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云平台的师资档案数字化发展路径探究
2021-12-17陈莹
摘 要:基于云平台的师资档案数字化发展路径是实现档案信息化的有益探索。首先,“伴随式收集”能够方便、快捷、实时地收集教师数字化档案信息,大大节省档案收集所耗费的时间、空间。其次,档案数字化发展路径实现了师资档案的共建共享,进一步丰富档案内容,提升档案质量。再次,利用教师数字化档案中的大数据进行教师评价,促进教师智慧养成和专业发展,能够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最后,在档案利用方面,师资档案数字化过程能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助力师资档案管理与档案数据治理,提升师资档案治理能力现代化。
关键词:师资档案数字化;档案数据治理;知识管理;共建共享
基金项目:宁夏哲学社会科学(教育学)规划项目“基于电子档案大数据分析的教师队伍建设智能评价研究”(19NXJC03)
数字化档案作为新兴的信息载体越来越多地服务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各档案馆(室)要加强对档案信息的分析研究、综合加工、深度开发,提供深层次、高质量档案信息产品,不断挖掘档案的价值,努力把“死档案”变成“活信息”、把“档案库”变成“思想库”,更好地为各级党委和政府决策、管理提供参考。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如何充分利用教师数字档案信息,深化教师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融合利用,使信息技术真正赋能师资档案管理和档案治理,进而促进教师队伍建设,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1 档案数字化发展优势
电子档案是指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在处理公务过程中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并归档保存的电子文件[1 ]。数字档案属于电子档案,在特点和功能上与传统档案相比,具有很多优势。
1.1 数字化档案借助电子介质,具有超大存储空间,支持多种媒体形式
一方面,数字档案利用计算机等电子介质进行信息存储,具有超大存储容量,能够解决传统档案存放空间有限的弊端。另一方面,数字档案借助多媒体技术,可支持文本、图像、视频、音频等多种媒体形式,呈现存储格式丰富、非结构化的特点。
1.2 随时随地伴随式收集,解决了传统档案归档时空受限的问题
传统比较通用的归档方式是按年度、季度或月等时间段进行归档,一般的程序是收集、整理、立卷,定期移交档案管理机构,容易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数字化档案借助信息系统,可以不受时空限制,隨时随地全面而系统地收集过程性数据,随时归档,实现“伴随式收集”。
1.3 数字化档案创新档案利用形式,能够照顾不同的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
在信息化时代,档案利用和服务的形式也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实现了档案资源的高效利用,主要表现在:计算机占据主要利用空间;网络服务成了档案查阅、利用的主要方式;复印档案逐步被电子化方式所取代,如下载、打印;档案利用服务实现了电子化、自动化和自助式。
1.4 数字化档案利用搜索引擎收集信息,建立索引数据库,并根据信息源的变化,不断更新索引记录
档案整理是按照一定原则对档案进行组件(卷)、分类、组合、排列、编号、编目,使之有序化的过程。数字化档案能迅速、自动地对数据进行检索、修改、统计、排序、合并等操作,在节约大量人力成本,提高归档效率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安全性、精准性和可靠性,这一点是传统的文件柜无法做到的。
1.5 数字化档案运用云科技、数据中心,通过元数据功能对接大数据平台,可以有效地解决档案信息孤岛问题
数字档案系统存储平台能实现元数据分层备份,配置业务自定义元数据,可结合上层数字档案管理平台实现业务元数据定义,支持基于元数据和内容的模糊、精确检索等,并且可利用元数据功能对接大数据平台,有效解决档案管理中的信息孤岛问题。
2 基于云平台的师资档案数字化发展路径
教师数字化档案在应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作用是:让教师通过运用数字档案实现知识的获取、储存、学习、共享与创新,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2 ]。具有促进教师进行参与式创建、知识管理、共享交流、评价决策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档案数字化编目过程即教师进行知识管理的过程
本文中的知识管理是指教师运用知识管理理念,对教师知识(包括认识、技能、情感)进行获取、存储、整合、创造、分享、再整合、再创造的过程,以达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同时利用可视化的多维数据分析方法进行知识挖掘,促进新知识的发现,构建教师知识库。师资档案数字化发展路径中的档案信息收集从本质上来说是基于知识管理的生产创造,其中一部分信息来源于教师管理部门的采集维护,更多的信息来源于教师的创造生成,即教师在教育教学和职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类信息,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在创生模式下,知识管理是对教师信息资源进行识别、获取、收集、存储、开发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知识地图,对教师档案信息进行整合、编目、分类。知识管理是对教师各类信息的有效识别、全面收集、科学加工和充分利用,能够促进教师个人知识库的建立,实现教师自我对话及智慧养成。
2.2 档案数字化过程为教师成长反思提供工具
师资档案数字化发展路径依托“互联网+”教育云平台,突破时空限制,实现教师档案信息随时随地“伴随式收集”。支持教师对其理念、风格、成就、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进行个性化描述,并在此基础上对教学效果与专业成长进行反思与感悟,利用数字档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从而达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与传统档案收集相比,师资档案数字化发展路径下,借助教师管理信息系统等大数据平台,数字档案信息的采集具有更强的全息性、实时性和动态性,移动通信、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将逐步融入数据采集全过程,可以实时、持续地采集更多过程性的教师数据。
2.3 档案数字化过程促进教师参与档案共建共享与交流
档案利用是实现档案价值的关键,“信息的使用存在边际收益递增性,即信息/数据只有在流动、分享中才能产生价值,流动的范围越大,分享的人群越多,价值越大。”[3 ]数字档案的优势就是能够将档案存储成更加方便进行展示、交流与共享的形式。师资档案数字化发展路径借助“互联网+”教育云平台,使教师数字档案的共享交流由理想变为现实。数字档案利用先进的档案管理服务理念,借助网络空间、教师系统等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为教师实现档案信息最大程度的分享与交流提供了可能,同时促进合作共享的校园档案文化建设,提升教师数字档案的建设与利用效率。新时代,教师职业的内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没有反思的教学,缺少研究的教育已不能满足未来教育发展的需要。建立教师数字档案数据管理中心,教师将教学经验、心得体会上传到平台,建构学习共同体,传播自己的成功经验或者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档案利用率得到了大幅提升。
2.4 档案数字化过程提供基于评价反馈的教师治理与决策
档案区别于一般信息的关键在于其具有凭证性、记忆性等属性,国家档案局第13号令《机关档案管理规定》:电子档案与传统载体档案具有同等效力[4 ]。“互联网+”教育云平台建立统一高效的教师档案信息库,提高了评价的信度与效度,评价结果实现智能化、可视化和动态化,为教师发展决策提供參考。利用教师数字档案信息系统,进行管理者、教师本人、同行、学生共同参与的评价,方便教师进行参与式管理,增加自我效能感,支持教师治理、教师教育,推动教师更新观念、重塑角色、提升素养、增强能力。
2.5 数字化档案支持对教师进行发展性评价
教师数字化档案在学校管理部门的统筹监管下,涉及教师继续教育、职称职务、考核奖励等与人事档案相关的信息由教师管理部门统一维护,同时给予教师一定的权限用于维护教研日志、教学设计、成果作品、研修心得等富有创造性的档案信息资源。教师数字化档案记录教师的成长历程,其持续性和完整性伴随教师职业生涯的整个过程,基于数字化档案的教师评价是一种过程性和发展性的评价,关注教师的成长历程以及期间的表现性行为,目的是诊断问题和促进教师的成长发展,为教师发展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能满足自我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领导评价等多维、多元化的评价目标。
参考文献:
[1]国家档案局.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办法.[EB/OL].[2012-12-03].http://www.saac.gov.cn/xxgk/ 2012-12/03/content_21043.htm.
[2]陈莹.基于云平台的教师数字档案创生性发展路径[J].中国档案,2021(5):40—41.
[3]阿里研究院.互联网+从IT到DT[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6.
[4]国家档案局第13号令.机关档案管理规定.[EB/OL].[2018-10-11].http://www.saac.gov.cn/daj/ xxgk/201810/8515c1f79e904e08aef8bf63dcc9b1f7.shtml.
作者简介:陈莹,博士学位,宁夏医科大学馆员,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