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践行立德树人使命 焕发思政课堂魅力

2021-12-19石义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46期
关键词:树人立德教学活动

石义

摘要:立德树人是素质教育背景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教师应当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进行有效优化,让学生能够在接受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并且在不断突出思政课堂德育价值的同时,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道德与法治学科本身在初中教育阶段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道德与法治学科在德育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必须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育价值,让学生能够在接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更加深刻且全面的认知体验,为价值观念的形成提供保障。本文简单分析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教育要求存在的问题,结合笔者实际教育工作经验,提出了以立德树人为导向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策略供参考。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立德树人;魅力课堂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46-001

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已經无法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推动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改革,应当以立德树人为导向,让学生能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德育成长提供支持。当前许多教师开始尝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要求,但是由于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把握不够充分,导致实际教育效果与其目标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学生在德育方面的成长相对有限。针对这样的教学,千万教师必须不断转变教育思路,真正做到德育为先,将德育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首位,让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得到全面的落实。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立德树人教育存在的不足

(一)教师对立德树人理念研究不够深入

教师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同时也是学生人生路上的引路人,当前许多教师自身对立德树人理念的研究不够深入,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没有真正贯彻和落实立德树人的理念,导致书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德育价值未能得到充分凸显。教师只是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提出了德育的相关内容,却没有真正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状况,这就导致原本充满趣味的道德与法治活动无法凸显德育的作用,德育教学的渗透不够深入和全面,影响到了整体的教学质量。

(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过于功利化

学生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态度极大的影响到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施效果,目前许多学生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接触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过程中,带有较强的功利心,只是强调分数方面的进步,却没有真正考虑到个人素质的成长,这就导致教师开展的德育活动流于形式。此外还有许多学生自身受到家长和教师的影响,对分数的重视程度过高,很容易因为分数的高低而影响到自身的学习状态,由于学生对立德树人的活动不够重视,导致课程的整体教学效果受到较大的影响。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践行立德树人使命的原则

(一)坚持德育为先的原则

想要有效践行立德树人的使命,教师必须坚持德育为先的原则,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能够将德育放在首位,而不是过分强调学生在成绩方面的表现。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德育资源,并且在分析和讲解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同时突出德育的元素,让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道德教育能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教师还应把握好课堂教学流程的合理规划,能够抓住渗透德育的契机,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让每位学生都能够通过学习而不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

每位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同,个性特点方面的表现也各不一样,想要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教师必须坚持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辨认教学思路,让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都能得到充分体现。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做好对教学活动的反馈,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对教学流程作出适当调整,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表达自身的观点和看法,保持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先进性。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践行立德树人使命的策略

(一)在教学过程中树立良好榜样

榜样的作用是无穷无尽的在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是教师应当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充分挖掘道德与法治学科中蕴含的教育资源,并且联系现实生活,让榜样的作用得到有效的放大。这要求教师能够根据大多与法治教学的主要内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在深入的互动讨论过程中,让学生能够树立自己的榜样。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例,教师可以在组织教学活动时为学生介绍抗美援朝的相关故事,让学生了解“最可爱的人”他们的经历,以爱国志愿军为榜样,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在生活和学习中体现爱国情感。

(二)深挖德育内涵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应当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融合,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要求,不仅要重视对理论性内容的分析,同时也要关注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在联系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对实践活动形式作出合理优化,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在参与实践的同时获得更加深刻的认知体验。教师需要把握好教学节奏,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能够根据学生的成长状况,对实践流程进行有效优化,为学生预留充分的自主空间,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加深对理论性知识的理解,让实践成为检验知识观点的重要工具,确保学生在参与实践的同时加深德育体验。

总结

综上所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践行立德树人的使命,这是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焕发思政课堂魅力的必然要求。作为新时代教育工作者,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转变自身的教学思路,在对知识观点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能够通过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能够在接触知识的过程中全面的了解德育的内容和主题。教师应当联系教学内容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并且在生活中开展与德育相关的实践活动,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进行深入的思考,为学生的道德品质发展提供良好保障。

参考文献

[1]范美琴.立德树人视域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与美育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J].考试周刊,2021(67):130-132.

[2]陈林涛.立德树人教育的渗透——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为例[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10):142-143.

[3]李亚刚.强化认同意识 落实立德树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思考[J].读写算,2021(04):43-44.

猜你喜欢

树人立德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用关怀实现学校立德树人的使命
又是开学季,再聊“树人班”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