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文化资源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1-12-17季静王娟

关键词:历史教学

季静 王娟

摘 要: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中的基础内容,体现了新时代下课程与教育的互动关系。赤峰地区作为中华龙文化的故乡,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融入赤峰地区文化资源能够有效解决目前历史教学存在的实践性不足、应用性不强的问题。通过植入家乡的故事,让历史课堂“活”起来,通过有趣的历史打造有趣的课堂。嵌入区域文化资源的方式,能够促进历史课程的开发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有助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同时有利于地方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在热爱家乡的土壤中培育家国情怀。

关键词:区域文化资源;历史教学;赤峰地区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1)11-0106-05

教育与时代交相呼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要不断调整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以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反之,教育技术和水平的进步又会促进时代的发展。新课程改革以来,历史教育的独特价值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育人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做了重要的调整和完善。在教学内容上,历史教育更加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区域文化资源是课程资源开发的天然素材和辅助用具,是通向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媒介。

一、中学历史课堂融入区域文化资源的必要性分析

19世纪,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提出了“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命题,他结合自身的教育经历和当时的社会环境,认为科学知识最有价值,强调知识的实践性与人们生活的关联性。今天,我们应该也要追问“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什么历史课程资源最有价值?”“学生要学什么样的知识?”

区域文化资源是指某一地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综合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具有该地区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它既包括物质资源,也包括非物质资源,根据资源呈现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实物类、文本类、音像类等资源。本文所说的区域文化资源具体是指赤峰地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赤峰地方特色的可用于历史教学的一切资源的总和。赤峰地区拥有悠久而深厚的文化,分布着可供教学使用的众多历史遗址遗迹、博物馆等资源,为历史教学与区域文化资源的有机结合创造了便利的条件和肥沃的土壤。

(一)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赤峰地区区域文化资源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现状,笔者基于对赤峰市内几所重点中学的走访和调研,通过课堂教学观察,教师和学生的访谈,发现赤峰地区中学历史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理念:实践性不足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历史教学的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历史教师的教材观和师生观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材观从“教教材”转向“用教材”,师生观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新课程理念在全国各地的中学教学中广为学习和应用,使一线教师的教学理念紧跟时代和国家的要求,提高了整体教师队伍的素质,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通过实际调研和走访,笔者发现赤峰地区一些学校的历史教学仍然是以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为主,教师的教学理念虽然有所更新,但在教学实践中并没有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教学设计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上没有跟上教学理念更新的脚步。教学内容上完全依据教材开展教学,没有构建起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教学方法上以讲授法为主,比较单一;教学评价上尚未建立一个明确的、客观的、科学的课堂评价体系。这样的历史课自然不能有效地激起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兴趣,学生处在被动地接受学习的状态,没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无法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

2.课程资源:应用性不强

以目前的教育现状来看,适合于历史教学的课程资源丰富多彩,各地区的课程资源体现了当地特色的文化和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呈现出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的特征,中国各地区的中小学结合自身的区域文化和办学特色已经开发出了一系列的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

在调研中发现,赤峰市的重点中学依据丰富多彩的地方史资源开发出了相应的校本课程,有的学校还有校本教材供教师讲授和学生学习,以了解学校的发展历史和赤峰的文化。虽然这些课程改革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区域课程资源的相关课程和教材虽已得到开发,但受到历史教学时间不足和高考的影响,课程应用的次数和效果有所降低,使已经开发出来的课程往往流于形式。此外,在正常的历史教学中,区域文化资源沒有得到重视,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的运用,甚至不见其身影。

3.教学效果:理论与实际相脱离

通过对学生关于“历史与你的生活有关系吗?”问题的访谈,有部分学生认为历史与自己的生活关系不大甚至是没有关系,因为生活中很少用到学校中学习的知识。这部分学生的回答是历史学科特性的反映。历史学科主要是讲述过去的知识,对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或历史现象,这决定了我们无法完整地还原当时的历史场景,只能借助遗留下来的历史图片、书籍、遗迹、遗址甚至影像等资源再现人类辉煌的发展历程,把尘封在过去的记忆呼唤出来。

建立过去与现实的关联可以将尘封的记忆唤醒。遗憾的是当下历史教育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历史与现实的关联,忽视了学生是具有独立思考和认知能力的人,接受教育的学生最终要回到自己的生活实践中,理论与实际是相脱离的。

(二)区域文化资源融入历史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区域文化资源融入历史教学是对历史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的一次重要探索,也是基于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差异而开展的区域性与综合性相统一的课程实践,历史教学与区域文化资源的融合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具有切实的可行性。

1.理论基础

(1)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的动态性,知识不是固定不变的。区域文化资源引入历史教学符合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是学生主动地对已有的知识经验不断地进行综合、重组和改造的过程,以建构属于个人意义的知识体系。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历史教学的课程开发和教学方式的运用都是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设计的,我们不应忽视学生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已经习得的经验,要借助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等教学情境,与学生熟悉的区域文化资源建立历史与现实的关联,突出历史教学的探究性、社会性和实践性,拓展学习的知识面,基于学生自己的经验建构知识体系。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倡导学生中心模式(又称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教学方式,与新课程所倡导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相契合。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只是起到“助产士”“催化剂”和“学习的促进者”的作用。区域文化资源融入历史教学,历史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更接地气的教学情境,拉近了历史与学生的心灵距离,教师通过问题的层层引导和指导,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自主地享受探索问题的过程。通过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真实地感知历史,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情感的共同发展,成长为知情相统一的人,进而持续地激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实践基础

(1)与历史学的学科特质相符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历史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人类文明的共同遗产、提高公民文化素质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历史学的学科特质决定了历史教育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特殊的育人功能。学生通过历史的学习,能够运用历史的观点和方法正确地审视自我,审视自身与环境的关系。通过学习中国的历史,能够让学生了解、认同并热爱孕育自己成长的这片土地,这彰显了历史教育在新时代下承担的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在历史教学中,将区域文化资源与教学结合,课堂的呈现从课上真正转向了课外,成为学生学习、了解历史和热爱中国文化的窗口。在生活实践中触碰和感知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2)与各地区的差异教学相适应。历史教科书选用的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就是对历史课程资源的一种开发,历史教科书是适应于中国广大地区中学历史教育的重要文本,具有权威性和统摄性。但是中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教科书的编写无法兼顾地方文化的差异,我国的三级课程体系(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恰好可以体现这种差异。新课程改革下的历史课程在传统课堂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适应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评价的新型课程。各地区的学校结合各自的区域历史与文化,已经开发和利用相关课程,供学生自由选课学习。这种课程的多样化有利于丰富和完善历史教学的内容,弥补传统课堂的不足,提高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二、区域文化资源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区域文化资源能够应用于历史教学得益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传承。赤峰市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位于西辽河流域的中心地带,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与中原地区有着密切而广泛的交流,是多民族交融的地带,更是多元一体格局下中华文明的重要源流之一。这里有着丰富的原始先民生活的印迹,如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等,这里也有着感天动地的英雄,如抗日英雄徐汉林、韩麟符、郭俊卿等,这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一)区域文化资源遴选的原则

区域文化资源的遴选要服务于历史教学,以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历史教师作为历史课堂的实际讲授者,需要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做好知识的储备和资源的遴选。在选择适合历史教学的区域文化资源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

如上所述,赤峰市境内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但并非所有的历史文化资源都适应于历史教学,如果完全依据历史资源进行讲课,则完全脱离了教学的目标和宗旨。因此,区域文化资源走进中学教学首先要遵循科学性的原则,具体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依据历史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育总体方针和教育要求,合理选取适应历史教学的具有典型性和教育意义的,蕴含正确价值导向的区域文化资源;二是历史教师作为学生与历史对话的促进者,要有历史研究者的科学态度,认真筛选区域文化资源。

2.主辅相结合的原则

教科书是传输历史信息的载体,在中学历史教学资源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1]。历史教科书依然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的核心资源(其他历史资源只是起到辅助作用),可以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在将区域文化资源引入教学时,必须坚持主辅相结合的原则,以历史教科书为主要学习资料,区域文化资源只起辅助教学的作用,不能背离历史教育的初衷和路线。

3.以学生终身发展为原则

不管是用教科书还是采用某种课程资源,中学历史教学最终都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而服务的,适合学生终身发展的历史课程资源才是最有价值的。学生能够通过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熏陶,拉近历史与現实之间的联系,将在学校里学习的历史知识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用历史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世界,丰富精神世界,促进终身发展。

(二)区域文化资源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历史教育根据教育的场所分为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区域文化资源应用于教学可以从这两方面着手。第一课堂即课堂教学,学生在学校期间通过历史课堂学习历史;第二课堂即实践教学,学生在学校的统一管理下,走向校外进行实践学习。在教学实践中,应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起来,以第一课堂教学为主,第二课堂为辅,不能将二者完全割裂,避免出现重理论轻实践或重实践轻理论的情况。

1.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课堂导入教学。良好的导入是教学成功的一半,导入部分发挥着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作用。如在讲授《中外历史纲要(上)》(以下简称《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时,教师可以先以贴近学生成长环境的历史事件来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享誉海内外的红山文化是赤峰地区典型的文化印迹,教师以红山文化为导入,自然而然地引出与红山文化同时期的中原其他地区的社会发展状况,以及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带领学生进入第一课的学习。这样的导入非常自然,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穿插式教学。区域文化资源在历史教学中只起辅助作用,所以在历史课堂中应穿插式教学,选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区域文化资源。如《纲要(上)》第10课是“辽夏金元的统治”。辽夏金元是北方少数民族活跃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民族众多,各民族政权分立与变动,而赤峰地区是辽朝兴起的地方,通过赤峰地区的管理体制可以窥见辽朝的政治管理体制,同时还可以从民族交融的角度看契丹族与汉族的交往。在教学过程中,将赤峰这一历史课程资源穿插在相关教学内容中,更易于学生理解历史知识,体会中华文明的多元性与一体性。

(3)活动课教学。历史活动课是历史课的一种活动教学形式,包括校内的演讲比赛、主题探究、历史戏剧以及校内的实地调查等多种形式。活动课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根据同一主题内容,不同的学习任务而开展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的教学方式。如可以开展以红山文化或近代以来赤峰地区的抗日壮举或新中国成立以来赤峰的日新月异等为主题的活动教学。在举办活动教学时,教师应对全班提前进行分组和任务分配,并制定活动评价的标准。小组组长给组员分配活动任务,各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各自任务并在课堂分享成果,而后教师根据汇报的情况进行点评,指出优点与不足,保证下次活动课的顺利进行。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和辨析史料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小组合作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2.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1)实地参观教学。实地参观教学即学生在学校与教师的带领下,实地参观博物馆、纪念馆、名人故居等,通过馆内陈列的实物或复制品、历史图片、影像等资源近距离地感受历史的变迁,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历史思维和方法。学校可以在保障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带领学生参观赤峰市博物馆、赤峰市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馆、赤峰市人民防空宣传教育基地等,让教育与学生的实践真正地联系起来。

(2)社会调查教学。社会调查也是实践教学中的一种教学形式,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一些调查方法获取社会情况的一种活动。社会调查需要提前拟好调查内容,如果通过访谈进行调查,则要给采访对象发放采访提纲,整理好采访的设备,并对获取的资料进行分析和概括,是有一定难度的实践教学。从访谈的准备、开始到结束整个过程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区域文化资源融入历史教学的应用效果

根据以上问题,笔者与赤峰市几所重点中学的历史教师和部分学生进行了深入交流,共同探讨了改进历史教学的思路和方法,均认为区域文化资源融入历史教学的落脚点应放在实践性、探究性和社会性上。基于此要求,历史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经历和赤峰地区的文化资源修改了教学设计,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进行了再研究。在历史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之下,通过后续的调研和课堂教学的观察,笔者发现将区域文化资源融入历史教学取得了以下显著的教学效果。

(一)以学生为本,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兴趣是激发学生自主和持续学习的内在动力。首先要打破学生对历史学科枯燥乏味的固有印象,建立起历史是有趣的,富有生机与活力的认知。在教学实践中,历史教师根据学生在赤峰地区生活的经验和赤峰地区悠久的历史资源进行教学设计,通过与学生熟悉的区域文化资源建立历史与现实的关联,借助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等丰富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新的学习情境中,加强了历史的体验式教学,拉近了与学生的心灵沟通,持续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二)创设教学情境,促进了知识的迁移

历史学科主要是讲述过去存在的客观事件,时间跨度长,理论知识多,增加了学生初步学习和掌握历史知识的难度。在教学实践中,历史教师将教学与区域文化资源相结合,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更广阔、更深远的教学情境,将认知的视野从教科书转移到现实生活中,在掌握教科書内容的基础上促进了知识的迁移与应用。

(三)开展拓展教学,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区域文化资源走向教学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调研中,历史教师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主题探究、历史小论文的撰写、实地参观等,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要完成的任务。在活动中全面训练和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活动中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积极转变。学生在独立完成资料搜集和整理的基础上,须与小组成员交流和沟通,互相学习,围绕统一活动主题进行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这个过程包含了学生对史料的辨析和解释,在提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同时,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促进了综合能力的提高。

(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不知爱家,何以爱乡?不知爱乡,何由爱国?是皆失于教育之故也。”[2]热爱家乡是热爱祖国的基础和前提,历史教育不是空中楼阁,它源于生活,归于实践。在调研中,历史教师根据赤峰地区的历史资源进行了教学设计,学生在了解和热爱家乡的氛围中,进一步认识到我们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在中国大地上各地区都有自己发展的特点,各民族在团结互助、拼搏奋进中铸就了中国的强盛与辉煌。

结语

中学历史教育与区域文化资源有效结合是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新课程改革以来,历史教育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改变历史课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能力发展的需要,突出历史教育的育人功能。区域文化资源与中学历史教学相结合,是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本文以赤峰地区的区域文化资源为例,探讨了将区域文化资源融入历史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突出了历史教育与实践活动的密切联系,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在认识和学习具有地方特色的家乡历史文化过程中,厚植爱国主义教育,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杜芳,刘汝明.中学历史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39.

〔2〕王兴亮.清末民初乡土教育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3.196-197.

(责任编辑 曹彩霞)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Regional Cultural Resources

in History Teaching

JI Jing1, WANG Juan2

(1.Shaoxing University, Shaoxing 312000, China; 2.Chifeng University, Chifeng 024000, China)

Abstract: Curriculum reform is the basic content of education reform, which reflects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rriculum and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As the hometown of Chinese dragon culture, Chifeng area has a long history and profound culture. Integrating Chifeng cultural resources into middle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problems of insufficient practicality and weak application in history teaching. By implanting stories of hometowns, the history class can be made alive and interesting through interesting history. The way to enter regional cultural resources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history curriculum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contribute to the realization of the core literacy of history discipline, and thus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students. At the same time, it is conducive to the inheritance and promotion of the excellent local culture, and the cultivation of national feelings in the love of hometown soil.

Keywords: Regional Cultural Resources; History Teaching; Chifeng Region

猜你喜欢

历史教学
历史教学中诗词的引用
初中历史教学中设计有效问题的探讨
在构建历史高效课堂中如何“选择性崇拜”
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的反思与对策
“互联网+微课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三 R”作用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