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 定位辅助下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评价
2021-12-17孔亚洲
孔亚洲
摘 要:目的 研究应用CT定位辅助下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CH)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2020年2月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HCH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于CT定位辅助下行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疗情况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血肿吸收时间和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应用CT定位辅助下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HCH患者具有显著疗效,手术时间更短,并发症较少,可促进患者及早康复。
关键词:CT定位辅助;微创穿刺引流术;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16-0034-03
高血压脑出血(HCH)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主要由高血压引起,具有起病急骤、病情严重及预后差等特点,在所有急性脑血管疾病中发病率高达60%,可导致不同程度脑损伤,好发于基底节区,以中老年人为高发人群,多表现为偏身感觉障碍、偏瘫等症状[1]。手术方案是临床治疗HCH的常用手段之一,但不同术式疗效不一,需慎重选择。本次研究选取78例HCH患者,研究HCH应用CT定位辅助下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的效果,报道见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20年2月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HCH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男25例,女14例,年龄51~78岁,平均年龄(62.25±4.42)岁;血肿部位:左侧20例,右侧19例;出血部位:皮质下脑叶出血18例,基底节区出血21例;出血量34~43 mL,平均出血量(38.29±1.65)mL。观察组男24例,女15例,年龄50~77岁,平均年龄(62.44±4.19)岁;血肿部位:左侧19例,右侧20例;出血部位:皮质下脑叶出血16例,基底节区出血23例;出血量35~44 mL,平均出血量(38.25±1.71)mL。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出血部位及出血量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标准[2];②均为首次发生脑出血;③出血量≤60 mL;④发病时间7~12 h;⑤临床资料均完整。
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疾病者;②中途退出者;③存在手术禁忌证者;④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者;⑤合并其他脑部疾病者;⑥其他原因所致脑出血者。
1.3 方法
对照组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常规消毒、铺单后,对患者进行麻醉,首先扫描头颅CT,找出最佳手术位置,在最大血肿部位的较浅处作一切口,长度约为6 cm,将患者头皮使用撑开器撑开,将皮肤、皮下组织等依次切开,去除骨瓣、骨膜等,采用铣刀做一骨窗,切开硬骨,将硬脑膜以花瓣状切开,采用脑针,于无血管部位对血肿部位及深度进行探查,于显微镜下切开左右皮层,对血肿进行反复清除和冲洗,止血处理后,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彻底清洗,常规留置引流管,最后缝合、包扎。
观察组于CT定位辅助下行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常规消毒、铺单后,对患者进行麻醉,选取血肿中心右下方的1~2 cm处作为手术穿刺点,计算出该穿刺点的深度、坐标等,作一长度为3~4 cm的直切口,锥开硬脑膜,于CT定位辅助下,采用一次性脑穿刺套管进行穿刺,直至血肿部位,将针芯退出,并接入引流管,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反复冲洗,匀速、缓慢抽出血肿量25%~30%,术后常规留置引流管,缝合切口。应用CT扫描对颅内血肿残余量进行检查,对引流管方位进行合理调整,经由引流管输注2万~4万U尿激酶(生产企业:黑龙江迪龙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3020110,规格:20万单位),1~2次/d,闭管4 h后开放,连接好引流袋进行引流;CT复查显示,患者颅内血肿残余量<10 mL即可停止引流。
1.4 观察指标
①治疗效果:依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估患者治疗前及随访6个月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临床症状基本消失,NIHHS评分下降≥46%为显效;临床症状有所好转,NIHSS评分下降19%~45%为有效;临床症状未见好转甚至加重,NIHSS评分下降<19%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治疗情况。包括手术时间、血肿吸收时间及住院时间。③并发症。包括再出血、消化道出血、颅内感染和下肢深静脉血栓。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情况对比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血肿吸收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并发症情况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HCH的发病率较高,一旦发病,脑实质内血液将产生毒性反应,出血后1 h内就可出现神经胶质细胞、神经元机械损坏,且占位效应导致的颅内压升高会引起脑血肿和脑疝,进而造成继发性损伤,致残致死率极高。临床多采取手术方式治疗HCH,治疗目的在于消除血肿,并解除其占位效应[3]。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且手术时间、血肿吸收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更短(P<0.05),提示CT定位辅助下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HCH,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情况,以清除血肿,改善患者預后。究其原因,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虽可清除颅内血肿,但创伤性较大,术中出血量较多,且术后恢复期较长,易并发其他疾病,如下肢深静脉血栓等,预后不佳。CT定位辅助下微创穿刺引流术具有操作简单、术后恢复期短、创伤性小和安全性高等优势,可在CT引导下准确定位血肿部位,不会对脑实质造成较大损伤,并通过尿激酶加速血肿溶解,以达到清除血肿的目的[4]。其次,该种术式对设备要求不高,价格低廉,有利于广泛开展;同时,该术式治疗过程中,可依据实际情况,对穿刺方向、深度等进行合理调整,以获取最佳引流部位;此外,该种术式属于微创手术,对患者创伤较小,可缩短术后恢复期,以减少并发症情况[5]。
综上所述,HCH患者于CT定位辅助下行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可有效清除血肿,术后恢复期短,可减少并发症情况,以保证治疗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吴涛,德吉卓嘎,次旦扎西,等.CT引导微创穿刺引流尿激酶液化术治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21):2931-2933.
[2]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等. 高血压性脑出血中国多学科诊治指南[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20,36(8):757-770.
[3]李邦安,李春国,汪守法,等.微创软通道穿刺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80例的疗效观察[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20,15(5):288-289+307.
[4]费小斌,高恒,周新民.CT定位辅助神经内镜手术与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20,33(1):47-51.
[5]李志勇.改良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对高血压壳核脑出血术后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18(3):508-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