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党支部“组织育人”的实践路径研究
2021-12-20和生
[摘要]从教师党支部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服务师生、组织师生、凝聚师生、宣传师生共七个方面存在的差距着手,对标高校“组织育人”体系,认为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通过从主题年统筹、项目化推进、清单化管理、规范化建设、常态化督查、智慧化管理、多元化创新、制度化巩固、典型化示范、立体化宣传共十个维度和视角作实践路径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教师党支部;“组织育人”;实践路径;党员
[作者简介]和生(1985-),男,白族,云南兰坪人,云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D26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031(2021)11-0052-05
习近平强调,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长期以来,高校教师党支部把组织建设与教育引领结合起来,广大教师党支部战斗堡垒进一步筑牢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效发挥。但教师党支部“组织育人”工作仍然面临新情况新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课题组认为要充分挖掘和发挥各类党群团组织的育人纽带功能,支持广大师生开展主题鲜明、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实现党建工作与立德树人的深度融合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高校教师党支部“组织育人”的内涵意蕴
研究高校教师党支部“组织育人”的背景和内涵,是开展教师党支部“组织育人”研究的逻辑起点,是将“组织建设”与“教育引领”相结合的有效形式和重要法宝。
“组织育人”是“三全育人”十大育人体系中的重要育人体系之一。教育部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明确提出,要切实构建“‘组织育人’质量提升体系”,要求把组织建设与教育引领结合起来,强化高校各类“组织育人”职责和作用发挥,强调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各项工作和活动,促进师生全面发展。课题组认为,以党建“主题年”为抓手,发挥教师党支部在师生成长中的凝聚、引导、服务作用,全面推进教师党支部“组织育人”体系建设各项指标落地生根,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各项工作和育人活动中,促进师生全面发展。为此,“组织育人”是指高校通过党组织、团组织对师生党员和学生团员进行培养,并发挥这些先进朋辈榜样的教育带动作用,逐渐实现思想道德建设、健全人格培养以及专业技能的提升,最终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
二、高校教师党支部“组织育人”的现状审视
习近平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从当前教师党支部“组织育人”发现的问题和差距着手,从七个方面对高校教师党支部“组织育人”现状进行审视分析。
(一)教育党员有高度,但育人格局有待提升。党员教育是党的建设基础性经常性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教师党支部能够充分运用“三会一课”制度,以“两学一做”为基本内容,在提高党员教育培训质量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党员进行经常性的教育管理已经成为常态,并取得明显成效。但是,部分教职工对政治学习和党团育人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理论学习和立德树人上不够自觉,没有把政治理论学习和“组织育人”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没有有效地把组织建设与教育引领融合起来,在学习中存在对理论知识的认识与为人师表实践脱钩,出现只是“为了理论讲理论、为了学习而学习”,忽视了理论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一定程度上使学习变得形式化和教条化。
(二)管理党员有温度,但育人机制尚需健全。党员管理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党的政治路线的重要保证和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中国共产党自建立之日起,就善于通过严格的管理来统一思想认识和校正行为偏差。近年来,相继配套出台了《中国共产党党內关怀帮扶办法》和《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等文件和法规,指出:“党组织应当坚持从严教育管理和热情关心爱护相统一,从政治、思想、工作、生活上激励关怀帮扶党员。”并对党员日常教育管理主要方式、党籍和党员组织关系管理、流动党员管理等作了相应的规定。但是“组织育人”尚处于探索试点阶段,还存在育人行为欠规范、育人水平参差不齐、相关职能部门协同不足等问题。表现在育人的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协同机制等欠缺连贯系统,出现机制散乱的现象。
(三)监督党员有力度,但育人理念缺乏动力。教育家钱文忠认为:“教育的本质里,本来就包含着痛苦的成分,要说在教育里感受快乐,这简直是不可能的。”近年来,随着《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相继颁布施行,使相关规章制度与其他党内法规实现了有效地衔接,进一步发挥了法规制度的教书育人的效果。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因为个别学生考试失利,就业受挫,恋爱不顺,婚姻背叛,疾病缠身,一言不合就“生死相逼”,动不动就上级部门举报,使老师不敢教育和不被理解,影响了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甚至有的教职工认为,监督党员有纪检机关就足够了,无须自己去监督;自己人微言轻,监督不起作用;老师批评和惩戒学生,容易“惹祸上身”的片面和错误想法。
(四)服务师生有态度,但育人载体形式单一。“服务师生”既是教师党支部组织工作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教师服务于学生”的观念与传统理念中的“师道权威”相比,也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如学校各类基层党团组织,积极探索与思想政治教育引领有效结合,提出了很多服务师生的有效办法,育人载体及形式变得多种多样和丰富多彩,既做到教书育人,也服务育人,很好地适应了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但是,在调研中发现教师党支部在创新服务理念、树立服务之心、畅通服务渠道、提高服务能力等方面的载体单一,在了解师生困难诉求、倾听师生意见建议的育人帮扶机制还没有有效形成和建立。更多的育人载体习惯于通过召开座谈会、举行报告会、开展培训班、组织文艺活动等方式,还不同程度存在“电话里问情况、教材上找理论、网络上找数据”的情况。
(五)组织师生有频度,但育人质量有待强化。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提升育人质量是关键。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根标杆。毛泽东指出:“人民靠我们去组织。中国的反动分子靠我们组织起人民去把他打倒。”当前,教师党支部通过规范党内组织生活,调动了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广大师生在疫情防控、社情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和勤工助学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社会实践活动,且获得了社会的好评和认可。但是,在发挥党组织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把师生组织起来,引领带动师生投入中心工作的动员力和实效性不够有力。党支部在围绕服务学校改革发展稳定育人等方面的标准要求还有差距。如组织师生参与高质量的社会实践、专业学习、服务社会、择业就业、创新创业相结合相融合的效果不够理想。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质量不高和内容重复雷同,等等现象不同程度的存在。
(六)凝聚师生有热度,但育人合力参差不齐。凝聚力是战斗力的基础,是增强战斗力的保障。当前,教师党支部和其他学生组织积极探索以“专业实践+社会实践+学科竞赛”的育人体系,围绕学校办学特色、历史积淀、学科优势和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了自己的独有育人特色。总的来说,教师党支部在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增进共识,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有机融入教学科研、学生学习生活方面可圈可点。但是,在调研中看到,教师党支部在“思想政治工作与党的建设相结合,把立德树人和规范管理相结合,春风化雨与润物无声的灵活教育方式相结合”方面差距较大。如党支部、工会、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组织的联系服务师生、团结凝聚师生的桥梁纽带作用和育人合力方面参差不齐。服务部门和教学机构发挥“组织育人”效果辐射作用不明显,在实现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中融入教与育、管与育、服与育的贯通效果不够理想。
(七)宣传师生有角度,但育人品牌不够响亮。宣传思想工作是拿纸笔战斗的特殊战场。在调研中看到,高校各级党组织以“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自觉和责任担当,充分借助教育系统内外媒体、为“组织育人”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特别是在学习传达上级党组织决策部署,党建工作在推动工作创新、开展“三全育人”等方面的好方法好办法得到各级媒体充分报道和宣传。但是,课题组也看到,在宣传高校基层党建先进组织、优秀成果和典型案例的展示方面不多,品牌的示范引领作用发挥不充分。宣传平台更多停留在学校门户网站、公众号,个别叫得响的育人品牌也仅仅只是来源于当地媒体的宣传报道,很少有基层党组织推出响亮的育人品牌和育人模式。
三、高校教师党支部“组织育人”的实践路径
通过调查研究,结合高校“组织育人”体系,从以下十个维度和视角作分析研究,为教师党支部育人工作提供实践思路和研究视角。
(一)主题年统筹,进一步明确育人导向。问题即主题。主题年统筹不仅是“组织育人”的手段,更是成果,每年设置主题,层层递进,展现出了清晰的发展脉络。要针对制约“组织育人”体系发展的瓶颈问题,按照“一年一个主题,一年解决一个突出问题”的要求,继续组织推进基层党建主题年活动,做到常态化和制度化。要树立“大党建”理念,高站位、高起点、高标准的科学规划和顶层设计,结合高校“三全育人”体系,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组织育人”的特色优势,围绕“党建+”育人模式,在“+什么、怎么+、如何+”上下功夫做特色,把“党建+”育人深入融合到服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各项工作中,凝聚高校“党建+”育人合力,持续增强“组织育人”实效。要注重吸收其他高校“组织育人”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把组织建设与教育引领相结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经验融入育人全过程,不断提高“组织育人”的亲和力、感染力和针对性。
(二)項目化推进,进一步激发育人活力。其一,项目选题和申报要精准。党建项目提倡小角度大视野、小切口大容量,突出可行性、创新性、差异性,不搞面面俱到。要聚焦党建工作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及前瞻性问题,重点从党建、教师、学生和凝聚、引导、服务师生等方面拟定项目,明确项目实施的主要动因、主要目标、方法路径和保障措施等情况,确保实现统一规划,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形成系列。其二,项目入库和实施要精细。要对项目进行集中评审和专项研讨,重点分析项目的可行性,减少工作创新的盲目性和重复性,确定实施项目的目标要求、实施路径和保障举措,建立“组织育人”项目库并备案,增强项目的实效性和精细化。其三,项目交流和推广要精致。根据各个项目的进展情况、具体成效、发展空间、适用范围、推广价值和师生反响,适时组织召开现场观摩推进会,交流工作经验,听取进展情况,研究解决问题,激发育人活力,推动项目进一步深入扎实开展,积极促进党建研究成果运用转化,着力形成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良好氛围。
(三)清单化管理,进一步筑牢育人准则。一是“清单制”管理压实责任。建清单的目的就是为了挂图作战、照图施工。建议探索出台《组织育人工作认定与管理办法》,明确基层党团组织相关人员育人职责清单,对工作进行定量设定、量化考核、对标评价,制定出“育人菜单”。二是“清单制”任务明确方向。围绕基层党团组织的职能定位和建设目标,分别制定年、季、月育人工作三张清单,明确重点工作任务,通过“照单请客”方式督促落实,确保教师党支部责任清单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要把各项育人目标任务细化到每月,落实到岗位、量化到个人,做到主体明确、标准明确、措施明确、完成时限明确,高质量建好育人台账清单。三是“清单制”考核督促问效。要结合“组织育人”的清单目标任务,主动开展自检自查,切实对照清单逐项工作检查、逐个任务对标,按照时间进度倒查目标完成了没有、工作落实了没有、责任到位了没有,对照清单逐条逐项地进行“清账”。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要围绕“明责”“考责”“问责”,建立考核制度,细化考核标准,量化考核得分,使“组织育人”工作责任从“宽松软”向“严紧硬”转变和落细落实。
(四)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夯实育人基础。首先,要构筑为党育人的“大家庭”。要积极促进“党建带团建促工建”,将党建工作融入到工会、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班级宿舍的中心工作中,拓展更广阔教育视野的同时,激发育人活力,让更多的师生感受“娘家”的温暖和贴心。要按照有利于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利于开展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活动的原则,探索以创新团队、学科专业、课题组、党团组织为依托建立师生联合党支部,积极推动党建思政与中心工作相结合、骨干引领与团队力量相结合、教师引导与学生成长相结合的工作新模式。其次,要锻造为国育才的“大熔炉”。选优配强党团组织“龙头”,主要负责人除学业优秀、表现突出、师生公认等基本条件外,还要对相关主要成员人选,分别从辅导员岗位、班主任工作、思政课教师、公众影响力等方面提出不同要求,做到好中选优、优中选强,把那些工作实绩突出、师生口碑好、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师生选出来、用起来。要“依托党支部搭建校院领导与教师定期交流联系平台,从职业规划、激励评价、人文关怀、人才培养等方面促进教师成长发展,静心从教”。最后,要培养立德树人的“大学校”。大学之本在于培养人才。要把规范化的“尺子”分类施策“量”进各类基层党团组织,以标准化引领规范化,努力把每一个党支部建设为党的力量增长的“源泉”,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联系师生的“桥梁”,党在教学一线的“战斗堡垒”和师生认识组织的“窗口”。
(五)常态化督查,进一步狠抓育人质量。第一,建强督查队伍,当好“问题侦查员”。要成立“组织育人”督查领导小组,按照专兼职结合的方式在一定范围内选聘一定数量能力突出、素质过硬、业务熟练的党务干部,建立党建督查员队伍“信息库”,专职规划、管理、协调“组织育人”党建工作。在督查检查过程中,要坚持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報、不要陪同接待,直奔一线、直达现场的“四不两直”原则,准确选择督查的时机,通过提供最科学、最真实的依据,当好领导决策部署和问题检查的参谋长。第二,明确督查重点,当好“整改辅导员”。制定《教师党支部组织育人工作督查实施办法》,坚持将工作检查与工作指导相结合、批评教育与经验传递相结合,梳理细化重点督查内容,明确将重要工作、服务组织师生等内容纳入督查范围。对好的经验做法要总结传递,对工作开展有困难的要悉心指导,对工作成效较差的要如实反馈,切实用好督查检查考核这根指挥棒,帮助被督查组织摸清问题症结并找准解决措施。第三,优化督查方式,当好“落实监督员”。要坚持“以督促建、以督促改、重在建设”的原则,通过采取实地走访+查看资料、随机抽查、听取报告、走访师生、问卷调查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督查方式,对教师党支部“组织育人”工作再整理、再完善、再提升,切实使每个党员都置于监督的“无影灯”下,都学会在“玻璃房”里生活,“习惯在监督下开展工作”,使党内监督无死角、无盲区。
(六)智慧化管理,进一步搭建育人平台。俗话说“三分建、七分管”。“建”是基础,后期的“管理和运用”才是关键。一方面,智慧化管理要把握主动性。要提前谋划,充分利用大数据的优势强化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主动将党建信息化建设融入信息化发展的时代进程,探索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增强平台功能的途径。要依托互联网技术,拓宽党“组织育人”服务渠道,增强育人服务功能,变以往的线下党员跑腿为线上数据跑路,用“大数据”来推动“组织育人”工作抓在日常、严在经常,不断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构建广大师生的精神家园。另一方面,智慧化管理要增强实用性。平台设置要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突出方便、实用和有效,围绕师生关心的问题和内容开设相应的专题和栏目,让党建信息化真正“活”起来。要坚持以师生的需求为根本,利用可展示、可认知、可感知的视听手段,将党建工作宣传、学习教育培训、育人管理的工作目标、工作方法、工作成果以直观的形式展示,进一步发挥党建信息平台教育师生、引领师生、服务师生的作用。
(七)多元化创新,进一步拓宽育人载体。习近平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一是推动“党建+业务”融合。教师党支部在做好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广大师生的同时,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做到教书与育人、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既关注学生的实际问题,也回应学生的关注焦点,做到党建和业务相互融合、教学与科研同频共振,实现双促进双提升双融合。二是助推“党建+实践”教育。以党团组织学习教育为载体,积极组织师生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等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师生走出校门,到田间地头去,到工农群众中去,在社会实践中了解国情、感知社情、体察民情,提升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使师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让“组织育人”工作在青年一代中焕发应有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三是打造“党建+课堂”阵地。发挥各类群团组织的育人纽带功能,以“七一”“三八”“五一”“五四”等重要节日为契机,推动党组织活动与群团组织各类特色活动联办,推进活动场所共用和示范点共建,综合利用好党群团组织活动场所,切实做到共享、共管和共用,成为服务党员、群众、青年、妇女的大课堂。教师党支部要充分利用校内校外、线上线下“课堂”资源,结合学校特色打造“主题课堂”“实践课堂”“网络课堂”等,激发广大师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师生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
(八)制度化巩固,进一步规范育人体系。首先,优化“组织育人”顶层制度设计。健全教师党支部“组织育人”工作质量评价机制,制定“组织育人”评价指标体系,创新评价方式,探索引进第三方评价机构。制定涵盖校、院、支部三个层次“组织育人”制度设计,针对领导干部、教师、学生三个对象,瞄准把教师党支部建设成为教育党员的学校、团结群众的核心、攻坚克难的堡垒的目标,构建先进的“组织育人”制度体系。其次,完善“组织育人”群团制度建设。结合党团组织规范化建设要求,完善群团组织规范化建设标准,构建科学化建设的创建、考核、评选、奖励、惩处机制,不断推动群团组织在师生成长中的凝聚、引导、服务作用。切实使群团组织“推优”制度成为发展党员的重要渠道,发挥好群团组织发现优秀青年人才的作用,重视在青年师生中发展党员。要把党团组织中的核心骨干力量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培养、锻炼和输送工作。再次,革新“组织育人”社会实践制度。加强对教师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和实践育人制度,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做到用制度管人、流程管事,灵活“组织育人”方式,使教师党支部真正成为团结凝聚师生的坚强阵地和政治核心。
(九)典型化示范,进一步打造育人品牌。一方面,争先创建选树亮点。要以“育先进、树典型、抓样板”为主要方法,坚持把典型引领作为重要推动力,按照“一支部一品牌”的要求,积极创建党建工作样板党团组织,打造一批有内涵、有价值、有影响的育人活动载体,对选树典型案例和确定示范点进行统一授牌、命名,接受师生监督,并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资金扶持,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师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另一方面,推广运用党建品牌。要对标教育部“高校基层党建对标争先计划”,精心培育、总结凝练育人成熟机制、有效办法、典型经验,示范引领、辐射带动基层党建工作开展,推动高校教师党支部“组织育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要注重成果应用和转化,广泛推动党团组织将好的经验做法进行总结提炼,在党建和育人“结合”上下功夫,在“渗透”上做文章,在“服务”上作保障,增强育人品牌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及时转化成有效的支部工作制度机制,不斷提升支部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十)立体化宣传,进一步展示育人形象。习近平指出“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其一,围绕中心做宣传。要组织好重大主题宣传,紧扣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际对外交流、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高校职责使命,精心策划宣传主题,大力宣传报道“组织育人”的新变化、新亮点、新做法,营造“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良好氛围。要学习借鉴全国基层党团“组织育人”创新案例的好经验好做法,优化提升宣传平台、宣传板块和设计风格,及时更新和完善宣传平台的子栏目,唱响立德树人的主旋律,展示教师党支部潜心育人的新形象。其二,占领宣传主阵地。要提高网上热点事件舆论引导能力,组织教师党员、团员青年和大学生志愿者在网络媒体上发声,做大做强网上正面思想舆论,理直气壮唱响网上主旋律,大力弘扬新时代正能量。要结合重要时间节点,从教育引导、文化熏陶、实践养成等环节入手,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为学生学习成长营造好气候,创造好生态。要充分借助高校内外宣传资源、用好网上网下宣传平台,有效利用校园网、宣传栏、短视频、APP、微信小程序等传播手段,以接地气、形象化的方式,传播好育人声音、阐释好育人特色、讲好育人故事、树立好育人形象,形成大宣传顶天立地、小宣传铺天盖地、立德树人惊天动地的立体化宣传格局。
[参考文献]
[1]刘建军.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格局[J].思想理论教育,2017(03):15-20.
[2]谢守成,文凡.新时代高校组织育人的逻辑定位、现实境遇与实施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19(05):95-100.
[3]教育部发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7,16(06):33.
[4]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N].人民日报,2021-04-23(003).
[5]本刊编辑部.《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图解[J].支部建设,2019(20):28-32.
[6]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意见[D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7-08-02.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moe_1416/moe_1417/201708/t20170823_311692.html?from=singlemessag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