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运用预测唤醒中高段学生阅读力的策略探究

2021-12-19洪佳芳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46期
关键词:预测文本教材

洪佳芳

摘要:在阅读对于学生语文学习越来越重要的当下,如何让学生成为真正的阅读者,是教师必须要思考且一定要实践的一件事。一个好的阅读者在阅读中会运用各种阅读策略去解读文本并架构意义。迎着统编教材全面铺开的契机,我选择以部编本教材中的首个阅读策略——预测策略展开本次课题的相关研究。

关键词:真阅读;预测;学习场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46-001

预测阅读策略是统编教材中的第一个阅读策略的教学,其作为第一个阅读策略该怎么学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其在学生阅读过程中的作用力呢?它在课堂上的学习场又该如何构建呢?这都成为了本篇文章要探寻的问题。

一、当下阅读中的预测教学现状的思考

根据《在柏林》的文本特点,我紧紧抓住文章第一自然段设置的一系列悬念,展开问题“仔细读这段文字,你产生了哪些问题?”在课堂的推进过程中,学生根据文段内容提出了以下三个问题:1.为什么车厢里几乎没有一个健壮的男子?2.老妇人数的“一、二、三”代表什么?3.为什么体弱多病的老妇人的声音会盖过火车的“咔嚓咔嚓”声?

学生除了提出上述问题,并没有其他的问题,这是为什么呢?

同时,在课堂的继续推进过程中,“猜一猜,可能是怎么回事?”再一次出现了令我意外的地方:所有猜测的答案都与接下来的文本给出的答案一致。

那么,导致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因为学生事先已经阅读过文本,他们已经不能进行我预想中的预测行为,那么,也就与我的教学预设有了较大的出入。综上思考:对于教材中的文本,教师无法去制止学生的预先阅读,而预测的阅读策略又不得不教,这样的矛盾该如何化解呢?笔者认为:为阅读中的预测策略寻找行之有效的方法系统,搭建切合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的学习场是非常必要的。

二、阅读中的预测学习场的探索与构建

阅读中的预测的学习场的探索与构建要立足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当阅读文本的行为已经发生,阅读中的预测还需要进行吗?二是阅读中的预测实施过程中,有没有可供借鉴的系统性方法?三是阅读中的预测一旦展开,要如何落实,即学习场如何建立?

1.阅读中的预测的必要性

教师在课堂上,是以教材为主展开教学的,教材中的文本学生不可避免地会事先阅读,那么,既然学生已经完成了对文本的完整阅读,预测似乎也就失去了它的价值。但其实,预测并不仅仅只是针对未知文本,甚至对于学生来说,更多的是已知文本的阅读预测。阅读中的预测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语文素养的提升是有极大的帮助的,阅读中的预测也十分有必要且必须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指导、观测、评价。

2.阅读中的预测的可操作性

既然阅读中的预测是十分有必要的,那么,阅读中的预测是否具备可操作性呢?笔者立足于部编本教材,结合课外阅读,思考:阅读中的预测适合的文本是否具有一些共同特点呢?因此,梳理、归纳教材中的文本,建立可预测的文本库,关注实施预测文本的适切性,对于阅读中的预测策略的推进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1)梳理。梳理的是统编本教材中具有可供进行预测阅读策略的典型性文本,从而进行文本特点的归类和总结。

(2)归纳。归纳的是统编本教材中可预测文本库体现的文本特点,经过比较、分析、总结,可得到以下文本特点:①故事性的文本。②置疑性的文本。③开放性的文本。

3.阅读中的预测策略实施的系列探索

阅读中的预测策略在阅读教学中是需要落脚点和实施的抓手的,如何实施预测策略,是为阅读中的预测寻找有力的、有效的学习场作出的努力。

结合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导读分析发现其指向了以下三条语文要素:一是怎么预测?二是预测有基本方法,三是指向表达。因此,预测方法的探寻就成为了关键。从教材出发,梳理预测的序列性方法,如下:①寻找预测的支点。②建立预测的依据。③审视预测的内容。

4.阅读中的预测策略的课堂实践

通过阅读中的预测学习场的探寻,我们建立了从方法——依据——审视的模式,也实现了从提出预测——验证预测——修正预测的系列环节,这是对阅读中的预测学习场的探索,那么阅读中的预测在落实过程中,该怎样构建学习场?那么,就不得不思考:阅读中的预测如何在课堂上生根、发芽、开花?基于上述问题,笔者作了以下方面的实践:

(1)正视学生的学习起点

中高段的学生在长期的阅读中已经有了阅读积累,因此,教师不可以自欺欺人地把学生当作没有读过这篇文章。所以在之后的再次试教中,我将“读完这段文字,你产生了哪些问题”改成了“当你第一次在读这段文字时,你想问哪些问题?”结果是与之前的教学截然不同,虽然问题只改变了几个字,但是对于学生的已有知识的正视,激发了学生阅读的思考,课堂更加灵动。

(2)激活学生的预测思维

阅读中的预测策略是一种探究式阅读方法,由此进行的猜测与推理是思维

层面的训练,可以解决文本深处的问题。在课堂中,要如何才能真正实现预测思维的激活呢?我认为想象是第一要务,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①连结。在阅读时,引导学生能够提取、连结这些相关的经验和信息,进而与文本产生共鸣,更能从作者那里吸取信息。如果在这过程中,文本能够唤起另一个文本的信息,学生就能用他所熟悉的方式獲得新的信息。

②补充。补充是对文章留白处的填补,如《在柏林》的结尾“车厢一片寂静,静得可怕”,接下去车厢里会发生些什么呢?车厢里的人们会不会说些什么呢?这些都是文章留给学生阅读的空白,意味深长,学生在尝试填补的过程中,其实也就是在根据文本预测下一个故事的情节。

(3)拓宽预测思维的广度

学生能否在阅读中获得丰富的体验,其实跟其自主阅读中思维的广度有关,那么,预测的思维广度将直接影响学生阅读体验的深刻性,笔者致力于从以下两方面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

①篇章预测到整本书预测。课内,我们开展的多是一篇文章的预测,从课题到文章内容到文章结尾到作者意图,而其实,整本书的预测亦是如此,从我们看到书名的那一刻起,就会问:这本书会讲什么?随着阅读内容的增加,学生的预测不断深入,角度更加多元,思维含量不断增加。如:从目录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三个主人公谁有可能有一百条裙子?出示文段,说预测。所以,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预测的支点需要搜寻,而这个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

②文章内容到作者意图。我们在阅读文章时,能看到文章的内容,也能通过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内容,在预测发生时,可以通过一边读一边猜,一点一点揭开文章的面纱,但是作者意图则是整篇文章的内核,文章的灵魂,是需要对文章抽丝剥茧才能明了的。因此,在预测作者意图时,能够调动学生的思维指向,为学生的预测思维注入活泉之水,从而盘活预测,让预测更丰富,角度更宽阔。

(4)落实学生的预测思维

为学生在阅读中能自主运用预测思维,我们作了方法上的准备,文本上的梳理,模式上的架构,那么,最终该如何落实到日常的阅读中呢?读有痕迹,记录下最初的阅读体验,构架阅读中的支脉,分享阅读后的感受,再次落脚提出预测——验证预测——修正预测的系列环节,回归阅读中的预测最终的目的——读有所得。

①批注。阅读中的预测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学生的第一阅读感受,及时记录这一感受,回到最本真的阅读状态,为预测策略的实施提供更好的实施保障。阅读中的感受和思考,会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更多的思考和发现。

②思维导图。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确立预测的支点,然后根据批注、依据问题、依据文章中的矛盾冲突、依据文章中的线索提示等,列出预测的内容。

③成果分享。把阅读体验和阅读思考与不同的人分享,以不同的方式分享,在分享中表达自己的想法,拓宽自己的思维。一个人的分享是你说我听,是一个人智慧的展示;而当一群人分享时,就是一群人智慧的碰撞,会有源源不断的火花碰撞。这是一份宝贵的资源。

三、阅读中的预测架构的多元语文素养

阅读中的预测是诸多阅读策略中的重要一种,它的接地气实践会给学生的阅读方法、阅读能力都带来质的升华,它将带领学生打开一个新的阅读空间,这是一个由文本与思维交织,由点的落地到面的覆盖的过程,它将给学生的语文学习带来崭新的天地。

1.对文本理解从零到有,增强阅读的成就体验。阅读中的预测让学生充分调动来阅读经验,发挥想象,对文本产生来极大的阅读期待,而正是这一阅读期待,让学生能够兴致高昂地继续往下读,一下子拉近来文本与读者的距离。浓厚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对于阅读不再抵触,不再敷衍,阅读变得更加纯粹和享受,不错的阅读体验改善了学生阅读的枯燥之感。

2.从阅读能力到习作能力,追求语文学习全方位的輻射。学生在猜想、验证、再猜想的循坏过程中,其注意力会被持续性的吸引,其判断力会不断得到强化,这不仅能促进学生的阅读理解,也使学生了解到一篇文章是怎样由假设出发,沿着脉络一步步展开的。因此,学习预测策略不单单指向阅读理解力的提升,对学生习作过程中如何选择材料、布局谋篇也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3.从被动接受信息到主动挖掘内涵,建构阅读素养。阅读素养是指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语言书写的能力;能够从各式各样的文章主动建构意义,;能够从阅读中不仅学会阅读,更能通过阅读学习……由此我们发现:阅读中的预测让学生在阅读中建构意义,由被动走向主动,能够自主理解文本,运用预测阅读策略,增强阅读学习,提高阅读参与兴趣。

参考文献

【1】郝勇霞.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生的语文阅读策略[J].学周刊.2013(12).

【2】罗拉·罗伯.中学生阅读策略[M].赵永芬.译.台湾:天卫文化图书有限公司,2013.

猜你喜欢

预测文本教材
无可预测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A卷)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B卷)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不必预测未来,只需把握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