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学行前教育必要性浅析

2021-12-18侯海娜

大学·社会科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留学中外合作办学必要性

侯海娜

摘  要: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中外合作办学留学人数的逐渐增多,留学人员迫切地希望提前了解国外学习、生活等相关情况,行前教育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行前教育是留学生在出国前必须完成的重要环节,高校应为学生出国留学提供帮助和引导,最大程度上减轻学生的出国压力和负担。本文介绍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行前教育基本概念、背景、意义及具体内容,通过对行前教育为学生出国留学提供的全方位帮助和引导的分析,阐明行前教育必要性、重要性。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留学;行前教育;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41-0033-03

目前,随着时代的变化,中国留学生的人数在不断增加,留学面临着很多新的变化,也呈现出全新的特点,留学生问题也越来越受重视,社会最关注的就是留学生的安全问题以及素质问题。基于此,本文聚焦留学前的出国教育,以期更好地规范与约束留学生行为。

一、留学行前教育途径创新

(一)家校联动

家校联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不管学生在哪个阶段,学校都应该和家长保持联络,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家长也要及时向学校反映孩子的问题,这样才能促进孩子的进步,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大学生在出国留学前,学校应该积极主动地联系家长告知相关事宜,家长也应该积极地配合学校,做好有效沟通,保证学生顺利留学,如在此期间学校和家长缺乏沟通,就很容易出现纰漏。学校应成立专门的部门来负责留学生的相关问题,做好沟通工作,收集有关材料,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总体部署

作为学校,虽然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职责,但是学生出国前的教育内容太广,很难归属于哪个部门。因此,学校需统筹安排行前教育工作,在相关部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安排,比如“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要进行国情和公民素质教育;国际学院和外事部门的老师培养跨文化能力;邀请安全部门和学生处的老师进行安全法制教育、心理调适等。充分发挥各部门和相关教师的优势,在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一套应对出国学生行前教育的常规教材[1]。

(三)环境熏陶

在教育过程中,环境对于学生而言非常关键,能够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因此,为了做好大学生留学前的工作,学校应充分利用现有的环境对学生进行留学前的教育,可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能从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了解留学相关的内容,例如在教学楼或者宿舍比较醒目的地方粘贴优秀留学生的例子。此外,在校园环境布置上也可以多花心思,比如在主干道设计上可以引用比较典型的留学生故事。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会比老师耳提面命的效果更好,学生也更容易在心理上自觉地接受教育。

二、留学行前教育内容

(一)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

在留学期间学生会接触到不同的文化,这会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学生去发达国家留学会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但是资本主义固有的意识形态也会影响中国留学生,对学生原有的三观造成冲击,甚至会让留学生的国家意识淡化,失去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的留学生世界观不成熟,价值观亦不稳定,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快,极易受到西方国家经济文化、道德观念、生活方式、个人主义的价值观等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行前教育内容之一 —— 爱国主义教育是极其必要的。

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可以多样化,让学生产生民族认同感,将爱国情怀深深地烙印在学生的心里,如学校可以借助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了解国情,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可以国内外实事为案例,引导学生辩证看待国内外文化;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引导其承认文化的多样性,不能故步自封,学会对他国文化进行有意识地取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盲目跟风。学校还需紧密结合学生喜好,开展相应活动,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提高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二)诚实守信教育,培养良好品行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将诚信作為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平的准绳之一。曾子以信教子,孔子也把“信”摆到关系国家兴亡的位置,将诚信作为治国之宝。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留学生而言,诚信教育尤为重要。留学人员在国外的一言一行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而是中国。做一个诚信之人,为祖国争光添彩,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更能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荣辱感。

在留学前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是必不可缺的一个环节,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提高自身修养非常关键,学生不仅要增强诚信意识,也要体验和践行诚信誓言,从而提高个人的修养。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校期间,学校可以组织开办诚信教育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当中提升个人修养,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诚实说话、诚实行事、诚实做人,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学校应该进行考风考纪的教育,在考试时号召学生诚实考试,以诚实守信为荣,使学生深刻认识到触犯校规校纪的严重性。

(三)心理健康教育,适度调节情绪

留学人员面对不同环境、文化、语言、学业、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差异,极易产生不良的心理变化。通过行前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可增强学生的自我心态调节能力。

学生在陌生环境中易产生恐慌心理,中外合作办学相关部门要在行前教育中介绍合作院校基本概况以及其所在国家的基础文化风俗背景知识,使学生提前了解国外与中国的文化理念和风俗习惯的迥异,注重培养学生的区域文化意识;面对语言障碍及学习方式的转变,留学人员易产生孤独、自卑情绪,学校可通过英语角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社交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学生课前应针对课程内容做好基本预习功课,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应对突发事件(例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留学人员要通过官方渠道获取信息,做好自我防护。理性安排谨慎出行,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学业,时时调节情绪保证身心健康。

(四)安全意识培养,保障人身安全

行前教育中安全教育包括治安情况介绍、交通情况介绍、国内留学安全相关网站介绍等。

青少年易对未知事物感到好奇,学校可通过经典案例分析、法律法规解读等宣传形式,提醒学生谨防毒品诱惑;了解当地治安环境,谨慎交友,注重保管重要物品,保障人身财产安全;了解当地交通规则,避免因自身过失而导致安全事故;梳理并实时更新驻留学目的国中国使领馆联系方式,提示学生如在国外遇到突发紧急情况,应与中国使领馆取得联系,申请协助与保护;通过理论学习、操作演习等方式开展方法与操作的安全教育,例如灭火器使用、遇险防身术等,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应对方法,提升安全意识,保持良好的安全习惯[2]。

(五)国际礼仪指导,提升综合素养

现代国际礼仪是指在国际交往中所形成的以相互尊重、主权平等原则为基础的一系列规范和准则,随着国际关系的迅速、广泛、深入的发展,已经形成的一整套比较系统、规范、全面的礼节程序[3]。

良好的仪表仪态不仅能够展现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的自身素质,更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国外的社会生活。在出席校园内重大活动和重要仪式时,大方得体的言谈举止会给学校老师和同学留下良好印象,是展现我国学生良好精神风貌的重要时刻。出国前的国际礼仪惯例指导不可少。在出国留学期间,学生应自觉、自愿地遵守礼仪,留学生在外的交际活动,一言一行都非常关键,在与人交往过程当中应相互体谅,相互尊重,践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重要的是要严于律己、言行一致、表里如一。遵守适度原则,运用礼仪时要恰到好处、恰如其分,既不能不到位,也不能做过了头。

留学生在交往过程当中不仅要礼貌,而且要合理表达自己的各种诉求,这也是作为一个公民的基本素养。在留学交流中,大学生不仅要学习其他国家公民的优良品质,还要展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优良传统和美德。

(六)自主学习养成,习惯终身受益

学生出国留学最大的不适应因素就是学习方式的转变,国内的传统教育模式使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4];国外更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因此,在行前教育中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养成相关内容至关重要。行前教育管理应以入学教育为引导,增强学生留学兴趣;以班主任队伍建设为助手,及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以雅思口语大赛为途径,增强学生英语学习能力;以期中考试为审核,加强学生学习动力;以各类学习方法讲座为媒介,助力学生学习;以课前预习课后总结为手段,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各种形式调高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七)生活技能养成,助力健康成长

基于社会大背景和家长的溺爱,部分大学生出现生活技能退化现象,留学人员出国后,首先面临的就是生活上的考验,衣食住行样样都需要自己亲力亲为,拥有生活技能是学习的基本保障。行前教育应以营造风清气正的寝室文化为契机,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打扫、设计寝室环境。一个宿舍的同学可能来自不同地区,性格迥异,生活习惯各异,通过美化寝室环境,可增进交流,使同学关系达到平衡。教师可以感恩诚信教育月为载体,引导学生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给父母做美食、洗衣服、按摩等;以丰富多样的活动比赛为突破口,加强锻炼以获得生活技能,构建学生自律体系。

(八)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学生要对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这样才能够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文化认同是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这是最基础的部分,留学生在留学的过程中会接触到西方的文化,这与自己本身的文化会产生碰撞和冲突,因此需要加强留学人员的文化认同感。在留学前,学校应引导学生加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弘扬传统文化,尊重传统文化习俗和制度,在认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优秀的先进思想文化。跨文化交际能力最具体的表现就是日常人际交往。在日常教学以及活动中,学校应使学生对留学目的国的文化有所了解,并根据话题、语境恰当运用语言,提升文化交际能力。

(九)出国注意事项,简化从容留学

出国注意事项包括办理签证所需材料、入境通关注意事项、出国需要攜带物品、档案留存事宜、回国认证事宜、国外管理等。

行前教育应梳理总结办理签证所需规范性材料清单,使学生一次性通过材料审核,顺利获得签证;解析入境通关途径、海关申报及各国携带物品入境要求等;提倡以“断舍离”原则整理出国携带物品,做到所带物品足够少、足够好、足够方便;提示学生出国留学前,处理个人档案存储相关事宜,以免档案丢失或衔接中断等情况发生;回国认证学历需高度关注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最新政策;合作办学学生出国留学期间,也应定期与国内院校取得联系,汇报一定时间内的个人学习生活情况[5]。

三、结语

行前教育内容丰富,贯穿合作办学始终,为学生出国留学提供真正意义上的便利,高校应积极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帮助留学生形成迅速适应留学生活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史杨,刘雨. 出国(境)交流大学生的行前思想教育探究——以浙江大学为例[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22):53-54.

[2] 广西教育. 2019年教育部“平安留学”行前培训会在南宁举行[J]. 广西教育,2019(35):193.

[3] 李琼. 高校出国留学生行前教育的内容及途径探析[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01):197-198.

[4] 高举举. “三位一体”自费留学人员行前培训模式的理论构建及其实施方案[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06):208-209.

[5] 朱孔京. 中国近代两种官派留学前教育方式的比较——以沪局和船政学堂为中心[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2(04):117-122.

(荐稿人:朱殿勇,哈尔滨工程大学外语学院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邹宇铭)

猜你喜欢

留学中外合作办学必要性
浅析留学博士的成长发展
基于间断—平衡理论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评估的政策演进研究
英国脱欧对我国赴英留学生的影响及对策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探究
浅析日本留学对日语专业大学生日语能力的影响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产业与教育交互下的“中外合作办学”服装人才培养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