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郊外听夜

2021-12-20赵霞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21年11期
关键词:温存况味白昼

赵霞

多年住这郊外的平房旧院,因无豪华热闹可言,朋友们便惊诧我之耐得贫寒寂寞,其实他们却不知我享受大自然的得天独厚是居高楼闹市者难以企及的。尤其是在万籁俱寂的夜间那种听虫、听雨、听曲的良多况味,实难为外人道也——虽显清贫,却不寂寞。

院子里老式的房,陈旧的墙,和随意生长的树木花草,既构成了几近世外桃源的拙朴与宁静,更为诸多的昆虫们提供了长栖久住的环境。每当远远近近的灯火渐次隐于夜色、嚣声陆续退去时,独坐灯前或闭目斜倚床头,便有蛐蛐之类的夜鸣响起,清脆而隐约,起伏而有序。尽管你辨不得它们各自的方位,辨不得它们的老幼雌雄,倒似乎可依稀辨得出它们所怀揣的不同心情:有的似在争论不休,有的似在呼伴引朋,有的似在衷肠互诉,有的似在欢歌,有的则似在悲嘤。就想,那原也是一个世界,一个复杂而又多变的世界。也就纳闷:怎么虫们就选择了这夜阑人静的时候来表達自己的心声呢?是不是凡弱小的生命倒反而不怕黑夜了呢?想去想来,就发现自己跟它们亦无几多分别:白天给你光亮的时间和空间,你却夹尾狗似的忍辱负重,寡言少语,而到得自家灯下,倒禁不住凭这薄纸破笔来宣泄满腹感喟,且洋洋洒洒,不绝滔滔——尽管其声微弱,尽管早已熟睡的人们根本不会理睬。夜鸣的虫,似可怜,实不可怜,可怜的该是你我。嗨,静夜听虫,竟分不出了虫与我来呢!

雨夜无虫可听,便听雨。常想若世间没有雨,便无以生存,如若夜里没有雨,便少些温存。夜雨其实就是未谋过面的友人,就是追忆和怀想的丝路。除去夏季夜雨的暴烈,其余三个季节的夜雨,都是以轻轻的脚步自远处的林野走来,走到我的院里和我的感觉里,做温存的倾诉。那丛永远的芭蕉在斜对着的墙角,把夜雨的心、情传达得难以诠释并丰富多彩,如某年某月的情景。当我做完那些愿做或者不愿做的事情,当我拂去或者拂不去白昼的那些惆怅与烦恼,回归斗室后,夜雨就那样来叩开独灯的窗户与我做灵魂的交流,作圣洁的洗涤和难得的抚慰。温柔敦厚的细雨在窗前、在院子及远的夜间飘洒着……恬静的聆听中,就隐约觉得某粒种子在翻身,某株树在萌动,某只果子成熟着,某片叶子飘落着——其实夜雨是清癯的慈母,她在你寂寥时,以亲切的呼吸走来,告诉你生命的季候:室外有春天要好好珍惜,室外有秋要珍重加衣;其实夜雨是理想中的情人,她在你孤苦时,以熟悉的足音姗姗走来,与你娓娓而谈。没有虫听的夜听听雨,你就能听出夜的心思,你就能听出人间的情爱。这样,哪怕你是块贫瘠干涸的心地,明朝也能萌出些怀想的新芽,开出些感激的鲜花……

夜间听曲也别具一番滋味。白昼听曲,往往杂以尘世的喧嚣,既难以听出生命的真实律动,又难免亵渎了灵魂的脉跳。就把凡俗隔在夜色那边,腾出纯净的空间,让肖邦和莫扎特,让柴可夫斯基和克莱德曼以及瞎子阿炳们,带着自然与人生、灵魂与命运的神圣话题走向我们。于是伟大而丰富的心脏,在夜里搏动了!于是在多次的音乐沐浴中,我深悟了音乐的神奇和诡秘、欣喜的要唱,烦愁的也要唱;笑的要唱,哭的也要唱;伟大的要唱,卑微的同样要唱。于是便进一步悟到:生命的全部皆由各种音符构成;人生,则是以高低错落的音阶、复杂多变的音调,由命运的黑白键去做千姿百态的演奏。夜曲,这雨夜的星,荒野的灯,让你兴奋艰眠。

听虫使人理智,听雨使人温存,听曲使人感奋。想当年欧阳修沉醉茅亭,陶潜独乐南山,刘禹锡自娱陋室,其趣其乐,也似我这郊原听夜的况味吧。

猜你喜欢

温存况味白昼
温存记忆的供销社
雨滴在大地重逢
邓瑾
邓 瑾
白昼之月
白昼之光岂知夜色之深
事后温存,满意度更高
白昼国王与黑暗国王
秋天的况味
温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