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公共服务的新趋势
2021-12-20范超
范超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政治民主化的時代,传统的行政模式呈现出跟社会发展需求不匹配的趋势。政府的能力、精力是有限的,在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的今天,无法完全依靠政府来提供公共服务,政府很难精确、全面、细致地了解社会公众对于公共服务的真实需求,部分职能政府部门也因为缺乏竞争压力,导致其提供的公共服务质量不高、效率不高,这让社会公众有所抱怨,不利于政府公信力的提升,也不利于政府行政效率的提升。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有必要推动公共服务的市场化跟社会化。政府需要开放公共服务领域,引入社会竞争机制,推动公共服务新趋势的有序发展,从而不断完善、健全社会治理机制跟公共服务机制,进而不断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
关键词:公共服务 新趋势 市场化 社会化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以及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落实,中国社会也遭受到了信息浪潮、外国文化的不断冲击。人们的公共服务需求愈发多元、愈发独特,而传统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却带有强烈的行政色彩,其存在主题单一、效率不高等诸多问题。社会公共服务的供需矛盾也愈发突出。
一、公共服务社会化跟市场化的内涵
公共服务社会化和市场化是指政府将自身负责、承担、提供的一些公共服务职能、公共责任承包给社会团体组织或者私人企业,革新以往由国有企业或者政府职能部门来策划、提供的公共服务或公共产品的模式,将国有企业或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权利让渡一部分给私营企业、独立机构、自治团体等非政府组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整合这些社会力量来激发政府的能动性,充分发挥社会机构了解社会、社会机构治理社会的优势,进而实现社会公共服务的高效生产,提高行政服务效率[1]。公共服务社会化跟市场化的优势在于以下两点:其一,在政府规模跟开支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政府可以从大量的公共服务管理事宜中抽身,其工作任务大大减少,行政效率能够提升;其二,非政府职能部门本来就是社会组织,其更了解基层公众的服务需求,其为了获得提高公共服务的资格,必然会努力提升自己。这有助于改善以往公共服务或者公共产品类型单一,缺乏个性,与社会真实需求脱节的情况,同时激发公共服务供给市场的主动性,刺激市场的活跃性[2]。
公共服务社会化跟市场化的具体方式有数种,常见的方式包括公共服务项目签约外包、公私伙伴关系和使用者付费、公共服务社区自治、以私补公破除政府垄断等等,这些方式能够有效弥补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时的低效、脱离现实等问题,从而提升公民的满意度,提升政府的公信力。
二、公共服务社会化跟市场化的理论依据
公共服务社会化跟市场化的发展新趋势有科学的理论支持,这些理论也是指导公共服务社会化和市场化的基础方针,为其健康发展指明了道路跟方向,指出了发展要点跟注意事项。
1.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是由詹姆斯·布坎南创立的,该理论认为大部分政府职能机构的工作效率是难以让人满意的,其主因就是因为政府专制垄断、高高在上、不接地气。政府垄断了公共服务的供给,但政府又缺乏竞争压力,这导致其没有紧张感,缺乏能动性,其很少深入社会基层进行调研,从而无法真切了解社会对公共服务产品的态度、反馈跟需求。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应该跟社会一些机构建立平等的关系,提倡政府开放公共服务市场,与社会私营企业进行公平竞争,通过市场关系跟外部政府的重组来改革政府。公共选择理论认为依托市场来治理市场是可行的、是高效的,这种服务跟治理模式更具针对性,其能够很好地完成一些政府无法完成或者完成不好的工作[3]。
2.新公共管理理论
新公共管理理论出现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该理论旨在解决政府跟公共部门之间的管理问题。在推动公共服务社会化和市场化的建设进程中,该理论认为政府要重新定义自身的角色、明细且科学地划分各部门机构的职责义务跟管理权限、整合市场跟社会力量、借鉴社会私企部门的管理方法跟经验、围绕社会公众的真实需求来提供公共服务,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跟质量。
3.治理理论
治理理论出现于上个世纪末期,是指导公共管理实践的核心理论。该理论认为要注重公共服务机构跟私人个人服务机构的综合管理,采用多元化的管理模式来平衡、协调双方的利益,促使其团结协作,能够做到长久持续地联合行动。公共治理理论提倡多元主体治理,其出现为政府破除公共服务供给垄断指明了方向。该理论的核心思想如下:
第一,在公共服务领域,政府应该是掌舵者而不是划桨者。政府应该深刻清晰地认清自己在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时能力有限的客观事实,因此其必须将权力让渡给部分私企,认识到自己“掌舵者”的职责,只需要制定公共服务决策跟管理制度即可,并不需要事事亲力亲为,过多干预私企、个体的公共服务提供过程。因此,政府可以从直接的公共服务生产供给中抽身,充分发挥市场充分竞争的特点,从而提高公共服务或产品的质量。
第二,政府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参与社会公共服务治理的主体可以是政府,也可以是社会中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其他行为者。当今时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环境愈发复杂,社会的动态性跟多元性使得政府在治理过程中力不从心,因此政府应该发挥自身的主导跟表率作用,充分整合社会各界的力量来形成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彼此协作、综合治理的格局。
第三,将竞争机制引入政府的公共服务。治理理论强调在公共服务供给生产领域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制定科学的激励机制,且要确保该机制的作用充分发挥。引入竞争机制,有助于政府行政体制的革新,有助于破除政府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提高其行政效率,也有助于激发公共机构的参与热情,进而实现公共服务资源的最优配置。
第四,政府公共服务化市场是有限市场化。公共服务市场化跟社会化的基础要素是政府跟市场两个,政府虽然要减少对市场的干预,但这并不意味政府要完全放权,因此市场也会出现失灵的情况,市场也会出现经济危机、经济泡沫等现象,当市场有失控的趋势时,就必须借由政府来进行调控,从而实现公共服务的有限市场化。
三、公共服务社会化和市场化的发展策略
公共服务社会化和市场化的实现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其会经历一个艰苦、漫长的探索过程。立足于我国的经济基础跟实际国情来分析,建议从以下几方面来推进公共服务的社会化跟市场化。
1.加速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公共服务社会化和市场化的重要推手就是行政改革。行政体制的改革能够为公共服务社会化和市场化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有助于提高公共服务提供者的做事流程、做事效率,有助于实现政府以及其他公共服务供给者的默契配合跟有效对接,从而提高公共服务管理的质量跟效率。对此,我国需要破除传统行政体制的束缚,积极引入现代治理管理机制,借鉴吸收西方发达国家的改革经验,立足实际来构建一个服务型新型政府。
2.积极推动第三部门的发展
第一部门是指政府部门,第二部门是指公私合营的企业或者部门,上述部门具有一定的公益性、非营利性或志愿性。第三部门多指私企或者私人组织,其具有营利性强的特点,带有浓郁的商业性质。目前,我国的第三部门发展还不够成熟,其在跟第一部门、第二部门的竞争中还处于弱势地位,这不利于市场竞争机制的充分发挥,这也限制了第三部門参与、进入公共服务供给领域,以社会来治理社会的理念也无法得到贯彻落实。对此,我国要加速对企事业单位的改革,帮助它们更快地向第三部门分化和转变,不断壮大民间组织的规模,提升其参与公共服务供给的竞争能力,这对我国实现公共服务社会化和市场化具有重大积极意义。
3.降低市场的准入门槛,减少对市场的干预
实现公共服务社会化跟市场化的关键之一就是降低市场的准入门槛,让更多的社会私人机构有机会参与公共服务的供给竞争,从而有效筛选出实力强大、诚信负责、能力专业的公共服务提供主体。为了推动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国家对一些金融主体、出版主体进行限制是无可厚非的,但我国目前对交通、能源、通信、电力等领域的限制也非常多,这其实制约了这些行业的健康发展,使得这些公共部门的服务质量、做事效率都相对低下。对此,除去某些特殊行业要采用差异化的策略来进行规制跟限制以外,政府要降低其他行业的准入门槛,简化其审批流程,以身作则破除行业垄断,充分发挥市场自由竞争、自主调控的能力,确保公众的利益需求能够被满足。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推进公共服务社会化跟市场化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应该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将市场擅长的事情交给市场去做,将公共服务生产供给的权利真正让渡给企业和非政府组织,转变自身的管理理念,只从政策、监管等方面来进行宏观调控,不过多干预企业和非政府组织的具体生产和供给过程;第二,推动第三部门的发展建设,协调好第三部门跟政府之间的关系,大力发展第三部门的社会职能,发挥其社会作用。
(责任编辑:刘占行)
参考文献:
[1]董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中的公共利益及其实现机制[J].行政论坛,2020(06):59-64.
[2]谢启秦,彭隽华,唐云红.在国家与社会之间:公共服务外包中草根组织的生存之道[J].经济特区,2020(12):90-93.
[3]崔光胜.地方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动力机制[J].学习月刊,2020(10):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