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肿穿刺引流术与血肿清除术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的效果比较评价
2021-12-20季家璇
季家璇
张家港市中医医院神经外科,江苏张家港 215600
脑出血疾病在我国临床上的发病率较高,是由于脑动脉堵塞、硬化而引起的疾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中[1-3]。脑出血后脑部的供血、供氧出现明显的障碍,导致患者的神经功能受到损伤,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多种症状,并且此病发病较急、进展较快,会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4-5]。脑出血患者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疗, 以遏制出血现象,减少疾病对患者的危害[6]。 目前临床上主要采取手术的方法对脑出血患者治疗, 以起到快速止血的目的,其中常见的手术方法包括大骨瓣减压术、 脑室引流术、去骨瓣开颅术等[7]。 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不同手术的应用效果, 该文将随机选择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入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6 例脑出血患者开展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6 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3 例。对照组中男29 例,女24 例; 最大年龄78 岁, 最小年龄53 岁, 平均年龄(65.52±5.36)岁;平均血肿量为(40.48±3.76)mL。 研究组中男30 例,女23 例;最大年龄77 岁,最小年龄53岁,平均年龄(65.11±5.34)岁;平均血肿量为(40.52±3.77)mL。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该次研究通过该院伦理研究委员会批准同意。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通过脑部CT 或者MRI 检查确诊为脑出血[8];患者均伴有严重的头痛、呕吐等症状;对该次研究相关内容均已知晓,并在知情同意书中签字确认。
排除标准:伴有脑部肿瘤疾病者;患有精神障碍类疾病或自主意识差者; 存在心血管相关手术史者;伴有凝血功能障碍者;严重呼吸功能障碍者。
1.2 方法
对照组研究对象采用血肿清除术治疗,治疗方法为:使患者保持仰卧位,身体向健侧方向偏45°,然后给予患者全身麻醉处理;通过颅脑CT 明确患者的血肿部位,然后在CT 下绕开皮质功能区,切口位于出血面积最大层面与颅骨最小距离部位,在切口的下方进行钻孔扩大做出骨窗,以马蹄形切口对患者实施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9],将硬脑膜切开,在额颞部皮质处作2~4 cm 的切口, 沿着脑沟或者非功能区将皮层分开,将血肿腔内的血肿清除,使用瘤钳将凝血块取出,然后进行缝合。
研究组采用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 治疗方法为:根据颅部CT 确定患者的血肿部位,以选择最佳的穿刺位置;使用YL-1 型穿刺针进行穿刺,在穿刺进入5 cm 后将针芯拔掉,然后置入引流管,将部分血肿吸出,随后接入粉碎器,给予患者注射5 mL/次的冲洗液,待液体排出后将粉碎器拔掉,然后连接引流袋;在手术后24 h 给予患者注射尿激酶[10],在关闭管子2~4 h 后打开引流, 此时要尽量避免大脑主功能区和脑膜血管; 在对患者实施引流期间需要预防感染的出现,当患者的血肿量剩余10 mL 后, 需要将引流管拔掉,并缝合手术切口。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 主要包括手术时间、术后1 周血肿清除率、术后留院观察时间。
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认知功能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定[11],总分为42 分,患者得分越高说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认知功能评分采用MMSE 量表评定[12],总分为0~30 分,患者得分越高说明认知功能越好。
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主要包括生理功能、躯体功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生活质量评分采用SF-36 量表进行评定[13],满分为100 分,患者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研究组手术时间、术后1 周血肿清除率、术后留院观察时间等指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对比(±s)
组别 手术时间(min)术后1 周血肿清除率(%)术后留院观察时间(d)研究组(n=53)对照组(n=53)t 值P 值55.64±5.27 84.82±8.51 21.223<0.001 91.75±4.62 83.96±4.27 9.015<0.001 14.27±1.18 17.49±1.36 13.019<0.00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认知功能评分对比
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认知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研究对象在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认知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认知功能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认知功能评分对比[(±s),分]
组别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2 周认知功能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2 周研究组(n=53)对照组(n=53)t 值P 值38.22±3.04 38.19±3.03 0.051 0.960 13.19±1.05 19.94±1.48 27.080<0.001 18.12±1.27 18.15±1.28 0.121 0.904 24.92±2.02 20.52±1.94 11.437<0.001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研究组研究对象的生理功能、躯体功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组别 生理功能 躯体功能 情感职能 社会功能研究组(n=53)对照组(n=53)t 值P 值87.24±4.36 78.02±4.05 11.280<0.001 86.64±4.34 77.59±4.01 11.150<0.001 87.71±4.42 77.99±4.04 11.817<0.001 87.68±4.38 77.05±4.06 12.958<0.001
3 讨论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的情况下,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已经成为危害我国人们生命安全的常见疾病[14-16]。 脑出血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类型,此种疾病会导致脑组织受到严重损伤,患者会出现严重的身体功能障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17-18]。脑出血的病情进展较快,若不能及时的治疗则容易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快速、合理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临床上治疗脑出血的方法多为手术治疗,通过合理的手术能够快速有效止血, 并且快速清除血肿,缓解了脑部组织的压迫,减少脑部缺血对患者脑部功能的危害[19]。 在手术治疗时会有不同的方案,不同的手术方案会有不同的治疗效果,因此在对脑出血患者治疗时,要给予其更为有效的手术方案。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脑出血的手术方法为血肿清除术和血肿穿刺引流术,其中血肿清除术是一种传统的手术方案,此种手术可以有效清除患者脑部的血肿,但是手术治疗的时间较长,患者在术后的康复时间较长,不能很好地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20-22]。
该次研究对患者实施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根据该次研究内容可以发现,研究组手术时间为(55.64±5.27)min、术后1 周血肿清除率为(91.75±4.62)%、术后留院观察时间为(14.27±1.18)d,优于对照组(P<0.05); 研究组研究对象在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3.19±1.05)分、认知功能评分为(24.92±2.02)分,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研究对象的生理功能评分为(87.24±4.36)分、躯体功能评分为(86.64±4.34)分、情感职能评分为(87.71±4.42)分、社会功能评分为(87.68±4.38)分,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患者相较于对照组,对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有较高的改善作用。 该次研究结果与史飞等[23]的研究结果相同,其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术后1 周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为(15.67±2.19)分,对照组为(28.38±3.23)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 个月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58.89±13.19)分,对照组为(53.01±13.23)分,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55.52±8.91)min,对照组为(85.91±16.92)min,观察组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91.81±3.21)%,对照组为(83.48±4.83)%, 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留院观察时间为(14.35±2.62)d,对照组为(17.54±3.83)d,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 研究结果说明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的效果更为显著,在使用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时,可以在CT 的引导下进行准确定位,进而可以保证穿刺的准确性,保证穿刺不移位、不渗漏,并且有良好的密闭性,这对减少颅内感染有重要的意义;并且在手术治疗时可以有效控制血肿抽吸的速度,有效保证了颅内压力,避免出现再出血;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后能够快速有效地恢复脑部供血功能,对其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的提升有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 脑出血患者接受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能够有效清除患者的血肿,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有效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大力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