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实践
2021-12-18赵亮
摘 要: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植物学”是农林院校及其他高校生物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在植物学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受众面广,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和作用。文章深入挖掘“植物学”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将科学精神、爱国情怀、生态文明、国际视野、人文素养以及自我调节等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植物学”教学的各章节和各教学环节,更好地实现了“植物学”课程的隐性育人功能。
关键词:植物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1)12-0078-02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这一重要讲话,为高校思政建设指明了方向,也使高校思政建设驶入了快车道。随着会议精神的落实,各高校纷纷开展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在课程教学中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有机统一,提炼出课程中蕴含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文化自信、人文精神等价值范式,使学生在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有了正确的方向[2]。课程思政的实施使学生从所有课程中汲取智慧,坚定理想信念,夯实价值基础,保持昂扬斗志,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完成品格的塑造和情操的陶冶。课程思政作为新时代思政建设的重大创新,是一种综合教育理念的体现,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同向同行和协同效应的一种积极回应,也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趋势[3]。课程思政将拓展出新时代高校思政建设的广阔空间,为高等教育提质增效找到新的着力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出更多思想正、作风硬、能力强、眼光远的一流人才[4]。
教书育人是高校教师的根本职责,专业课程教师应深入了解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充分探究专业课程所包括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强化人才教育观念,实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的高度融合,完成“价值引领、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目标。
一、课程思政融入“植物学”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植物学”是高等农林院校园艺、农学等多个专业和综合院校生物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学习该课程的学生人数较多,影响面较大。在“植物学”课程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受众面广,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和作用。“植物学”课程的学习效果会直接影响学生后续课程如“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园林树木学”的学习。在“植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中,既要注重知识传授,又要注重价值引导。通过“植物学”课程思政建设,可以让学生更加热爱生物学专业,帮助学生建立文化自信、科研自信,形成建设生态文明的伟大理想,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因此,进行“植物学”课程思政建设是极为重要和必要的。
二、“植物学”课程思政的具体实践要求
在“植物学”课程教学中,课程思政应该力求“方向上旗帜鲜明,方法上润物无声”,在保证专业教学水准的前提下,将思政元素自然融入“植物学”课程教学各章节、各环节,以达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相统一的育人目标。
(一)引领科学精神
每一门学科都是无数科学家研究成果、探索过程和伟大人格的集中反映。教学中将科学家,尤其是我国科学家探索科学的过程、追求真理的历程融入课堂,引导和激励学生,是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所在。如,植物分类学绪论部分讲授吴征镒院士的事迹,禾本科讲授袁隆平院士的事迹,菊科介绍屠呦呦先生的事迹;在讲授天南星科植物时,介绍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李恒研究员的事迹。她32岁时从零开始学习植物学,73岁时领衔开展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研究,如今91岁仍坚持每天上班,专注于天南星科植物的研究。同时,笔者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学家的故事融入课堂,如赵洪璋院士主持育成并推广了以“碧蚂1号”“西农881”等为代表的四批优良品种,被誉为小麦育种学界的科学巨匠、农业科教战线的一代宗师。毛泽东主席亲切称赞他:“一个小麦品种挽救了大半个新中国。”西农故事融入课堂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对西农精神的理解。
笔者将科研成果和科学探索经历有机融入课堂,拉近本科生和科学的距离,以此提升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如,植物的价值部分通过笔者在全国不同省区科学考察的经历,展示植物的美学价值和科研价值。以笔者发表在Annals of Botany Botanical、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等国际杂志的科研成果讲述花序和花器官发生发育过程、花粉粒超微结构、胚珠发育过程、心皮的概念及发育过程;以发表在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s的论文介绍药用植物毛茛科白头翁属Pulsatilla分子条形码等内容。通过介绍植物学学科前沿,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努力拼搏的精神。
(二)提升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中,笔者经常介绍我国学者研究中國特有的植物类群和重点保护植物的经历。如独叶草(Kingdonia uniflora)为中国特有的一级保护植物,国外学者Foster A. S.博士曾愿意以一辆轿车换取一株独叶草的活体。胡正海教授和任毅教授坚持认为活体植物不可出境,保护我国植物资源,他们潜心研究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的学术论文。在教学中介绍我国生物多样性数量位于世界前列,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通过播放中国承办第17届国家植物学大会记录片,告诉学生这是我国第一次承办国际植物学大会,也是发展中国家第一次承办该会,凸显中国植物学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国际地位。
(三)开展生态文明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大学生是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角,高校专业课教师应该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使命[5]。
我国高等植物资源丰富,其丰富程度仅次于马来西亚和巴西,居世界第三位。我国还有许多孑遗植物,如水杉、银杉、银杏、鹅掌楸等,在讲授植物多样性时强调植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教育广大学生从身边做起,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爱护自己生活的环境,让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根植于学生的内心。
植物学野外实习是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最好阵地。在进行植物学实习时教育学生要热爱自然、热爱实习基地的花草树木;适量采集标本,尤其是对于特别珍稀的植物,尽量采集电子标本、保护野生个体;要求学生每天实习归来要把垃圾带回驻地统一处理,引导学生树立崇尚自然、尊重自然的理念,切实加强学生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四)培养国际视野,拓展人文素养
分类学基础知识部分,融入最新的基于分子证据的APG系统的内容,拓展学生视野;营养器官变态部分,融入红薯起源于墨西哥和哥伦比亚,由欧洲人传播到菲律宾,明万历年间(1593年)福建商人陈振龙传入中国的故事;讲授玉米颖果时年融入其起源于拉丁美洲和玉米文明的知识;介绍马铃薯时融入其原产南美洲安迪斯山,1586年传到英国,17世纪传到中国的知识;讲授棕榈科特征时融入西游记的故事,揭示印度的经书是书写在用贝叶棕的叶柄或叶片制作的“贝叶”上,体现人文科学和植物学的结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五)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认知与自我调节
以植物进化、环境适应、性状分化为主线,提升学生的危机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和刻苦精神。在细胞分化部分提醒学生入学学习一段时间已经有了分化。将笔者担任班主任和研究生导师的经历融入课堂,引导大一学生适应大学生活,鼓励大家刻苦学习、追求卓越,努力争取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同时,以苔藓等小型高等植物为例,阐释每一种生物都有自己的生态位,每一个人也都有自己的生态位与价值。引导学生在逆境中勇敢地去实现自己的价值,充满阳光和自信地生活,正如清代诗人袁枚所言:“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欣赏植物之美,缓解压力,释放情绪,更好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压力。
(六)注重学以致用,在实践中落实思政课程
开展“我身边的植物学”小论文撰写活动,鼓励大家走向原野,走进田间去认识植物、研究植物,将植物学知识生活化、实用化,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植物学的习惯和能力。如按照科属名称总结食堂的蔬菜种类和果实类型,调查校园的木本植物的果实和复叶类型等。一位学生观察发现校园栽培的桂花树多不结实,并且比南方开花早。她经过查阅资料并和教师、学生讨论总结了这一现象的具体原因。这些科研小训练不仅巩固了学生的植物学基础知识,而且极大地提升了学习植物学的兴趣。及时进行教学反馈,通过个别谈话、让学生撰写心得、建议等方式了解教学的不足,及时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案。
三、结语
“植物学”课程内容丰富,与人类的生产、生活联系密切,并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通过对“植物学”课程教学内容的梳理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在教学中引领科学精神,倡导爱国主义情怀,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培养国际化视野,拓展人文素养,帮助学生自我认知与自我调节,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将思想政治元素贯穿于“植物学”课程教学的全过程,更好地实现了“植物学”课程的隐性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肖香龙,朱珠.“大思政”格局下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10).
[3]王绪风,李雅歌.“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探析[J].新西部,2019(3).
[4]宋学勤.课程思政拓展新时代思政建设空间[N].中国教育報,2020-11-12.
[5]刘艳萍,张玲,郝文芳.“植物学”教学过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0(19).
收稿日期:2021-03-08
作者简介:赵亮(1982—),男,河北邢台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系统与进化植物学研究。
基金项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教改项目“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JXGG2059);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2018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物学实习》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20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