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全球化”背景下数字出版编辑的融合发展素养研究

2021-12-18汪于祺周俊华

大学·社会科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国际视野数字出版融合发展

汪于祺 周俊华

摘  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余年来,我国出版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规模持续提升,人才始终是驱动其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和首要资源。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数字出版融合发展在改变出版形态和流程的同时,对编辑人才提出了更高、更新、更全面的要求。对外开放和交流的不断深入给出版行业和从业人员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基于新全球化的背景,面对科技进步下的产业变革和数字阅读时代的读者需求,我国数字出版编辑融合发展素养的培养应深入盘点数字出版市场和人才现状,针对不同类型人才制定有针对性的发展方案,以期提升数字出版编辑整体队伍的业务全能力、动态能力、创新能力,注重国际视野的塑造。

关键词:数字出版;融合发展;数字编辑;国际视野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41-0085-04

一、研究背景

(一)“全球化”与“逆全球化”

2005年,托马斯·弗里德曼出版的《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将全球化划分为三段进程:全球化1.0——1492—1800年,以国家和政府为主要动力来源的国家间全球化为主,世界从“大型”缩至“中型”;全球化2.0——1800—2000年,以引领全球融合的跨国企业为主要动力来源的跨国公司的全球化为主,并具体分为“运输成本的下降”和“通信成本的下降”两个半段,世界从“中型”缩至“小型”;全球化3.0——千禧年至今,以个人动力为主的个体间合作全球化,世界从“小型”缩至“极小型”。《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成书之后的十多年间,得益于信息技术等的不断革新,世界各地信息连通和全球化发展得以促进,却也使全球化进程中遭遇的各种问题更加突出。

2020年5月12日,在由中国发展论坛召开的第四期国际经济形势分析网络视频会上,围绕“疫情后的国际格局化与全球化未来”,弗里德曼认为“经济学家对与全球化的定义过于狭隘,他们关注资本和贸易的流动,而全球化远不止于此”。他认为,全球化的真正内涵应在于国家、企业和个人都有能力在全球范围内展开行动[1]。

在与逆全球化不断博弈的过程中,全球化仍将继续,且需要新思维。科学进步和技术革新为新全球化带来无限的发展潜力,基于新全球化背景的文化尤为重要。放眼文化全球化的视野,以科技进步为动力的文化建设必不可少。在我国,数字出版大有可为,且应有所作为。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应基于用户数字阅读习惯的培养和数字出版消费氛围的塑造,实现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互利互补,降低行业内耗,实现转型升级。出版产业转型升级,基于内容核心,不仅是形式、流程、质量的提升,也是更加现代化、更加科技性的提升。其转型升级与编辑的主体作用密切相关。因此,需要不断加强数字出版编辑融合发展素养的培养力度和有效性、持续性。

(二)我国数字出版蓬勃发展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2018—2019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显示,我国2018年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达8330.78亿元,较2017年增长17.8%,其中移动出版(包含移动阅读、移动音乐、移动游戏)和在线教育收入分别达2007.4亿元和1330亿元,构成数字出版的两大支柱性板块[2]。广义的数字(网络)出版是指“有资质的企业或个人生产制作及发行以数字文件为内容载体的公开出版物”。根据2016年《网络出版服务管理规定》,网络出版物是指“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提供的,具有编辑、制作、加工等出版特征的数字化作品”[3]。而狭义的数字出版则指以文字、图片等为主要内容的数字阅读产品,涵盖面向个体终端的网络文学、数字出版电子书、数字报刊等,以及面向企业或教育机构的在线图书馆、电子数据库等[4]。

数字出版蓬勃发展的时代,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与数字技术的日臻成熟,多种媒体形态共生共存、相互交融的融合发展已然成为新常态,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已经从展开融合进入深度融合发展阶段。在深度融合的出版时代,数字出版编辑只有不断更新理念、培养创新思维、全面提升相关素养并主动参与融合出版实践,才能适应时代要求并有所作為。

本文所指的数字出版编辑,主要指在图书、杂志、报纸等传统出版业转型升级的基础上,进行媒体融合发展探索和实践的编辑。基于此类编辑融合发展素养的背景和现状,结合需求,本研究进行发展和培养的相关探析。

二、数字出版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

相对于纸质图书的“传统”出版,数字出版是新型的出版形式,但今天的数字出版也会成为未来的“传统”出版。数字出版编辑在日新月异的出版变革中,其工作从性质、内容、特点、任务到理论、实践均发生变化,面临着科技性、时代性、需求侧的融合发展素养要求。

(一)科技进步带动数字出版转型升级

自2019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放5G牌照,标志着我国正式步入5G商用时代,5G基础设施进入快速而高效的建设阶段。2020年11月,我国已建成约70万个5G基站,并连接超过1.8亿个终端。5G的进一步普及和更广泛应用将为出版融合发展和持续创新提供广阔空间,为出版产业在出版理念、出版流程、出版形态、出版结构、出版运营等方面带来重大变化,引领数字出版产业的扩大与升级。一方面,从广泛覆盖的横向影响而言,根据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数量已达9.8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70.4%[5]。而在5G时代,发力于科技端的新基建大发展,将为经济社会提供重要的底层支持。包含数字出版在内的互联网相关产业基于超过9亿网民的庞大市场,也将呈现全新的蓬勃发展态势。另一方面,从产业发展的纵向影响而言,充满技术革新、思维迭代和内容演变的5G时代,将极大提升信息的功效效率和传递能力,并为“3R”技术(VR、AR、MR)技术融入出版带来更多可能性和广阔前景。5G时代为出版深度融合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和新调整,对数字出版编辑的融合发展素养也提出更多富有科技性的要求。

(二)新全球化带来文化交流加深需求

从2005年弗里德曼的《世界是平的》阐释日益提升的全球性互联互通,到今天“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的不断博弈,纵使全球贸易量大幅下滑,各国在物理意义上的接触有所下降,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依然在不断增加和延展,而这样的文化融通也是不同文化类型和社会背景的国家间交流的必需因素和重要沟通因素[6]。

高科技、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对未来经济发展的作用将会更加显著。数字出版的对外交流,对我国在面临新的世界格局和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起到重要的作用,也给数字出版编辑的融合发展素养提出富有时代性的要求。

(三)数字阅读促进读者更高要求

我国的数字阅读行业以文学小说内容呈现为代表,伴随互联网产业发展,一路成长和探索,并不断成熟。从1994年,中国实现全功能连接互联网,“水木清华”“榕树下”等网站相继建立的萌芽期,到网络小说快速发展的探索期,以及进入移动网络出现和智能化手机普及时期的成熟期,再到以IP为核心,内容价值迎来变现良机的发展期,进而在2018年之后,迈入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融合趋势下的融合期。今天的数字阅读产业,受到政策、经济、社会和技术的全方位推动,国民数字化阅读接触率稳步上升。这给数字出版提出了内容供给质量和数量的要求,也对数字出版编辑的融合发展素养提出了需求侧的要求。

三、数字出版编辑人才培养的研究现状

出版事业的发展和出版产业的扩大,与相关学科建设所提供的专业和人才支持息息相关。数字出版的提质增效,不仅需要来自高校和科研院所提供的研究成果和人才培养,还应结合出版人才市场现状,深入挖掘数字出版人才需求,就实际情况分别进行分析。

(一)针对人才不符合要求,进行专长调整——传统文字编辑的融合发展素养培养

随着技术进步为出版产业带来的多維度变革,编辑的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工作性质发生了改变。一些在出版行业从业时间较长的资深文字编辑,可能不能很好地适应数字出版时代的人才需求。这些编辑对新媒体内容的选题能力、制作能力、质量把控力以及相应技术掌握程度上则相对薄弱。为避免使此类编辑人才的“核心竞争力”转化为“核心刚性”,应对其进行数字出版融合发展的专题培养,进行人才的引导、协助和训练,并通过融合出版项目等各种实践方式,提升资深文字编辑的数字出版职能认知和数字出版综合素养,使其深厚的传统编辑功底能够在数字出版时代得以兼容和应用。

(二)针对人才不足,着眼人才培育——青年编辑的数字出版综合能力提升

数字出版时代,以内容生产为主的出版业面临着知识生产的规模效应不断凸显以及读者需求更加多元化、个性化和差异化的问题。针对于此,应根据数字出版融合发展的需求,以培养相适应的数字出版人才为重点,特别应对青年编辑进行有针对性的继续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且应与时俱进,在兼顾基本功锤炼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有针对性的数字出版培训,在培训内容设置和形式设置上更符合行业现状、岗位需求,着眼于行业的未来变革,提升继续教育的有效性、实用性和前瞻性。

(三)针对人才缺口,布局人才引进——出版传媒专业人才培养

融合媒介环境下,出版传媒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变化。媒体融合和出版融合的纵向延伸,需要与之契合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出版传媒产业是应用型文化产业,出版传媒教育也应以人才需求为导向。我国高等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为出版产业提供人才培养的长期保障,而来自行业的实际需求也对我国的出版传媒教育在多元化的师资建设、培养层次、学科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产学研结合等方面都提出了需要顺势而为的要求。因此,我国的出版传媒教育需要根据行业现状和具体岗位对人才的需求,进行师资团队的融合发展培养、多元化培养层次的科学统筹、出版学科的建设与完善、多元化教学内容融合创新的持续推动以及多元化的教学模式的探索和运用,并与出版传媒企业等进行更具实践性、长效性的产学研结合,从而为构建人才网络,培养和创新发展出版传媒人才提供有效支持。

(四)针对人才流失,完善配套政策——数字出版编辑人才制度环境建设

技术变革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但出版产业核心仍在于内容,核心竞争力仍在于人才,而并非技术。编辑人才的数字综合素养更是关键所在。在对数字出版编辑人才提出更全新岗位要求的同时,应当注重人才引进和培养的长效机制和相应的政策支持,建设人才发展所需的制度环境。相应的职业资格考试和职称评定是制度环境的一部分。除在出版资格考试中融入数字出版相应内容,有关数字编辑的资格认定和职称评审也在不断完善。

由此可见,数字出版编辑人才的培养,应首先对人才市场进行盘点,对于具体的人才需求进行分析,进而针对不同类别的人才现状制定不同的发展和培养方案。高等院校对出版传媒专业的人才培养,行业主管部门在职称评定等方面的制度保障,行业协会和出版单位在继续教育方面内容和形式的完善,以及用人单位根据编辑不同类型和业务基础的针对性在职培训,都将对数字编辑人才建设形成有效助推。

四、数字出版编辑人才融合发展素养培养

创新应作为第一驱动力,推动出版产业转型升级。数字出版编辑人才的培养,应体现鲜明的时代性,着眼于国家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要求,适应出版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转型升级的新需要;且应以需求为导向制定发展培养方案,助力编辑出版行业的能力培养、活力塑造、效能提升和潜力挖掘。就具体的出版企业而言,编辑人才培养应以企业整体发展战略为指引和依托,才能有的放矢,发挥最大功效。

新全球化背景下,各国文化交流依然在不断深入,优质内容的精选和打造也仍然有赖于出版编辑的主体作用。因此,在新全球化背景和信息化时代,出版编辑的人才培养需要在不断夯实基本功的基础上培养创新思维、创新实践力,从而提升自身融合发展素养,更好地适应出版融合发展的时代要求,为全媒体出版的高质量和新业态助力。

(一)融合发展素养之业务全能培养

融合发展的时代,借助互联网技术和众多社交媒体,信息传播量大幅扩充,覆盖范围更加广泛,呈现强时效性和强交互性的特点。然而在渠道交互、资源兼容的融媒体时代,内容依然是核心要素。编辑出版的本质并非原创性工作,其价值体现是附属性的,而并非直接的或独立的。面对不同来源的海量信息,数字出版编辑更加需要精准把握其准确度,进行有效挖掘并及时进行编辑产出,“眼光”“速度”“行动”缺一不可。

需要加强对数字出版编辑业务全能性的培养。一方面,编辑应不断夯实编辑基本功,具有较强的文字编辑能力,在正确价值导向的基础上,力求行文严谨和专业,并具备较高可读性;另一方面,深入了解并善于利用数字技术,对内容进行多种形式的设计,以更适宜的形式进行呈现,利用不同的媒体渠道和方式,扩大传播覆盖面。

(二)融合发展素养之动态能力培养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指其区别于市场上其他企业的多种能力的有效汇集,“动态能力”是指企业拥有的能够对市场变化快速作出反应的能力。数字编辑作为数字出版内容联合建造和打磨的重要所在,既需要在夯实编辑基本功的基础上,以用户需求为导向进行持续创新,也需要培养前瞻性思维和颠覆性创新意识,不断提升自身的动态能力。基于此,具备融合发展素养的数字编辑,有助于出版企业动态能力的提升,从而更快速地适应新出现的市场及需求和新兴的技术及应用。

(三)融合发展素养之国际视野培养

新全球化背景下的数字出版,其文化传播功能更加突出。编辑在不断锤炼职业能力的同时,也应注重国际视野的塑造和全球化战略眼光的具备。编辑国际视野的培养不仅对于出版自身的选题策划、推广营销至关重要,也有助于数字出版助力对外交流和文明互鉴。

出版产业的核心是内容,思维、文化和学术的不断交流和碰撞是内容不断丰富的基础和源泉。在对外交流合作的数字出版中,有关出版载体形式和出版内容的选题策划,需要基于目标国家和人民的文化、习俗、阅读习惯和具体需求,才能真正产出具备文化交流纽带作用的出版内容,从而实现文明互鉴,民心相通。因此,数字出版合作的顶层设计需要与行业发展进一步适应,具备国际视野的编辑人才也亟须补充。

(四)融合发展素养之创新能力培养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我国图书出版业整体规模不断壮大,社会影响更加广泛和延伸。大多数传统出版机构进行数字化转型,一些企业把重点集中于传统内容数字化方式呈现加工等,但没有重视数字复合型编辑培养。创新是任何产业发展的灵魂和不竭动力。一个行业之所以存在新机会,往往来源于创新。出版产业存在着延续性创新(sustaining innovation)和破坏性创新(disruptive innovation)。其中延续性创新是基于现存市场和现有技术,而破坏性创新则更多着眼于蓝海市场,采用非连续性技术或商业模式,或基于已有技術,以新的应用方式颠覆市场。出版业的延续性创新,是延续既有技术轨迹,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向利润丰厚的高端市场发展,满足高端市场需求并获取可观经济回报。破坏性创新则包含低端市场破坏性创新(low-end disruptive innovation)和新市场破坏性创新(new-market disruptive innovation)[7]。不同类型的创新对应不同种类的客户群,需要考虑不同的产品和营销思路。因此,数字出版编辑需要不断培养创新能力,更新出版理念,树立融合新思维,才能以强适应性面对新技术、新环境和多元客户需求,既要基于已有技术和现有读者需求,重视延续性创新培养;也要着眼于未来,重视颠覆性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塑造。

五、展望

新全球化背景下,数字出版为我国出版行业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市场、良好的发展机遇以及强大的技术支持。而在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背景下,数字出版编辑对于培育新增长点、开拓新市场、满足新需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主体作用。数字化时代仍然需要继承和发展传统出版业优良传统,注重流程环节与质量控制。出版产业不断发展和提升,人才始终是驱动其向前的不竭动力和首要资源。

数字出版编辑人才培养仍然需要以职业能力培育为基础,坚守编辑定位,在具备专业水准、知识储备的基础上,提升国际视野,不断优化编辑思维、践行创新理论与实践、提升编辑价值,更好地服务于出版强国和文化强国建设。

参考文献:

[1] 托马斯·弗里德曼:新冠疫情之后世界还是平的吗?[EB/OL]. (2020-05-17). https://finance.sina.com.cn/world/2020-05-17/doc -iircuyvi3592930.shtml.

[2] 张立. 2018—2019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M]. 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9:28.

[3]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 网络出版服务管理规定[S]. 2016.

[4] 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 传播学概论(第二版)[M]. 何道宽,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40.

[5]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 北京:中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2021.

[6] Our New Historical Divide:B.C. and A.C.—the World Before Corona and the World After[EB/OL]. (2020-03-17). https://www. nytimes.com/2020/03/17/opinion/coronavirus-trends.html.

[7] 克里斯滕森,安东尼,罗恩,等. 用变革理论预测产业未来[M]. 王强,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88-90.

(责任编辑:罗欣)

猜你喜欢

国际视野数字出版融合发展
国际视野下的中国儿童音乐剧发展趋向分析
浅论江苏省独立学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运行模式与市场结构
浅谈新媒体在美术类图书出版中的应用
做一个全民阅读时代的“悦”读人
国际图书出版市场现状及趋势分析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传统媒体走出“融合发展”误区的理论与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