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父亲的扁担

2021-12-20凌奉云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21年11期
关键词:箩筐劫匪扁担

凌奉云

父亲的扁担,挑起了全家人的生计。

父亲当过生产队长,重活、累活、脏活他带头干,修塘、筑堰、垒石头、挑塘泥,双抢时节挑刚脱粒的湿稻谷,抗击旱魔抬抽水机,都少不了他。特别是父亲去冲里砍柴、挑柴,让我记忆犹新。我的老家是典型的南方丘陵地区,紫色页岩地质,鸟不落,草不生,那时不但没有煤气、煤炭,连木柴都没有,烧水做饭用的是稻草。为了解决燃料问题,父亲经常与乡亲们到40里外的北乡(盐田黄柏村)冲里去砍柴。一大早出去,一根扁担、一顶草帽、一把砍刀、一盒粗粮,匆匆上路,太阳落山才能回来。父亲手脚利索,往往是第一个砍满一担柴火的,然后把汗一擦、头一低、腰一弯,扁担往肩上一放,吆喝一声便上路了。父亲夏担三伏不觉热,冬挑三九不言寒,常年劳作不喊累,肩膀上磨起了一层又一层厚厚的茧。为了贴补家用,农闲时父亲便会做点小生意。天刚蒙蒙亮就起床,先到界牌银溪桥批发一担瓷器,挑到井头江,卖了之后,又在井头江批发一担薯粉条,挑到台源寺、渣江、盐田桥等地卖。每趟要辗转几个乡镇,行程数百里,日程六七天,到家时常常是夜深人静,筋疲力尽。父亲做的这些小生意,虽然赚钱不多,却挑走了我们家清贫的岁月,挑出了七个儿女的成家立业,挑出了三个大学生,小妹还是我们村第一个女大学生。

1984年,父亲从花滩公社企业办总会计位置退了下来,当时我已参加工作,家境渐渐好了,我们都劝他休息算了。父亲却说:“不行,满崽(当时只有11岁)还没成家,我的任务还未完成。”于是,他又拿起那根扁担,干起农活,做起了水泥、煤炭生意,一晃就是13年。1997年,小弟成家后,我们劝他不要干了,他说还有些心愿没有实现,硬是坚持劳作。没有想到时隔4年,他竟把积攒起来的万余元钱全部拿出来,修起了台源镇第一条村级简易水泥公路。他还牵头组织村民捐款,建堂屋,修水利,关爱寒门学子,救助困难群众。父亲年轻的时候,血气方刚,侠胆仗义。有一次,从井头江挑薯粉条回来,途经七里长冲,沿途七八里荒无人烟,天也黑了,很是凄凉。突然,他发现前面不远处,两个劫匪抢劫一个生意人,便毫不迟疑地拿起扁担一个箭步冲了上去,厉喝一声:“不许胡来!”劫匪看父亲只有一个人,意欲顽抗,父亲两三下子就把一劫匪打倒在地,另一劫匪见势不妙逃之夭夭。父亲担任公社酒厂负责人期间,曾经发生白酒失盗事件。他带领两名职工蹲点守候,用的就是这根扁担打消了盗贼的妄想。

父亲40岁时生下我,也许是中年得子的缘故吧,他对我特别疼爱。

我读小学时患有腿疾,经常发作,不能行走。父亲非常着急,为了帮我治病,一边做生意,一边带我四处求医。出发的时候,父亲将我抱进箩筐,喊一声,“崽啊,坐好了”,便挑着我开始了一天的征程。可民间偏方与乡间名医并不好找,父亲挑着我跋山涉水四处寻觅。儿时的我并不能体会父亲的艰辛,反而喜欢坐在箩筐里仰视着父亲,看着豆大的汗珠从他古铜色的脸上不停地滚落。箩筐随着父亲有节奏的脚步摇摇摆摆,我竟然非常享受,常常坐着坐着就睡着了。父亲怕我着凉,便将自己的衣服脱下来给我盖上。到达目的地后,父亲开始吆喝着卖东西,我便坐在扁担上,生意清淡时,父亲便给我讲一些民间奇闻、故事与笑谈。他在帮我打发无聊时光的同时,极大地开阔了我的眼界,丰富了我的知识,激发了我强烈的求知欲望。我饿了,父亲便给我买几个热包子,帮我吹冷了,看着我狼吞虎咽。父亲挑着我辗转求医好几年,挑走了我的腿疾,挑来了我的健康。从此以后,我很少跟着父亲奔波,却非常怀念那段求医的日子,怀念父亲朗朗的笑声。恢复高考的第三年,我成为全村第一个中榜者,一时喜惊四邻。父亲手捧着红彤彤的高考录取通知书,看着四面八方赶来贺喜的亲朋乡邻,激动得流下了眼泪,这是我记忆中父亲唯一一次落泪。为了庆贺,父亲特意把家中准备过年的肥猪杀了,办了十来桌谢师酒宴请宾客。上学那天,大哥、表哥帮我挑着行李,父母和一些乡亲送了一程又一程。到了村口,父亲从兜里掏出一把皺皱巴巴的零钱塞给我说:“儿啊,这5块钱不多,你省着点用,好好读书,做一个有利于国家、有利于人民的人。”接过父亲的钱,我的心头一震,仿佛接过了父亲肩上的扁担。父亲的扁担,一头是父母的渴望,一头是儿女的摇篮。

2010年除夕前一天,父亲仍然用这根扁担挑着一担盛满小便的粪桶,去给农作物施肥。他说新年就要到了,一切烦恼都要忘却,一切淤水都要洗去。

回来之后,父亲习惯地把扁担放在屋角,可谁也不承想,这么一放,父亲就再也没能拿过。

猜你喜欢

箩筐劫匪扁担
杨存怀:“土专家”挑起增收“金扁担”
金扁担
劫匪是如何消失的
劫匪是如何消失的
遇劫匪
熊爸爸的扁担
挑扁担
大礼难还
我的儿子是“劫匪”
2.皇后和子女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