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笋兰栽培基质筛选及其生长与生态因子的关系

2021-12-18李本华熊冬兰赵应婉岑佳芝严再蓉魏秀竹

农技服务 2021年10期
关键词:生长量基质开花

李本华, 熊冬兰, 赵应婉, 岑佳芝, 严再蓉, 魏秀竹, 耿 红, 黄 蔚

(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 兴义 562400)

笋兰[Thuniaalba(Lindl.) Rchb. f.]为兰科笋兰属,是国家二类保护珍稀兰花,其根系发达,茎干健壮多节,附筒状鞘,出土时细如笋尖,叶片分布于茎中上部,舒展成列,青翠如扇;花序由茎顶部抽出,具2~7朵花,是所有兰科植物中比较大型的花,花瓣纯白色或带嫣红,姿态优雅,唇瓣喇叭筒状,红橙相间具皱波流苏,缤纷绚丽,视觉感强,花香淡雅,有较高的园艺和科研价值。笋兰茎秆多汁,富含多种药用成分,近年来其药用价值也引起人们重视。笋兰是中国境内仅分布的笋兰属的一个种,仅分布于我国西南部分区域,分布区域较窄,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其资源数量不断减少。为笋兰的保护及引种栽培提供参考,2019—2021年在不同栽基质、不同遮阴度条件下进行笋兰生长情况的对比试验,进一步探究笋兰的生育规律及其与生态因子的关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野生笋兰采自贵州省兴义市敬南镇高山-新坪村笋兰生长区域,该区域位于北纬24°58′、东经104°53′,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海拔1 560 m,年平均气温16.1℃,年平均降水量1 560 mm。野生笋兰生长在苔藓、石苇等附生的石灰岩上或石隙中,表面和石隙有一定厚度的腐殖质土,周围分布有阔叶杂木树种遮阴。

1.2 试验设计

1.2.1 不同基质对比试验 设2种栽培基质试验,处理1基质为黄沙壤土,pH 5.5~6.0;处理2基质为腐殖质土、消毒松树皮颗粒、石灰石颗粒按1∶1∶1配比,pH 5.5~6.0。每个处理10盆,按兰花常规栽培方法每盆栽相似的笋兰2株,除基质不同外,其他栽培管理措施一致。

1.2.2 不同遮阴度对比试验 以腐殖质土、消毒松树皮颗粒、石灰石颗粒按1∶1∶1配比基质,设3种遮阴度处理,处理1遮阴度0%(CK),处理2遮阴度30%,处理3遮阴度50%,处理4遮阴度70%。每个处理10盆,按兰花常规栽培方法每盆栽相似的笋兰2株,除遮阴度不同外,其他栽培管理措施理一致。

1.3 试验方法

试验在兴义市区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兰花种植基地进行,兰盆选用黑色塑料盆,盆腰有空洞,盆高30 cm、口径24 cm,选择笋兰高(50±3)cm、茎粗(0.6±0.1)cm、根系基本一致栽培。

1.3.1 植株指标测定 为减少误差,把3年的观察值作平均处理。

1)茎高和茎粗。从新茎萌伸开始,每10 d用直尺测量茎高,用游标卡尺测量茎最粗位置直径,以10 d的平均数作为旬生长量。利用气候箱测量气候因子的变化动态,每日3:00、8:30、14:30、20:30观测。

2)叶和花数量。每年3—7月的15日计数叶数,用直尺测量叶长度与宽度,计算每处理10盆的年均值;笋兰本区6月开花,6月20日计开花量的平均值。

1.3.2 气象因子的测定 笋兰生长和孕育开花除需要一定的阴蔽条件外,还需要一定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综合条件。为减少误差,把3年的气候因子数据作平均处理。

1) 温度。以每天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计算平均温度,以每10 d的平均温度作为旬平均温度;计算每天平均温度≥10℃的有效积温。

2) 空气相对湿度。用阿斯曼干湿温度计测定,以每10 d的相对湿度平均值作旬平均相对湿度。

3) 光照。用照度计测定遮阳网内和外顶部的光照强度,确定遮阴度,每天08:00—17:00测光照强度,每隔1 h测定1次,计算每天的平均值,以每10 d的平均值作旬平均光强。

4) 降水量。原始数据来源于兴义市气象局。

1.3.3 回归方程与生长曲线 以栽培基质和遮阴度最优组合苗的生长数据为基础,建立茎生长变化曲线、茎生长量与生态因子的回归方程。

2 结果与分析

2.1 笋兰的生育性状

2.1.1 不同栽培基质笋兰的生育性状 根据试验观察,笋兰为多年生附生草本,基部假鳞茎短粗,丛生,具分蘖能力。基部新发的笋芽主要是伸长生长与茎粗增长,3月下旬至4月上旬茎叶开始抽发,5月至6月中旬为旺长期,6月下旬至7月上旬生长缓慢,7月中旬至10月叶脱落,10月中旬开始进入休眠期至翌年3月中旬。翌年,头年生笋茎抽芽进行无性繁殖,不会增粗、伸长生长,但在其高位、少数中部会产生1~2个带气生根的笋芽,7月下旬至10月上旬脱落,成为新的植株,最后茎逐渐干枯宿存。

从表1看出,处理2笋兰根系发达,株高40 cm,叶片数20片,茎粗0.8 cm,茎数48个,新生茎28个,笋芽26个,开花株数18株,开花5朵,死亡0株。处理2笋兰的各项生育性状均发育较好,明显优于处理1,表明,腐殖质土、消毒松树皮颗粒、石灰石颗粒按1∶1∶1配比基质栽培笋兰的效果优于黄砂壤土栽培。

表1 不同栽培基质笋兰的生育性状

2.1.2 不同遮阴度笋兰的生育性状 从表2看出,笋兰的株高和叶数随遮阴度增大而增加,处理4最高,株高为68 cm,叶数为24片。茎粗、茎数、新生茎数、笋芽数、开花株数遮阴度处理2最优,分别为0.9 cm、48个、28个、24个、18株、5朵;其次是处理3,分别为0.8 cm、46个、26个、20个、18株、4朵。处理1和处理4出现茎株死亡,分别为6株和8株。总体看,遮阴度30%(处理2)和遮阴度50%(处理3)的各项指标较优,以遮阴度30%的最优。

表2 不同遮阴度笋兰的生育性状

2.3 笋兰茎的生长变化

从图1看出,笋兰茎高生长变化过程表现为“慢-快-慢-停”的生长规律,呈S型曲线。从3月下旬开始萌动至4月中旬属缓慢生长期;4月下旬开始入快速生长期,一直到6月中旬;6月下旬至7月中旬又进入缓慢生长期;7月下旬以后至10月中旬停止生长进入休眠期。茎生长量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生长量最大。笋兰茎粗生长变化与茎高稍有不同。从3月下旬至5月中旬迅速增长,5月下旬至7月上旬茎粗增长最快,7月中旬至8月上旬增长缓慢,9月中旬以后不再增长,甚至出现负增长,初步判断是叶脱落,失水增加和含水量下降,笋兰进入休眠从而影响茎粗变化。总体上笋兰茎生长在3—7月,生长最高峰为5—6月,7月生长缓慢,8月后基本停止生长。

2.4 笋兰生长与生态因子的关系

经多元线型回归分析,笋兰茎高生长量与生态因子密切相关。以旬平均降水量(X1)、旬平均光强(X2)、旬平均相对湿度(X3)、旬平均积温(X4)、旬平均气温(X5)为因变量,与旬生长量(Y)作方程方程:Y=0.986+0.033X1-0.014X2+0.001X3+0.010X4-0.007X5,从回归方程看,笋兰茎生长量与降水量、相对湿度和积温量呈正相关,而与气温和光强呈负相关,说明笋兰生长需要一定的温度、相对湿度、光强度和适宜的降水量。笋兰生长的最适光强为50~110 μmol/(m2·s),适宜相对湿度为70%~85%,最适宜温度为22~28℃。高温和高光强会抑制笋兰的生长。

3 小结

试验结果表明,笋兰快速生长期在每年的5—6月,开花集中在每年的6月,花期20 d左右。笋兰适宜生长温度为22~28℃、适宜光强50~110 μmol/(m2·s)、最适相对湿度70%~85%,笋兰茎生长量与降水量、相对湿度和积温呈正相关,而与气温和光强度呈负相关。基质用腐殖质土、消毒松树皮颗粒、石灰石颗粒按1∶1∶1配比,遮阴度30%条件下,笋兰生长状况最好,有利于开花且无茎株死亡,其次是遮阴度50%。2年生以上笋茎干枯宿存,利用价值不大,应剪去。无性繁殖扦插育苗和中药用主要是1年生笋茎,中高位珠芽是无性繁殖的好材料。

栽培时不仅要考虑到栽植容器、栽培基质配比、栽培方式和生态环境,还应调整各种因子在适宜范围,达到因素综合平衡,但实际栽培中比较难。如果是采鲜条药用,应该特别注重基质的配比以及光照、湿度、温度的调节,达到最高的物质积累量。如果是花叶欣赏,除温、光、相对湿度等调整外,每年5—6月,要调整好遮阴度,适当增强光照促进开花,另外在5月至6月上旬进行2~3次叶面追肥,有利促进茎叶生长,增加开花量和延长花期。

猜你喜欢

生长量基质开花
豫南地区青钱柳生长节律研究
湘北绿桐I号生长规律初步研究
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长规律分析
最优育苗基质配比促番茄幼苗生长
黄檗家系幼龄期生长对光照强度的响应
蓝莓基质栽培幼苗根系处理不当引发苗木死亡
《一棵开花的树》
雨开花
蔬菜育苗基质混配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