连枷声乱发”,都提及“连枷”这种农具,明代之前的诗集中仅此两例。《冬日田园杂兴》其二“炙背檐前日似烘,暖醺醺后困蒙蒙”与楼诗《入仓》“田父有余乐,炙背卧檐庑”两句中,“炙背檐前”与“炙背卧檐庑”字面高度相似。《冬日田园杂兴》其八“榾柮无烟雪夜长,地炉煨酒暖如汤”与楼诗《持穗》“归家抖尘埃,夜屋烧榾柮”,都用了“榾柮”一词,唐五代以来诗歌中使用此词者寥寥无几。《冬日田园杂兴》其十“黄纸蠲租白纸催,皂衣旁午下乡来”与楼诗《入仓》“却愁催赋租,胥吏来旁午”中,范诗用“皂衣”指代楼诗中的“胥吏”,“旁午”一词则两诗完全雷同。

其二,《四时田园杂兴》所涉及的耕织劳动主题在《耕织图诗》中几乎都能找到原型。楼璹《耕织图诗》一诗一题,共描写了45种劳动,分别是《浸种》《耕》《耙耨》《耖》《碌碡》《布秧》《淤荫》《拔秧》《插秧》《一耘》《二耘》《三耘》《灌溉》《收刈》《登场》《持穗》《簸扬》《砻》《舂碓》《筛》《入仓》《浴蚕》《下蚕》《喂蚕》《一眠》《二眠》《三眠》《分箔》《采桑》《大起》《捉绩》《上簇》《炙箔》《下簇》《择茧》《窖茧》《缫丝》《蚕蛾》《祝谢》《络丝》《经》《纬》《织》《攀花》《剪帛》,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所写的十余种耕织劳作几乎都被涵盖其中。兹如表1,范诗的耕织主题与楼诗诸篇可一一对应。

其三,《四时田园杂兴》部分诗作结构也与《耕织图诗》相仿。例如范成大《春日田园杂兴》其十一与楼璹《布秧》:

吉日初开种稻包,南山雷动雨连宵。今年不欠秧田水,新涨看看拍小桥。(《春日田园杂兴》其十一)

旧谷发新颖,梅黄雨生肥。下田初播殖,却行手奋挥。明朝望平畴,绿针刺风漪。审此一寸根,行作合穗期。(《布秧》)

这两首诗均写春季播种、布秧。明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凡播种,先以稻包浸数日,俟其生芽,撒于田中,生出寸许,其名曰秧。”范诗与楼诗开篇之句都旨在说明蒲包里的稻种已经发芽,可开包以备播种。

第二句均写到及时雨,范诗“雷动雨连宵”和楼诗“梅黄雨生肥”皆点明雨水之丰沛。二诗的后半部分则进行预测,一场喜雨之后,秧田蓄水充足,丰收指日可待,范诗“今年不欠秧田水”与楼诗“明朝望平畴,绿针刺风漪”均含此意。二诗均由眼前之景引发联想,结构大体类似。

再如范成大《春日田园杂兴》其一与楼璹《下蚕》:

柳花深巷午鸡声,桑叶尖新绿未成。坐睡觉来无一事,满窗晴日看蚕生。(《春日田园杂兴》其一)

谷雨无几日,溪山暖风高。华蚕初破壳,落纸细于毛。柔桑摘蝉翼,簌簌才容刀。茅檐纸窗明,未觉眼力劳。(《下蚕》)

这两首诗均写蚕事初起。前半部分都着眼于蚁蚕破壳的时节和景物,尤其重点刻画了此时初长的桑叶。范诗“桑叶尖新绿未成”,从形状与色彩入手,楼诗“柔桑摘蝉翼,簌簌才容刀”,则从手感和尺寸入手,都准确突出新叶极柔嫩幼小之特点。二诗末尾都聚焦于在窗前观察蚁蚕孵化之人,“满窗晴日看蚕生”与“茅檐纸窗明,未觉眼力劳”均强调天气晴朗、窗前光线充足,有利于观察蚕况。二诗笔触由户外及室内,结构略无二致。

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与楼璹的《耕织图诗》反映的是平江府(今江苏苏州)吴县与临安府(今浙江杭州)於潜的耕织劳动,二地同属江南地区,劳动的基本流程和习俗差异不大。“物有同然之理,人有同然之见”,所以两组诗会有某种天然的互文。但《四时田园杂兴》与《耕织图诗》的互文并不仅限于无意的相似或语、意、势层面有意的模仿,它们之间还有一些更为隐蔽的互文现象存在。蒋寅先生曾说:“那些将独创性放在首位的作家则不仅不屑于摹仿,甚至在意识到前人作品时还要故意回避艺术表现层面的相似。这种规避表面上扫清了本文之间的互文性,但它本身恰恰是互文性的结果,因而也应该视为互文性的一种形态,或许可名之为‘隐性的互文’。”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在借鉴《耕织图诗》的同时又有所规避,形成所谓“互文的互异性”。试举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五与楼璹《络丝》观之:

小妇连宵上绢机,大耆催税急于飞。今年幸甚蚕桑熟,留得黄丝织夏衣。(《夏日田园杂兴》其五)

儿夫督机丝,输官趁时节。向来催租瘢,正为坐逾越。朝来掉籰勤,宁复辞腕脱。辛勤夜未眠,败屋灯明灭。(《络丝》)

这两首诗均写络丝劳动。开篇都直截了当地叙说织妇马不停蹄地络丝之事,继而道出缘由,范诗“大耆催税急于飞”与楼诗“向来催租瘢,正为坐逾越”所指一样,只因官府催缴紧迫,迟交会受到严惩,所以织妇不敢停歇。二诗前半部分为显性互文。但楼诗接下来仍正向叙写,继续突出织妇昼夜辛劳之状,用“朝”和“夜”说明劳动时间之长,用败屋中忽明忽暗的油灯渲染农家的贫困勤苦,全诗意脉连贯。范诗接下来则笔锋一转,“幸甚”一词舒缓了急迫的意绪,与楼诗旨趣稍异。这种犯中求避手法的运用,使二诗形成显隐交织的互文关系。

再如范成大《秋日田园杂兴》其八与楼璹《持穗》:

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秋日田园杂兴》其八)

霜时天气佳,风劲木叶脱。持穗及此时,连枷声乱发。黄鸡啄遗粒,乌鸟喜聒聒。归家抖尘埃,夜屋烧榾柮。(《持穗》)

二诗均描写秋日打场。“家家打稻趁霜晴”与“霜时天气佳”“持穗及此时”均提及打场时的好天气,又运用听觉描写,展现打稻场上的欢乐景象,是为显性互文。但范诗用轻雷形容连枷脱粒之声,较楼诗“声乱发”更富有音效美感;又选取人的“笑歌声”加以表现,避开了楼诗以禽鸟的欢叫烘托气氛,“黄鸡啄遗粒,乌鸟喜聒聒”。可以看出,范成大这首诗将犯和避的手法频繁交互使用,时犯时避,亦显亦隐,体现了高超的互文技巧。

除此之外,《四时田园杂兴》还采用拆分和演绎手法,对《耕织图诗》的文本进行扩充,衍深它的艺术图景,实现艺术旨趣的巧妙错位。

《四时田园杂兴》将《耕织图诗》的一首拆分为数首加以表现,突破了篇幅的局限,笔墨更加从容、细腻,主旨亦更为多样,最典型者莫如对楼璹《入仓》一诗的拆分。楼诗云:“天寒牛在牢,岁暮粟入庾。田父有余乐,炙背卧檐庑。却愁催赋租,胥吏来旁午。输官王事了,索饭儿叫怒。”其中“田父有余乐,炙背卧檐庑”两句成为《冬日田园杂兴》其二的原型,范诗云:“炙背檐前日似烘,暖醺醺后困蒙蒙。过门走马何官职,侧帽笼鞭战北风。”既沿袭了楼诗中冬日在檐前晒太阳的老农形象,将其自得其乐的情态刻画得更加入木三分,又增设了一个在寒风中奔波的官人形象,与老农形成鲜明对照,主旨便由《耕织图诗》中冬闲乐与官府催租苦的对比,转变成与宦游苦的对比。楼诗接下来的两句“却愁催赋租,胥吏来旁午”,被扩充为《冬日田园杂兴》其四:“黄纸蠲租白纸催,皂衣旁午下乡来。长官头脑冬烘甚,乞汝青钱买酒回。”范诗除用漫画式的笔法勾画出胥吏瞒上欺下、鱼肉乡里的丑陋嘴脸,还深刻揭露了朝廷蠲租而地方上并不施行的现象,批判了南宋社会上令下不行的政治弊端。至于楼诗尾句“输官王事了,索饭儿叫怒”,则与《秋日田园杂兴》其九互文。范诗云:“租船满载候开仓,粒粒如珠白似霜。不惜两钟输一斛,尚赢糠核饱儿郎。”二诗均用孩子饥饿之相说明农民交租后家中没有余粮的事实,如果说楼诗“儿叫怒”还有几分杜甫“痴儿未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的调侃意味,范诗则用“两钟输一斛”的具体数字曝光官府盘剥之狠,“不惜”与“尚赢”则采用反语,益发引人深思。

《四时田园杂兴》还善于抽取《耕织图诗》中某个细节加以扩展,将原本不起眼的细枝末节演绎成完整、独立的诗篇。比如《春日田园杂兴》其四:“老盆初熟杜茅柴,携向田头祭社来。巫媪莫嫌滋味薄,旗亭官酒更多灰。”所写祭社之事,就是楼诗《浸种》的末句“只鸡祭句芒,再拜祈秋成”之互文,设计了农家劝说巫媪饮用家酿的情节,人物形象益加鲜明。再如《春日田园杂兴》其六“骑吹东来里巷喧,行春车马闹如烟。系牛莫碍门前路,移系门西碌碡边。”所写官员下乡劝农行春之事与楼诗《耕》中“我衔劝农字,杖策东郊行”互文,范诗更富有画面感和戏剧性。又如《冬日田园杂兴》其四:“松节然膏当烛笼,凝烟如墨暗房栊。晚来拭尽南窗纸,便觉斜阳一倍红。”此诗所写燃烧松节照明的生活小事来自楼诗《捉绩》中“松明照夜屋”一句,结构更加完整,也更有生活情趣和悠然韵味。

《四时田园杂兴》不仅对《耕织图诗》有增益性的互文,也有缩略性互文。楼璹《耕织图》被誉为“世界上第一部农业科普画册”,其诗为配图而作,对劳动过程的描写也颇为详尽,力求客观、准确、真实地还原耕织生产的过程。如《拔秧》诗云:“新秧初出水,渺渺翠毯齊。清晨且拔擢,父子争提携。既沐青满握,再栉根无泥。及时趁芒种,散著畦东西。”诗中用了“拔擢”“提携”“沐”“栉”等几个连续的动作,写出人们把新秧从秧田中拔、提出来,在水中洗净秧根,然后用手指梳理秧苗,清除根上残留的泥土,留待大田插用等一系列劳动步骤。《插秧》诗云:“晨雨麦秋润,午风槐夏凉。溪南与溪北,啸歌插新秧。抛掷不停手,左右无乱行。我将教秧马,代劳民莫忘。”先摹写农人啸歌、插秧的情景,诗末则写到了身为县令的诗人时刻不忘职责,要推广先进的农具——秧马,以提高当地的劳动效率。这两种劳动也被范成大写入《四时田园杂兴》,即《晚春田园杂兴》其五“新绿园林晓气凉,晨炊早出看移秧。百花飘尽桑麻小,夹路风来阿魏香。”和《夏日田园杂兴》其二“五月吴江麦秀寒,移秧披絮尚衣单。稻根科斗行如块,田水今年一尺宽。”但他不仅将拔秧与插秧两项农事统称为“移秧”,而且略去了对具体劳动过程的铺陈,只着意渲染晚春初夏时节江南水乡宜人的风物,隐含着诗人乡居时轻松愉悦的心情,若不细加辨认,几乎难以发现它们与楼璹《拔秧》《插秧》二诗潜在的互文关系。

《四时田园杂兴》充分借鉴了《耕织图诗》的文本资源,既有对《耕织图诗》语、意、势三个层面的显性互文,也有犯中求避、增益或缩略等手法生成的显隐交织式互文。法国学者蒂费纳·萨莫瓦约指出:“借鉴已有的文本可能是偶然或默许的,是来自一段模糊的记忆,是表达一种敬意,或是屈从一种模式,推翻一个经典或心甘情愿地受其启发。”范成大对《耕织图诗》的借鉴或许只是偶然,但这偶然背后必定有一些机缘,我们试加以寻绎。

首先,在南宋初期,楼璹《耕织图诗》是颇具影响力的文本。据楼璹之孙楼洪《〈耕织图诗跋〉》所云,《耕织图诗》问世后即产生过轰动性效应,“于时,先大父为临安於潜县令,勤于民事,咨访田夫蚕妇,著为耕织二图诗。凡耕之图二十有一,织之图廿有四,诗亦如之。图绘以尽其状,诗歌以尽其情,一时朝野传诵几遍。”绍兴五年(1135),楼璹受宋高宗召对,遂以《耕织图》进呈御览。据其侄楼钥《跋扬州伯父〈耕织图〉》所记:“未几,朝廷遣使循行郡邑,以课最闻。寻又有近臣之荐,赐对之日,遂以进呈,即蒙玉音嘉奖,宣示后宫,书姓名屏间。”宋高宗还令画院临摹《耕织图》,并亲题楼璹诗于其上;又令各郡县将耕织图画于治所墙壁,以广宣教,“凡我臣子,职尸牧养,先哲是规”。元代虞集曾云:“前代郡县所治,大门东西壁皆画耕织图,使民得而观之。”并赋诗曰:“乡里蚕桑勿失时,画图劝相又题诗。当时补衮应无缺,金玉余音到茧丝。”范成大早期创作便受到过楼璹《耕织图诗》的影响。绍兴二十九年(1169)春末夏初,范成大34岁,时任徽州司户参军,因公务途经於潜县,曾作《於潜》一诗,题下小注写道:“俚语云:於潜、昌化,鬼见亦怕。”可见此地偏远落后。诗云:“邑居官寺两凄清,晚市都无菜可羹。何处直能令鬼怕,只今犹自有人行。”20多年前,楼璹正是在於潜创作了《耕织图诗》,若如虞集所称,则县治大门东西墙壁上理当画有耕织图与题诗。范成大同期所作的《刈麦》《插秧》《晒茧》《科桑》四首诗,从诗题到内容都不难看出楼璹《耕织图诗》的影子。

其次,范成大和楼璹家族成员的关系颇为密切。楼璹(1099—1162)比范成大(1126—1193)年长27岁,目前笔者尚未发现二人直接交往的明证,但是范成大和楼璹之弟楼璩、侄子楼钥以及妹婿王正己、从妹婿汪大猷交谊颇深。乾道三年(1167),范成大知任处州,在此地推行义役法,一年后离任,继任者即为楼璹之弟楼璩,范成大遂将未竟之业交付他,据黄震《黄氏日抄》记载:“松阳县创义役,(范成大)嘱交代楼璩行之余五县。”乾道六年(1170),范成大使金归来,仍任处州知州的楼璩有贺启,自称“某托契颇深,受知尤厚”。楼钥为楼璩第三子,他和范成大有着长达30年的交游。隆兴元年(1163),楼钥赴临安应省试,后中同进士出身,范成大适为点检试卷官,有回复举子谢词所作——《回楼大防(按:楼钥字大防)末甲头名取放》,此后楼钥便以范氏门生自居。乾道五年(1169)和乾道六年(1170),楼钥和范成大先后出使金国,共同的经历使二人关系益加密厚。即便日后宦游四海,天各一方,政治上始终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绍熙四年(1193),范成大去世,外制《资政殿大学士通议大夫范成大转一官致仕》《范成大赠五官》均由楼钥撰写。楼璹的妹婿王正己(字正之)则是范成大晚年的诗友,绍熙元年(1190),范成大奉祠还乡,和时任浙西提刑的王正己多有次韵之作,如《次王正之提刑韵,谢袁起岩知府送茉莉二槛》《王正之提刑见和茉莉小诗甚工。今日茉莉渐过,木犀正开,复用韵奉呈二绝》《复用韵记昨日坐中剧谈及赵家琵琶之妙,呈王正之提刑二绝》《次韵王正之提刑大卿病中见寄之韵,正之得请归四明,并以饯行》等。范成大对王正己的诗作颇为服膺,楼钥曾提及:“近时以诗鸣如石湖范公,见公(按:王正己)诗,亦自言欲焚其稿。”楼璹的从妹婿汪大猷(亦是楼钥之舅父)曾与范成大同为崇政殿说书,乾道五年(1169)汪大猷出使金国贺正旦,范成大曾赋诗《送汪仲嘉侍郎使虏,分韵得待字》。乾道七年(1171)正月,汪大猷奉祠归明州,范成大亦作有《送汪仲嘉待制奉祠归四明分韵得论字》为其送行。

再次,淳熙七年(1180)至淳熙八年(1181)初,即范成大创作《四时田园杂兴》前五年,曾任明州知州兼沿海制置使。明州是楼璹的故里,楼璹之父楼异曾两典乡邦,任明州知州;楼璹出任扬州知州兼淮东安抚使后退居故里,创建义庄,楼氏家族渐成为当地为数不多的、富于政治影响的家族之一。范成大赴任之初,楼璹侄楼钥时任台州通判,闻讯喜不自禁,奉上贺启,自称出自范氏门下,亦希冀回乡继踪承绪:“钥夙叨炉冶,久去门墙。赘员于兹,阻奉维桑之敬;赐履之下,实云击柝之闻。尚为假事之谋,少遂趋风之愿。”范成大在明州任职期间,楼璹已去世,但其弟楼璩尚健在。楼璩当年曾与范成大先后知任处州,任期满后归乡,后又在明州任沿海制置使参议,其子楼钥《沿海制置司参议厅壁记》曰:“先君尝以军器监丞兼摄起部,出守括苍。倦游念归,遂仕于家。”据楼钥此记,隆兴元年(1163),时任明州知州兼沿海制置使的赵子贓始设参议官,“于是张君大年始为之,五传而至先君”,则楼璩任期当在淳熙五年(1178)至淳熙八年(1181),那么,范成大在明州兼沿海制置使时楼璩仍在幕府任参议。

范成大乃文章太守,雅好书画,在明州期间,公干之余常品鉴名人字画,曾为阎立本《北齐校书图》作题跋。楼氏家族则是当地书画修养最高的文化世家,族中之人不仅擅长书画创作,而且一向热衷于收藏。楼钥即称其父楼璩:“先子嗜书如嗜芰,平生富藏名流翰墨。”而他的伯父楼璹更是所藏颇丰,有南北宋名家翰墨約近百种,“伯父扬州持节拥麾,几遍东南。襟度高胜,所至多与雅士游。若魏君元理之画、徐公明叔之书,皆擅名一时者。”范成大曾外祖书法名家蔡襄和文彦博(潞公)的墨宝也在楼璹收藏之列,楼钥曾跋曰:“蔡端明诗见于集中第八卷,题云《二十二日山堂小饮和元郎中牡丹向谢》之什”,“潞公翰墨飞动,使人望而畏之”。楼璹去世后,这些珍贵的书画均由其孙楼洪和楼深继承,保存于明州故里。而他自己创作的《耕织图》副本,也一并由楼洪、楼深珍藏。30年之后,楼氏子孙因担心纸本年久易损,遂将画中的45首《耕织图诗》单独析出刻石,希冀永久流传。楼钥《跋扬州伯父〈耕织图〉》称:“洪、深等虑其久而湮没,欲以诗刊诸石……庶以传永久云。”黄宽重先生曾经指出,楼氏家族素将搜集与展现所藏书画文物作为扩大人脉、形塑家族文化传承的主要活动,“楼氏第五、六代(按:即楼璹之父楼异以及楼璹、楼璩兄弟等)在厚植家产,透过婚姻扩展人脉,以树立家族声望外,更藉搜藏书画名作,作为拓展人际网络及累积家族艺文传统的资本。”在这持续的、具有政治目的的家族艺文交游活动中,我们有理由相信,沿海制置使参议楼璩会将既有书画同好又有世谊的知州范成大当作艺文交游的重要对象。那么,任职明州无疑为范成大接受《耕织图》及其题诗增加了新的契机。

互文是中国古典诗歌创作中比较普遍的现象,有学者甚至将其视为宋人创作常态,“在集体共创、薪尽火传的文化意识的基源上,发展出以摹写、类应、沿袭为方法的知识书写创新,主张夺胎换骨、点铁成金;同时,在纂修史籍、类书文字的过程中,创造了櫽括、用典、集句、仿拟、和体、游戏等文学形态;并且在苏东坡、黄庭坚、王安石这些代表人物的推动下,成为诗法绳准,使得书写规范一味向公共领域靠拢,‘述学’的概念被‘作学’所利用,‘沿袭’即是‘创新’的凭借,由是而迈向‘述’‘作’合体、‘创’‘袭’同一,取得了公共财产的正当性与合法性。”在此诗学背景下,范成大对文学传统一向有着自觉的继承,周汝昌先生就曾指出其诗作“学陶、学六朝、学鲍谢、学中晚唐、学韩愈、学元白、学张王、学李贺、学杜牧、学盛唐、学李白、学杜甫、学北宋、学欧梅、学苏黄、学王安石,甚至学相去最近的陈与义和同时的陆游、杨万里。他几乎向所有历代著名诗人学习。”其晚年的集大成之作《四时田园杂兴》更是囊括了多种艺术传统,楼璹的《耕织图诗》即是重要渊薮之一。范成大通过对其借鉴,充分发挥传统与个人才能的优势,成就了经典性文本《四时田园杂兴》,将中国古代田园诗提升到一个新的艺术境地,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和深远的文化意义。

作者单位: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责任编辑:魏策策

猜你喜欢

范成大互文田园
互文
传统诗文中的互文
夏日田园杂兴(其一)
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田园美景
互文与中学语文教学
喜晴
田园风
说说“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