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因材施教,助推学生成长

2021-12-19陈凤舟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小学数学

陈凤舟

摘  要:因材施教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针对性的数学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主要探讨小学数学因材施教的策略。

关键词: 小学数学;因材施教;助推成长

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习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这条路上走得更加长远,教师的教学风格应当和学生的学习习惯相匹配,这是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因材施教呢?

一、把握真实起点,教在最需处

在教学之前,教师可以设置课前访谈的环节,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把握真实的教学起点。如果学生已经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教师在课堂上少教,甚至不教。如果学生不理解、有疑问的地方,教师在课堂上多教,重点教,这是教在最需处。

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图形的运动”这一节的内容有两个重点:第一,让学生理解图形旋转的现象。第二,使学生掌握图形旋转的方法,能从一个简单的图形通过旋转制作出一个复杂的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教学之前,教师设计了一个课间访谈的活动。师:“学生,我们原先是不是学习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呢?”生:“我记得好像二年级的时候学习过。”师:“你现在还记得多少有关平移和旋转的知识呢?”生:“我记得。旋转好像是得绕着一个点旋转,得绕着一个轴旋。”师:“那你能给教师举出一个特定的旋转的案例吗?”生:“比如说,有风吹过,风车开始转动,风车围绕着中间的支架开始旋转。”通过这个访谈活动,教师了解到,原先学过的平移和旋转的知识并没有被遗忘。教师重新分配了课堂教学的时间。利用一小部分的时间向学生介绍生活旋转的实例,让学生快速了解图形的旋转现象,并且学会如何判断图形的旋转。剩下的时间开展具体的实际操作,让学生们在网格图上画出一个图形旋转后的图形。并要求学生用语言表达具体旋转过程。这样,教师利用好了课堂的每一分钟,真正地做到了因材施教。

二、激发学习兴趣,引在情境中

因材施教,是建立在不同层次的学生愿意积极学习的基础上。而很多学生看起来似乎没有学习知识的兴趣,而这是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缘故。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有趣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解决问题”的学习为例。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学校进行羽毛球单打比赛,参赛选手一共有25人。如果采用淘汰赛的方式,直到冠军产生,需要举行几场比赛。教师的这个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学生产生了学习兴趣。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以往的生活实践经验,或者以往的学习经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此时学生意识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唯一的,他们可以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于是学生A应用了数形结合的方法,绘制淘汰赛的图形,学生绘制的图形如图1:

而学生B则选择了应用了画表格的方式来分析数据:

此时学生发现了选手人数和比赛场数的规律:选手人数-1=比赛场数,那么可知问题的答案:25-1=24(场)。教师需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生活,让学生看到值得他们去思考,能让他们产生学习动机的具象化数学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习,然后让学生找规律、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应用这样的因材施教方法,学生能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重视交流合作,思在差异处

学生和学生之间因为特长不同,所以可能成为不同的人才。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看到差异,正视差异。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人与人是不同的,学生不需要应用统一的标准衡量自己,取长补短,互相学习,才是学生的成材之道。

以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简易方式”为例。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的问题:参看图2:一张桌子可以坐6个人,两张桌子拼起来可以坐10个人,那么10张桌子像这样拼起来可以坐多少人?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学习,小组成员需要找到最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学困生选择应用了枚举法解决问题。1张桌子6人、2张桌子10人、3张桌子14人,通过枚兴趣,学生发现,发现每多加一张桌子,能多坐4个人那么可知,第一张桌子6人,再加9张桌子,能做4×9=36人,于是10张桌子能做6+36=42人。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分析应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的优点和缺点,学生认为这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很直观,应用枚举法,可以发现数学问题的规律。当学困生发现自己的学习优点被肯定时,非常高兴,他开始学习学中生和学优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中生直接应用列算式的方法解决问题,6+(10-1)x4=42(人),此时学困生和学优生发现,学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强,他能迅速从文字中发现数学问题的规律,然后列出算式。而学优生则应用列方程的思路解决问题:解:设桌子的张数是n,那么规律是:4n+2 。当n=10时,4n+2=4×10+2=42(人)答:照这样计算,10张桌子能坐42人。此时学困生和学中生发现,学优生抽象思维能力更强,应用方程思想,它能直接把数学问题上升到如果有m张桌子能坐多少人这一层次上,而应用方程思想解决问题,最能呈现解决这类数学问题的优势。此时学困生和学中生都思考,在这一次学习的过程中,他们能向他人学习什么。而学优生也感受到了交流学习的快乐。

四、明确学习难点,导在困惑处

俗话说,不启不愤,不悱不发。课堂上指导不是越多越好。不然学生会对教师产生依赖性,一遇到问题就向教师求助。教师的指导应该落在学生最困惑、最迫切想要得到答案的地方。

还是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图形的旋转”的学习为例,学生困惑的点在于旋转“重合”的判断。比如说,我们把一个长方形绕着中心点旋转90度之后会得到一个新的长方形,但这两个长方形并不重合。但是如果把它旋转180度,这两个长方形完全重合。如果把这个长方形旋转360度,原来的长方形也可以与新的长方形重合。那如果想要使图形旋转之后能够和原来的图形重合,它旋转的最小的角度应该是多少呢?这是学生比较困惑的地方。教师提出一个具体的问题:“圆围绕着它的圆心,必须旋转多少度才能够重合?”有的同学填的是180度,有的同学填的是360度。这是由于长方形旋转特点而产生的负向迁移。学生都受到了这个影响。圆围绕着它的圆心旋转任意一个角度都可以重合。针对学生的困惑,教师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拿着一个圆,自己开始慢慢转动,先转一点,再转一点。学生发现,不管怎么转,圆围绕着它的圆心都能够和原图形重合。解决了学生这个困惑之后。学生总结,如果想要判断旋转重合和角度的关系,我们首先得分析图形的特点。任意一个平面图形绕一点旋转360度都能和原图重合,而圆绕圆心旋转任何角度都可以和原图形重合。像这样,学生有疑惑时,教师通过有效的点拨,鼓励学生进一步地自主探索,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的精神。

五、巧用信息技术,助在严谨处

不得不说,信息技术能够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很多丰富的资源,能够很好地拓展学生的视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的方式和学习的内容。数学教师要发挥这一有力工具的巨大效用。

还是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图形的旋转”这一节的学习为例,艺术家利用几何中的平移、对称和旋转设计出了许多美丽的图案。学生在学习时产生了一个困惑:旋转和平移在生活中有着怎样具体的效用?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中的美,教师让学生平移和旋转一些简单的圖形。但是课堂时间有限,学生旋转的图形的次数、角度受限。而且学生旋转的图形种类也受限,没有办法创作出罕见的美丽的数学图形。但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就可以实现任何复杂图形的快速、多次的旋转,让学生看到旋转的魅力所在。学生感到,旋转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精彩的平移和旋转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灿烂。这有可能就点燃了学生创作的思维和兴趣。学生在课下尝试使用教师在课堂上提到的信息技术软件,创造美丽的图案。加以设想,这个同学可能就是未来的设计师呢。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地、科学地运用信息技术,借助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总之,本文强调了因材施教的开展方法。在现实数学教学中,因材施教对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数学教师要合理的分配自己的教学时间和教学精力,真正地做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李迎春.因材施教,共同提升——分层教学模式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的措施研究[J].知识窗(教师版),2021(01):62.

[2]徐永婷.分层教学两端抓 因材施教强方法——以三年级数学教学为例[J].求知导刊,2021(02):64-65.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小学数学
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初中数学隐性分层教学研究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卷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