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对中国课程思政建设的启示
2021-12-17王雅芳
王雅芳
摘要:美国高校课程教学,开设的每一门课,无一例外通过一种隐性方式,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呈现出间接性、广泛性、实践性等特点。这给我们带来一些启发: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统一,突显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开展社会实践教学活动,推进课程思政的系统建设。
关键词:美国高校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课程思政
美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客观存在的。实际上,美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一种融合、间接的方式方法,融入历史发展教育、道德素质教育、法制社会教育、公民安全教育中,成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1](137)。从主要形式和主要特点看,可以把握基本情况。
一、美国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形式
(一)多样的课程设置
美国大学课程分为两类: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课程,美国的价值观将在这两种类型的课程中传播。第一类:通识课。基本上,美国大学要求所有本科生在集中精力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之前,必须先上好几门课。通识教育要求在大学生活学习的前2年内完成,在专注于专业知识之前,在许多不同的学术管理部门学习,甚至学生会有这样一种新的激情,把这个学科作为“辅修”加入学习中。学生可以专注于多个学科,教师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跨学科、跨背景的学习方法研究,通过多视角学习树立综合而全面的价值观。第二类:专业课程。在专业课程中,学生需要回答三个问题:历史和传统是什么?涉及的社会和经济发展问题是什么?需要我们面对哪些伦理与道德教育问题[2](102)?以问题为导向,在思考中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培养,价值观得到塑造。
(二)丰富的实践活动
在教育中,“体验”是最有效的教育工具[3](91)。社会实践作为学校德育的补充形式,成为美国重视的一种形式。例如,美国高校教师经常组织和培养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及参加各种形式的社团,比如学术、政治、文化艺术、宗教等社团。学生学习活动管理中心经常举行模拟总统选举、各种报告会、电影电视播演、工艺设计美术展览、体育和文娱生活活动等。
(三)潜移默化的校园文化
美国高校十分重视校园、网络文化的隐性教育管理功能。高校通过校园环境建设,展示独特的校园文化,凸显高校倡导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价值观。校园文化环境作为重要的育人环境因素之一,包括物质生活环境和精神环境,被称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教学课堂。在校旗、校徽、校园建筑等物质环境中,以及在校史、学风、校园活动、校风、校训等精神环境中,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高校还支持学生在校内外开展各种活动,如国庆节、学校日、毕业典礼、集会活动,营造文化氛围。
二、美国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特点
(一)间接性
美国高校开设了以人文社会科学、美国文化为重点的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课程,形成了思想政治综合课程体系。教师可以通过开设西方经济学、职业道德与社会研究、美国文化历史、公民与法等课程,间接融入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内容,并且在传授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例如,心理学和社会学教学重点在于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引导学生心理、情感和价值观的发展。高校教师在讲授美国历史时,特别重视讲授美国经济政治制度的情形。由于德育与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课程之间的间接融合,美国高校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性,并呈现出间接性特征。
(二)实践性
从美国高校学生开展的各类社会实践教学活动中,可以看出美国高校高度重视隐性思政教育的实践性。学生经常参加环境治理、慈善工作、筹款等实践活动。虽然每个州的高校有不同的支持发展策略:有的州为了支持这类计划拨出专项资金,有的州明确规定学生只有参加这类活动才能毕业。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共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逐渐养成愿意实践的习惯。这些,对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广泛性
美国高校建立了多方面的课程体系,在课程中间接融人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如此,还注重营造德育氛围,通过广播、报纸等媒体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除了各种课程和校园文化外,美国高校还举办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因此,多样化的课程、具体的校园网络文化、丰富的社会实践,作为多种载体,所隐含的道德元素,对学生的间接融入是全方位的、广泛的,形成隐性思想教育的合力,体现了广泛性。
三、美国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一)取得的成效
第一,增强公民意识。美国高校开展的教育实践、调查访谈、情景模拟、社会合作研究项目、学习型社区等,是多种形式的体验式公民教育。美国通过隐性思政教育,增强学生的公民社会意识。第二,美国高校要求大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产生的社会经济背景进行分析,通过历史人物和事件,传播爱国教育。在高校教室里挂着一面美国国旗,学生上课前对着国旗宣誓,增进爱国情感。美国高校隐性价值观教育的具体教学方法是:一是价值澄清,二是道德认知的发展规律。通过这些隐性教学方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道德选择思考,以形成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二)存在的问题
第一,缺乏统一管理。美国的道德教育是由不同的州管理的,实际上是由每一所学校自治的。第二,助长利己主义势头及政治意识淡化。在对个人主义发展缺少必要的道德与法律管理制度约束时,利己主义不可避免地发生。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独特的特点,发挥了社会整合功能。但是,导致一系列社会政治疾病,这是一个无法克服的内在缺陷。高校思政教育应是树立政治理想信念、政治信仰的強有力工具,但一些美国人存在政治冷漠意识和信仰危机,美国相当多的人认为政治是“肮脏的”,这是美国的政治教学活动本身带来的副作用。
四、美国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对我们的一些启发
(一)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统一
第一,明确思想政治教育随时处于主导作用。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4](307)换句话说,显性教育是主导形式。第二,在坚持思政课程发挥显性思想教育的同时,我们可以通过建设“课程思政”,潜移默化地、间接地、隐性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第三,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矛盾是对立统一的,思政课程显性教育与课程思政隐性教育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我国高校设有“思政理论课”,向学生传授社会主义理论等知识。这是以一种直接的教学,讲授知识。如今提出课程思政的伟大构想,弥补我国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因此,要处理好显现的思政课程和隐性的课程思政的关系,坚持两者的统一。
(二)突显专业课程育人功能
在我国高校课程思政教学中,一些专业课程并未能充分发挥好育人功能。因此,我国课程思政建设要始终贯彻立德树人的总任务,抓好课程思政建设“育人”这一灵魂,突显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第一,在对课程功能的认识上,专业课教师应在注重专业教学目标实现的前提下,关注课程的教育功能。第二,在教学评价上,在育人方面给予专业课教师一定的考核评价。第三,从教师能力角度看,教师应加强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示范性和专业性指导,促进教学工作有效开展。
(三)开展多样的社会实践教学活动
教育理念指导教育实践的发展。育人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主要依托课堂进行教学,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校外社会实践教学。从我国“课程思政”工作的现实来看,“课程思政”工作的载体主要集中在课堂上。高校教师应结合专业技术特点,让学生真正在实践中得到成长,做到学科小班与社会大班相结合,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教学活动,例如:开展多种方式的专业课见习、实习及专业设计的教学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如勤工俭学活动、“三峡蚁工”环保社团、“大手拉小手”活动、劳动及体育等实践活动。通过专业见习和实习、参加实践活动,大学生可以亲身经历社会、认识社会,逐步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良好的素质。
(四)推进课程思政的系统建设
第一,通过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现教书育人。第二,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校园作为课程思政的教育资源,可以形成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这种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修养。第三,注重发挥专业课教师的专业性和正确价值观的示范与引领作用,并要求教师以身作则,真正依靠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第四,实践教学活动扮演着不容忽视的角色。我国高校要积极开展多样的专业实习、专业见习、专业设计的实践教学活动,发挥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因此,从校内课程设置、校园文化、教师示范及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做到全员、全课程、全方位地建设课程思政,促进课程思政的系统性工程建设。
五、结语
美国高校,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性。结合中美两国的研究现状,对两国的实践进行比较研究,可进一步认识美国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利弊。分析美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形式和特点,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可为我们提供某种思路。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国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应该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统一,凸显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开展社会实践教学活动,推进课程思政的系统建设。
参考文献:
[1]崔學峰.美国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借鉴[J].思想政治研究,2014(2).
[2]陈立思.当代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陈冲,汪海涵.我国高校推进“课程思政”的着力点研究——兼论美国高校隐性政治教育的启示[J].当代教育科学,2019(9).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