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颅夹闭与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老年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作用比较探讨

2021-12-17季家璇王志荣

中外医疗 2021年28期
关键词:住院费用开颅栓塞

季家璇,王志荣

1.张家港市中医医院神经外科,江苏张家港 215600;2.张家港市中医医院骨科,江苏张家港 215600

脑动脉瘤是指脑动脉壁的异常膨出部位,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原因,脑动脉壁先天或后天性缺陷,和动脉内压力增高是动脉瘤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1],根据病因可将颅内动脉瘤分为先天性动脉瘤(占总数的80%~90%)、动脉粥样硬化性动脉瘤(占总数的10%~18%)、感染性或细菌性动脉瘤(占总数的2%)和损伤性动脉瘤(占总数的0.5%),多见于中年群体,女性略多于男性。动脉瘤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具有较大的危害,患者应积极进行诊断和治疗以期获得更好的预后效果[2]。手术是治疗动脉瘤的常用有效手段,常见的两种规范治疗手段有开颅夹闭术和血管介入栓塞术,以往临床上以开颅夹闭动脉瘤手术为主[3],随着影像学技术及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血管介入栓塞术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4],为探究两种手术治疗老年动脉瘤的效果及安全性,方便选择2017年1月—2020年1月在该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老年脑动脉瘤患者72例作为观察对象展开以下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在该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老年脑动脉瘤患者72例作为观察对象,依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开颅夹闭治疗组)36例和B组(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组)36例,A组患者女20例,男16例;年龄65~83岁,平均年龄(77.24±2.76)岁。B组患者女22例,男14例;年龄65~81岁,平均年龄(76.95±3.05)岁。两组患者资料平衡性良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经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诊断均确诊为颅内动脉瘤;②发病至手术时间≤72 h,年龄均≥65岁;③患者均自愿参加该次研究,并签署研究协议书;④Hunt分级0~Ⅲ级。排除标准:①夹层动脉瘤及伴发颅内其他出血性脑血管病变的患者;②选择其他疗法(如保守治疗、开颅包裹、颅内搭桥、孤立、切除等疗法)进行治疗的患者;③精神疾病及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④随访过程中失去联系的患者。该次研究在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下展开。

1.2 方法

A组患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进行开颅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在翼点及其改良切口入路,或者在翼点锁孔经侧裂入路,脐周动脉瘤在动脉切口经纵裂入路。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外侧裂池、颈内动脉池、视交叉池等,释放脑脊液来降低颅内压,确认血管关系,根据动脉瘤的位置显露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脉络膜前动脉、大脑前动脉及中动脉,根据动脉瘤方向将瘤颈附近的蛛网膜和各穿支血管进行分离。明确动脉瘤的大小、方向、瘤颈与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后,选择合适的动脉瘤夹,夹闭瘤颈,通过神经内窥镜和术中多普勒超声,对动脉瘤及其周围血管进行探查,明确动脉瘤的夹闭效果,确认无出血点后留置引流管,关闭切口。B组患者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行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术前患者先进行2 h的身肝素化处理,手术过程中让麻醉医师将患者的收缩压维持在100 mmHg以内,为防止患者出现血管痉挛,静脉泵注尼莫地平 (国药准字H20030151;规格:50 mL:10 mg)。经股动脉穿刺行全脑血管造影,对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方向进行检查,明确瘤颈的状态及交叉充盈代偿情况,通过Seldinger技术穿刺,在DSA引导下经颈内动脉/椎动脉6F动脉鞘,经微导管插入患者动脉瘤腔中部,根据动脉瘤体及瘤颈大小选择合适的弹簧圈栓塞动脉瘤,使其完全位于动脉瘤内并填塞小一号的弹簧圈,直至瘤腔完全致密填塞,术后患者常规口服尼莫地平预防脑血管痉挛。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1年预后情况。

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估,评分范围0~42分,分数越高患者神经受损越严重。

使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glasgow outcom scale,GOS)量表对患者术后1年预后情况进行评估,信息与标准见表1。

表1 GOS评分标准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

B组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96、11.448,P=0.001、0.001),A组患者住院费用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64,P=0.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s)

组别手术时间(h)住院时间(d) 住院费用(万元)A组(n=36)B组(n=36)t值P值2.96±0.63 2.09±0.58 17.68±2.59 11.02±2.34 3.32±0.43 6.57±0.84 6.096 0.001 11.448 20.664 0.001 0.001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明显低于A组患者的3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1,P=0.03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比较

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NIHS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降低,B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低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83,P=0.001),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比较[(±s),分]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比较[(±s),分]

组别术前 术后3个月A组(n=36)B组(n=36)t值P值15.95±3.24 16.07±3.16 9.71±1.68 5.94±1.42 0.158 0.874 10.283 0.001

2.4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

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B组患者恢复良好率显著高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2.013,P=0.044),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手术预后情况比较[n(%)]

3 讨论

脑动脉瘤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脑动脉瘤破裂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要原因,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是神经外科常见急症[5],脑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一旦确诊患者应及时进行科学的治疗以期获得更好的预后[6],一般在出血发生后的24~72 h内完成临床诊断及治疗,及时清除患者脑内血肿,经血性脑脊液引出,减轻患者脑血管痉挛[7-8]。手术是治疗脑动脉瘤的主要手段之一,以往临床以开颅夹闭动脉瘤术为主,该术式虽然对动脉瘤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手术操作时间相对较长,术中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患者术后恢复慢,脑积水、感染、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不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9-10],并且开颅夹闭术多适用于前交通动脉瘤,对后交通动脉瘤、椎基底动脉瘤[11],尤其是脑动脉瘤椎基底动脉瘤进行开颅夹闭术治疗有一定的困难性[12],而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适应性则更加广泛[13]。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和介入栓塞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血管介入栓塞术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14-15],血管介入栓塞术完全在血管内进行操作,创伤小,患者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具有更高的安全性[10],但手术操作难度相对较大,需要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师进行操作,不过由于介入栓塞术弹簧圈费用及住院费用较高,患者选择血管介入栓塞术的治疗费用要远高于开颅夹闭术,因此血管介入栓塞术并没有在基层医院得到很好普及。

该院对开颅夹闭与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老年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显示,B组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A组患者住院费用明显低于B组,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患者(P<0.05);B组患者术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A组患者,预后效果明显优于A组患者(P<0.05),与洪德全等[16]2018年发表的文章结果相符,该文章报道:观察组(介入栓塞治疗)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开颅手术治疗)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术后MMP-9含量的变化及术后疗效均优于对照组患者,术后动脉瘤再破裂、脑积水、脑血管痉挛、意识障碍发生率及疾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其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术后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该院此次研究结果相符,说明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老年脑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要明显优于开颅夹闭术,虽然治疗费用相对较高,但适用性广,临床治疗时可根据患者动脉瘤的具体情况、血管状况及经济状况进行选择[17]。但该院未对术中出血及疾病复发率展开研究,无法对研究结果展开相应分析,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些问题应在今后的研究中引起重视。

综上所述,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老年脑动脉瘤患者的近期效果及远期效果均明显优于开颅夹闭术,手术治疗时间更短,患者术后恢复快,能够减少患者住院周期,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患者的预后,且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更高,虽然治疗费用相对较高,血管介入栓塞术适用性更广泛。

猜你喜欢

住院费用开颅栓塞
水蛭破血逐瘀,帮你清理血管栓塞
我国脑卒中患者住院费用及影响因素研究
桑植 卫生院住院费用全报销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对冲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快速开颅技术在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抢救治疗中的效果
开颅手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神经外科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分析
头颈部富血供肿瘤的术前栓塞治疗