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开道岔脱杆捣固方案及措施可行性研究
2021-12-17齐济
齐济
摘要:为消除不脱杆捣固出现捣固不均匀现象,确保道岔的整体几何尺寸保持一致,同时工、电部门协同参与道岔的施工和养护,保证行车安全,本文以铁路普通单开道岔实施脱杆捣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单开道岔;脱杆捣固;可行性研究
道岔是把一条轨道分支为两条或两条以上的轨道设备,使铁路机车车辆从一股道转入或跨越另一股道时设置的道岔或交叉,我国习惯上把道岔和交叉设备统称为道岔。通常在车站、编组站大量铺设。按线路连接形式分有各种类型的单式道岔和复式道岔。其中较为常见的有:单开道岔、复式交分道岔,菱形交叉、单渡线、交叉渡线等。其中在铁路营业线中单开道岔应用最为广泛。其具备结构简单,铺设和维护方便等优点。此次本文以单开道岔为例进行探讨。
单开道岔是由转辙器部分、辙叉及护轨部分、连接部分组成。转辙器部分有:基本贵、尖轨、根部结构、轨撑、间隔铁(限位器)、连杆、滑床板和转辙机械。辙岔由叉心(心轨)和翼轨组成。道岔由于构造原因是轨道设备的薄弱环节,存在杂合一些普通轨道上没有的复杂问题,例如列车对尖轨、翼轨和护轨的冲击角远大于曲线轨道,辙叉存在轨线中断和有害空间,道岔区的轨道竖向和横向刚度低于普通轨道,机车车辆在通过道岔时轮轨间的作用力远高于普通线路,道岔号码越小转辙角越大导曲线半径越小病害越集中。所以道岔是铁路工务部门重点检查与维护的设备。
其中道岔换砟一直是养护道岔重要方法之一。但由于填砟不均,受前后线路及相关渡线等客观因素影响,造成换砟后道岔内几何尺寸变化较快。大机捣固换砟道岔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道岔中最为重要的部位就是尖轨处和叉心处,而且根据以往经验,这也是道岔最容易产生病害和几何超限的部位。对叉心处病害可以通过增加捣固次数或捣固侧向的方式解决,但对岔尖转辙部分病害只能通过脱杆捣固的方才能彻底消除。
脱杆捣固是对道岔转辙部分的连接杆等部件进行拆除,后对道岔进行无障碍捣固。此种作业方法可有效的避免由于连杆影响造成的捣固不均匀的缺陷,达到道岔的整体几何尺寸保持一致,同时在施工中工务、电务共同参与道岔的施工和养护,更换失效零部件,直接的避免了因不易养护造成的信号故障、晃车报警、表示不良、无法操动等现象的发生。
1 技术分析对比
1.1 道岔不脱杆捣固
以单开内锁闭道岔为例,道岔尖轨部位有3处连接杆,由于道岔捣固车捣固装置的限制,如果施工前工务、电务未拆除,道岔捣固车无法分别对3根连接杆件两侧的2根岔枕实施捣固,这样造成在道岔前后2个转辙机之间的10根岔枕中有6根岔枕不能通过道岔捣固车进行高质量捣固,仅依靠起道机和小型手提捣固机配合,对其进行补充加强捣固,显然小型手提捣固机的作业质量和作业线路的稳定性无法与大型养路机械捣固后的稳定性相比。给今后工务和电务部门的道岔日常养护带来很大的工作量,而且由于稳定性不够,经过长时间列车碾压和振动,道岔下石砟密实度不均,使道岔形成坑洼,波浪,大平超限,三角坑,尖轨处形成小方向等病害。道岔动态几何尺寸超限,极易发生晃车现象,也给日常行车带来安全隐患。
1.2 道岔脱杆捣固
道岔捣固车捣固前,工务、电务在规定时间内拆除道岔尖轨部位连接杆件,道岔捣固车就可以对整组道岔所有岔枕进行全面高质量捣固,而且并能加强连接杆件两侧的岔枕捣固,及四镐捣固作业。使道岔几何状态和稳定性达到整体相同的水平。这样一来,经过道岔捣固车的全覆盖捣固 后,道岔的整体平稳、平顺性得到了大大地提高,经列车反复碾压,道岔动态几何尺寸无变化或整体变化,从而减少了晃车的可能性,提高了線路平顺度,降低了行车安全隐患。
2 精细作业流程
1)在专题研讨会上确定了施工作业流程,制定作业车运行路径,确认施工路径方案。
2)明确道岔部件拆除工作,分别由工务、电务负责拆除道岔转辙部各种杆件、挡砟板、连接销等部件。
3)安装钩锁器和斥离器,并对安装状态进行确认,对尖轨密贴情况检验。
4)工务、电务、机械段三家单位共同确认路径、道岔几何尺寸,满足条件后进人作业。
5)拟订机械换砟道岔捣固方案,针对道岔底部石砟不密实的现象进行补镐作业,增加夹持时间的方法。并对道岔接头、转辙部位进行再加强捣固措施。保证施工后道岔几何尺寸优良。
6)机械段精准对接,确认工、电两家单位拆、装部件所用时间,将作业步骤与时间节点网格化,保证不为抢时间减化操作,不为抢时间违章蛮干。紧凑作业环节流程,做到忙而不乱,有条不紊。确保线路的正点开通。
3 按标施工组织
1)各施工单位接到封锁调度命令后,两辆道岔捣固车分别运行至道岔外方,捣固、测量装置全部下架,准备由站两端向站内进行捣固作业。
2)工务、电务共同配合对转辙部分的部件进行拆卸。同时两车分别安排盯控路径人员各自携带道尺盯控道岔开向位置,在拆除完相关部件并安装好钩锁器和斥离器后,测量整组道岔数据,指导作业车进入和作业。
3)拆除道岔连杆后应补充适量石砟在响应轨枕合内,保证捣固过程中的石砟饱满度,确保大机捣固施工质量。
4)大机捣固作业时,按照一般地段按照每个枕木盒的“双镐四夹持”作业,并保证夹持时间持续0.8秒以上,同时还要求在转辙机部分还应进行加镐作业,应达到四镐,以便加强转辙部分石砟密实度,待大机捣固完毕后,工务回检人员应及时测量道岔尖轨,转辙部分的数据,遇有不合格及时处理。
5)待直股完全达标后,由盯控路径人员带领车辆退出直股,再由工务、电务共同操动道岔至曲股。同样路径盯控人员进行盯控和测量带领车辆进入道岔反位进行捣固作业。
6)待车辆越过道岔转辙部分确认不再退车后,工务、电务将原先连接杆枕木盒中多余石砟清出,保证连接杆可顺利安装。
7)工务还应配备足够人员和机具配合道岔捣固施工,在单开道岔转辙、长枕部位应配置不少于2台。小型捣固还要对大机捣固不到的地方进行捣固,如叉心、翼轨部分和导曲前端等狭小位置进行补强作业。
4 质量控制达优
1)以南同蒲线虞乡站1#、2#道岔进行脱杆捣固为例,道岔整体都处在统一平面,道岔整体大平平顺。静态几何尺寸水平保持在1毫米范围内,尤其是在尖轨部位水平达到0毫米,完全达到了道岔提速条件,施工质量堪称优良。
2)通过道岔脱杆捣固,整组道岔和道岔前后的顺坡、高低、方向都会在测量范围内,消除了尖轨翘头、不密贴。整治了道岔转辙部分容易形成三角坑的病害。对道岔大平的延展拉直起到了关键作用。
5 进一步优化质量
1)道岔拆杆需30-40分钟,安装调试需50分钟,大机转线,下放,收车20分钟,大机捣固一组道岔直向加侧向共需80分钟,目前脱杆捣固需按照180分钟/组/辆。待此种捣固模式熟练掌握后,可将工务、电务安装时间与大机捣固第二组道岔时间重叠使用,180分钟施工天窗1辆道岔捣固车可有效的完成1.5至2组道岔(1组道岔是指:直曲股全部捣固)。
2)盯控路径人员要认真确认径路,保证道岔开口要求,防止挤岔,同时在车辆进入尖轨部分时严密监控尖轨变化,防止走四開造成脱轨,并在能插单铰时尽量插单铰,保证大机捣固质量。
3)利用脱杆捣固作业的契机,工务、电务可及时更换、维修相关失效、失修的零部件,以达到多单位协同合作使道岔整体质量提升的目的。
6 总结与分析
1)道岔脱杆捣固是养护道岔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脱杆后,道岔捣固车每一镐的作业都是为了矫正道岔数据,而道岔尖轨、转辙又是人工养护的重点,通过脱杆,利用大机一次性解决。减少了工务、电务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人员上线作业的安全压力。同时又消除了列车通过不稳定道岔的安全隐患。增加了铁路基础设施设备的可靠性,从而保证铁路行车安全、运输安全。
2)道岔脱杆捣固将道岔施工技术标准提高到了新的层次,非常显著的加强了道岔区域的平顺性,道岔区段的晃车现象明显降低,行车的安全性提高。道岔脱杆捣固必将是铁路有砟线路道岔部分的大、维修作业的重点工作。
3)随着太原局集团公司高速铁路运营公里数的不断扩大,道岔脱杆捣固的推广,将会是今后我公司管内高速和客专线路的重点施工项目,同时由简入繁再次深入研究复试道岔的脱杆方法,由单开道岔脱杆捣固为契机进一步研究复试道岔的脱杆捣固作业。为企业长期优质发展,企业施工技术储备做出最好的成绩和最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新安.浅谈单开道岔病害产生的原因及整治措施[J].科技资讯,2012(34):2.
[2]张心毅.浅谈单开道岔病害产生的原因及整治措施[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00232-00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