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生活故事为切入点,构建趣味科学课程

2021-12-19周美飞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游戏

周美飞

摘  要:课程故事是课程游戏化理念下诞生出的一种课程表现形式,体现了游戏精神。一个完整的课程故事是围绕一个主题展开的,每一个故事环节都是在孩子兴趣和经验的基础上,以《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为科学指导而生成的,各个学习领域之间相互渗透、融合,最后形成了一个既能体现课程内容和游戏精神,又能反映幼儿学习过程的趣味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故事活动。课程故事让游戏融入课程,让传统意义中原本严肃的课程“动”起来。

关键词:课程故事;科学指导;兴趣经验;游戏

随着人们对幼儿教育的不断深入研究和科学探索,《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这一国家级幼儿教育指导性文件应运而生。同时,在新时代背景下,游戏与以往的幼儿教育中的课程似乎产生了冲突,從而寻找游戏与课程的结合点成为幼儿园教育中的当务之急。我国学前教育方面的专家——虞永平教授曾说过:游戏化是幼儿园课程中的一个基本特征。这充分说明了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所占据的绝对突出的地位。那么,如何将游戏巧妙而恰当地融入到幼儿园课程中让幼儿玩中学,学中玩呢?这时,一个具有时代特色的新词在幼儿园课程教育中诞生了,那就是课程游戏化。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改革的目标是为了引领幼儿园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游戏观和课程观,推进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前教育规律的幼儿园课程发展,从而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课程游戏化是新时代背景下,要求以《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为科学指导,巧妙地把适合幼儿发展,幼儿感兴趣的游戏融入课程中,是幼儿教育领域把握时代脉搏,对传统的幼儿教育课程进行的一次革命性变革,是为了充分发挥游戏对幼儿发展的积极性而衍生出的课程改革,让游戏融入课程,让原本严肃的课程在活泼而丰富的游戏的带动下“动”起来。当课程游戏化的号角在中国幼教领域越吹越响时,为了紧跟时代的浪潮,积极响应课程游戏化改革号召,贯彻落实《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内容与精神,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让游戏真正融入课程,真正体现以幼儿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我们园所的教师们在园领导的带领下正积极探索以班级为单位,走进幼儿内心进行课程故事的生成与建构。“课程故事”是一种极具个性化的主题活动。它或生成于幼儿感兴趣的话题,或来自主题活动实施中的偶发事件,或产生于身边的某方面资源,具有随机性和灵活性。一个完整的课程故事是围绕一个主题展开的,每一个故事环节都是在孩子兴趣和经验的基础上,以《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为科学指导而生成的,各个学习领域之间相互渗透、融合,最后形成了一个既能体现课程内容,又能反映幼儿学习过程的趣味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故事活动。实践证明,这种既体现课程游戏化精神,又紧紧围绕《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课程故事是深受孩子们喜爱的一种教育教学模式,是值得深入学习和探究的。

我的第一个课程故事:《熟悉的米 奇妙的稻》就获得了孩子们的欢迎和园领导的肯定,让我对进一步做好课程故事有了更大的信心。紧跟教育新浪潮,把握新时代脉搏,让课程“动”起来,争做一个新时代的好教师。这是作为新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教育者应有的精神面貌。就个人的经验而言,我觉得一个成功的课程故事的生成与建构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根据幼儿兴趣,追随幼儿经验作为生发课程故事的切入点

《熟悉的米 奇妙的稻》这一课程故事的生成起源于班上孩子们对米的一次讨论,当时的我正处于本学期到底应该生成一个什么样的课程故事的思考中。突然,一天中午吃饭时,我发现孩子们的桌上、地上都掉了很多米粒,一日生活皆课程,于是就趁机教育起来,要珍惜粮食、农民伯伯种粮食是很辛苦的。因为我的老家也种粮食,所以,我还给孩子们描述了一番种粮食的辛苦场景,没想到一下子就激起了小家伙们的兴趣和激烈讨论。顿时,一个有趣而有意义的课程故事在我的脑海中就萌发了!

根据幼儿的兴趣,在幼儿不断积累的经验的基础上,整个课程故事最终建构了五个篇章:调查篇(猜猜我是谁)、学习篇(小苗苗成长记)、探索篇(剥稻谷)、认知篇(各种各样的米)和美食篇:团团圆圆。孩子们在积累了那么多有关米的丰富经验后,品尝和制作有关米的美食成为了一种需求和渴望,孩子们爱吃,更爱动手制作,所以生成了美食篇。我邀请了神秘嘉宾,一位巧手妈妈来到班级带领着全班幼儿用各种各样的米制作美食,以团团圆圆的美食篇欢欢喜喜地结束了本次的课程故事之旅。孩子们在亲自动手制作中既能体验到劳动的辛苦,又能进一步树立珍惜粮食、勤俭节约的生活意识。

二、以《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五大领域的目标为科学指导进行课程资源筛选,预设幼儿的发展

在探索小秧苗成长的过程中,我根据《指南》中社会、艺术和语言中小班幼儿应达到的目标预设了三个小环节:

(一)根据社会领域中小班幼儿应达到的目标有愿意和小朋友们一起游戏,对群体活动有兴趣,预设了“模仿小秧苗”游戏,让全体幼儿一起模仿小秧苗,比一比、看一看,谁模仿的小秧苗最像。通过这样的集体游戏,让幼儿更加喜欢与人交往,更加喜爱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二)艺术领域中小班幼儿应达到的目标有经常涂涂画画、粘粘贴贴并乐在其中,并且能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大胆画出想画的人或事物,预设了“绘画心中的小秧苗”环节,让孩子们学着用手中的五彩笔,大胆绘画出心中最美的小秧苗的样子,培育幼儿的艺术表现兴趣,提高他们艺术表现和创造能力。

(三)语言领域小班幼儿应达到的目标有:主动要求成人讲故事、读图书。能听懂短小的故事。会看画面,能根据画面说出图中有什么,发生了什么事等,预设了“讲一讲、说一说小秧苗的故事”这一环节,通过看一看、讲一讲、说一说培养幼儿对绘本故事阅读的兴趣,培养他们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按照《指南》所提供的科学方法在课程故事环节中对幼儿进行科学引导,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

在引导幼儿探索的过程中,很多成人最容易犯的错误或最忌讳的就是担心孩子弄脏衣服,弄伤自己或弄坏物品,从而不敢让孩子放开手脚去大胆地尝试和操作。《指南》指出科学探索离不开幼儿的动手操作,成人应该多方面支持,鼓励幼儿的探索行为。在健康领域中也指出虽然幼儿需要成人的精心呵护和照顾,但不宜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剥夺了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养成依赖的不良习惯,从而影响幼儿自主性和独立性的发展。我一直持有的观点是时时刻刻保护孩子还不如让孩子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所以,在整个课程故事的建构中,我就特别注重让孩子亲身参与和动手操作,比如亲自剥稻谷、亲自去超市寻找各种各样的米、亲自制作并品尝各种各样的有关米的美食等,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培养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孩子们在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中获得直接经验,同时也发展了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其他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整个课程故事中穿插的一个又一个的小故事,对孩子们来说就是一个又一个的有趣游戏,在玩玩乐乐,做做说说中,孩子们的各方面能力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向更高水平发展,促进了体、智、德、美方面全面协调地发展。

新时代背景下,要求我们所有教育者转变传统观念,把以往的关注文本的教育行为转变为关注幼儿,真正做到以幼儿为主体,把游戏还给幼儿,把课堂交给幼儿。所以,课程故事就要做到时刻追随幼儿,从幼儿的兴趣点和原有经验出发,生成和建构一系列的故事,让传统带着“严肃”面具的课程在孩子的带动下真正地“动”起来!

参考文献:

[1]虞永平.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课程游戏化的几点思考

[2]《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

[3]访虞永平教授:课程游戏化只为更贴近儿童心灵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4]李菊平.快乐学习 快乐成长——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探索与实践  2015

猜你喜欢

游戏
夜间游戏
游戏
送信游戏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第八章 直接逃出游戏
游戏五计算
游戏四换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