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先行组织者”策略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021-12-19詹陈一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生产力高中政治

詹陈一

[摘   要]“先行组织者”是奥苏贝尔基于有意义学习提出的重要概念,将其运用到教学中对学生的知识整合协调与学习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文章以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1中的《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为例,对“先行组织者”策略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究。

[关键词]“先行组织者”;高中政治;生产力;生产关系

[中圖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34-0030-02

一、“先行组织者”简介

“先行组织者”是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基于有意义学习提出的重要概念,是指在进行学习任务之前呈现一种引导性材料,这种材料相较于学习任务本身具有更高的概括性、综合性,并且能够与学生的原有认知相联系,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与理解。“先行组织者”可分为“陈述性组织者”和“比较性组织者”,“陈述性组织者”是一种概括性较强的上位学习,“比较性组织者”是一种增强新旧知识可辨别性的辨别学习。

本文主要分析研究了“陈述性组织者”在具体教学中的应用,即在教学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1中的《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之前对生产力、生产关系这两个概念进行讲解。

二、“先行组织者”策略在本课中的应用

1.呈现并讲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概念,并与学生原有的观念相联系

在对《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的内容进行讲授之前,需向学生讲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概念。教师在讲解概念时要注意从学生能够理解的事物、学生原有的知识内容与观念出发,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搭建桥梁。

生产力即物质资料的生产能力,由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三要素组成。

在讲解劳动者这一概念时,教师可以先展示人类演进的图片,然后向学生介绍由猿人到智人再到现代人的发展过程,让学生了解劳动者(人)的阶段性特点,进一步加深对“劳动者素质对生产力具有极大的影响作用”的理解,以形成对劳动者这一概念的认知。

在讲解劳动对象这一概念时,教师可以通过对比古今劳动对象的方式,向学生展示随着社会的发展,劳动对象的范围与种类不断扩大,过去以传统的自然物为主(树木、动植物、棉花等),现代社会在此基础上增添了诸如海底资源、深层矿产、新能源等。让学生可以基于自己的已有认知来对劳动对象这一概念进行理解。

在讲解劳动工具这一概念时,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或小视频,向学生展示从古至今生产工具的发展变化:从石器到金属工具到铁制农具再到现代机器。

生产关系即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关系,由所有制关系(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生产中人与人的地位与相互关系、产品分配关系三要素组成。

在讲解生产关系这一概念时,教师可以以“班集体”这一概念为例,通过向学生提问的方式来帮助学生从自身熟悉的“班集体”来理解生产关系的概念及其三要素,具体设问有:在班级中同学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班级的物品、赢得的奖项归谁所有?……

2.结合教材内容举例说明以上概念,引导学生描述原始社会的特征

结合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1中第1到第2页的文字和图片,可以总结出原始社会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劳动者主要采集天然食物与从事简单生产,体现出劳动者素质低下、掌握技能少;劳动对象仅限于石头、树木、野兽等,以原始的自然物为主;劳动资料(生产工具)以石制的简陋工具为主。整体而言,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低下。

总结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状况: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财产为公共财产;生产中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为平等互助、自然分工;产品分配关系为平均分配。整体而言,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是为适应当时低下的生产力而存在的。

3.以前面总结的原始社会的特征为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其他社会形态的特征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用表格的形式帮助学生完成任务,并引导学生对各种社会形态进行横向比较,以方便学生全面把握社会形态的特征。

4.引导学生根据教材文本分析各个社会形态解体的原因,得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结论

教师以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1中第3页最上方的一段文字作为学习文本,带领学生认真研读,并以流程图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的大力发展导致原始社会中的生产关系解体这一逻辑。即生产工具的改进(耐用、效率高的金属工具的出现)—促进生产力的大发展—人们可以通过个体劳动满足自己的生存需要—生产资料归家庭私有(生产工具、牲畜)—土地归家庭私有—确立私有制—贫富分化加剧—原始社会解体。

教师鼓励学生以此研究方式为例,结合教材文本自主探究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解体的原因,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的理论逻辑。

三、“先行组织者”策略在教学应用的意义

1.契合新教材中的理论逻辑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一课具体描述了从原始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形态更替,教材内容是围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展开的。

在整节课的教材内容编排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的逻辑体现得十分清晰明确。教材中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容都具有明确的结构体系,对每种社会形态的描述都是从介绍生产力状况和生产关系状况两方面进行的,而每一种社会形态的解体也都是从生产力进步的角度来描述的。

教材内容的逻辑虽然体现得十分清晰明确,但是对于刚接触高中政治的高一新生而言仍具有较大的理解难度,甚至在全课授课结束后有学生仍无法理解何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何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最终沦为机械记忆,这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故笔者在教学本课正文内容之前,先呈现“生产力”“生产关系”两个“先行组织者”,并进行细致讲解,让学生在头脑中先行构建关于这两个概念的认知体系,以便其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达到“描述不同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揭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的教学要求。

2.着眼新课改“教”与“学”的实践逻辑

在新课改、新课标、新教材出台的背景下,高中政治学科更加强调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更加强调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教育,课程内容编写更加具有逻辑性、结构性、综合性,这无疑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传统的高中政治教学更多的则是知识、概念、原理的堆砌,对知识的深度理解、知识体系的构建、应用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则有明显不足。在新课标下,一线教师都要思考高中政治应如何教、学生应如何学的问题。经过不断研究,教育界提出了议题式教学、框架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本文所研究的“先行组织者”策略也是基于此进行的教学思考与尝试,力图为高中政治教学提供一种有效思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在本节课的具体教学中,在呈现并讲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两个概念时,教师应以学生原有的知识观念为基础,以避免“先行组织者”难以进行“先行组织”,甚至成为学生学习的阻碍者。

教師在讲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两个概念之后,可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原始社会的特征来对上述概念进行深度学习,使学生能认知并理解社会形态更替的理论逻辑,从而高质量地达到新课标的内容要求,并在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四、后记

应用“先行组织者”策略对教师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内容的理论逻辑和新课改下“教”与“学”的实践逻辑,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深度思考,要不断反问自己“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是怎样的”,必要时还可通过课前问卷、个别谈话等方式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原有观念,从而为“先行组织者”策略的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   参   考   文   献   ]

[1]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三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

[2]  康静萍,胡德龙,封福育.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三版)[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18.

[3]  李明远.“先行组织者”及其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3(19):24-25.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生产力高中政治
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必要性
来不及生产力
浅谈良性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应投资于教育以提升生产力
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生活化策略分析
浅析如何打造高中政治简约课堂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多媒体手段的有效应用
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错题管理”研究
高中政治互动教学有效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