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班通+教学通2.0”背景下小学数学趣味教学策略研究
2021-12-19廖芙熔
廖芙熔
摘要:把“班班通+教学通2.0”的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为学生创造好的学习氛围,为师生數学课堂教学架设一座“和谐高效思维对话”桥梁。通过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优化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认知、应用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班班通 小学数学 趣味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可见兴趣在求知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信息技术中课件色彩鲜艳,图文并茂、生动形象,能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使枯燥的数学问题趣味化,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班班通+教学通2.0”的目标是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日常教学的有效整合,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而“班班通+教学通2.0”的多媒体教室配置方案,要求教师能够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促进教学形式的灵活多样,教学过程的优化组合,以它特有的优势拓宽学生获取知识渠道,开阔学生的视野,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创新教育,创育新之人。
一、利用班班通的直观性,吸引学生导入课题
小学阶段由于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初始阶段,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和理解往往还不全面,传统应试化教学模式的实施从某方面呢来讲,对学生全面化发展目标的实现造成了巨大阻碍。相比其它现代化教育教学工具,集“声、色、图、文”于一体的班班通以其直观形象、新颖生动的特点,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推动学生全面化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某方面来讲,为改善当前教育教学现状,强化学生感知能力以及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是现阶段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为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育工作者在“板书设计”时需充分利用“班班通”,通过收集学生所学内容的“媒体资源”,掌握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并在秉承着“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原则下开展课程教学工作,真正做到“寓教于乐”。例如作为小学阶段的重点和难点课程,在讲解《鸡兔同笼》时,数学教师可通过利用多媒体设备教学的直观性特点,将课程教学内容直观化地呈现在学生面前,由此在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基础上,将原本抽象的内容具象化的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使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去探索、学习。
二、运用班班通教学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兴趣易激发又易减退的特点,利用班班通进行教学,把教材中单调的文字知识,通过文、声、图相结合的多媒体方式,形象、具体、生动、逼真的展示出来,可以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保持其兴趣的持久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愿的接受语言知识信息。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可以自己制作课件,更可以利用互联网搜集网上的资源,直接进入网站,以生动形象的声像、图像展示的教学内容,教师在讲解时辅以多媒体,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丰富多彩,既丰富了课堂内容,营造了良好的气氛,又创设了语言环境,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并培养了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
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中,合理、恰当、科学的运用班班通提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学生的创造思维,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同时“班班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授课水平,加速了教师的教学理念与自身知识结构的更新,为学生创造了好的学习氛围,更提高了“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的教学效率。我们是“班班通”的受益者,我们将更好的将它利用起来,并逐步完善它。
参考文献
1、朱幕菊 《走进新课程——与实施者对话》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2、何克航 《关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思考》 2001
(课题编号:GZSX2020-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