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档案法》修订背景下高校档案管理的趋向与途径

2021-12-17潘秀明施秀平

兰台内外 2021年33期
关键词:修订趋向高校档案管理

潘秀明 施秀平

摘 要:《档案法》的修订进一步推进了档案法制建设。在这一背景下,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也应该主动适应时代发展趋势,严格落实新《档案法》的各项要求,进一步提升档案管理的规范化、专业化水平。应完善高校档案管理系统,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高校档案协同系统,推进高校档案智慧化管理系统建设,实现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转型升级。

关键词:《档案法》;修订;高校档案管理;趋向;途径

2020年6月,新《档案法》由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修订通过,是我国档案法制建设的重要里程碑。新《档案法》明确提出,要加大对档案管理的创新力度,进一步提升档案管理效果,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档案信息的价值和作用[1 ]。这对推动我国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現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新《档案法》背景下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新境遇与新要求

新修订的《档案法》是国家对档案工作的一次制度创新,为解决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机遇。

1.1 新《档案法》背景下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新境遇

1.1.1 高校档案管理的政治价值进一步彰显。新时期高校档案工作要服务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服务广大师生和教学科研工作。在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应进一步凸显其政治价值。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应该对当前档案管理工作的政治意义和政治属性进行系统研究和科学认知,并对新《档案法》的相关内容进行系统学习,加深广大档案工作者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觉悟,自觉地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关于档案工作的各项部署和要求保持一致。

1.1.2 高校档案的文化传承功能得到强化。高校档案管理作为高校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应主动地配合高等教育改革,实现高校档案工作与高等教育改革同向同行。新时代,高校档案工作已经从传统的档案收集整理向传承高校文化、资政育人的方向转变,既是高校文化建设的信息源泉,也是高校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档案文化作为高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与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相结合,对蕴含高校文化的档案资源深入挖掘,更好地引领校园风尚,充分发挥档案文化的传承功能。

1.1.3 高校档案信息化转型提档加速。高校档案管理具有非常强的实践属性,随着新《档案法》的出台和颁布,对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应主动适应时代发展趋势,注重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实现工作目标、方式方法、技术手段等方面的创新。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应主动引入信息技术,将其作为促进档案工作模式创新和发展的重要动力。

1.2 新《档案法》背景下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新要求

1.2.1 加强档案管理规范化建设。高校档案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相应的制度规范约束,新《档案法》明确要求,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工作制度,加大对档案管理工作制度落实力度,确保档案管理工作有据可循,有章可依。新《档案法》的出台为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基本遵循,因此高校应对新《档案法》的相关制度规范进行学习和贯彻,并将其中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观点与高校档案工作相结合,进一步提升高校档案工作的系统性、制度性和规范性。

1.2.2 提升档案管理的专业化水平。新《档案法》的出台对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部分高校对档案工作重视不足,没有为档案部门配备专门的办公设备和专业人才,档案部门开展工作困难较多,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而新《档案法》出台的背景下,高校既要引导广大档案管理人员树立专业思维,也要加大对档案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高校在档案管理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新《档案法》的要求,将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专业化水平作为当前工作的重点[2 ]。

2 新《档案法》背景下高校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和不足

2.1 信息化建设与智能化水平有待提升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当前部分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滞后,智能化水平还难以满足档案管理的实际需要。部分高校对档案信息化建设重视不足,档案管理人员信息化建设意识薄弱,档案信息化建设未纳入应有的议事日程。一些高校对档案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有限,没有足够的资金用于档案设施设备的更新和换代。此外,并没有针对档案信息化建设进行宏观规划,更多是结合问题进行设备采购,采购的设备缺少系统性和标准性,导致信息设备参差不齐,难以发挥整体效能。

2.2 档案利用水平亟待加强

部分高校对于档案资源利用重视程度不足,认为档案管理工作重在管理和保护,并没有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深层次的开发,难以满足当前学校教学和科研需求。此外,部分高校在档案服务过程中,只围绕着学校的宏观发展和校园文化建设,并没有将科研和广大师生的档案需求作为服务重点,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3 档案工作人员队伍不强

当前部分高校档案管理人员更多是从其他岗位转调而来,有的兼职,缺少专业的知识和素养。由于缺少专业的人才团队,高校档案管理工作难以达到规范化和科学化要求。一方面,档案管理人员缺少专业知识,对信息技术掌握得不够全面,加之年龄偏大,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更愿意用传统思维来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档案管理人员缺少创新意识,并没有结合当前高校发展的实际需要,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系统开发。档案队伍建设不稳定,档案人员调整频率过高,也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

3 新《档案法》背景下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途径

新《档案法》背景下,高校应将档案管理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及时研究档案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逐步加以解决。

3.1 完善高校档案工作管理体系

高校应给予档案管理工作足够的重视,经常组织档案管理人员对新《档案法》进行系统学习,并采取措施落实新《档案法》的相关要求。完善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制度体系,并结合新《档案法》的具体要求,做好档案工作制度创新,为高校档案收集、整理、归档、开发、利用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通过完善顶层制度设计,确保高校档案工作上下一盘棋。应健全档案资源体系。要想实现对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就需要不断丰富高校档案资源,对高校在发展和建设过程中的各类有价值档案做到应收尽收、应归尽归,并加强与相关单位联系,进一步提升档案收集效率,不断扩大和丰富高校档案信息资源。还应加大对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进一步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契合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转型升级的实际需要。

3.2 构建多元主体参与协同管理体系

高校要想按照新《档案法》的相关要求落实好档案管理工作,仅仅依靠高校档案管理部门显然力不从心。因此必须通过多元主体的构建,进一步提升高校档案管理效率,解决高校在档案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碎片化和信息孤岛问题。高校应从档案管理工作开展的实际需要出发,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针对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研究,拿出可行的解决方案。还应建立完善的科学考核体系,充分发挥考核激励机制的作用和价值,进一步激发档案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档案管理人员要主动与其他部门进行沟通和联系,加大对各类归档文件材料的收集力度,通过协同管理体系的构建,进一步提升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效能[3 ]。

3.3 构建高校档案智慧化管理体系

在推进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将智慧管理系统作为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一方面,应主动引入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高校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数字转换、存储和系统开发。另一方面,应严格按照新《档案法》要求,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系统开发,更好地满足当前高校发展对档案的利用需要。而要想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系统开发利用,就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具备相应的能力和担当。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应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引入高素质人才,培训提高现有人才,为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扎实的人才保障,以便更好地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服务高校发展和教学科研工作。

《档案法》的修订为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法律依据,有利于高校进一步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工作体系,推进档案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进一步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效能。

参考文献:

[1]甄子莹,吴玫,颜祥林.新《档案法》视域下高校档案工作未来发展的整体性思考[J].档案管理,2021(02):13—14.

[2]叶景青.新修订档案法背景下地方院校档案工作发展思路探析[J].兰台内外,2020(31):80—82.

[3]江萍,丁舰丰.从档案管理到档案治理——新时期高校档案工作模式探究[J].档案与建设,2020(08):45—48.

(作者单位:潘秀明,福建省龙岩学院;施秀平,福建省宁德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修订趋向高校档案管理
牡丹与梅影:多元文化下宋人的审美趋向
实用趋向
全球治理趋向扁平
高中生个人成长主动性问卷(PGIS—Ⅱ)的修订
关于现行《消防法》修订的几点思考
《现代汉语词典》字母词收录与修订情况分析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服务创新举措
高校口述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狼烟”释义辨正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