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矛盾论》中理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变化

2021-12-20杨翼瑄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矛盾论社会主要矛盾唯物辩证法

[摘要]《矛盾论》是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对深入了解新时代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其论述紧密结合中国革命的实践,因而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哲学基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进而全面揭示了矛盾这一唯物辩证法的核心范畴和内在意蕴,形成了完备的理论,其中蕴含的矛盾思想对于新时代矛盾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方法论启示。

[关键词]《矛盾论》;唯物辩证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

[作者简介]杨翼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031(2021)11-0039-03

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①本文通过分析《矛盾论》的主要观点来理解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原因,并且通过运用唯物辩证法来牢牢把握“变”与“不变”的关系。

一、《矛盾论》中的主要观点

(一)矛盾的普遍性。由于世间万物都在一定的时空中绝对运动着,所以存在着普遍的联系,因而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矛盾的種子,矛盾则会贯穿事物的始终。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一切科学认识的前提。

(二)矛盾的特殊性。特殊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区分和认识事物的前提和基础是矛盾的特殊性。②由于事物千差万别,所以每对矛盾都有自己的特点,而这种特殊矛盾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三)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主要矛盾是指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而矛盾的主要方面则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实际上说就是当事物发生变化,随着一些矛盾激化的同时,一些矛盾也会缓和,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会随着时间、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地位的转化,原来次要的矛盾可能上升为主要矛盾,原来主要的矛盾可能下降为次要矛盾。

二、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原因

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展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根据《矛盾论》的观点,事物始终处于矛盾运动当中,而矛盾的性质是在不断变化的。

(一)中国的生产力水平总体显著提高。《矛盾论》中指出: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这是矛盾运动的根本规律。③主要矛盾的变化会造成事物在发展的过程中性质的变化,从而造成事物呈阶段性发展,无论是事物性质还是事物发展阶段的变化,都离不开对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探究。因此,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原因是生产力的不断攀升。

首先,国家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济从高速度发展转为高质量发展,并且稳定增长,以前的经济增长动力是要素推动型,而现在正在转向创新推动型,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同时也推动着社会经济迈向更高台阶。

其次,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拓展了改革的深度和广度。全面深化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腾飞,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45亿元迅速跃升至2017年的82.7万亿元,国家统计局2020年2月28日发布,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达990865亿元,比上年增长6.1%。从大数据分析,中国经济迅速的增长,许多方面已经在世界上冲到前位。所以,“落后的社会生产”已经不能准确的概括当今社会的生产状况。

(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更多元化。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从吃不饱穿不暖到总体上实现小康,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求也将呈现多元化。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老百姓的收入和消费水平大大提高,国民接受素质教育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居民的身心健康状况良好,社会的保障体系也都基本确立。随着这些指标的上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精神层面、制度建设等各方面的需求也愈加强烈。

人们的需求开始出现多元化的特征,期盼进入更好的学校,接受更优质的教育;进入体制内,拥有相对稳定的工作,以及可靠的生活保障和完善的医疗体系等,同时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法治意识、监督意识等也在不断加强。这表明,人民群众多元化的需求层次和内容越来越深入和广泛,呈现出阶段性的特征。

(三)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制约着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制约着全国总体的发展水平,而发展的不充分,也显示出发展的任务仍然艰巨。

当前存在的发展不平衡问题的主要表现: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发展数量和质量的不平衡以及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不平衡,即“四化”发展的不平衡。④区域之间资源分配和政策的差异会导致发展的不平衡,大城市资源获取量较多,就业机会较多,小城市由于产业问题,就业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国家调控难以面面俱到。一些偏远山村地区,由于资源的匮乏,生产动力不足,收入水平、社会保障、受教育程度、基础设施等方面还存在差距。导致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不均衡。主要原因有:1、工业发展水平不同;2、资源配置不均衡;3、基础设施建设的差异;4、经济发展政策的差异;5、人才分布的不均。

发展不充分主要指一些区域的很多方面还有发展不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从社会生产力的角度出发,既有领先世界的生产力,也有相对传统的生产力,就农业来说,平均工业化程度不高,很多是分散式的种植,这不同于美国的集中式农业,所以在效率上往往产生滞后问题。而先进和传统的生产力又分布在不同区域,所以导致生产力布局不均衡。从“五位一体”总布局的角度出发,总体发展水平良好,但依然有要补齐的短板,比如社会法治化水平、文化软实力的建设、生态文明暴露出来的问题等都亟待解决。而这些矛盾和问题,同时也制约着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

三、牢牢把握变“变”与“不变”的关系

了解中国的现状,把握不同阶段发展的差异性,遵循《矛盾论》中的基本观点,将逻辑与历史、抽象与现实相结合,用实践的眼光看待问题。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关键节点的时刻,把握好“变”与“不变”的关系,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赢取胜利。

(一)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基于充分了解中国的基本国情上,党作出的政治判断,并且确定了国家发展的新方位,这个重要论断贯穿全报告,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近代以来,国家饱受外敌侵扰和内部动乱,四分五裂,落后挨打,国运频危。新中国成立以来,遭受长期苦难的中华民族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发生质的飞跃,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党的十八大以来,综合国力的各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对于中国的变化和发展,全世界有目共睹。中国的成功,使社会主义在21世纪充满生机和活力,并且有力地回击了资本主义和各种机会主义的质疑和诽谤,扩展了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路径,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了中国经验和方案。

(二)认识与把握“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国家发展必经的一个历史阶段。从本质上讲,这是由当时进入社会主义道路时的历史背景和具体情况决定的,当时社会还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经济则是以小生产和自给自足为基础,生产力相较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则是非常的落后,这些决定了必须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才能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现代化。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到现在,通过不断努力的发展,生产力显著提高,各项国家事业稳步推进。但同时也要认识到,教育普及程度还不够全面,科技创新缺乏动力,随着人口的不断攀升,就业、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的压力也逐渐增大。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不少的生态问题,在追求高速发展的同時更要保证高质量的发展。民主法治和思想道德建设仍需完善。

(三)认识与把握“中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而这个“最大”指的是国家多方面综合起来的实力,国家实力指的不仅有人口、面积,还有经济、政治、军事、国际影响力等诸多方面综合起来的大小。

这些年,中国经济的腾飞世界有目共睹,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GDP超越日本排名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但中国的人均收入水平并不高,与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有着较大的差距。国家产业结构复杂,在制造业上虽然占世界上很大的比重,但依然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在经济增长方式上,高投入往往伴随着高消耗,城乡居民的收入和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在科技创新方面,仍未占领世界尖端技术的制高点。在社会治理方面,现代化水平还有待提高。在基础建设方面,仍存在区域建设不充分和不完善的状况。在国防军事方面,虽然军事实力大有提高,但离建设成世界一流的军事力量体系还有较大的进步空间。

四、总结

当今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时期,各种社会思潮也在不断涌出,但是毛泽东的矛盾论哲学在今天依然散发着强大的当代价值,把《矛盾论》中的观点结合当下实际,探析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原因,只有正确把握社会矛盾,社会主义建设才能顺利进行,人民广泛的需求才能得以满足,应当用心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反复研读经典并领悟其中的理论精髓,并将其运用于实现个人、民族和国家梦想的实践当中。

[注释]

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2017年.

②③毛泽东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2008年.

④曾琰.论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现实的历史辩证法意涵[J].思想理论教育,2020(08).

⑤刘淑英,王垚.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哲学阐释[J].长白学刊,2020(04).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2008年.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2012年.

[3]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新时代面对面——理论热点面对面[M].人民出版社,2018年.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2017年.

[5]陈先达,杨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

[6]曾琰.论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现实的历史辩证法意涵[J].思想理论教育,2020(08).

[7]刘淑英,王垚.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哲学阐释[J].长白学刊,2020(04).

[8]王艳峰,杜利英.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方位[J].学习论坛,2020(04).

[9]王绍霞.习近平对毛泽东斗争精神的继承与发展[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02).

[10]邱卫东,孙力.科学社会主义的经典表达与现实展开——兼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新时代[J].科学社会主义,2020(01).

猜你喜欢

矛盾论社会主要矛盾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双重视域下的“意识形态终结论”批判
我国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体现在何处
正确认识中国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
“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三重价值
认识新时代 创造新辉煌
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时代内涵与哲学路径——纪念《实践论》和《矛盾论》创作80周年
浅谈作业成本法——以哲学的视角
浅谈作业成本法——以哲学的视角
浅谈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矛盾论的运用
WADA运动员行踪报告制度的合法性基础——基于唯物辩证法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