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群众文化舞蹈创作与编导思路分析

2021-12-19徐茜

安家(校外教育) 2021年54期
关键词:舞蹈创作文化素养群众文化

摘要:随着我国民族文化素质的逐步提高,群众对于群众舞蹈的实践、创作和编排的兴趣逐渐增加,从而也促进了我国群众文化水平的提高。基于此,本文以大众文化舞蹈创作和编导理念为研究重点,分析群众文化舞蹈创作与编导的思路,旨在为促进中国大众文化的发展提供实践经验。

关键词:群众文化,舞蹈创作,编导思路,文化素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从而人们对于文化需求也不断增加,尤其是在现代传媒水平不断发展的当前,新业态的出现在不断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群众文化舞蹈作为群众文化需求的重要部分,如何充分适应发展需要,并能起到有效的引到作用,让群众文化更加充分展现新时代的特点,传播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文化精神,是编导工作者所应当探讨的。

一、当今群众舞蹈创作与编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大众文化舞蹈有着较为深厚的群众基础,但是由于参与者的多样性,文化环境的多样性,以及编导能力和理念的多样性,导致当前的群众舞蹈创作与编导依然存在着很多不足。

(一)群众舞者基本功不高

由于大众文化舞蹈演员都是普通群众,这些舞者几乎没有舞蹈技巧。此外,大多数群众舞蹈演员都是中老年人,很少有人接受过音乐和形体上的特殊训练,所以舞者的舞蹈动作水平和接受程度存在差异。这也是大众文化舞蹈创新与编舞的一大挑战。[1]在大众文化和舞蹈的指导下,什么样的题材、如何配合音乐、如何使用舞蹈、如何进行教学,都是大众文化舞蹈工作中面临的关键问题。

(二)对编导重视程度不高

大众文化编舞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大众文化舞蹈创作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运用不同的身体语言,塑造舞蹈形象,才能展现出舞蹈的魅力。在编舞的舞台上,编舞需要运用舞者的身体和情感表达来完成一项工作,这是非常枯燥和困难的。然而,由于普通民众文化素质的不均衡,以及幕后引导工作的开展,社会大众很少有机会看到编导工作的全过程,缺乏对编导工作的认识,从而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力不足。

(三)舞蹈表现力不足

群众文化舞蹈之所以受到群眾的喜爱和欢迎,是因为它能正确地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真情实感,从而感动人们的心灵,产生群众精神上的共鸣。从实际情况看,大众文化舞蹈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健身娱乐的目的,并将这些目标转化为习惯,这也是大众文化和舞蹈的独特诉求。

二、群众文化舞蹈创作与编导的新思路

根据当前群众舞蹈创作与编导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时代特点和大众需求,在实际工作中,就有必要进行相应的改善,与时俱进,以新思路探索新出路。

(一)根据受众群体实际情况编排舞蹈

因为大众文化舞蹈的观众是普通人,大众文化和舞蹈的工作必须能够结合群众的生活,贯彻人民的思想,分析人们的生活背景和审美水平来创造。在选择题材时,我们也应该选择被广泛接受和熟知的内容。这就是为什么广场舞音乐是一首流行歌曲,它可以进一步激发人们的兴趣。

(二)科学选择舞蹈音乐

如果说肢体语言是大众文化舞蹈的核心,音乐是大众文化舞蹈的灵魂。大众文化舞蹈伴奏音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元素。好音乐的结合不仅可以锦上添花,提高视听感受,还可以调动广大舞者的心情,使舞蹈更具激情。一方面,大众文化和舞蹈音乐需要选择具有时代感和与大众美学相契合的作品的音乐;另一方面,必须保证音乐节奏与舞蹈的和谐,才能创造出更优秀的大众文化和舞蹈作品。无论是现代音乐还是古典音乐,重音乐、轻音乐、优美音乐、悲伤音乐等等,都需要保护时代的和谐。

(三)舞蹈动作设计要与实际相符

大众文化舞蹈演员和专业舞蹈演员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群众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身于群众文化舞蹈训练。大众文化舞蹈作为一种社会娱乐活动,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大众文化舞蹈并非都来自健身、休闲和娱乐的目的。因此,有必要充分考虑群众的文化需求。

三、激发人们的舞蹈兴趣

在传播渠道多元化的当前,人们很容易接触到更多的文化形式,从而也形成了更为广泛的传播效果。群众文化舞蹈作为以群众为基础且又服务与群众的文化内容,其本身就有极其重要的社会担当。要让群众文化舞蹈更好地发挥作用,就必须从人民群众的兴趣出发,创作出群众感兴趣的作品。

(一)掌握好群众舞蹈创编方法

群众舞蹈作品优秀与否取决于编导的创编,而在当今新时期的多元文化环境下,时代性、艺术性和普及性是群众舞蹈创编的几个要点。

1.要保持群众舞蹈创编的时代性。群众舞蹈是来自日常生活,在原有的元素中提炼加工,表现人民生活的大众文化。因此,群众舞蹈必须要和时代主流精神相适应,紧贴时代脉搏,与现代经济文化发展的脚步适应,弘扬主流社会精种,从而真正去表达人民群众的朴素情感,赢得广大群众欢迎和喜爱。

2.要体现群众舞蹈创编的艺术性。群众舞蹈一定也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又要通过艺术性的提炼和创新,而又不被生活中的简单的动作所制约,我们应该将生活的经典的、有代表性的内容提炼加工成艺术品,这样作品才能有生命力。

3.要注意群众舞蹈创编的大众性。群众舞蹈具有“非职业舞蹈”性质,更加贴近现实生活。与现实生活联系更广、更密、更深人。来自社会各行各的参与者,使群众舞蹈真实地表现基层群众生活、情绪、内容和最朴实情感的特点。群众舞蹈创编既要做到保持群众舞蹈中源于生活、源于群众、源于基层、便于传统的特性,在编排中又不能脱离实际生活,体现群众舞蹈所特有的大众及娱乐性。

(二)群众舞蹈表现内容、意义和形式上的新突破

过去由于社会环境和条件的限制,传统群众舞蹈在表现内容、形式上较为狭窄,但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群众舞蹈创编也根据时代发展在各方面有了很大的创新突破,表现的内容、范围不断扩大、表演形式不断增加。

1.群众舞蹈对象及意义

不同职业特征有着不同的内容。军队、医院、学校、企业、社区等部门的文化建设已经成为社会整体文化发展的重要方面。因此,群众舞蹈的创编应把行业精神、文化建设内容作为重要主线,根据面对行业特点、对象特点、创编具有行业各自鲜明特点以及有教育意义的、正能量的群众舞蹈。使行业形象与精神面貌通过艺术活动得以凸显,让舞蹈内容具有艺术表演、健身、娱乐、宣传等多元形态,增强各行业凝聚力和号召力。

2.群众舞蹈内容及形式

现代社会我们的生活都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多元化特点,因此传承、创新是主旨:

(1)传承传统文化,进一步挖掘民俗、民间的传统元素。如当地民间故事、民俗小吃、景点故居、非遗文化都是我们表现的内容。如本人创编的我们陇西的《威远钟声》《柳毅传书》《黄芪花开》《李满天下》《龙女牧羊》《陇西的那碗担担面》《龙宫琴韵》《故郡悠悠情》等原创舞蹈都是体现了当地文化,这些内容无疑通过舞蹈的形式让全社会了解了当地文化,向外界宣传了陇西。

(2)现代科技元素、增强时代气息,也是现代舞蹈创编的新思路。[2]舞蹈创编也要紧握时代脉搏这一特点,将最具活力、最有现代气息的的作品呈现出来,体现其创新思维和生机勃勃的活力,从而向人们传达正能量,起到了教育作用。

(3)舞蹈作品传播渠道丰富多样。快闪、抖音、微信、链接等的使用让我们第一时间能将我们的作品传播出去、同时也能看到其他同行、老师的丰富内容,起到了互相学习共同促进的高效作用。

在新的社会条件和文化意识下,我们要做到深入发扬民族地方特色、挖掘原生态的民族和民间生活与文化素材,使民俗、民间的舞蹈元素与现代生活、文化传承的有机结合。舞蹈作品的创编,就是较好地把握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关系,还有中西合璧舞蹈语汇的穿插。既有朴素的民族地方气息,又贴近现代生活,做到对象、内容、形式上的多元化。

(三)群眾舞蹈作品在辅助功能上的发展

舞蹈作品的辅助功能是舞蹈表演效果的必不可少的内容。现由于科技发展,群众舞蹈在舞台表现手段的选择和发展上具备了更大的空间.因此,这也是舞蹈作品更加能够出彩的方面,也是群众舞蹈创编考虑的重要因素。

1.服装。以前服装总是工艺简单、面料及色彩单一。现在不管是蕾丝、亚麻、真丝、纯棉等面料都能在舞台上见到,或者是直接带灯的服饰、可亮可暗。甚至一件白色服装、运用不同色彩的灯光的变化去让服饰产生变化。服装的装饰性、实用性、科技性都有所展示,让人们眼前一亮,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灯光。由于条件限制,过去的舞蹈灯光也是种类、作用单一,都没有细化和重视。但在高科技发展的当今社会,群众舞蹈的创编中,如果要达到很好的效果,必须充分考虑运用LED、5D等光电技术,这样对舞蹈内容表现有助推作用,此时灯光在群众舞蹈中的作用会是画龙点睛的作用。如:利用灯光、影像的变化去表现时空、景物变幻效果;还有多媒体光影技术介入时运用音乐与光影结合、光影变幻、光影与演员动作结合,使舞蹈内容表现不再局限于单纯肢体动作构成的视觉形象,而是在多媒体技术的多元化介入,从而在综合功能运用中创造具有虚拟空间、虚实交替、视听交错、音画互动的效果.这些不仅增加了舞蹈的表现力,也可以提高舞蹈内容向观众表达的效果最大化。

3.道具。过去群众舞蹈由于演员的技术、自身条件及思路的局限,通常只适用一般的道具且种类很少。我们应该解决使用什么道具的问题、如何使用的问题。而在现代群众舞蹈中大胆的运用自行车、椅子、木板、威亚以及大型道具。如:当代舞直接将自行车直接推上舞台,且推着、举着、抬着等等只要是出彩并且能为舞蹈作品本身服务,都可以。大大提高了舞蹈的可视性,满足了观众的需求。

4.化妆。传统的化妆设计上就是很单纯的胭脂、眉毛、口红、粉等。在现代社会中,多元化文化影响着舞蹈编排。舞蹈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装扮也在保持舞蹈形象特征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借鉴多种艺术形式、手段来展示。达到了更加形象直观地效果,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群众舞蹈作为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丰富文化活动、满足群众精神需求的重要形式。然而,群众舞蹈创作和编舞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重点论述了群众舞蹈的创新与指导思想,包括观众的实际情况、舞蹈音乐的理性选择、舞动设计的实用性、激发舞蹈兴趣等阐述了观点。作为我们群众文化工作者应该与时俱进,走进人民中间,掌握多元化相关知识。创作出高质量的舞蹈作品,为促进中国群众文化的发展做出自己微薄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董楠楠.浅谈创新新基层群众文化舞蹈创作[J].戏剧之家,2016(03):113.

[2]宋林林.群众文化舞蹈创作浅析[J].戏剧之家,2016(20):145.

作者简介:徐茜(1978年2月-),女,汉族,中共党员,甘肃陇西人,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学研究生,甘肃省陇西县文化馆,副研究馆员,陇西县第九届政协委员,甘肃省舞蹈家协会会员,定西市舞蹈家协会副秘书长,陇西县舞蹈家协会副主席,主要负责大型晚会策划,编导。

猜你喜欢

舞蹈创作文化素养群众文化
音乐表现手段对舞蹈作品创作的作用
浅议舞蹈中的想象力
关于当前群众文化工作的冷思考
浅论基层群众文化紧跟时代步伐
浅谈音乐课堂教学对学生的文化素养的提升
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相关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