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市级广播电视台专题片创作研究

2021-12-18石伊琳周舟周阳

传播与版权 2021年12期
关键词:专题片电视台城市形象

石伊琳 周舟 周阳

[摘要]2021年适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关于做优主题创作的工作指导下,各省区、市、县媒体矩阵积极响应,加强对庆祝建党100周年主题作品的创作及播出工作,陆续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主旋律献礼作品,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本文以柳州市广播电视台近期制作、播出的两部精良专题片《淬炼》《复兴路上—柳州正青春》为例,探讨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大背景下,柳州市广播电视台如何整合城市本土化资源,充分体现广西“三大定位”新使命与“五个扎实”新要求,有效完成重大主题的宣传报道工作。

[关键词]建党100周年;专题片;电视台;“三大定位”;“五个扎实”;城市形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赋予了广西“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五个扎实”新要求。即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广西要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希望广西扎实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扎实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建设、扎实推进民生建设和脱贫攻坚、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扎实建设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五个扎实”新要求,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精准指导,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广西篇章”,为广西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2021年,在中央外宣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等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广西各地级市主流媒体积极响应,对建党百年的重要主题进行了深度、多样性的组织策划和宣传报道。本文将以柳州市广播电视台(以下简称柳州台)社教部制播的献礼专题作品为例,深入研究柳州台如何在建党百年宣传报道工作中体现“三大定位”新使命与“五个扎实”新要求,并整合、分析柳州台在专题片创作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试将纪录片、专题片创作从文化资源演变为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物质资源做出相应的创新与突破。

一、创作背景与影片定位

从1921年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峥嵘,成就了今日屹立于世界东方的新时代大国。过往那段艰难的红色革命岁月,是我们流淌在血液里的民族历史和共同记忆,串联起个人与国家之间的情感与命运。历史与瞬息不能复刻,而通过现代化的传播手段,重塑、重温国家历史,这对我们在新时代如何重建民族革命精神,构建国家认同,形成集体主义精神至关重要。

时至今日,电视仍作为民众常规获取有效信息的一种大众媒介与端口渠道。而地市级广播电视台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传播要地,以及当地“第一手”讯息的主流发布机构,更是肩负传递国家意志、传达主流价值观的“宣传口”重任。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创作出富有本土话语、彰显国家意识形态、蕴含历史与时代意义的电视节目是各地市级广播电视台的职能与职责。这对城市发展在新历史时期、新历史节点、新历史形势和新历史挑战方面的全新形象建构具有承上启下的新特征与新意义。

以“献礼”为主题创作的专题片在体裁、范式、时长等方面具有特殊优势,这决定了它是宣传意识形态的有利载体。一方面,它能对城市的发展概况、进程进行历史性、系统性、连续性地回顾与记录;另一方面,它能对城市当前的社会经济、精神文明、生态环保、民生民情等进行长期的跟踪报道式、专题系列式地呈现[1]。因此,地市级广播电视台的专题片制播部门直接承担着市委、市政府、宣传部等重要政府部门的专题摄制与宣传工作。以柳州台为例,其设立的社教部专门负责承接、制作市政府、市党委宣传部等各级部门委派的专题片摄制任务。

2021年,我国经历了几个关键的时间节点: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这样特殊的时刻里,各省区级、市级、县级主流广电媒体准确地把握时机,以超前的创作思维与对政治的深入解读,自觉承担起党政宣传的使命,摄制了众多优秀的献礼作品,反映了国内广电行业集中量大的产出格局。以柳州台专题片制作部门社教部为例,2021年初至7月间,其制播了两部大型专题片,分别为《淬炼》和《復兴路上—柳州正青春》。本文将以这两部专题片为例,从内容题材、传播效果、精神内核方面所体现的“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五个扎实”新要求,进行较为详尽的分析与研究,以期为后续地方主流媒体制播重大主题专题片提供相应的创作经验与参考。

二、创作内容与创作模式

赋有“桂中商埠”美称的柳州市,是沟通西南与中南、华东、华南地区的重要铁路枢纽,同时,其与东盟各国的国际贸易往来密切,是产品加工的贸易基地和物流运输的中转基地。柳州市作为我国西南地区出海大通道的集散枢纽城市,成为“一带一路”倡议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核心城市。柳州台以致力于呈现柳州风貌,覆盖桂中地区,辐射全广西的发展理念,准确传达国家各项政策指令,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性;同时,注重节目类别的多样性、内容的亲民性、观看的体验性、传播的时效性等[2]。当前,柳州台以凸显“三大定位”新使命为引领,紧密契合广西国际传播的路径,积极创造“一带一路”的新柳州故事。2021年7月,柳州台各部门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利用多平台、多渠道的融合联动,多角度、多样态共同推出庆祝建党100周年的献礼佳作,在柳州本土引起了热烈反响。一系列献礼活动的开展不仅拓展了柳州台的报道范围,加强了对外传播的力度,而且在传播渠道和传播形式上也取得了新的突破。

(一)《淬炼》:红色基因锻造出柳州工业脊梁

柳州市是一座具有百年工业发展历史的城市,其汽车、机械、钢铁等传统产业的发展如日中天,装配式建筑、生物制药、智能家电等新兴产业也蓬勃发展。工业是柳州的脊梁,而党组织和优秀党员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模范带头的作用,如同淬炼的“精钢”一般,为柳州工业注入勃勃生机与活力[3]。

大型专题片《淬炼》总时长22分钟45秒,于2021年6月29日在柳州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播出,该片以钢铁历经千锤,百炼成钢为片名,较为完整、系统地梳理了柳州工业的发展历程。开篇使用了2021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进行考察时的新闻材料,强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要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相统一,在深化企业改革中搞好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企业改革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该片内容跨越了柳州市工业发展史的沧桑百年,将建党百年的红色历史与柳州市筚路蓝缕、艰苦辉煌的工业历史相契合,彰显中国共产党对工业发展强大的引领力量。内容先以柳州市工业发展的开端—1928年,广西第一家机械工厂柳州机械厂诞生为起点,分四个章节回顾了柳工、柳机、柳钢、柳汽等柳州大型工业企业的重要发展时期,包括起步时期、转型时期以及走上国际化道路三个阶段。其中选取的讲述人有年轻有为的在岗党员职工,也有年近花甲见证企业发展壮大的退休老党员。借由他们的视角,专题片以个人微观化的叙述与整体宏观的内容架构,协同展现了柳州市现代化工业产业逐步建立健全,并走向世界、闻名全球的“奋斗史”。

(二)《复兴路上—柳州正青春》:红色基因酝酿出柳州美好生活

专题片《复兴路上—柳州正青春》时长30分钟,是由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城市台广播新闻工作委员会发起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系列片《复兴路上》的柳州篇章。该片制作周期历时半年,于2021年6月30日晚在柳州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首播,并于2021年7月在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城市台广播新闻工作委员会的41家城市电视台和社会机构播出。

该片分别以四段先进人物事例为内容:先讲述了女大学生村干部杨宁硕士毕业后来到特困村—柳州市融水县安陲乡江门村,带领父老乡亲打赢脱贫攻坚战,助力乡村振兴的事迹。然后讲述新冠肺炎疫情突降之时,柳州市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蒋忠胜不畏疫情凶险,冲锋上阵,坚守防疫、抗疫一线的故事。接着是关于“百佳刑警”王龙江的故事,讲述了他25年来惊心动魄的从警生涯,扫黑除恶,守护柳州万家灯火的英勇事迹。最后以“金牌工人”丘柳滨立足平凡岗位,坚持工业创新的故事为落点,回顾四位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拼搏与坚守。

两部专题片的取材均来自柳州具有本土影响力的优秀企业与优秀共产党员的真实事例,其从过往拍摄的纪实影像与新闻选段中摘选素材,配以相关人物的实时工作画面与访谈内容,叙事平实自然,情感细腻动人;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之际,以典型人物彰显新柳州人的发展魄力与昂扬斗志,以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书写城市稳固发展、人民生活幸福美满的“影像志”。

(三)专题片《淬炼》《复兴路上—柳州正青春》的创作模式

地市级广播电视台专题片面向的受众大都为本市市民,会选取更适合当地人接受的内容展开叙述,尤其是涉及往昔事件与历史经验的段落,除了直接采用当时的影像资料,其还倾向于以清晰直观的“搬演”方式,梳理、呈现历史的发展脉络。“搬演”即是在不违背历史真实性的前提下,把已经过去或者在其他地方发生的事件重新“演”出来。在专题片《复兴路上—柳州正青春》中,针对一些过往场景的拍摄,摄制组就采用了“搬演”的方式进行现场还原,例如女大学生村干部杨宁面对特困村的发展现状,发动村民栽种紫黑香糯的场景;杨宁下地指导村民进行生产种植活动的场景以及杨宁和村委积极开展工作会议,进行会议表决的场景等,再现了杨宁过往的真实工作经历,凸显了故事的情真与意切。

传统专题片通常会选用被人们所熟知并普遍接受的物件、场景进行内容上的隐喻、象征,暗示某一种情绪或情感的发生。在专题片《淬炼》中,当解说词提到“1958年,柳州种下的现代工业种子,长成了参天大树”这一句话时,画面显示的是拔地而起的一幢幢厂房与摩天高楼,以“工业大树”和“工业建筑”互为比喻,体现柳州市工业发展的迅速与强劲。

百里柳江依山环绕,柳州市在工业取得磅礴发展的同时,同样重视生态环保的问题,柳州市也因此被评为了全国生态宜居城市。在《淬炼》中,画面除了具备叙述事件、描写人物的基本功能,还穿插了柳州市自然风光的镜头,用以抒发情感。例如在解说词“彰显了党对工业发展引领的强大力量”中,画面运用了柳州市的市花“紫荆花”一路盛放,以及柳江上一轮红日徐徐升起,照耀柳州城的航拍镜头。这两个镜头共同将党的光辉领导与柳州工业的未来发展相结合起来,彰显了建党百年,全国人民“感党恩,跟党走”的坚定决心与奋勇争先的拼搏意志。

同時,地市级的传统电视专题片通常会采用声音与画面元素高度匹配的声画组接方式,即依据内容结构的划分,采访声音与采访画面匹配,解说词与空镜头及与之相匹配的人物镜头相对应,形成极为工整、规范的剪辑模式。此类剪辑方式趋同于国内早期政论片、新闻片的剪辑手法,这与地市级广播电视台的基本定位、节目的审核模式和运作模式有关,使得专题片的宣传、教化功能大于影视作品本身的画面表现力与艺术感染力。

另外,在音乐配乐方面,《淬炼》和《复兴路上—柳州正青春》都存在声音段落处理模式化的问题,即将背景音乐“铺满整轨”。究其原因,除了上文中论述的与电视台定位及节目宗旨相关的客观因素,还与专题片创作中解说词及采访内容的表达含义大于画面整体的叙述能力相关。当专题片段落间镜头画面无法流畅组接,叙事连贯性遭到破坏的时候,采用统一的音乐元素能够使割裂的画面在声音上得到连贯、统一,在一定程度上服务于专题片的主题。声音尤其是音乐的节奏性、完整性、连贯性能够弥补画面内容及段落的割裂性、独立性。

三、创作内涵与积极意义

在建党百年背景下,各地市级广播电视台加紧相关主题专题片的制播力度,具有为党献礼、为国献礼的重要创作意义。同时,其对民众思想价值的引领、对国家民族认同感的提升以及对明确城市当前与未来的新形象建构产生了积极作用与深远影响。

当前,在全球化浪潮的影响下,国际形势发生复杂且深刻的变化。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们掌握的信息资源以及生活方式更为多元化,在价值导向上,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费主义”观点[4],对国民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媒体行业应该主动、自觉地扛起宣扬主流价值观与国家意识形态的大旗。尤其是各地市级广播电视台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经其制播的专题片应在创作中坚持以党的思想政策为引领,强调思想性与政治性,塑造好城市形象与国家形象。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每一个国家都历经着严峻的考验。在后疫情时代,人们在学习工作、日常生活中的压力也随之增大,在磨难之下人们对同胞之谊、家国之情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对集体主义精神、民族主义精神也产生了更为深刻的解读。这些都需要用影像记录下来,也需要用影像来启发、鼓舞民众。

在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进程中,城市里的每一段故事、每一个人物、每一处坐标,都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与时代的意义。城市新形象的建构需要抓住当地地标、本土品牌、典型人物等富有区域特色的符号元素,并将其重组成城市新标签,进一步强化城市文化价值,明确城市形象的新内涵。城市形象的建构、传播、推广和营销需要多样态的媒介渠道的联动与互融,尤其要重视地方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地市级广播电视台制播的专题片通常以宣传该地市发展、塑造城市形象、凸显地域特点与人文风貌为内容,是向当地群众及社会外界输出城市形象的影视文化作品,是具有文献史料价值与宣传推广价值的官方出品的主题主线类影片,也是反映城市发展脉络与未来走向的“影像编年史”。一部紧跟时代脚步、紧贴市民生活的专题片,能够增强城市发展的向心力,加深城市市民的凝聚力,提升当地政府的公信力,在产生“眼球经济”效应的同时,增强市民的归属感、认同感,凸显城市担当。

四、现存问题与创作建议

综上所述,献礼主题专题片需要进一步增强内容的深度与艺术性,讲述“暖”的故事,塑造“美”的人物。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的审美趣味日渐趋向于“短、平、快”,刻板教化的宣传内容、规整的镜头画面、平稳和缓的剪辑节奏、悠长熟悉的中性音乐等,很容易让观众产生倦怠感,而其中所要传递的思想内核也随着寡淡无味的影像音乐而烟消云散,让人转瞬即忘。

真正能够打动人心的,需是有起有伏、有因有果的“事”;需是活灵活现、走入平民百姓家的“人”。或许这样的“事”不常有,这样的“人”不常见,但只要媒体人细心观察、深入挖掘,多花些时间去听、去看、去想,那么这些看似平常的“事”,就会因时间的冲刷变得异常珍贵;这些看起平常的“人”,就会因距离的拉近变得美好而纯粹。这虽然关乎时间和成本的问题,但是一部富有思想深度、人文价值、美学价值的影视艺术品,就应该达到这样的要求。

当生活在城市里的媒体人真正愿意去发掘、学会去发掘所在城市的人和事时,我们的受众和市民才能更大限度地了解他们所在的城市,他们生活、工作的家园是如此令他们引以为傲。而这份对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荣誉感,会潜移默化地促使他们去为自己的家园而努力奋斗。换句话说,把城市形象展现好了,市民的生活品质才会得到提升,这是一个具有潜在价值而意义长远的“投资”过程。

同时,献礼主题专题片也需要进一步深化地域性与创新性,只有这样的影视作品才能将城市文化资源向城市文化资本转换。胡智锋教授曾提出“信息质量”这个理论观点,他认为信息应该包含三个层次的要求,即基础层面:信息的独特性、新鲜性;中等层面:信息的深度性;最高层面:信息的感染能力[5]。试想一下,在一部展现城市风貌的专题片里,令人印象深刻的内容会是什么?是日出东方、云卷云舒、春暖花开?还是白鸽齐飞、欢声笑语、歌舞欢腾?这些镜头在任何一座城市的专题片、宣传片中,比比皆是,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广西柳州不仅拥有远销海外的钢铁、汽车、螺蛳粉,而且拥有田园山水风光、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传统艺术等有待挖掘、打造的文化旅游资源。因此,地市级广播电视台在制播与本市相关的专题片时,更应该凸显城市的唯一性、排他性、权威性,明确城市的定位,找寻这座城市的温度、个性与灵魂[6]。

五、结语

在建党百年的光辉历史时刻里,地市级广播电视台不仅要准确输出契合时事时局、凸显城市文化的影像作品,而且要强调落实于受众行为、对人们生产生活有所贡献的价值观,才能让城市形象传播更具认同感与感染力。地市级广播电视台专题片最终的收益与效果,不一定由奖杯、奖项和物质奖励所赋予,只要秉持着真诚的纪录精神和创作本位理念,用镜头捕捉下这个时代的城市印记,其都将会形成一部叙事宏大的城市影像档案。而柳州台社教部制播的献礼专题作品用更平民化的视角、生活化的讲述来提升影像的参与性与体验性,吸引广大观众进一步探访“新柳州故事”,体悟“新柳州情怀”。专题片中所反映的“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五个扎实”新要求正是实现“柳州新貌”的根本纲领,也是吸引一批青年才俊和潜力企业驻留的“吸金石”。只有善于整合、利用好本土文化资源,并将其合理、有效地转化成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凭借媒体融合的东风之力,以“快、准、广”的影像传播方式,打造城市影像名片,才能把城市文化的这份无形资产转换成招商引资的有形资产。

[參考文献]

[1]卫国海,吴木坤.城市电视台纪录片创作方略谈[J].当代电视,2012(08):28-29.

[2]柳州广播电视网.柳州市广播电视台官方网站相关简介[EB/OL].[2021-11-01].https://www.lzgd.com.cn/dst/about.ashx.

[3]柳州广播电视网.大型专题片《淬炼》(解说词)[EB/OL].(2021-06-29)[2021-11-01].https://www.lzgd.com.cn/lm/video.ashx?id=250641.

[4]黄依琳.吴建宁电视纪录片中国家意识形态的影像建构[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5.

[5]张华君.城市形象专题片的策划探析:以毕业作品《韵味·成都》为例[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6.

[6]罗颖.长沙城市品牌传播的现状与对策[D].长沙:中南大学,2011.

猜你喜欢

专题片电视台城市形象
媒体融合时代创作技术在电视专题片中的应用探究
新媒体传播下地铁广告中的城市形象建构
蒙古族传统纹样对地域城市形象塑造的意义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专题片的宣传优化策略
浅谈电视专题片的策划与包装
一年内的第三部反腐专题片
微电影中城市形象的植入与传播策略研究
微电影中城市形象的植入与传播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