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万花筒

2021-12-19李根

少年文艺·我爱写作文 2021年12期
关键词:李亮万花筒棱柱

李根

按照计划,今天要上习作课。可是,还没等我开口就隐约听见有学生在长吁短叹。看来,学生们还是一如既往害怕写作文。

正当我准备在黑板上写下今天的授课主题时,讲台上“躺着”的万花筒引起了我的注意。随即,我写下了“万花筒”三个字,顺手从讲堂上拿起了那个万花筒。

刚刚还一副垂头丧气样的张晓明率先来了精神,他紧盯着我手中的万花筒,嘴里还一个劲儿嘟囔着,显着异常兴奋。前些天正是因为这个万花筒,搅得课堂不得安宁,所以才被数学老师收上来代为保管。而刚刚还在长吁短叹的其他学生似乎也被眼前的“焦点”所吸引,个个脸上有了好奇和雀跃,一扫刚刚被习作任务笼罩的阴霾。坐在第一排的王晓婷还使劲探着脖子,企图一窥究竟。

见大家都来了兴致,是时候轮到我“表演”了。高举着万花筒,我不紧不慢地说:“这个东西叫万花筒,你们都听说过吧?”“哈哈哈……”底下一片哄笑。“何止听说过,我还玩过呢。对着里面看,会看到各种颜色的图案,非常漂亮。”张晓明终于抢到了发言机会。李亮更是跃跃欲试,“其实,万花筒的原理很简单,就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将有鲜艳颜色的实物放在圆筒的一端,圆筒中间放置三棱镜,另一端用开孔的玻璃密封,从小孔中就能看到里面对称的美丽图像。”

“看来你不仅会玩万花筒,而且还做了深入研究,真了不起。”我朝着李亮竖起了大拇指。

“万花筒可真神奇。”我向同学们仔细展示手中的万花筒,“不过万花筒可是个老物件了,老师以前上学的时候就流行了,现在还能买到不容易啊!”“李老师,你有所不知。”陈锋站起来说,“这只万花筒可不是买的哦,是李小萌做的。”

“什么?手工制作的?我不相信!”我故意这么说。

李小萌站了起来,略带些激动地说:“李老师,这只万花筒确实是我制作的,用的是劳技教材里的材料,是上周劳技课上老师指导完成的。”“做的跟买的一样,你的技术可不得了。”听了我的评价,李小萌满意地坐了下去。“李老师,我也做了一个万花筒,明天我一准带来给您看看。”“我也是。”“我也是。”……大家在老师面前展现自我的热情高涨。

“没带来没关系,谁能给我介绍一下制作流程?我回去也想制作一个,明天咱们比一比,看谁做得好。”我算是向同学们发起了挑战。教室里的气氛一下子被点燃了。“李老师,我先来介绍吧!”李小萌第一个站起来,她推了推眼镜,胸有成竹,“想要制作万花筒,首先材料得准备齐全。玻璃镜片三块、硬纸板一张、胶带一卷、彩纸几张、黑纸一张、透明塑料纸一张,还有剪刀、美工刀各一把,防护手套一副,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接着,戴好防护手套,用胶带将三面镜片两两相接,粘成一个三棱柱。然后,用透明塑料纸将柱体一端封闭,用硬纸板将三棱柱包住。最后,从开口的一端放入剪好的彩纸碎屑,然后将开口端用黑纸封好,中间再剪一个观察孔,这样一个简易的万花筒就做好了。”

“从制作好的万花筒观察孔看过去,就能看到里面的彩色碎屑在光的反射作用下形成的美丽图像。如果转动万花筒,让彩色碎屑在里面充分混合,呈现出来的图像会更美丽,有趣极了。”陈锋站起来补充。

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大家将万花筒的制作和使用过程介绍得细致入微。

“你们看,这不就是生活习作嘛!聊了这么久,其实我们是借着万花筒上了一节生动的生活习作课。”我开始总结。

“原来,这是个‘生活万花筒’呀!李老师是在‘套路’我们!”李亮冷不丁地冒出了一句。

“哈哈哈……”教室里响起了同学们爽朗的笑声。

学生习作:神奇的万花筒

我有一个神奇的万花筒。

五(9)班 赵维薇

提到这个万花筒,我可有一肚子话要说。它源自李老师在作文课上的一次“无心插柳”。李老师手上不停翻动着的万花筒,引得同学们伸长脖子看得入了迷。我也决心做一个屬于自己的纯手工万花筒。按照课上同学们的步骤分享和李老师的指导,我准备好了五颜六色的小纸片、三块长方形镜片、一张硬卡纸、一块透明纸片、一瓶胶水……这些材料堆满了我的书桌。

心动不如行动。首先,我将三块镜片呈三棱柱状摆放好。然后,又将硬卡纸卷成一个小筒套在三棱柱镜子上,并用胶水粘牢。紧接着,我用透明纸片封住小筒的一端,将剪好的彩色纸片从另一端放进去。最后,我又将这一端用透明纸片封住,一个简易的万花筒就大功告成了。看着亲手制作的万花筒,我激动万分。为了不显单调,我还在筒身上增加了一些装饰。加上这个小创意,万花筒果然变得更好看了。

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万花筒,摇了又摇,晃了又晃,往眼前一放,哇!五颜六色的小纸片在镜片的折射下可真好看。这个像小公主,那个像小象,每摇晃一下都有不同的美景呈现,让人目不暇接。

小小的万花筒,给我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无尽的乐趣。

发稿/丁爱芳

猜你喜欢

李亮万花筒棱柱
最大万花筒
改天请你喝酒
白磷燃烧实验的改进
自制缤纷万花筒
纯位移线弹性方程Locking-Free非协调三棱柱单元的构造分析
立足概念,注重推理——以棱柱为例
从唐诗看“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理论之失
必修1复习测试题一
万花筒
基于AT89C52单片机的三棱柱旋转黑板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