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家庭校外教育投资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

2021-12-17刁然然

江科学术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子女家庭培训

刁然然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国家和社会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这促使家长希望子女不断地通过提前接受各种差异的教育与培训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增强。家庭的校外教育支出急剧增加,子女的校外学习负担也在不断加重。来自“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家庭教育支出调查”课题组的调查显示:义务教育阶段家庭校内支出平均为615.6元,校外支出为2027.6 元,校内支出是校外的三倍之多。[1]家庭教育投资主要由家长决定,具有很强的自主性,而且还受到家庭经济收入、家长教育理念等因素的影响。[2]家长在子女教育培训项目和培训机构的选择等方面都存在极大的盲目性,家庭对教育投资往往表现出一种非理性的行为。近年来,家庭教育投资上升趋势明显,投资内容和方式也呈现多样化,关于家庭教育投资的研究也不断深入。相关研究表明:家庭教育投资行为偏好于兴趣班、家教辅导、学习辅助工具。[3]而且,家庭教育投资在逐步实现个性化发展的过程中,家庭对于用于子女教育投资的资金不能合理规划和使用,投资决策往往具有盲目性,从而导致投资中非理性行为的产生。[4]因此,梳理、分析家庭校外教育投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对家长树立理性、科学的投资观,帮助家庭教育者走出投资误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施测与样本特征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以家庭有正在上小学的家长为研究对象。施测过程中,采用类似“滚雪球”式的抽样方法,借助“问卷星”软件在网络平台上向全国范围内的家长进行随机发放,调查时间为2020年9月15日-2020年11月15日,共回收电子调查问卷939 份,其中有效问卷802 份,有效回收率为85.4%。样本分布及样本的主要描述性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小学生家长样本分布(N=802)

从上表数据结果可看出,送子女参加校外教育培训的家长与未送子女参加校外教育培训的家长之间占比差异较大。大部分家庭中,有在读小学的孩子,送孩子参加校外教育培训的家长占据大多数,极少数家长未送孩子参加校外教育培训。这也从侧面印证了家长热衷于投资校外教育,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子女参加校外教育培训是比较普遍的。

通过对回收的802份有效问卷进行处理,统计结果显示:送子女参加校外教育培训的家长问卷共有545分,家长送子女参加校外教育培训的具体现状如表2所示:

表2 小学生家长校外教育投资样本分布(N=545)

从上表来看,在有效调查的家长对象中,居住地为乡村的学生参加各类课程辅导的比例明显低于城市学生;不同受教育水平的家长,子女参加校外教育的比例存在显著差异,家长教育水平处于大学本专科阶段,其子女参加校外教育培训的比例最高;家长在进行校外教育投资时,受到孩子同伴的影响所占比例最高,受到邻居影响的比例最低;从子女参加的校外教育培训课程类型来看,学业类课程和兴趣类课程是家长比较热衷的;对于子女参加的校外教育补习方式而言,大班教学(20人以上)是家长的首选,选择一对多(不超过5 人)补习方式的家长所占比例最低;家长在进行校外教育投资的过程中,亲朋好友的推荐是家长获取校外教育培训相关信息的主要渠道。

二、家庭校外教育投资行为测量工具设计

(一)家庭校外教育投资行为及其测量设计

在问卷中,家长对校外教育投资的选择题项是“目前,您的孩子参加校外教育培训机构课程有哪些”,答案选项是“只参加学业类课程辅导(语、数、英、奥数、作文等)”、“只参加兴趣特长类辅导班(书法、绘画、乐器、演讲/主持人、乐高课程、游泳、跆拳道等)”、“同时参加学业类课程辅导和兴趣特长类辅导”和“未参加以上校外教育课程辅导”。通过家长对这一题项的填答来判断其对子女参加校外教育培训的投资情况。统计数据显示,送子女参加学业类和兴趣类课程的家长占据将近70%。可见,其占据小学生家庭校外教育投资的绝大多数份额,也从侧面反映了家长进行校外教育投资的意愿还是比较强烈的,大部分家庭都比较倾向送孩子参加校外教育培训。在测得家长的校外教育投资选择以后,我们试图了解究竟是哪些因素影响家长的校外教育投资,这些影响因素的作用方向和程度如何,作用机理如何。

(二)家庭校外教育投资行为影响因素及其测量

通过文献分析、专家咨询和调查总结,我们认为,影响家庭校外教育投资的因素主要包括“子女学习态度”、“子女学习成绩”、“家庭经济资本”、“家长文化程度”、“重要他人影响”和“校外市场环境”五个层面。在“子女学习态度”层面中,主要包括在校学习主动自觉、认真完成课外作业、乐于参加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学习、以作业为主4个因素;在“子女学习成效”层面中,主要包括考试成绩排名、获得学习奖励、在校学习主动、学习表现4 个因素;在“家庭经济资本”层面中,主要包括收入来源、家庭经济条件、富有情况五个因素;在“重要他人影响”层面中,主要包括同事影响、其他家长的影响、学校老师的启发与提示3个因素;在“校外市场环境”层面中,主要包括培训机构的宣传、培训机构的口碑、家长对培训机构的信心、教学环境、收费5个因素;这4个层面共计19个影响因素,在“家长文化程度”层面中,我们将家长的文化程度分为高中及以下、大学本专科和硕博士研究生3个类别变量来进行统计;我们假设上述因素影响家庭进行校外教育投资。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形式,题项使用陈述句,答案选项从“非常符合”到“非常不符合”分为5个等级(分别赋值5、4、3、2、1 分)。

对于上述量表,我们分别进行了结构效度和信度检验(见表3),表中各因素(层面)的特征值大于1,解释总变异量为61.322%,所有观测变量的因子载荷在0.460 以上,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均大于0.700 以上,表明量表的每一个因素层面均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和信度,可用于对家庭校外教育投资行为影响因素的观测。

表3 家庭校外教育投资行为影响因素各层面结构效度与信度分析

三、基于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

关于影响因素对家庭校外教育投资行为的影响,我们需要建立计量模型以深入理解各个层面的影响因素对家长校外教育投资行为的影响,从而判断子女学习态度、子女学习成绩、家庭经济资本、家长文化程度、重要他人影响、校外市场环境是否会影响家长的校外教育投资。这里,因变量为“家长是否进行校外教育投资”,家庭进行校外教育投资行为会出现以下两种可能:进行校外教育投资或未进行校外教育投资,因变量为二分类变量,包括“是”和“否”两个选项,不是一个连续变量,线性回归模型已不适用,因此我们采用二元Logistic 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以便能更准确地了解各个影响因素对于因变量的影响。选取家庭校外教育投资行为作为因变量Y,Y=1表示不投资,Y=0表示投资。

表4是家庭是否进行校外教育投资的二元Logis⁃tic 模型回归结果,从总体情况看,在引入模型的9 个变量中,显著影响家庭是否进行校外教育投资的变量有8个,分别为家庭的户籍、家庭居住地、家中是否有在读小学的孩子、家长文化程度、子女学习成效、家庭经济资本、重要他人影响、校外市场环境,“子女学习态度”这一变量的显著性未能通过检验。从回归结果来看,“子女学习成效”的回归系数为0.092,在0.001 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且优势比为1.096,说明“子女学习成效”对家长校外教育投资的选择有极其显著的影响,在同等条件下,与其他进行校外教育投资的家长相比,子女学习成效越好,家长送孩子参加校外教育培训的可能性就越高。

表4 家庭校外教育投资行为影响因素二元Logistic模型回归结果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家庭户籍”、“家庭居住地”以及“家中是否有读小学的孩子”三个变量对家长的校外教育投资行为有着极其显著的影响。对于家庭户籍性质而言,“农村户籍”和“城镇户籍”两类家庭,在家庭校外教育投资选择上有着极其显著的差异,城镇户籍的家庭更倾向于送孩子参加校外教育培训。对于家庭居住地址而言,模型参数估计结果显示,居住在城市的家庭与居住乡镇(村)的家庭相比,在进行校外教育投资的选择上有着极其显著的差异,而且居住在城市的家庭选择校外教育投资的可能性要高于居住在“乡镇(村)”的家庭。对于“家中是否有在读小学的孩子”这一变量而言,从回归结果来看,家中有在读小学的家长选择孩子参加校外教育培训的可能性高于家中没有在读小学的家长。

2.“家庭经济资本”和“家长文化程度”对家长的校外教育投资有着显著的影响。在家庭经济资本具有优势地位的情况下,家庭选择校外教育投资的可能性变高,也就是说,家庭经济资本在社会中占据优势地位的家庭,更有可能为了孩子的长远发展而进一步提升子女的综合素质,选择送孩子参加各种类型的校外教育培训课程;对于家长的文化程度,“家长文化程度”变量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检验,说明“家长文化程度”对家庭校外教育投资选择有着比较显著的影响。与家长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下的家庭相比较,文化程度为“大学本专科”和“硕博研究生”的家长与其差异较为显著,从系数符号上看,有负的影响;与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下的家长相比较而言,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家长进行校外教育投资的可能性比文化程度为“大学本专科”的家庭低52%。

3.“重要他人影响”和“校外市场环境”对家长的校外教育投资有着极其显著的影响。在同等条件下,与进行校外教育投资的家长相比较,家长受到重要他人影响越大,家长进行校外教育投资的可能性就越大。对于“校外市场环境”这一因素而言,在其它情况相同的条件下,与进行校外教育投资的家长相比较,校外市场环境对家长的影响越大,家长送孩子参加校外教育投资的可能性就越大。也就是说,校外市场环境、重要他人对家长的影响越大,家长送孩子参加校外教育培训的可能性就越高。

如何理解上述结果?调查数据显示,总体上有接近70%的家庭送子女参加校外教育培训,占据小学生家庭校外教育投资的绝大多数份额,这从侧面反映了家长进行校外教育投资的意愿还是比较强烈的,大部分家庭都比较倾向送孩子参加校外教育培训。儒家文化有重教传统,“学而优则仕”、“光宗耀祖”等观念更是代代相传、深植民心,中国重视子女教育的文化观念显然对校外教育投资行为有重要影响。

校外教育投资家庭特征差异研究表明:户籍和家庭居住地是城镇的家长更愿意送子女参加校外教育培训机构,而居住在乡镇或村的家长送子女参加校外教育培训倾向不大。文化程度为“大学本专科”家长进行校外教育投资的可能性高于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下”的家长。家庭经济资本在社会中占据优势地位的家庭,更有可能选择送孩子参加各种类型的校外教育培训课程。在家庭背景特征差异较大的背景下,校外教育投资从私人教育成本分担层面强化了校外教育投资的家庭差异,从而对教育公平目标产生不利影响。特别是考虑到家庭经济资本占有量较低的家庭,教育投资不公平问题更应引起人们的重视。外在环境也对家长的校外教育投资产生影响。子女的学习成效、重要他人的影响、校外教育培训市场的宣传,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家长的校外教育投资。

(二)建议

1.家长需保持理性的投资观念,避免盲目跟风。中小学生课外辅导教育由来已久,2000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该方针指出严禁学校和老师利用法定节假日、寒暑假和休息日对学生进行有偿或无偿授课。尽管如此,也未能阻止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发展。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广大学生家长的“追捧”。研究结果显示,将近70%的家长都会选择送孩子参加校外教育培训。这种大规模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蓬勃发展,“得益于”家长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使得家长对子女产生了不同的教育态度,同时使得家长对于教育子女的方式有所不同,进而对家长的校外教育投资活动产生影响,由此可知,家长在校外教育投资这一行为发生时占据着重要的话语权。家长自身应当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决定会对子女未来的人生道路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在行使校外教育投资权力时,一定要认真考虑,科学理性的教育理念使得家长在结合自身家庭和子女情况下决定孩子是否需要进行校外教育培训以及参加怎样的培训课程,而不是在环境、他人的影响下盲目跟风攀比。

2.学校应提高办学责任,把握好课堂教育教学质量。校外教育培训发展势头愈演愈烈,家长更是对校外教育培训趋之若鹜。家长和学生对校外教育培训的需求如此“饥渴”,这更从侧面表明大部分家长认为学校教育的已经不能够满足子女发展的需求,学校不能故步自封,应审慎思考:学校的统一式教学是否能够满足大部分学生当今的发展需求?现有教育是否存在偏差?校外教育培训热这一现象从侧面反映出学校统一的教学不能够满足家长对子女全方面发展的需求,校外教育培训机构成为了大部分家长最好的选择。孩子奔波在学校和补课的路上,家长追求优异的成绩,学校呐喊着提高升学率,而家长、孩子、学校也陷入了无尽的焦虑。因此,学校教育者应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积极落实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提高自身的办学责任和意识,做好学校教育工作,关心学生,爱护学生。

3.建立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准入制度。校外教育培训机构是社会教育的组成部分,有序、规范的校外教育培训机构不仅可以对学校教育起到辅助作用,也可以填补教育多样化的空白。但现有的大部分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却曲解自身定位,违背教育规律和少年成长发展规律拔苗助长。教育无小事,政府作为规范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主体,扮演着“引导者”、“监管者”、“兜底者”的角色。首先,要在源头把好关,规范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准入标准,建立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市场准入制度,提高进入门槛,加强审核和监管,淘汰不规范、不合格的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制定完善的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准入行业标准,细化相关指标;同时,建立校外教育“师资”准入标准体系,从源头严把师资关,对校外教育培训机构教师招聘条件形成具体化、明确化、规范化的要求,严格落实相关规章制度的要求,应聘人员必须具备教师资质,并且聘用具备教师资格的老师,对教师的专业、学历以及准入资格等做出明确的规定。

猜你喜欢

子女家庭培训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