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镜联合LEEP 术治疗宫颈癌前病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
2021-12-20马立荣李晓颖党祺
马立荣,李晓颖,党祺
1.武警甘肃总队医院外三科,甘肃兰州 730050;2.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海警总队机动第六支队妇产科,山东青岛 266000
经临床研究证实,宫颈癌前病变与宫颈浸润癌之间关系密切相关,而感染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是造成宫颈癌前病变的根本因素,患者以 “宫颈肥大、白带增多、接触性宫颈出血” 等症状为临床主要表现[1]。 同时宫颈癌前病变是造成宫颈癌的主要和根本病因,通过对症治疗改善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预后情况,是现阶段降低宫颈癌发病率的最有效措施。随着医疗技术的完善,目前临床治疗该病,多借助手术进行,术式以利普刀宫颈锥切术最为典型[2]。但有研究指出,以阴道镜为基准,联合LEEP 术治疗宫颈癌前病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为进一步研究阴道镜联合LEEP术治疗宫颈癌前病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特将该院2018年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93 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纳入研究,分析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遵从治疗术式差异分组, 将该院收治的93 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分为对照组(45 例) 和观察组(48例)。 对照组年龄28~70 岁,平均(49.26±15.15)岁。 观察组年龄29~70 岁,平均(49.69±15.45)岁。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患者临床资料完整,经影像学技术确诊为宫颈癌前病变;患者血压、心率、脉搏等各项生命体征平稳;该研究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对该研究知情且为自愿参加。
排除标准:肝、肾功能异常者;出现呕血、黑便症状者。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阴道镜联合LEEP 术:指导其取膀胱截石位,确保外阴、宫颈组织充分暴露,实施局麻处理, 完成后借助阴道镜常规探查宫颈癌前病变范围、位置等情况,后在阴道镜辅助下,准确确定病变组织厚度、宽度、深度,借助变频LEED 刀切除病变组织,以患者宫颈转化区类型、病变组织厚度作为准确依据选择电极类型, 若患者病变组织超过2.5 cm 则用锥切术,锥切范围控制在超出正常组织1 mm 左右。对行LEEP 活检术的患者,宫颈深度、颈管深度均为4 mm,即可达到治疗目的,同时也可以避免切除过多组织。 功率控制在35~45 W,若为Ⅰ、Ⅱ型转化区,则用球型电极进行切除,Ⅲ型转化区,则用三角型电极进行切除,切除病变组织范围控制在病变外的2~3 mm。 切除过程中要以患者病变转化区类型为根据,将锥高控制在1.2~2.5 cm,后对切除创面实施球型电极电凝止血。术后切除组织送检,抗生素常规应用预防感染,叮嘱保持外阴清洁,饮食清淡并注意休息。
对照组单纯实施LEEP 术治疗:术中不借助阴道镜, 其余操作同观察组一致。 两组患者和手术结束后2~3 d,叮嘱其在阴道后穹隆处放置保妇康栓(国药准字Z23020727)行消炎、抗病毒治疗,1 次/d,用药1 周为1 个疗程,两组均坚持用药3 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治疗疗效:显效(病症消失,创面良好愈合)、有效(病症出现改善,但病变组织切除不彻底)、无效(病症无明显变化,上皮内瘤未切除彻底,部分患者出现扩散)[3]。
手术情况:主要对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阴道流液时间[4]。
治疗安全性:主要从术后出血、宫颈功能不全、宫颈粘连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治疗安全性越高[6]。
炎症因子水平:主要从白细胞介素(IL-6)、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C 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进行对比[6]。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或率(%)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疗效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5.8%,明显比80.0%的对照组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2.2 两组手术情况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住院时间、阴道流液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s)
组别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住院时间(d)阴道流液时间(d)观察组(n=48)对照组(n=45)t 值P 值15.23±3.23 26.23±5.52 11.818<0.05 20.23±4.52 45.26±5.45 24.167<0.05 5.12±1.23 7.56±1.36 9.083<0.05 7.23±2.23 12.23±3.23 8.733<0.05
2.3 两组治疗安全性对比
观察组术后出血1 例、宫颈功能不全0 例、宫颈粘连0 例,并发症发生率仅为2.0%,明显比对照组的17.7%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安全性对比
2.4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 观察组TNF-α、IL-6、CRP、WBC 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对比(±s)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对比(±s)
组别TNF-α(μg/mL)治疗前 治疗后IL-6(μg/L)治疗前 治疗后CRP(mg/L)治疗前 治疗后WBC(×109/L)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48)对照组(n=45)t 值P 值84.53±12.15 84.45±12.35 0.031>0.05 27.11±6.58 38.47±9.53 6.724<0.05 285.24±25.33 284.45±25.28 0.150>0.05 75.24±12.15 100.36±20.41 7.265<0.05 61.17±12.32 61.33±12.22 0.062>0.05 11.31±2.35 20.58±8.00 7.684<0.05 19.45±4.68 19.63±4.22 0.194>0.05 9.51±2.20 12.24±3.52 4.515<0.05
3 讨论
宫颈癌前病变即为 “宫颈内上皮内瘤变”,是一种临床妇科常见且高发性疾病(感染性);经临床研究证实,HPV 病毒感染是引发宫颈癌前病变的主要因素。而宫颈属于无痛感器官,加之部分女性在日常生活中忽视了对私处健康的重视,因此导致部分宫颈疾病患者,在发病早期得不到积极、科学、有效的治疗[7]。宫颈组织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而宫颈癌前病变发病初期没有典型症状,所以绝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就已经错失了保守治疗的最佳时机[8]。
外科手术目前成为临床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主要措施,其中以冷刀宫颈锥切术、利普刀宫颈锥切术最为常见。临床以往多借助冷刀宫颈锥切术对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实施治疗,在该术式下,可准确、有效的切除病灶,但该术式创伤较大,患者术中出血较多,对预后会产生直接影响,部分患者甚至会出现膀胱直肠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对手术恢复效果产生直接影响[9]。早在20 世纪80年代,国外就将利普刀应用于宫颈疾病的治疗中, 我国于20 世纪90年代逐渐使用利普刀,并将其用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疾病的诊治中。 对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实施利普刀诊断时无须麻醉(或丙泊酚静脉麻醉), 因此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的同时提高病变检出率[10]。 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利普刀常规切除方法并不能很好的控制病变切除范围,而在阴道镜的辅助下开展利普刀切除治疗,可满足精细化切除宫颈病变组织的相关要求[11]。
该研究探讨阴道镜联合LEEP 术治疗宫颈癌前病变的临床价值, 特将该院93 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分为两组, 其中对照组45 例, 接受LEEP 术常规治疗,观察组48 例给予阴道镜联合LEEP 术治疗。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显效32 例,有效14 例,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5.8%,明显比80.0%对照组高;结论和刘荣[12]在《阴道镜联合LEEP 在宫颈癌前病变患者中的疗效观察及对H PV 清除率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的结论基本一致。 其研究中,为对比阴道镜、LEEP 治疗宫颈癌前病变的效果,取48 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入组,结果显示,经阴道镜联合LEEP 治疗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0%,明显比对照组62.50%高(P<0.05)。 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术后出血1 例、宫颈功能不全0 例、宫颈粘连0 例,并发症发生率仅为2.0%,明显比对照组的15.5%低,治疗安全性较高(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住院时间、阴道流液时间明显比对照组低,TNF-α、IL-6、CRP、WBC较对照组低(P<0.05)。 证实阴道镜联合LEEP 术治疗宫颈癌前病变的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 阴道镜联合LEEP 术治疗宫颈癌前病变,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的同时减少术中出血量,从而加快切口愈合速度并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