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肥市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对策研究

2021-12-18何业明卜珍和陈太亮李玉宝李亚楠

安徽农业科学 2021年23期
关键词:精品工程合肥市乡村旅游

何业明 卜珍和 陈太亮 李玉宝 李亚楠

摘要 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推进全面乡村振兴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对于合肥市来说,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是推进乡村振兴、解决短板瓶颈、拓展旅游功能、唱响合肥品牌的必然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合肥市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仍存在规范化、融合化、特色化、品牌化不足的问题。因此,应采取以下措施:强化支撑体系,实现规范化;整合资源要素,促进融合化;打造典型模式,形成特色化;突出开发创新,推动品牌化,进一步提升合肥市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的实效。

关键词 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合肥市

中图分类号 F 5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1)23-0153-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23.042

Study on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Rural Tourism Quality Projects in Hefei

HE Ye-ming,BU Zhen-he,CHEN Tai-liang et al

(Chaohu Municipal Party School, Hefei, Anhui 238000)

Abstrac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ral tourism boutique project is a major decision and deployment made by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and the State Council to promote comprehensive rural revitalization.For Hefei,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ral tourism boutique project is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for promo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resolving shortcomings, expanding tourism functions, and promoting the Hefei brand.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However, after more than two years of practi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ral tourism boutique project in Hefei City still has the problems of standardization, integration, specialization, and branding.Therefore, the following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strengthen the support system and achieve standardization; integrate resource elements to promote integration; create a typical model and form a characteristic; highlight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promote branding, and further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Hefei’s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ral tourism boutique project.

Key words Rural tourism;High-quality project;Hefei City

基金项目 合肥市2021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HFSKYY202125)。

作者简介 何业明(1964—),男,安徽巢湖人,高级讲师,从事乡村旅游和农村经济研究。

收稿日期 2021-07-19

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安徽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2018年,合肥市出台了《中共合肥市委办公厅和合肥市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2019年又出台了《合肥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这两份重要文件都提出:“合肥市将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打造合肥乡村旅游品牌”[1-2]。后者更是明确提出“加快建设高水准乡村旅游精品景区、打造主题鲜明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2]。

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途径和重要抓手,也是优化乡村旅游产品供给、推动乡村旅游转型升级、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对此,合肥全市上下需要提高认识,加快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

1 合肥市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的重要意义

1.1 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 乡村振兴,首先是产业振兴。乡村旅游是重要产业,实施精品工程,无疑会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发展[3]。而且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能够丰富乡村旅游产品供给、助力乡村旅游提质增效,同时也能够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产业支撑,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合肥市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题中之义是推动从业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旅游产品、更为新颖的旅游业态、更为优质的旅游服务。这样,可以推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农村产业的壮大、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农村就业的增长、农民收入的增加,最终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1.2 解决短板瓶颈的必然要求 在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实施之前,受限于之前支撑体系不健全、各地各部门各自为政等因素,合肥市乡村旅游的许多景点、景区存在政策和扶持不足、基础设施薄弱、后續发展乏力、规模难以扩大、知名度不高、效益不好等发展瓶颈。

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有利于合肥市各主管部门统筹协调,进行统一的规划指导,在土地和金融政策、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更大力度的支持,破解乡村旅游发展瓶颈。

1.3 拓展旅游功能的必然要求 发展乡村旅游,最大的目的是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但其功能必须得到相应拓展和全部释放,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可以完全满足这一需要。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对于景点、景区所在地来说,能够促进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的改善;能够促进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的完善;能够促进包括农耕、民俗等传统文化的传承;能够促进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在拉动经济发展的同时,维护社会的稳定。

因此,合肥市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不仅仅能发挥经济功能,还能拓展乡村旅游的生态、文化、社会等多重功能,使乡村旅游成为推动农村更美、农民更富、农村更和谐稳定的助推器[4]。

1.4 唱响合肥品牌的必然要求 “大湖名城 创新高地”作为合肥的发展定位,已经深入人心。实施这一发展定位,需要对合肥品牌进行有力支撑。习近平总书记“让八百里巢湖成为合肥最好的名片”[5]的指示要求,高屋建瓴地点明了这个主题,指明了发展方向。做好“巢湖”这篇文章,是实现乡村旅游精品工程的重要路径,可以唱响合肥品牌,助力合肥发展定位。围绕环巢湖乡村旅游,实施精品工程,提升合肥的知名度,就是一个重要抓手。

在2017年出台的《中共合肥市委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将旅游业培育成为重要支柱产业的意见》中,确定合肥将“努力建设国际休闲旅游目的地、长三角旅游中心城市”[6]。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能够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唱响合肥乡村旅游品牌,让更多的江浙沪游客感受合肥的山川秀美、人文锦绣,提升合肥知名度和融入度,助力唱响合肥“创新之都”的品牌。

2 合肥市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存在的问题

2.1 支撑体系弱化,规范化不足

在领导协调方面,合肥市虽已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的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领导小组,侧重于全市旅游体制改革,破除旅游发展的障碍,但却未建立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领导机构,更没有成立专门负责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的领导机构,导致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缺乏有效的衔接机制,各部门之间沟通协调存在问题。

在政策规划方面,合肥市的“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仍在制定过程中,目前还没有出台关于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的专门文件,缺乏对实施精品工程必要的规划指导。在具体的项目操作中,一些乡村旅游项目在立项之初,缺少长远规划,导致停车场、旅游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无法满足游客需求,影响了项目的品质和效益。

在评判标准方面,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的范围仍不明确。目前合肥市景区有1A至5A不同的A级评定,民宿有金宿级、银宿级,农家乐有3星至5星的评定等级,乡村旅游也划定了10条精品线路,但何为精品,评定标准仍有待明确。

在金融扶持方面,受限于旅游业缺少实体抵押物,银行等金融机构出于风险考虑,极少发放旅游业的金融贷款,乡村旅游企业发展壮大遭遇金融难题。政府配套资金有限,同时,缺少对社会资本进入乡村旅游的有效引导。

综上所述,合肥市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存在领导协调、政策规划、政策扶持、评判标准、服务规范等在内的支撑体系尚不完善的问题,导致合肥市乡村旅游精品工程的规范化、标准化不足,域内出现同质开发、重复建设、品质不高、发展乏力的现象。

2.2 资源要素零散,融合化不足

土地要素上,环巢湖生态红线和永久农田耕地红线的划定给合肥市乡村旅游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同时,农村大量闲置的宅基地和房屋没有得到科学合理的转化利用,造成土地資源利用效率不高,土地要素没有得到有效整合。

人才要素上,乡村旅游从业者主体仍为农民,其经营能力有待提高,而相应的旅游人才培训又因为缺乏专项培训资金难以开展,导致从业者的能力提升面临困境,也影响从业者间的交流互动,从而不利于乡村旅游整体的融合和提升。

文化要素上,一方面从业者眼界、能力不高,导致对乡村旅游文化功能及效益的认识不足;另一方面,对合肥本地文化的挖掘以及利用普遍存在不足,需要有关部门通力协作,为乡村旅游融合文化要素打好基础。

综上所述,包括土地、人才、文化等在内的资源要素尚未得到有效整合,导致合肥市乡村旅游精品工程的融合化不足,从业者大多单纯注重经济效益,乡村旅游的生态功能、文化功能、社会功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彰显,生态环境改善、民俗文化彰显、社会德育教化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此外,相邻区域内的吃、住、行、游、购、娱6个方面业态要素的融合化也不足,没有形成规模化的集聚效应,也影响了合肥市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的效果。

2.3 典型模式欠缺,特色化不足

典型模式是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的重要体现,每个典型模式差异明显,呈现不同特色。

合肥市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因为专业人才缺乏、经营群体经营理念陈旧、经营水平不高,对自身特色、优势认识不足,加之资金不足、引导不够、支持乏力等原因,导致诸多景区没有形成有主导业态的典型模式,开发存在同质性,特色化不足、吸引力不够。如儿童乐园里通通建摩天轮、彩虹滑道、碰碰车,生态农庄里葡萄采摘、草莓采摘、圣女果采摘等更是千篇一律,甚至连品种都一样,缺乏拳头产品、创意产品。

2.4 开发创新乏力,品牌化不足 创新驱动是旅游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但合肥市乡村旅游没有抓住这一要害,对各类人才培育力度不大,导致合肥市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缺乏具有专业水平、较强设计能力的运营人才,同时缺少资金支持,影响新项目新业态新产品的开发。目前,合肥市诸多乡村旅游景区仍停留于对赏花观景、蔬果采摘、温泉疗养的传统开发阶段,缺少让游客深入体验的产品和项目,使游客在乡村旅游中感受文化、愉悦身心、留住乡愁的心愿很难得到满足。

乡村旅游项目的品牌化,需要有特色的业态和优质的服务,也需要进行精心的包装和宣传。由于经营者对包装宣传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同时缺少典型模式的支撑,导致合肥市乡村旅游精品工程的知名度不高、品牌化不足。

3 合肥市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的路径

3.1 强化支撑体系,实现规范化 强化支撑体系,是合肥市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的基础,能够推动乡村旅游精品工程的有序发展。

3.1.1 建机构,加强统筹协调。合肥市级层面需要成立乡村旅游精品工程领导小组,将文旅、农业农村、乡村振兴、财政、发改委、交通、自然资源、环保、环湖办等部门纳入其中,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加强对乡村旅游精品工程的统筹协调、有序推进。

3.1.2 出政策,加强规划指导。对于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的相关规划、土地和资金扶持、招商引资、基础设施、人才培养、文化挖掘、服务标准、节庆组织、宣传推广等事宜,都应采取制度化的政策机制加以指导,合肥市及各县市区应制定出台《“十四五”文化和旅游改革与发展规划》《全域旅游规划》《关于盘活农村闲置房屋加快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的意见》等,特别是尽快修改完善《巢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以加强乡村旅游精品工程的规范化,推动服务品质的提升,分类分步骤开发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精品景区、精品线路。

3.1.3 重服务,加强基础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乡村旅游发展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加快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7],完善交通路网、信息网络、快递物流、水电气、旅游公厕、停车场、指示标牌等基础设施,为游客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推动鄉村旅游精品工程的实施。同时,对于设施陈旧的宾馆如金孔雀温泉度假村要尽快推动设施的改造升级。

3.2 整合资源要素,促进融合化 整合资源要素,是合肥市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的重点,能够推动乡村旅游精品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3.2.1 整合政策、资金,推动城乡融合。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要充分整合政策要素、资金要素,用政策规划有力引导更多城市创业者,特别是资本雄厚、开发经验丰富的文旅集团,投入到乡村旅游发展中来,在拓宽乡村旅游资金来源的同时,提升乡村旅游从业者的素质和能力,促进乡村旅游精品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可以借鉴肥西祥源花世界的模式,利用谭家湖周围的荒地,引进资本雄厚的祥源控股集团,以家庭休闲、亲子教育、户外运动、互动体验为主力业态,结合地方文化打造覆盖老中青幼全年龄层的都市休闲生态旅游目的地。

3.2.2 整合土地、文化,推动文旅融合。积极推动巢湖风景名胜区的规划落实,整合有限的土地资源,在保护巢湖生态环境的同时,分类分批进行土地开发,盘活环巢湖闲置房屋和宅基地,发展乡村精品旅游。同时,对合肥本地的三国文化、包公文化、淮军文化、运河文化、太平天国文化、新四军文化、巢湖文化、明清建筑文化、将军文化、民俗文化等进行深度挖掘,推动文化的创新转化,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项目和旅游产品,让合肥的乡村旅游有特色、有卖点,推动乡村旅游精品工程与上述文化的融合发展。

3.2.3 整合人才、产品,推动农旅融合。通过外引内培,不断壮大合肥市的乡村旅游人才队伍。特别是要加大合肥市乡村旅游人才的培养力度,力争将乡村旅游领导人才的培训纳入全市干训领导组年度培训规划中,或者与市人社部门、工商联协调,为旅游人才的培训提供经费保障。同时加大对全市乡村旅游经营能人的挖掘和培养,通过评选能人,给予物质奖励,激发经营群体的活力。

对于将传统农产品、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品创新转化为地方特色旅游商品的能工巧匠、开发设计者,要给予有力的宣传、扶持和奖励,激发其积极性;通过招商引资,扶持其进行商业转化,将产品转化为商品,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对于已经转化为商品的土特产,如三河米面米酒、公和堂狮子头、巢湖虾酱、下塘烧饼等,要推动包装宣传升级,开发高端产品。同时,要高度重视对创意旅游产品的开发,结合合肥本土文化,找准文化内核,为旅游商品赋予“有趣灵魂”,增强游客的购买欲,提升旅游产品附加值。

3.3 打造典型模式,形成特色化 打造典型模式,是合肥市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的关键,能够推动乡村旅游精品工程的高质量发展。

3.3.1 挖掘自身优势,形成旅游特色。各乡村旅游景点应挖掘优势,在特色上做文章,在个性上搞开发,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特,打造温泉养生带动、乡村民宿带动、民俗文化带动、生态资源带动、景区带动发展等典型模式,形成特色化、个性化发展的良好局面。例如合肥市的乡村民宿产业,已经有了较大地发展,还要根据自身的地理区位、目标人群、依托资源、特色项目,进行特色开发,形成不同层次,不同特色的发展。

3.3.2 明确自身定位,形成差异发展。各景点、景区、农家乐、民宿要围绕资源禀赋、根据自身条件,明确自身发展定位,围绕特定的目标人群,进行针对性的业态开发,蹄疾步稳地发展乡村旅游。合肥的环湖十二镇,特别是包括三河、长临河、烔炀、柘皋、散兵在内的古镇,要根据自身条件,明确不同定位,形成差异发展。

例如肥西三河古镇,要充分利用三河历史上多次发生战争的特点,特别是太平军三河大捷的历史,挖掘其丰富的军史文化底蕴,打造以古军事体验和古军屯农耕体验为组合的古军事文化体验旅游区,未来,游客可以在三河置身古代建筑风貌的市井街巷,体验包括服饰、百戏、医馆、槽坊等在内的传统技艺,体验茶楼、酒肆、客栈等古军市生活,体验弓弩营、刀盾营、蹴鞠场、马术营等古军事课目。

而长临河古镇,可以根据自身距离合肥市区较近的条件,同时借力附近六家畈发展较好的民宿,对街区进行灯光亮化,集中发展夜间经济,并引入剧院、博物馆、美术馆、电影院、酒吧、餐馆等业态,引入水秀、主题光影秀、声光电大型演出等娱乐项目。

3.3.3 打造主导项目,形成典型模式。要根据自身优势,打造具有较高社会经济效益的主导项目,特别是游客参与度高的互动项目,增强乡村旅游的吸引力,改善游客的消费体验,让游客除了“有得看”,还能“有得玩”,更能“留得住”。

3.4 突出开发创新,推动品牌化 突出开发创新,是合肥市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的核心,能够推动乡村旅游精品工程的创新发展。

3.4.1 突出理念创新,拓宽发展思路。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发展乡村旅游,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8],需要创新理念,应实行一、二、三产融合,注重城乡融合,破除局限于乡村现有条件发展旅游的思维定式和固有模式,坚持创新发展,将一切可以利用和开发的资源综合利用,广泛开发瓜果采摘、休闲娱乐、农业观光、农事体验、技能培养等在内的新产业、新业态,从而打造品牌化精品项目。要“用艺术手法来做乡村旅游,用娱乐心态来玩传统文化”,充分挖掘“茶余饭后的故事”[9],达到游客“一眼记得住,一听就想来,来了不想走,住下有消费”的效应,真正实现“望得见山、看得到水、记得住乡愁”[10]。

3.4.2 突出产品创新,拓宽产业覆盖。这里的产品,既包括旅游项目和形态,也包括旅游商品。要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通过挖掘培养民间手艺、匠人手作,开发更多具有本地特色的旅游产品,带动旅游产品销售。

例如安巢经开区的三瓜公社,可以在现有基础上,学习借鉴江浙沪等地先进的乡村旅游经验,开拓包括乡村音乐节、露营节、民俗节等特色休闲娱乐项目,依托山区、巢湖特色自然资源,试点建设星空夜景观赏平台,大力发展室外露营、篝火晚会、户外电影、星空拍摄、天文观测等特色活动,因地制宜发展健康养老、运动健身等新业态,鼓励开展夜跑、夜骑等潮流运动,丰富旅游业态,提升旅游体验,让乡村旅游成为合肥市靓丽的名片。要通过一系列产品创新,打造合肥市精品乡村旅游。

借鉴辽宁、北京、四川等地的温泉开发经验,丰富巢湖、庐江等地的温泉旅游开发业态,推动合肥市的温泉疗养向旅游、休闲、会务、训练、康养综合发展。要借力合肥悄然崛起的会展经济,发展合肥的温泉旅游。

3.4.3 突出宣传创新,拓宽影响范围。在提升服务品质的同时,要注重对景点、景区的包装宣传,提高乡村旅游项目知名度,形成品牌化。可邀请专业人士围绕景区特色,进行合理包装,打造网紅打卡点,制造有吸引力和传播性的话题和活动,拍摄照片、制作短视频,充分利用互联网,利用微信、微博和短视频平台,进行广泛宣传,从而提升景区知名度。

要创新营销宣传策略,充分利用概念营销、事件营销,扩大景区、景点、民宿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借鉴肥东520爱情隧道、庐江三冲巢湖源的成功营销经验,打造三河“庐剧之源”的概念营销,半汤温泉“九福之地”的品牌营销,同时做细、做实、做优服务,在日常工作中要紧跟时事热点,向热点事件“搭便车”“蹭流量”,通过报道景区发生的类似事件进行营销,扩大影响力,提升吸引力。

参考文献

[1]方佳伟.合肥乡村振兴战略有了线路图[N/OL].江淮晨报,2019-01-24[2021-04-25].https://www.sohu.com/a/291136902_114967.

[2] 汤海英.遗产廊道视角下大运河沿线城乡(江苏段)艺术元素的活化研究[J].艺术品鉴,2019(36):188-189.

[3] 吴侨丽.全域旅游视角下万宁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三亚:海南热带海洋学院,2018.

[4]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工作方案的通知[J].山东省人民政府公报,2017(19):40-48.

[5] 习近平:让八百里巢湖成为合肥最好的名片[EB/OL].(2020-08-20)[2021-04-05].http://cpc.people.com.cn/n1/2020/0820/c64094-31830231.html.

[6] 中共合肥市委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将旅游业培育成为重要支柱产业意见[EB/OL].(2017-10-16)[2021-04-25].http://zwgk.hefei.gov.cn/public/20261/62132021.html.

[7] 王成军.对标先进找差距 凝神聚力谋发展 推动承德旅游实现新跨越[N].河北经济日报,2013-06-19(005).

[8] 王兰英,鲁临琴.全力推进高原特色现代生态农牧业发展[J].青海党的生活,2017(8):34-35.

[9] 全域旅游,让更多的远方客人留下来[N/OL].三湘都市报,2016-05-14[2021-04-25].http://hunan.voc.com.cn/xhn/article/201605/2016051408  03282716.html.

[10] 艾斐.人民论坛:让我们记得住乡愁[N].人民日报,2013-12-26(04).

猜你喜欢

精品工程合肥市乡村旅游
党建引领 打造精品工程
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精品工程
合肥市朝霞小学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
以精品工程 打造基业长青
合肥市出城口道路设计招标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